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契丹與大唐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過“契丹”這個民族,但是“契丹”究竟是怎麼回事,大多數人是講不清楚的。“契丹”之名最早見於北魏,其族源屬於東胡族系,多謂其出於鮮卑宇文部別支。據《資治通鑑》記載,北齊天保四年(553年),文宣帝高洋親率士卒,大破契丹,“虜獲十萬餘口,雜畜數百萬頭。”

從上述戰爭規模看,南北朝時期的契丹已經是人齒漸繁,規模可觀了。據《舊唐書·契丹傳》記載:

契丹,居潢水之南,黃龍之北,鮮卑之故地,在京城東北五千三百里。東與高麗鄰,西與奚國接,南至營州,北至室韋。冷陘山在其國南,與奚西山相崎,地方二千里。逐獵往來,居無常處。其君長姓大賀氏。勝兵四萬三千人,分為八部,若有徵發,諸部皆須議合。不得獨舉。獵則別部,戰則同行。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契丹人

後來非常強大的契丹人,在歷史上曾經臣屬於突厥人。隋文帝楊堅在《伐突厥詔》中有這樣一段控訴突厥殘暴奴役周邊部族的文字,說他們“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盡挾私仇,西戎群長,皆有宿怨。······與其為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民。千類萬聚,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積恨。”

隋文帝檄文中所說的“東夷諸國”,指的就是契丹、奚、靺鞨諸族,“西戎”指西域諸國。開元十三年(726年)東突厥毗伽可汗默棘連曾經對唐朝使者說:“奚及契丹舊是突厥之奴”。契丹在突厥統治之下,備受奴役,苦於沉重賦稅和兵役徵發之苦。

唐帝國建立之後,對於契丹採取了一種扶持策略,企圖達到以夷狄制夷狄的目的。唐貞觀二年(628年),契丹大賀氏聯盟首領摩會向唐朝貢,很明顯是要藉助唐朝擺脫突厥控制。突厥的頡利可汗向唐廷提出以交出樑師都為條件,要求唐廷放棄契丹。唐太宗給予的回答是:

契丹、突厥不同類,今已降我,尚可索邪?師都,唐編戶,盜我州部,突厥輒為助,我將禽之,誼不可易降者。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隋朝與突厥

此時的唐太宗正有意解決突厥問題,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種“以夷狄制夷狄”的機會。第二年,摩托會再次入朝,唐廷“賜鼓纛,由是有常貢”,唐與契丹建立正式的朝貢關係。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平定東突厥,威震四夷。

解決東突厥之後,漠北薛延陀部族又開始崛起,“東至室韋,西至金山,南至突厥,北臨瀚海,即古匈奴之故地。勝兵二十萬,立其二子為南北部”。至貞觀二十年(646年),薛延陀為唐攻破,其國遂滅。東突厥和薛延陀的滅亡使契丹少了兩個強大的對手,為日後的坐大奠定了基礎。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朝設立羈縻性質的松漠都督府,以契丹大賀氏聯盟長窟哥為左 領軍將軍兼松漠都督,並賜姓李氏,契丹各部酋長也轉為各州刺史,隸屬於松漠都督府。 但是,唐朝周邊的各民族勢力在這一時期同樣在勃興崛起,其中尤以吐蕃盛強。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九月,唐將李敬玄領精銳十八萬再次進入青海,與吐蕃軍隊在承風嶺大戰數日,唐軍戰敗而歸。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唐太宗

唐朝在邊防上的優勢衰退,突厥勢力得以慢慢復興。從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十月開始,被安置在漠南單于大都護府轄下的突厥降部就屢興叛亂。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阿史那骨咄陸自稱可汗,復興突厥汗國。從此之後,唐朝北境又陷入劇烈動盪之中。

武周代唐之後,原本一直恭順的契丹卻出了亂子。李唐—武周易代之時,朝局出現一定動盪。武皇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初,契丹發生饑荒。負責統馭北方諸族的營州都督趙文翽處置不當,非但沒有賑給,反而視契丹首領如奴僕,此後還多次侵侮其管轄的契丹部屬。

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松漠都督府都督李盡忠以此為機會,同時又趁唐廷受困於吐蕃、突厥之機,與其妻兄契丹首領孫萬榮,一同起兵,誅殺營州都督趙文翽,反抗武周,自稱無上可汗,並侵擾河北之地。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武則天

武則天為了平滅契丹叛亂,及時調整了突厥政策。在唐、突厥等的聯合攻擊下,這次叛亂只持續了一年多就失敗了。經此戰後,大賀氏聯盟部落凋散,其餘眾多附於突厥。

契丹人經此一役,勢力大為削弱,甚至就要湮沒於其他部族之中了。直到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李盡忠的堂弟李失活趁突厥默啜可汗勢力衰落,率部內附,契丹與唐朝恢復和睦修好。

在契丹與唐朝恢復友好關係的同時,後突厥汗國卻不可扼挽地走向了終結,這與北部邊疆遊牧部族的新陳代謝有著很大關係。直到天寶四年(745年),回紇懷仁可汗骨力裴羅攻殺後突厥白眉可汗,從此結束了突厥斷續在中國北方近200年的統治。

突厥人要唐朝放棄這個民族,給出一個優厚條件,唐太宗回覆很霸氣

回鶻人

突厥既滅,契丹卻又淪為回紇的臣屬。宋人王明清《揮麈前錄》卷四記載:“契丹舊為回紇牧羊,韃靼舊為回紇牧牛”。《資治通鑑》中記載“初,奚、契丹羈屬回鶻,各有監使,歲督其貢賦”。契丹人在回紇的控制下,日子並不比突厥人做主的時候好多少,“回鶻比者自恃兵強,久為桀驁,淩虐諸部,結怨近鄰”,契丹受其如此誅求奴役,自然不堪忍受。

至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發源於葉尼塞河上游的黠嘎斯人攻滅回鶻,契丹才結束了近一百年的對回紇的依附。武宗會昌二年(842 年),契丹的屈戍可汗再次歸附唐朝,拜雲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唐廷賜予“奉國契丹之印”,以取代之前回紇人頒給的印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