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壽命都不太長,因此太子們倒也等得起。倘若遇到極其長壽的父皇,那麼太子們往往就會過得非常壓抑憋屈。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明朝的“一月天子”朱常洛,他19歲時被立為太子,一直到38歲之時才坐上皇位,這下徹底釋放自我,結果因為過度放縱,最終一命嗚呼。事實上,唐朝還有一位同樣悲催的皇帝——他在儲君之位上待了整整26年,甚至還不幸中風癱倒,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勉強站了起來。這位倒黴至極的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壽命都不太長,因此太子們倒也等得起。倘若遇到極其長壽的父皇,那麼太子們往往就會過得非常壓抑憋屈。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明朝的“一月天子”朱常洛,他19歲時被立為太子,一直到38歲之時才坐上皇位,這下徹底釋放自我,結果因為過度放縱,最終一命嗚呼。事實上,唐朝還有一位同樣悲催的皇帝——他在儲君之位上待了整整26年,甚至還不幸中風癱倒,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勉強站了起來。這位倒黴至極的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大明宮數字復原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同年十二月,宣王李誦被其冊立為儲君,此時他不過19歲。直到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太子李誦依照德宗皇帝的遺詔繼位,這時候已經過去26年,從熱血青年成為病懨懨的老者。不過在這段時期,李誦倒也成長了不少——他見過藩鎮割據勢力作亂,也看過朝堂各派相互攻訐。在此情形之下,李誦的政治手段也逐漸走向成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壽命都不太長,因此太子們倒也等得起。倘若遇到極其長壽的父皇,那麼太子們往往就會過得非常壓抑憋屈。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明朝的“一月天子”朱常洛,他19歲時被立為太子,一直到38歲之時才坐上皇位,這下徹底釋放自我,結果因為過度放縱,最終一命嗚呼。事實上,唐朝還有一位同樣悲催的皇帝——他在儲君之位上待了整整26年,甚至還不幸中風癱倒,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勉強站了起來。這位倒黴至極的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大明宮數字復原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同年十二月,宣王李誦被其冊立為儲君,此時他不過19歲。直到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太子李誦依照德宗皇帝的遺詔繼位,這時候已經過去26年,從熱血青年成為病懨懨的老者。不過在這段時期,李誦倒也成長了不少——他見過藩鎮割據勢力作亂,也看過朝堂各派相互攻訐。在此情形之下,李誦的政治手段也逐漸走向成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皇帝形象

令人稱道的是,太子李誦在“涇師之變”中的表現可謂亮眼至極。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鎮守涇原鎮士的軍隊忽然發動叛變,猝不及防之下,長安也因此淪陷。唐德宗出逃後,李誦身先士卒,據城迎敵。“奉天保衛戰”中,將士們受到李誦鼓舞,並數次擊敗了來犯敵軍。經此一事,李誦在朝中的威望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還朝之後,唐德宗為打壓朝臣,開始重用宦官與奸相,裴延齡、韋渠牟等一干奸佞,開始在朝中結黨營私。從未對朝政表過態的李誦,這次終於不再隱忍。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壽命都不太長,因此太子們倒也等得起。倘若遇到極其長壽的父皇,那麼太子們往往就會過得非常壓抑憋屈。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明朝的“一月天子”朱常洛,他19歲時被立為太子,一直到38歲之時才坐上皇位,這下徹底釋放自我,結果因為過度放縱,最終一命嗚呼。事實上,唐朝還有一位同樣悲催的皇帝——他在儲君之位上待了整整26年,甚至還不幸中風癱倒,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勉強站了起來。這位倒黴至極的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大明宮數字復原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同年十二月,宣王李誦被其冊立為儲君,此時他不過19歲。直到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太子李誦依照德宗皇帝的遺詔繼位,這時候已經過去26年,從熱血青年成為病懨懨的老者。不過在這段時期,李誦倒也成長了不少——他見過藩鎮割據勢力作亂,也看過朝堂各派相互攻訐。在此情形之下,李誦的政治手段也逐漸走向成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皇帝形象

令人稱道的是,太子李誦在“涇師之變”中的表現可謂亮眼至極。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鎮守涇原鎮士的軍隊忽然發動叛變,猝不及防之下,長安也因此淪陷。唐德宗出逃後,李誦身先士卒,據城迎敵。“奉天保衛戰”中,將士們受到李誦鼓舞,並數次擊敗了來犯敵軍。經此一事,李誦在朝中的威望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還朝之後,唐德宗為打壓朝臣,開始重用宦官與奸相,裴延齡、韋渠牟等一干奸佞,開始在朝中結黨營私。從未對朝政表過態的李誦,這次終於不再隱忍。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太子劇照

李誦總會尋找恰當時機,委婉向父皇指出其錯誤。就這樣,裴延齡等人終究沒能成功當上宰相,一代文豪韓愈曾盛讚其“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這句評價雖然有些溢美,但從李誦二十六年的儲君生涯來看,他確實為國家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還與父皇保持著良好關係。可惜的是,多年儲君生活實在太過壓抑,李誦的身體狀況愈發不容樂觀。就在唐德宗去世的前一年,李誦不幸中風倒地,醒來之後已經口不能言,長期躺在病榻上。本身就已病重的唐德宗,得知太子忽然中風的噩耗,病情急劇惡化,最終於一年之後去世。

"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歷史,古代皇帝在位時期,一般在盛年時期就會冊立太子,以免將來突遇變故從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因此,國本問題也一直是令滿朝文武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總的來說,大部分皇子都是在年少之時就被詔書冊立為儲君,然後接受專門的教育,年紀稍長後逐漸接觸朝政,甚至還會在一些祭祀禮儀場合代替皇帝出席,或者行使監國大權。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明光宗朱常洛畫像

一般而言,古代皇帝的壽命都不太長,因此太子們倒也等得起。倘若遇到極其長壽的父皇,那麼太子們往往就會過得非常壓抑憋屈。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明朝的“一月天子”朱常洛,他19歲時被立為太子,一直到38歲之時才坐上皇位,這下徹底釋放自我,結果因為過度放縱,最終一命嗚呼。事實上,唐朝還有一位同樣悲催的皇帝——他在儲君之位上待了整整26年,甚至還不幸中風癱倒,直到父親去世,他才勉強站了起來。這位倒黴至極的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大明宮數字復原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同年十二月,宣王李誦被其冊立為儲君,此時他不過19歲。直到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太子李誦依照德宗皇帝的遺詔繼位,這時候已經過去26年,從熱血青年成為病懨懨的老者。不過在這段時期,李誦倒也成長了不少——他見過藩鎮割據勢力作亂,也看過朝堂各派相互攻訐。在此情形之下,李誦的政治手段也逐漸走向成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皇帝形象

令人稱道的是,太子李誦在“涇師之變”中的表現可謂亮眼至極。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鎮守涇原鎮士的軍隊忽然發動叛變,猝不及防之下,長安也因此淪陷。唐德宗出逃後,李誦身先士卒,據城迎敵。“奉天保衛戰”中,將士們受到李誦鼓舞,並數次擊敗了來犯敵軍。經此一事,李誦在朝中的威望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還朝之後,唐德宗為打壓朝臣,開始重用宦官與奸相,裴延齡、韋渠牟等一干奸佞,開始在朝中結黨營私。從未對朝政表過態的李誦,這次終於不再隱忍。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代太子劇照

李誦總會尋找恰當時機,委婉向父皇指出其錯誤。就這樣,裴延齡等人終究沒能成功當上宰相,一代文豪韓愈曾盛讚其“居儲位二十年,天下陰受其賜”。這句評價雖然有些溢美,但從李誦二十六年的儲君生涯來看,他確實為國家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還與父皇保持著良好關係。可惜的是,多年儲君生活實在太過壓抑,李誦的身體狀況愈發不容樂觀。就在唐德宗去世的前一年,李誦不幸中風倒地,醒來之後已經口不能言,長期躺在病榻上。本身就已病重的唐德宗,得知太子忽然中風的噩耗,病情急劇惡化,最終於一年之後去世。

古代最悲催太子,當儲君26年中風癱瘓,父皇去世後卻立馬站了起來

▲唐順宗李誦塑像

皇帝去世,太子中風,一時間朝堂之上流言四起。受到父親去世和朝政動盪的雙重壓力,李誦竟然神奇般地站了起來,最終繼承大位,是為唐順宗。唐順宗繼位以後,支持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發動永安革新,因此觸怒了宦官階層。不久之後,受身體原因以及宦官俱文珍干政的影響,唐德宗在登基後八個月,只好無奈將皇位內禪給了嫡長子李純。次年,唐順宗李誦駕崩,時年46歲,其一生遭遇也令人無比惋惜。

參考文獻:

《舊唐書》《資治通鑑·唐紀》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