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中國古代家喻戶曉的女權鬥士,是她改變了皇帝“這個職位只適合男生”的就業歧視,奮鬥半個世紀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峰。由於女皇這一獨一無二的職場經歷,成就了她兩個兒子“六位帝黃丸”的光榮稱號。

一個是哥哥唐中宗李顯,另一個就是弟弟唐睿宗李旦,也就是今天咱們故事的男主。之所以有這麼個光榮稱號,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只有這兩兄弟的爸媽都做過皇帝、親哥們也做過皇帝,兒子和侄子還做過皇帝。

俗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走上權力巔峰的道路上總是要有人作出犧牲的,成就女皇的道路更需要鮮血鋪就。武則天的老公、唐帝國第三任領導人高宗李治的所有兒子就是走向女皇路上最主要的障礙,包括她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們只能“集體陣亡”才能成就老媽的輝煌。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劇照武則天

李治同志有8個長大成人的兒子,4個是和武則天同志的結晶,他們的結局是醬紫的。

大兒子李忠,曾任太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以謀反罪被賜死。

二兒子李孝,麟德元年去世,死亡原因不明。

三兒子李上金,載初元年,公元690年,被告謀反,自殺。

四兒子李素節,載初元年,被告與哥哥李上金共同犯罪,被“縊殺”。

五兒子李弘,武則天第一個兒子,也做過太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猝死。

六兒子李賢,武則天第二個兒子,就是有名的章懷太子,後來也因謀反罪先是被貶為平民,後又在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被賜死。

七兒子就是唐中宗李顯,武則天第三個兒子,先後兩次做過皇帝,第二次登基後,以為能夠逃過媽媽的看管,誰知自家媳婦和女兒比親媽更狠,一杯白酒要了命。

最後就是李旦同學了,雖然也做過兩次皇帝,但第二次登基後急流勇退,退居二線成了太上皇,度過了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劇照唐高祖李治

關於李旦同學,《舊唐書》說他“孝和,玄真,皆肖先人”。這真是拍馬屁的最高境界啊,連帶高祖、太宗、高宗都誇了一遍。而《新唐書》則說“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無可稱者”。簡直是高級黑,說這哥們啥可歌功頌德的先進事蹟,全是他兒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功勞。

其實,在那個風譎雲詭、政局動盪的年頭,長期身處權力鬥爭的中心,還曾兩度做了最高領導人,最後能夠功成身退、得以善終,李旦同學所具有的政治智慧、處世哲學可見一斑。

咱們先從李旦同志的廟號睿宗來看,廟號是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對他這一生所作的評價。 《說文解字》裡“叡,深明也,通也。”《玉篇》:“睿,智也,明也,聖也。”而在中國古代,只有兩人獲得過“睿宗”的榮譽稱號,另一個就是《射鵰英雄傳》的郭靖的結拜兄弟託雷,忽必烈時被追諡為“元睿宗”。現在,我們就從李旦同志的三次辭職經歷來感受他的“睿”。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第一次辭職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大唐帝國第三任領導人高宗李治同志與世長辭,太子李顯宣誓就職。李顯同志上任不到一年,就被真正的大boss武則天趕下臺,貶為廬陵王。李旦同志正式接任領導人,開始了第一段皇帝職業生涯。

從公元684年上任到公元690年這6年間,李旦同志雖然作為國家元首,但母親武則天“臨朝稱制”,國家大事都是老媽說了算,做起了全職傀儡皇帝。當然,武則天同志並不完全是某些吃瓜群眾想象的霸道女總裁的形象,人家也曾想過“復政於皇帝”。

話說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的一天,大boss突然想要測試一下李旦同志的忠誠度,於是就說準備把大權還給李旦同志。真是親媽呀,挖坑讓親兒子往下跳!

機智的李旦同學“奉表固讓”,趕緊表態,國家在您的堅強領導下,正在為實現大唐夢努力奮鬥,您要是離開了工作領導,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怎麼會答應呢。本來就是一個小測試,誰也沒有當回事,則天同志繼續乾坤獨斷。

在掃除權力路上的一切障礙後,終於,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三,帝都洛陽周邊的群眾有組織有預謀地上街遊行,一致擁護武則天同志就任國家領導人,並要求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氏”。

按照慣例,則天同志應該“三讓”,所以她沒有馬上答應群眾的要求,不過,卻提拔了這次群眾運動的組織者、領導者,這已經是很明顯的暗示了。可憐的李旦同學,就這樣被民意綁架了,不僅要辭職,還要改姓。

第二天,李旦同志聯合皇親國戚、首都及周邊各界群眾、領國領導人、宗教界人士六萬多人,一致請求武則天同志就任國家元首,當然,李旦同志還有另一個請求,讓自己姓武。面對潮水般的民意,公元690年九月十二,“民選領導人”武則天正式宣誓就職,就任國家元首,並將國號改為周。

上臺後,按慣例,應該任命太子人選,但由於糾結於是任命老李家的人,還是老武家的人,武則天遲遲沒有作出決定。於是她跟全國人民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任命李旦同志為“皇嗣”,而不是皇太子,也就是皇帝的子嗣,也就是說他以後不一定就是我的接班人啊,你們這些人可別忙著站隊啊。

雖然李旦同志現在已經改姓武了,但是他身體裡畢竟仍然留著老李家的血。就這樣,李旦同志第一次皇帝生涯就此結束,但是並沒有真正遠離權力中心,頂著一個“皇嗣”的尷尬名頭,隨時都有被廢掉、甚至幹掉的可能。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劇照李顯

第二次辭職

八年後,聖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女皇把李旦同學的哥哥、曾經的領導人、現在的廬陵王李顯接回了首都。

這樣做的目的,一來是為了防止李顯同志被反革命勢力所利用,成為反對自己的一面旗幟,二來是因為朝廷內各方勢力對接班人——“皇太子”的人選一直爭論不休,是時候該穩定政治局面了。

機智的李顯同學一眼就看穿了他媽的心思,哥哥要是回到首都,接班人人選還有我什麼事呢。於是,擺在他面前的就一個選擇,趕緊在被罷免之前主動辭去“皇嗣”的職位。

這樣的選擇簡直不能太明智,既先掌握了部分主動權,給了領導人臺階下,不讓局面那麼尷尬,又給足了哥哥面子,顯得兩兄弟情深義重。

隨後,李顯被正式確立為接班人——皇太子,而李旦則成了相王。應該說,李旦同志第二次辭去“皇嗣”之位後,算是暫時遠離了權力爭奪戰的前沿陣地,保全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第三次辭職

神龍元年正月,公元705年,內閣總理(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民選”領導人武則天下臺,前領導人李顯上臺,是為“神龍政變”。

也許是出於對弟弟當初主動辭去接班人地位的感謝,李旦同學被授予“安國相王”和“太尉”的榮譽稱號,還被享受同總理一樣的待遇(同鳳鸞閣三品)。“相王”是李旦同志的職位,“安國”足見李顯同志對李旦同志的高度認可,外加高度依賴。

一向低調的李旦同學,堅決辭去了“太尉”的榮譽稱號和同鳳鸞閣三品。不久,李顯同志又準備讓李旦同志兼任“皇太弟”,這是要提前安排接班人的節奏啊,李旦同學又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李旦同學又一次沒有讓廣大吃瓜群眾失望,他“固此而止”,兼職“皇太弟”這事無論如何是不能答應的,否則就是槍打出頭鳥,沒有好下場,李旦同學再一次選擇了明哲保身。

就這樣又過了四年,可憐的李顯同志親媳婦(韋后)和親女兒(安樂公主)合夥幹掉了。隨後,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公佈了據說是李顯同志的遺書,明確指定由15歲的兒子李重茂接班,這就是短命的唐殤帝,也叫他唐少帝。

李重茂小朋友剛走上工作崗位不到一個月,就被自己的堂哥李隆基、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再次通過政變趕下了臺,老媽和姐姐還被殺了。

短短几年內,帝國就發生了兩次針對最高領導人的政變,政局之不穩將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眾人的擁護下,李旦同學不得已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再次就任國家最高領導人。然而,新的權力爭奪戰又將閃亮登場。

作為幫助李旦同志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出力最大的兩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想在新政府中提高自己的話語權。先是李隆基因為哥哥李成器的謙讓,而由平王晉升為太子,正式確立了接班人的地位。而太平公主的三個兒子都相繼封王,內閣幾任總理都是她的親信。李旦同志為了平衡二人之間的勢力,真可謂是煞費苦心。

唐睿宗李旦:獨一無二的六位帝皇丸,最終笑到最後

劇照唐玄宗

據《資治通鑑》記載,每當有宰相來向李旦彙報工作時,李旦同志都會問“嘗與太平議否”,然後又問“與三郎議否”,你們這些事都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嗎,跟太子商量了嗎。事實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權力的核心只能有一個,這兩人必須有一個先倒下。

終於,機會來了,太平公主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然後,成就了李隆基。話說公元712年七月的一天,天空飛過一顆彗星。彗星在古代被認為是災難來臨的信號,太平公主認為機會來了,指使手下的星象學專家向李旦報告,說是彗星出現意味著要“除舊佈新”,太子就要上臺了。

皇帝還在位,就大談特談太子要準備接班了,看慣了宮鬥劇的觀眾朋友們一下就知道了套路,皇帝是不會處罰說出這種話的人的,他只會找接班人出氣,或者乾脆直接把他廢掉。很幸運,太平公主也是這麼想的。

可是,咱們這位李旦同學就是不玩套路這種東西,為了避免災禍發生,那我就現在退休,讓太子提前上位吧,弄巧成拙的太平公主此時欲哭無淚。

感覺智商受到侮辱的李隆基一臉懵逼,趕緊去皇宮硬要老爸給個說法。李旦同志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我能有今天,全是你的功勞,現在時機已經來了,你是個孝順孩子,現在就該即位。

看到老爸心意已決,李隆基也就不再推辭,痛哭流涕接過了大唐帝國的權杖,自此,李旦自稱“太上皇帝”,過了五年安穩的退休生活才離開人世。

這樣來看,李旦同學兩讓帝位、一讓接班人的行為,即使許多都是無奈之舉,但他的主動作為,卻一方面保全了自己,從而笑到最後,不失為一種政治智慧,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無謂的政治鬥爭,甚至為後來開元盛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