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題記:本文主要涉及三個問題的思考:

(1)如何評價軍事行動的評價標準,許多人都在爭論唐軍人數。其實毫無意義。軍事行動永遠是政治的延伸,勝利還是失敗其實都不重要,即使你敗了但戰略目標達成了也是勝利。例如遼國、金國、夏國對宋朝的戰爭;中法戰爭中的法國等皆是如此。

(2)唐朝沒有因為這次戰敗而失去對阿拉伯帝國的戰略優勢。

(3)如何看待阿拉伯帝國和唐朝的這次軍事衝突。從之前阿拉伯帝國對唐朝的重視,到這次戰役後迅速與唐朝和好,充分說明:阿拉伯帝國不希望因此與唐朝發生衝突,從而再次樹立強敵,耽誤阿拉伯更大的敵人——拜占庭帝國。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發生於751年的怛邏斯之戰,是阿拉伯帝國和唐朝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正式軍事碰撞。之前,許多人總是爭論雙方交戰的人數。

(1)關於怛邏斯之戰的一些錯誤觀點點評

其實,關於唐朝軍隊的人數有兩萬到十萬多種說法。但所有提及此事的正史大都選擇了兩到四萬一說,這並非沒有原因的。然而,論及軍人數字本身就是“打靶失靶”的行為。

軍事行動是政治角力難以達到目標的行為,它背後的核心是“目標目的”。怛邏斯之戰是阿拉伯帝國南下控制西域,唐朝則是維護控制西域。雖然,我方失敗,但西域仍然被唐軍控制。這次失敗只是一次戰役失敗。

唐軍在西部與吐蕃間長達百年的較量互有勝負,一次戰役失敗與勝利並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後來唐軍發生“安史之亂”、阿拉伯帝國也內部出現戰亂,兩大文明間並沒有延續這種衝突,所以,“怛邏斯之戰”永遠成為較量的起點和終點。

對於西域來說,唐軍在“安史之亂”後對其失去控制;阿拉伯帝國的政治勢力也沒有控制,反而是吐蕃勢力進入西域地區。所以,從這一戰略結果上說,雙方屬於平局。並不能成為,唐朝軍事實力不行的證據。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首先,我們看看軍事數字。天寶年間十大節度使為例,其安西節度使總兵力才2.4萬人,怎麼可能抽走全部軍隊?因此,唐軍兩萬是可信的。

01.河西節度使: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設,掌控兵力7.3萬人。

02.河東節度使:先天元年(712年)設,治所在太原,掌控軍隊為5.5萬。

03.北庭節度使。先天元年(712年)設,掌控兵力2萬。

04.范陽節度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設,掌控兵力9.1萬。

05.隴右節度使。開元二年(714年)設,掌控兵力7.5萬使。

06.安西節度使。開元六年(718年)設,掌控兵力2.4萬。

07.劍南節度使。開元七年(719年)設,掌控兵力2.4萬。

08.朔方節度使。開元九年(721年)設,掌控兵力6.5萬。

09.嶺南節度使。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掌控兵力2.4萬。

10.平盧節度使。天寶元年或二年(742年或743年)設,掌控兵力3.8萬。

以上就是唐軍50萬主力部隊。因此,唐軍2兩,藩屬政權軍隊1萬是可信的。再加上,軍隊人數多少,只能評論敗得多麼慘而不能解決戰略問題。因此,多多少少根本不是關鍵。

其次,阿拉伯帝國在怛邏斯一戰顯然是勝利的一方,但到底是大勝還是小勝甚至慘勝已經無法確知。但對於唐朝的國力來說,怛邏斯之戰的失敗並非傷筋動骨式失敗,大唐對西域仍具有影響力和控制力,因此,唐朝只是在戰術上失敗,在戰略上仍然保持著優勢。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唐太宗

我們就要重點談談這一問題,這場戰爭為什麼會發生,戰役結束後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的關係如何?西域勢力最終如何?如此等等。

(2)中國文明與阿拉伯文明早有接觸,伊斯蘭教形成期間就有“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一說,也即阿拉伯帝國成立之初對唐朝的強大就有心理準備,如此,奠定了其幾十年間都是“試探性”南下。特別是阿拉伯帝國滅亡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後,唐朝對波斯復國地支持,更是讓阿拉伯帝國心中膽懼

古代著名的“一帶一路”(海陸絲綢之路)都起於秦末,發展於漢唐。因為絲綢、陶器、茶葉,中國文明與東南亞、南亞、中亞產生經貿聯繫。特別是茶馬古道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發展,對於唐朝的知名度無疑更是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漢武帝

阿拉伯崛起時期,突厥人等各種民族都鑑於唐太宗的強大采取臣服態度。而北部、西部各遊牧民族來說,與阿拉伯的關係屬於直接關聯。通過他們,阿拉伯帝國也對唐朝的實力有正確地認真。

因此,在阿拉伯文明還沒有崛起時期,對於中國文明有一種敬畏。再加上,阿拉伯帝國善於經貿,作為中西文明的橋樑,也不可能拋棄中國的市場。阿拉伯帝國的貿易經濟非常發達。

例如《通典》的作者杜佑的族子杜環,在描述阿拉伯帝國時就說“郛郭之內,里閈之中,土地所生,無物不有。四方輻輳,萬貨豐賤,錦秀珠貝,滿於市肆,駝馬驢騾,充於街巷”。又說“琉璃器皿,瑜石瓶缽,蓋不可數算。梗米白麵不異中華。”。

作為一名怛邏斯之戰(751年)的戰敗戰俘,杜環在阿拉伯帝國生活了整整10年,762年才乘坐商傳回國。因為這次戰爭,中國戰俘幫助阿拉伯世界學會了造紙術等技能。由此,又通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影響世界。

因為知道中國的強大,阿拉伯帝國對其也就非常重視。不僅唐朝,就是阿拉伯帝國也是有意識地控制衝突規模,防止雙方發生正面的直接衝突。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唐高宗、武則天

從638年到680年、715年、717年,大唐和阿拉伯帝國指間發生的小矛盾、小衝突無數,各自代言人之間的戰爭也至少發生過兩次較大的戰役。它們是:拔那漢、突騎施之戰,期間的代理人小衝突不勝枚舉。最終,阿拉伯帝國在鎮壓波斯人反抗後徹底進入中亞西域地區,在這裡遇到了兩大強敵一個是唐文明,一個是吐蕃文明。

表面上看,西域的勢力之爭是三大勢力阿拉伯帝國、唐帝國、吐蕃帝國,但在它們中間卻有無數小國為了自身的存在,而左右搖擺。起初,打敗突厥勢力後,唐帝國成為絕對主宰。其後,吐蕃帝國介入、阿拉伯帝國介入。最終,經過三四十年的角力,特別是唐朝內部武則天之後唐玄宗出現。

在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改革兵制努力下,高仙芝這位軍事奇才出現開始打破三大勢力的平衡。然而,在三大勢力背後還有一種文明:古代西方文明的代表拜占庭帝國。它也一直想開闢商路進入亞洲,但受到阿拉伯帝國的阻擊。也正是它的存在,怛邏斯之戰阿拉伯帝國雖然勝利,也迅速與唐帝國關係和緩。

(3)怛邏斯之戰是三股勢力四個文明之間的鏖戰

750年,高仙芝滅亡了石國、車師國、突騎施等國。由此,在整個西域地區,大唐在吐蕃、大食帝國三強之中取得了戰略優勢地位。其關鍵原因,一方是唐軍戰鬥力、指揮能力正確和得當;一方面是阿拉伯帝國內部出現改朝換代的大變局。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唐玄宗在華清池雕塑

751年,在今哈薩克江布爾市展開的怛羅斯大戰,是阿拉伯帝國與大唐之間唯一一次大規模戰爭。此戰使白衣大食(倭馬亞王朝662—750年)後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向東擴張中亞甚至有攻佔中國的意向,但鑑於唐朝實力和內亂,阿拉伯帝國繼續走進的步伐被阻止了。

但在這次戰爭中,因為唐軍的盟友葛邏祿部卻突然反叛背後襲擊唐軍,已經打了5天且佔優勢的唐軍因為步兵、騎兵被葛邏祿部部隊分隔開來,數倍於唐軍的阿拉伯騎兵迅速反擊。

那麼,葛邏祿部為何反叛呢?這就要從高仙芝滅傳統盟國石國說起,石國是著名的“昭武九姓之一”,在今天的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740年被封為順義王、懷化王賜鐵卷。但高仙芝在公元750年以違反“禮儀”為藉口滅其國。

更要命的是,高仙芝貪腐大量錢物並數次屠城且將被滅三國國王、王后等運到長安,石國國王被殺。石國王子便逃往阿拉伯帝國,一路上將石國的經歷向西域諸國、諸勢力傳播,由此,西域諸國頓時對大唐失去信心,許多國家都轉向阿拉伯帝國。

另外,高仙芝屠城行為也不是三五次了,那時打仗講究威懾敵人,屠城往往就是常用手段之一。當時,唐朝、吐蕃、阿拉伯帝國是三大勢力,西域諸國國小勢弱,必然採用“分分合合以求自保”的政策。這是因為他們是小國,大國對此應該有一定認識。

其實,屠城的做法另外兩方也在做,但750年高仙芝連滅三國,其態勢過於猛烈,嚇壞了西域諸國。因此,除了唐軍的紮實盟國如拔漢那外,其實就已經結成某種共識:驅趕唐軍出西域,即使不成,也要給唐軍教訓。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高仙芝此戰意圖是想趁混亂之際再次徹底控制西域地區,他的軍事能力非常好,因此,過於自信。此戰雖然戰敗,但以唐軍的實力特別是唐朝的勢力,完全不能被趕出西域地區。

例如,不到兩年,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再次打敗吐蕃,控制了大勃律。西域諸國再次臣服。

剛剛推翻倭馬亞王朝的阿拉伯帝國第二個世襲王朝阿拔斯王朝,在怛邏斯勝利後一年半,就於752年12月派遣使者與大唐修好。753年為搞好關係一年內四次派遣使者來朝,兩國關係迅速和好。自此直到唐亡都沒有停止。其關鍵因素就在於東西方文明的衝突。

無論是波斯帝國還是阿拉伯帝國,在某種程度上與歐洲國家因為地理原因:一方面成為阻擋中國和歐洲交流的障礙;一方面也成為抵擋歐洲各國兵鋒的盾牌。波斯帝國長期與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交鋒;阿拉伯帝國代替波斯帝國長期與拜占庭交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代替阿拉伯帝國後長期與英國、法國、沙俄、奧匈、德國等國交戰。

麻桿打狼式的怛邏斯之戰,兩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激烈碰撞

因此,中國文明一直被認為相對封閉的文明,一方面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西亞數千年的強勢民族、政權存在。

是福是禍,也要分著看呀。

但具體到怛邏斯一戰,兩大文明間的主體是交往的和平,怛邏斯一戰不過是一朵浪花而已。唐朝沒有因此失去對西域地控制,丟失西域的真正事件是怛邏斯之戰失敗後的“安史之亂”。而唐朝西域地區,唐軍最主要的對手是吐蕃勢力。

俾斯麥真認為殖民地是累贅,反對殖民戰爭嗎?並非如此

無“安史之亂”也“藩鎮割據”,怪玄宗後唐皇心太小

1999到2013年,查韋斯主政14年的委內瑞拉帶去了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