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的唐德宗李適

賣炭翁

唐德宗李適是肅宗李亨的長孫,代宗李豫的長子,他生於全盛時期的天寶元年,十四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經歷了盛世繁華,又飽嘗了國破家亡。他的母親是沈皇后,這位沈氏傳說本名沈珍珠(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大唐榮耀》的編劇來回答下),在安史之亂中失蹤於洛陽亂軍中,下落不明。李豫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沈氏,杳無音訊。李適以後,冊封沈氏為皇太后,冊封大典上,李適帶領群臣對著空氣跪拜,群臣為之哭泣。

缺德的唐德宗李適

沈珍珠

李適從未放棄尋找母親。有一年,人報沈氏找到了,但事實上她只是一名知道些許內情的宮女。臣下勸他嚴懲這位冒認者,但李適不同意,他說,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被騙一百次也沒關係。然而,終究事與願違。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帝王,不安常伴左右,生存成為第一要義,其他退而其次。

李適的日子並不比乃父好過多少,李豫在位的十七年,儘管有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間或有吐蕃侵擾,雖然經常尷尬,總體趨於安定,形勢可控。而到了李適即位的時候,大臣黨政、宦官專權和藩鎮擴張愈來愈嚴重,各種危機層出不窮,弄得李適頗不舒適。

面對一個個棘手的問題,李適不得不通過非常規的手段解決。

形式先進的兩稅法

即位初期,年輕的李適頗想勵精圖治,振興大唐。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80年,李適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了歷史上著名的“兩稅法”。

唐代的國家經濟來源主要是租調庸,其基礎是自北魏便實行的均田制。由於戰亂,人民大量逃亡,戶籍紊亂,賬冊丟失,增加了徵稅的難度。再加之藩鎮割據,不再向中央繳納賦稅,從其他地區收上來的賦稅,又遭到某些強勢將領揮霍,國家財政一直緊張。在這種情形下,剛上臺的宰相楊炎推行兩稅法,就是以國家正式法令的形式將過去的地稅和戶稅確定下來,因一年交兩次,故稱為兩稅法。

兩稅法除了將地稅和戶稅作為國家正供,還將過去作為國家正供的租調庸的殘額以及地方各種名目的賦稅都包含進來。它量出為入,開了中國預算制度的先河,影響深遠。但兩稅法並沒有規定全國統一的稅額,具體數額由中央派出的黜陟使與各州協商,根據經濟狀況確定出各地應繳納的總額。在政局穩定的時期,中央以其威權確實增加了收入,但百姓負擔卻越來越重。

無法依賴的權臣

楊炎之前,宰相元載專權。肅宗時期,元載依附於擅權的宦官李輔國迅速得到晉升。到代宗時,李輔國被殺,元載成為群臣領袖,圍繞著他形成利益團體,楊炎是其中重要成員。元載任宰相時,分身乏術,將財務權交給劉晏,劉晏得以發揮所長,與第五琦共同分理天下財賦,改善了國家的經濟狀況。到771年,代宗終於厭惡元載,逐漸裁製元黨,六年後,元載被收捕處決。劉晏仍舊被重用,從事理財工作。

楊炎是作為元載一黨成員的身份走到政治中樞的。他受到元載推薦,逐漸得到代宗的信任。德宗即位後,楊炎由宰相崔祐甫推薦,一躍成為宰相。身為元黨成員,楊炎與劉晏一直存在矛盾,他一上臺就立即貶斥劉晏,經一連串的手段將劉晏貶斥、殺害。劉晏的死引起了藩鎮的不滿,他們紛紛指責朝廷不公。楊炎則四處派人說項,將責任推到德宗身上。德宗知道後,借另一宰相盧杞之手,將楊炎殺掉。盧杞自己面醜心狠,他嫉妒正直的書法家顏真卿,令他出使叛將李希烈處,被李希烈殺害。又在奉天之難中將藩鎮將領李懷光逼反,差點將德宗陷入絕地。自己最終被貶,進而落得身死。

從此,德宗不再信任大臣,認為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不來真心,轉而重用宦官。另一個得到德宗信任的是關羽,他第一次出現在國家級的祭祀中,從此一路開掛,橫跨儒釋道,縱貫千年,盛名不墜。

始終不能信任的藩鎮

德宗朝最大的危機是奉天之難。安史之亂後,藩鎮逐漸世襲化,朝廷無法插手人事。德宗上臺之初,對藩鎮採取強勢,著手進行削藩,觸動了藩鎮利益。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其子李維嶽請求朝廷讓其繼承父親權位,德宗拒絕。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死,其子李納也請承襲父位,德宗又拒絕。於是成德、淄青聯合魏博三鎮起兵反唐。兩年後,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圍攻襄城。朝廷先派哥舒翰之子哥舒曜去平叛,沒有結果。後又派五千涇源軍前去平叛。涇源軍在經過長安的時候向朝廷要賞賜,滿懷希望得到的卻是粗茶淡飯,士兵們很生氣,鼓譟著行軍,到滻水邊上時,全軍譁變,開始回軍衝向城門。帶軍的節度使無法節制,急忙上報時,叛軍已經入城。當天,德宗李適緊急逃往奉天。

涇源軍節度使姚令言以自己資歷不夠為由,推薦被軟禁在家的朱泚為首,當夜朱泚即入大明宮含元殿,不久稱帝,國號大秦,滅唐宗室七十餘人,並派兵三千攻打奉天。李適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也有幸成為唐朝歷史上第四位出逃的皇帝。那時候,郭子儀已經被李適解除了君權,自己垂垂老矣,因此再也不能救駕了。危急時刻,是藩鎮李懷仙趕來解了奉天的圍。而李懷仙卻因盧杞使壞轉而叛變,導致李適再也不信任任何藩鎮將領。

宦官成為新的受益者。當叛軍入城的時候,自己的禁軍跑的一個不剩,反而是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率領近百名宦官緊隨自己,一直陪伴左右,改變了李適一開始打壓宦官的態度。朱泚之亂平後,德宗認為自己必須親自掌握一支軍隊,但這支軍隊不能交給文臣,也不能交給武將,只能交給與自己共患難的宦官。於是,宦官再一次掌握了軍權,再次坐大,逐漸擁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力。

終成愛財如命的皇帝

李適一開始也想學歷代先皇,厲行節儉。他採取了一系列廉政措施,還言辭拒絕了地方供奉的禮物。但經歷奉天之變後,他意識到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各種出兵花費巨大,更讓他看到金錢的力量。為此,李適變三十稅一的商稅為十稅一,增兩稅和鹽榷錢,又想到實行稅間架、除陌錢法,多方聚斂財富。

最著名的是,李適允許宦官把持宮市,踐踏商業法則,明目張膽進行搶奪,弄得人神共憤。太子都看不下去了,但他不敢招惹宦官,只能忍耐。韓愈因上書批評宮市而被變為山陽令。另一個著名詩人白居易雖然也不滿,但他沒有韓愈耿直,而是在德宗死後,默默的寫下了著名的《賣炭翁》,記錄自己所見。

李適並非不知道百姓的疾苦。有一天,他進入一戶農民家,詢問日子過得怎麼樣。這位農戶說賦稅太重,負擔不起,李適表示同情,就免了這家的賦稅。這件事被後世百般嘲諷,歐陽修就說李適不懂治國之道。

另有一位賣柴者,趕著驢車,拉著一車柴如賣炭翁一般叫賣,他的命運也是不幸,被宮人以宮市的名義強行收購,所付的價值不但不夠,反而還要賣柴翁自己貼錢給宮門的看守。賣柴者想必年輕,他不幹了,就與宮人扭打起來。此時後來被李適知道了,不但沒有治他的罪,反而還賠了他很多絹。不過宮市制度依舊實行。

缺德的唐德宗李適

白居易

李適在位二十六年,雖然猜忌多疑,所用非人,一度出逃,總體來說,在他的治下,政局逐漸趨穩,為憲宗朝的“元和中興”打下了基礎,並不太算辱沒李氏門楣。而他的轉變,與政局緊密相關,並不全是自身的原因。(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