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宜居,是十分抽象的詞,老百姓說起來就是生活起來十分舒服的地方。這個舒服是多面的,包括衣食住行,氣候,環境,交通,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諸多條件。

國內許多城市串起來,由一些媒體機構吆喝,弄了多場最“宜居城市”的排名。太原呢,因為煤黑的牌子,壓根兒不沾邊。操控排名的那幫人,自然是經濟發達城市的團隊,人窮了城窮了,你說起話來自然腰軟。發現個規律了嗎?排隊的季節總在年底或年尾巴。江南城市居多,那邊殘綠還在,視覺豐富。北方城市不多,荒漠一片,滄桑枯老。假如排隊時間放在盛夏呢,那就又一個意思了。熱死牛的江南,悶的象蒸鍋中的水鄉。這時候我們的太原,涼風習習,草綠花香,誰來也覺舒服。

記得那幾段休閒名句了吧: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習秋有月。四季分明,自然輪迴。這是對我們太原準確的描寫。

伏羲神農根據天地變化季節更新開創了農耕世紀,堯帝同樣描出了四時多季的歷法節令,把我們生命的段落刻化的清晰條理。堯帝在過太原,太原豐富多樣的氣候啟發過偉大的智者。

太原非常的宜居,得益於這個城市所在的地球經緯的點,也在於山川條件的風水元素。

四季清晰的變化,是地球物象的全息描寫,是自然界各物種的多樣體驗。人是宇宙中的小生物,天人合一,充分又多色彩的自然融合是最合乎天道的。從這點說,太原人是有命的。

多綠的江南山水美好,風景如畫。冰封的北國天地蒼茫雄渾,震撼魂魄。各有千秋,無所謂短長。生活慣了的就好。

作為小生民來說,生活的好,不愁吃不愁喝,身體的舒適度太重要。相對政治的氣候,經濟的環境,人生活的自然氣候,是天然的舒適地。

北京好,上海好,深圳好,好多人去了,是為了事業,為了賺錢,為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超大城市的疲累,自己知道。

太原挺好。近400萬的城市也足夠大,都市的各種味道嘗得到。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城市的骨架已拉開扯大,藍天白雲初見,汙染的帽子要摘掉。

太原所處的交通區位,更是窩在腹地,四通八達。古來的大山屏障,不再是羈絆。飛機高鐵快速公路,去哪兒也方便,成本比邊緣地帶要低的多。

這座城市活的不太疲憊,鬆緊的程度不如瘋狂的深圳蘇杭,因為有自然的原因吧,燃燒的火爐夏天時間,溫度有限。自然的節律控制了草木,也直接影響著心臟的興奮。

春天了,好象從熟睡的嚴冬醒過來。太原的樹梢暴出嫩芽,枯黃的草中有綠色一點點努出來。過了清明,不再是荒野,碧紗蔥籠,人們的心情大好,希望也隨之蠢蠢欲動。

夏天到了。一片鳥語花香,滿目生翠。汾河之濱,江南有的風光盡現。驕陽似火,酷暑降臨。但夕陽西下,伴黃昏涼風來,身體舒爽。沒有猛蟲的襲擾,沒有悶潮的難熬。夜裡有的是清涼,睡的一夜好覺。

秋的感覺和月份牌上一樣,立秋看月,清風舒朗。太原的秋,多變的色彩,奼紫嫣紅,碩果累累。

冬天的太原,朔風強勁的廝殺,萬木枯榮,大地寧靜。難捱的體驗也很短暫。尤有雪花飄來,天地銀裝素裹,看不盡的北國風光。太原人不缺的是煤炭,冬天屋內的溫暖自然不缺。

也不是王婆賣瓜,對太原自誇。誰不說俺家鄉好哇,生你養你的地方。包括康養,養老,山西老年醫學會長劉學軍教授說,最好的養老之地,就是生養你的地方。平心而論吧,這塊美麗的黃土地上的省會,氣候最好,黃土最厚。這種適宜人生存的氣候物候,鄉親們,不妨與地球上其它城市比畫一下吧。別活在福中不知深淺。

有故事的太原(胡曉光)

建國後經過7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山河嶄新,座座現代化城市拔起。遺憾的是古老的歷史硬件越來越少,千城一面,火柴盒子積木一般的水泥林子比比皆是。

太原相對說來還好,保存了不少歷史遺蹟,比那些靠古墓和傳說承載的文化有看頭,也生動的多。

太原是充滿歷史色彩的寶地。5千年華夏文明,這裡是初始的發祥地。4、5千前的治水英雄臺駘,以及稍後的大禹,空出“祁澤藪”,晉陽湖南流入黃,太原的陸地出現,創世紀的農耕文明較早的生髮在晉中盆地。陶唐氏堯帝於是看準了這塊宜居地,率部族從河北太行山以東西遷到太原,在太原西山腳下建了唐都城。從此地球上最震撼的國度代詞“唐”就落腳在太原。堯帝后期才把都城遷到今天的臨汾一帶。但太原的諸候國一直稱″唐國″。到了有史記載的周王朝,約3000年前,周武王姬發把他的兒子封在太原,稱唐叔虞。唐叔虞生活在汾水邊,古稱晉水。唐叔虞管轄的這塊地方山川秀麗,莊稼茂盛,水草肥美。他深深的熱愛了此地,他臨終前,提議將唐國改成了晉國。這就是山西省簡稱晉的來歷了。北魏年間,為了紀念這位晉人的老祖宗唐叔虞,太原修了“晉王祠”。即今的晉祠。

大唐,龍城,許多人也許孤陋寡聞,這是太原城市響噹噹的品牌,是濃縮了歷史文化厚度的盛名。

太原建城之前,一片汪洋,黑龍猖獗,禍害生民。治水英雄臺駘持神劍,顯神通,征服了這條巨龍後,按住它頭朝北尾向南橫躺下來,裝點成太原的一道山川風景。現在陽曲縣的系舟山是龍的頭顱,西山的龍山,二龍山,天龍山等是龐大的龍軀。龍城吸了龍的靈氣,自然地靈人傑,英才輩出。

自春秋戰國始,太原就是華夏版圖上最顯赫的城池。太原古稱晉陽,千百年看盡了繁華和落寞。秦漢魏晉,太原只是政治軍事舞臺的重要角色。到了鼎盛的唐王朝,這裡是李家發跡的聖地,更享盡了朝華的尊榮。李家的“唐”字,也是借用了太原故唐的金字牌,讓“大唐”光大於這個星球。如今子孫後代說起唐,都以為是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唐朝,留下了中華頂尖的大國“唐”字號。錯了。實際呢,原本是堯帝初起任部落領袖的那個堯唐氏的“唐”。

太原歷經繁華與浩劫。到了北宋年間,趙家王朝平定了割據一方的南北軍閥,又把支離破碎的華夏歸為一統。最後的堡壘是盤踞在太原的後漢都城晉陽。太原人彪悍硬性,也終不抵大勢。皇帝趙光義攻下晉陽城後,氣憤難平。他又恐懼龍城之地屢出王氣,不斷生育出興風作浪襲擾天下的強龍。索性將晉陽城付之一炬。大火毀滅後還不解氣,掘開汾河壩,水淹古晉陽。讓名城太原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三年之後,趙家坐穩了宋朝皇帝寶座後,又憐惜這塊山川寶地。於是又在晉陽城北汾東之濱重建了太原城。但建城的規劃鐵定了一條規矩,城市街道不準形成“十”字方格,條條斷頭“丁”字街。意思是將這條游龍牢牢“釘”住,不讓這條龍張牙舞爪,要斷滅了太原孕育英雄好漢的風水土壤。千年以來,直至新中國解放前夕,太原的城市街道都以丁字為特色了。

太原城歷史文化色彩濃郁,並不因“丁”字街作祟。歷朝歷代都有英雄輩出,不再多絮叨。我們今天看到的太原,還遺留著許多歷史建築物,可以訴說這個城市的輝煌過去,也是滄桑變化的見證。太原至今保存著許多千年以上的古蹟。特別是具有許多文化藝術價值的佛寺道觀。如崇善寺,白雲寺等。特別提到的是正在開闢的晉源旅遊帶,囊括了晉祠,太山,天龍山,蒙山,古晉陽城遺址,復建的明太原縣城等。加上正在開發的晉陽湖水上文化園。這片景區的遺存,著實可以立體的描寫春秋戰國以來至今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有與意大利龐貝城同樣世界性考證價值的“古晉陽遺址”,有東魏北齊年間修建的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有集園林、雕塑,碑刻,建築等為一體的“晉祠三絕”,還有獨樹一幟的明縣城晉派大院等勝景。綜合到一處來看,必將引起地球人的關注,成為太原城世界級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旅遊點。

隨著太原都市圈的擴大,在不久的將來,百里之內的晉中祁縣、平遙、太谷等囊括進來,太原更是魅力無窮。平遙是世界名城,祁縣是北方地區歷史名人最薈萃之地,太谷有近代文明的亮閃……

好風水太原(胡曉光)

一說起風水,許多人氾濫起腦水,這不就是迷信嗎?決定人的命格,道家先生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宅五讀書。有沒道理呢,當然有,也無所謂對錯。城市也有城的命,它的根祖來歷,它的歷史變遷,它處在山川的位置,不能不在乎這些。

風水是和自然的和諧。風和水是人生存的必要元素。你聽情調歌都這麼唱,我的想,你的心思,只有風知道,雲知道。有一種鐵定的事實佐證。迄今為止,在神州這片文明幾千年的土地上,古人的大部分創造都已鉤沉黃土,被風蝕水化了。現存的遼、金時代之前,千年以上留存的文物,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寶貝都在山西,一部分就在我們太原。說明什麼,好風水的地方經得起滄桑鉅變。緊緊地擁抱好腳底的熱土,必定是生存地的絕好選擇。

太原城是好地方。太原最初選擇在汾河的陽面建城,應該是英明堯帝的作品。太原明確紀念的建城年代是2500年,戰國諸候趙簡子最早建造。實際是史前資料的缺乏,多少龜甲上的文字稀缺了,竹簡刻寫的記載腐爛的多。循著碎片的史料翻騰,就可推斷太原的建城史有4000多年。陶唐王堯帝從河北伊祁山生下,後成了帝王。為了老百姓躲避自然災害,帶領部族西遷到太原,建設了都城,即唐北都。就在今天清徐縣堯王村一帶。後繼續南遷,才把都城新修到平陽(臨汾)。

太原風水好,三面環山,一水中分,形狀像簸箕狀,敞開向東南。西北方擋住了罡烈之風,面向東南的紫瑞之氣。在全國城市的方位格局中,也是很有山水優勢的宜居地。有史記錄的文明以來,太原不如西安、洛陽等城做過大朝代的都城,也是因其地理位置不在中原的心臟地帶,是歷朝對付西戎北狄的邊境重鎮。千百年來,秦漢唐宋明等歷代王朝的爭霸和中興,太原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群雄逐鹿英才輩出的寶地。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盆地,自古繁華髮達,一直是全國經濟格局中最為興盛之處。

"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宜居,是十分抽象的詞,老百姓說起來就是生活起來十分舒服的地方。這個舒服是多面的,包括衣食住行,氣候,環境,交通,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諸多條件。

國內許多城市串起來,由一些媒體機構吆喝,弄了多場最“宜居城市”的排名。太原呢,因為煤黑的牌子,壓根兒不沾邊。操控排名的那幫人,自然是經濟發達城市的團隊,人窮了城窮了,你說起話來自然腰軟。發現個規律了嗎?排隊的季節總在年底或年尾巴。江南城市居多,那邊殘綠還在,視覺豐富。北方城市不多,荒漠一片,滄桑枯老。假如排隊時間放在盛夏呢,那就又一個意思了。熱死牛的江南,悶的象蒸鍋中的水鄉。這時候我們的太原,涼風習習,草綠花香,誰來也覺舒服。

記得那幾段休閒名句了吧: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習秋有月。四季分明,自然輪迴。這是對我們太原準確的描寫。

伏羲神農根據天地變化季節更新開創了農耕世紀,堯帝同樣描出了四時多季的歷法節令,把我們生命的段落刻化的清晰條理。堯帝在過太原,太原豐富多樣的氣候啟發過偉大的智者。

太原非常的宜居,得益於這個城市所在的地球經緯的點,也在於山川條件的風水元素。

四季清晰的變化,是地球物象的全息描寫,是自然界各物種的多樣體驗。人是宇宙中的小生物,天人合一,充分又多色彩的自然融合是最合乎天道的。從這點說,太原人是有命的。

多綠的江南山水美好,風景如畫。冰封的北國天地蒼茫雄渾,震撼魂魄。各有千秋,無所謂短長。生活慣了的就好。

作為小生民來說,生活的好,不愁吃不愁喝,身體的舒適度太重要。相對政治的氣候,經濟的環境,人生活的自然氣候,是天然的舒適地。

北京好,上海好,深圳好,好多人去了,是為了事業,為了賺錢,為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超大城市的疲累,自己知道。

太原挺好。近400萬的城市也足夠大,都市的各種味道嘗得到。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城市的骨架已拉開扯大,藍天白雲初見,汙染的帽子要摘掉。

太原所處的交通區位,更是窩在腹地,四通八達。古來的大山屏障,不再是羈絆。飛機高鐵快速公路,去哪兒也方便,成本比邊緣地帶要低的多。

這座城市活的不太疲憊,鬆緊的程度不如瘋狂的深圳蘇杭,因為有自然的原因吧,燃燒的火爐夏天時間,溫度有限。自然的節律控制了草木,也直接影響著心臟的興奮。

春天了,好象從熟睡的嚴冬醒過來。太原的樹梢暴出嫩芽,枯黃的草中有綠色一點點努出來。過了清明,不再是荒野,碧紗蔥籠,人們的心情大好,希望也隨之蠢蠢欲動。

夏天到了。一片鳥語花香,滿目生翠。汾河之濱,江南有的風光盡現。驕陽似火,酷暑降臨。但夕陽西下,伴黃昏涼風來,身體舒爽。沒有猛蟲的襲擾,沒有悶潮的難熬。夜裡有的是清涼,睡的一夜好覺。

秋的感覺和月份牌上一樣,立秋看月,清風舒朗。太原的秋,多變的色彩,奼紫嫣紅,碩果累累。

冬天的太原,朔風強勁的廝殺,萬木枯榮,大地寧靜。難捱的體驗也很短暫。尤有雪花飄來,天地銀裝素裹,看不盡的北國風光。太原人不缺的是煤炭,冬天屋內的溫暖自然不缺。

也不是王婆賣瓜,對太原自誇。誰不說俺家鄉好哇,生你養你的地方。包括康養,養老,山西老年醫學會長劉學軍教授說,最好的養老之地,就是生養你的地方。平心而論吧,這塊美麗的黃土地上的省會,氣候最好,黃土最厚。這種適宜人生存的氣候物候,鄉親們,不妨與地球上其它城市比畫一下吧。別活在福中不知深淺。

有故事的太原(胡曉光)

建國後經過7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山河嶄新,座座現代化城市拔起。遺憾的是古老的歷史硬件越來越少,千城一面,火柴盒子積木一般的水泥林子比比皆是。

太原相對說來還好,保存了不少歷史遺蹟,比那些靠古墓和傳說承載的文化有看頭,也生動的多。

太原是充滿歷史色彩的寶地。5千年華夏文明,這裡是初始的發祥地。4、5千前的治水英雄臺駘,以及稍後的大禹,空出“祁澤藪”,晉陽湖南流入黃,太原的陸地出現,創世紀的農耕文明較早的生髮在晉中盆地。陶唐氏堯帝於是看準了這塊宜居地,率部族從河北太行山以東西遷到太原,在太原西山腳下建了唐都城。從此地球上最震撼的國度代詞“唐”就落腳在太原。堯帝后期才把都城遷到今天的臨汾一帶。但太原的諸候國一直稱″唐國″。到了有史記載的周王朝,約3000年前,周武王姬發把他的兒子封在太原,稱唐叔虞。唐叔虞生活在汾水邊,古稱晉水。唐叔虞管轄的這塊地方山川秀麗,莊稼茂盛,水草肥美。他深深的熱愛了此地,他臨終前,提議將唐國改成了晉國。這就是山西省簡稱晉的來歷了。北魏年間,為了紀念這位晉人的老祖宗唐叔虞,太原修了“晉王祠”。即今的晉祠。

大唐,龍城,許多人也許孤陋寡聞,這是太原城市響噹噹的品牌,是濃縮了歷史文化厚度的盛名。

太原建城之前,一片汪洋,黑龍猖獗,禍害生民。治水英雄臺駘持神劍,顯神通,征服了這條巨龍後,按住它頭朝北尾向南橫躺下來,裝點成太原的一道山川風景。現在陽曲縣的系舟山是龍的頭顱,西山的龍山,二龍山,天龍山等是龐大的龍軀。龍城吸了龍的靈氣,自然地靈人傑,英才輩出。

自春秋戰國始,太原就是華夏版圖上最顯赫的城池。太原古稱晉陽,千百年看盡了繁華和落寞。秦漢魏晉,太原只是政治軍事舞臺的重要角色。到了鼎盛的唐王朝,這裡是李家發跡的聖地,更享盡了朝華的尊榮。李家的“唐”字,也是借用了太原故唐的金字牌,讓“大唐”光大於這個星球。如今子孫後代說起唐,都以為是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唐朝,留下了中華頂尖的大國“唐”字號。錯了。實際呢,原本是堯帝初起任部落領袖的那個堯唐氏的“唐”。

太原歷經繁華與浩劫。到了北宋年間,趙家王朝平定了割據一方的南北軍閥,又把支離破碎的華夏歸為一統。最後的堡壘是盤踞在太原的後漢都城晉陽。太原人彪悍硬性,也終不抵大勢。皇帝趙光義攻下晉陽城後,氣憤難平。他又恐懼龍城之地屢出王氣,不斷生育出興風作浪襲擾天下的強龍。索性將晉陽城付之一炬。大火毀滅後還不解氣,掘開汾河壩,水淹古晉陽。讓名城太原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三年之後,趙家坐穩了宋朝皇帝寶座後,又憐惜這塊山川寶地。於是又在晉陽城北汾東之濱重建了太原城。但建城的規劃鐵定了一條規矩,城市街道不準形成“十”字方格,條條斷頭“丁”字街。意思是將這條游龍牢牢“釘”住,不讓這條龍張牙舞爪,要斷滅了太原孕育英雄好漢的風水土壤。千年以來,直至新中國解放前夕,太原的城市街道都以丁字為特色了。

太原城歷史文化色彩濃郁,並不因“丁”字街作祟。歷朝歷代都有英雄輩出,不再多絮叨。我們今天看到的太原,還遺留著許多歷史建築物,可以訴說這個城市的輝煌過去,也是滄桑變化的見證。太原至今保存著許多千年以上的古蹟。特別是具有許多文化藝術價值的佛寺道觀。如崇善寺,白雲寺等。特別提到的是正在開闢的晉源旅遊帶,囊括了晉祠,太山,天龍山,蒙山,古晉陽城遺址,復建的明太原縣城等。加上正在開發的晉陽湖水上文化園。這片景區的遺存,著實可以立體的描寫春秋戰國以來至今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有與意大利龐貝城同樣世界性考證價值的“古晉陽遺址”,有東魏北齊年間修建的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有集園林、雕塑,碑刻,建築等為一體的“晉祠三絕”,還有獨樹一幟的明縣城晉派大院等勝景。綜合到一處來看,必將引起地球人的關注,成為太原城世界級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旅遊點。

隨著太原都市圈的擴大,在不久的將來,百里之內的晉中祁縣、平遙、太谷等囊括進來,太原更是魅力無窮。平遙是世界名城,祁縣是北方地區歷史名人最薈萃之地,太谷有近代文明的亮閃……

好風水太原(胡曉光)

一說起風水,許多人氾濫起腦水,這不就是迷信嗎?決定人的命格,道家先生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宅五讀書。有沒道理呢,當然有,也無所謂對錯。城市也有城的命,它的根祖來歷,它的歷史變遷,它處在山川的位置,不能不在乎這些。

風水是和自然的和諧。風和水是人生存的必要元素。你聽情調歌都這麼唱,我的想,你的心思,只有風知道,雲知道。有一種鐵定的事實佐證。迄今為止,在神州這片文明幾千年的土地上,古人的大部分創造都已鉤沉黃土,被風蝕水化了。現存的遼、金時代之前,千年以上留存的文物,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寶貝都在山西,一部分就在我們太原。說明什麼,好風水的地方經得起滄桑鉅變。緊緊地擁抱好腳底的熱土,必定是生存地的絕好選擇。

太原城是好地方。太原最初選擇在汾河的陽面建城,應該是英明堯帝的作品。太原明確紀念的建城年代是2500年,戰國諸候趙簡子最早建造。實際是史前資料的缺乏,多少龜甲上的文字稀缺了,竹簡刻寫的記載腐爛的多。循著碎片的史料翻騰,就可推斷太原的建城史有4000多年。陶唐王堯帝從河北伊祁山生下,後成了帝王。為了老百姓躲避自然災害,帶領部族西遷到太原,建設了都城,即唐北都。就在今天清徐縣堯王村一帶。後繼續南遷,才把都城新修到平陽(臨汾)。

太原風水好,三面環山,一水中分,形狀像簸箕狀,敞開向東南。西北方擋住了罡烈之風,面向東南的紫瑞之氣。在全國城市的方位格局中,也是很有山水優勢的宜居地。有史記錄的文明以來,太原不如西安、洛陽等城做過大朝代的都城,也是因其地理位置不在中原的心臟地帶,是歷朝對付西戎北狄的邊境重鎮。千百年來,秦漢唐宋明等歷代王朝的爭霸和中興,太原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群雄逐鹿英才輩出的寶地。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盆地,自古繁華髮達,一直是全國經濟格局中最為興盛之處。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人說山西好風光,錦繡太原城。大概近幾十年生的太原新人類覺得好笑。因為他們眼中看到的是煤面子紛飛,被汙染了的灰色天空,乾涸的河床,破壞的植被。生態惡劣的帽子近多年來重重的扣在太原的頭上。許多人自打一懂事就埋怨父母,沒有把自己生到青山綠水的地上,生到如此一個“看不到秀聞不到香”的鬼地方。

從農耕文明走向現代工業,太原從新中國建設起,的確付出了非同一般的代價。太原不僅有天賜的表裡山河,而且地下寶藏豐富,地底煤炭資源令人眼饞。為了全國的經濟建設,太原以慘重的環境付出,點亮了京津滬,而自己品牌出灰頭黑臉的“鍋爐房”。一車車的黑煤拉走了,太原並沒有發了橫財。留下了什麼,一噸煤損失兩噸水,黑色的經濟,粗笨的人才。在山的軀體上鑽出了許多的孔洞,地下水線破壞,藍天白雲幾乎快和這座城市無緣了。一度時期,許多流落在太原的外鄉人,能跑的都跑到南方找綠了。連我們城市的能耐人,自稱優雅的也紛紛逃離了。

我們的城市經歷了陣痛,燃燒了自己,美化了別人。這都不是錯誤,是太原這座城市的偉大功德。自古以來,太原風調雨順,沒有自然界形成生存危機的大災大難。大洪水,大臺風,旱澇奪命的經歷罕有。這裡之所以能留下這麼多老房宅,祖祖輩輩生活的安逸,都得益於這塊山川寶地。

太原的生態破壞還不是幾十年的煤禍。唐宋以來,太原一直屬於重要的軍事城市,這一帶經濟富庶。原來植被好,水充沛。西安、洛陽京都建設,需大量的木材消費,汾河漕運方便,沿河的古樹木便大量砍伐南運。明清以來,加上汾河畔晉中一帶莊稼收成穩定,人口大批的繁殖,生活用燒材需要量大,樹木成片的喪失殆盡。造成了許多荒山禿嶺,水土流失,惡性循環。特別是上世紀人為的毀林造地。太原幾乎成了印象中沒臉面的城市。

很快就會過去,幾十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太原的改變,想必是這個城市的人都感覺到了。四周的荒山正在變綠,雨水比先前光顧的多起來,有時還可看到天空的星星眨眼。隨著不遠的明天,化石燃料的終結,新能源替代,太原的生態會再生與恢復,好山好水的錦繡城市,很快就展現在子孫面前。也不必怨艾,老天爺也會長眼,“鍋爐房”積下的陰德,會以十分的回報給予子孫後代。

"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宜居,是十分抽象的詞,老百姓說起來就是生活起來十分舒服的地方。這個舒服是多面的,包括衣食住行,氣候,環境,交通,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諸多條件。

國內許多城市串起來,由一些媒體機構吆喝,弄了多場最“宜居城市”的排名。太原呢,因為煤黑的牌子,壓根兒不沾邊。操控排名的那幫人,自然是經濟發達城市的團隊,人窮了城窮了,你說起話來自然腰軟。發現個規律了嗎?排隊的季節總在年底或年尾巴。江南城市居多,那邊殘綠還在,視覺豐富。北方城市不多,荒漠一片,滄桑枯老。假如排隊時間放在盛夏呢,那就又一個意思了。熱死牛的江南,悶的象蒸鍋中的水鄉。這時候我們的太原,涼風習習,草綠花香,誰來也覺舒服。

記得那幾段休閒名句了吧: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習秋有月。四季分明,自然輪迴。這是對我們太原準確的描寫。

伏羲神農根據天地變化季節更新開創了農耕世紀,堯帝同樣描出了四時多季的歷法節令,把我們生命的段落刻化的清晰條理。堯帝在過太原,太原豐富多樣的氣候啟發過偉大的智者。

太原非常的宜居,得益於這個城市所在的地球經緯的點,也在於山川條件的風水元素。

四季清晰的變化,是地球物象的全息描寫,是自然界各物種的多樣體驗。人是宇宙中的小生物,天人合一,充分又多色彩的自然融合是最合乎天道的。從這點說,太原人是有命的。

多綠的江南山水美好,風景如畫。冰封的北國天地蒼茫雄渾,震撼魂魄。各有千秋,無所謂短長。生活慣了的就好。

作為小生民來說,生活的好,不愁吃不愁喝,身體的舒適度太重要。相對政治的氣候,經濟的環境,人生活的自然氣候,是天然的舒適地。

北京好,上海好,深圳好,好多人去了,是為了事業,為了賺錢,為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超大城市的疲累,自己知道。

太原挺好。近400萬的城市也足夠大,都市的各種味道嘗得到。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城市的骨架已拉開扯大,藍天白雲初見,汙染的帽子要摘掉。

太原所處的交通區位,更是窩在腹地,四通八達。古來的大山屏障,不再是羈絆。飛機高鐵快速公路,去哪兒也方便,成本比邊緣地帶要低的多。

這座城市活的不太疲憊,鬆緊的程度不如瘋狂的深圳蘇杭,因為有自然的原因吧,燃燒的火爐夏天時間,溫度有限。自然的節律控制了草木,也直接影響著心臟的興奮。

春天了,好象從熟睡的嚴冬醒過來。太原的樹梢暴出嫩芽,枯黃的草中有綠色一點點努出來。過了清明,不再是荒野,碧紗蔥籠,人們的心情大好,希望也隨之蠢蠢欲動。

夏天到了。一片鳥語花香,滿目生翠。汾河之濱,江南有的風光盡現。驕陽似火,酷暑降臨。但夕陽西下,伴黃昏涼風來,身體舒爽。沒有猛蟲的襲擾,沒有悶潮的難熬。夜裡有的是清涼,睡的一夜好覺。

秋的感覺和月份牌上一樣,立秋看月,清風舒朗。太原的秋,多變的色彩,奼紫嫣紅,碩果累累。

冬天的太原,朔風強勁的廝殺,萬木枯榮,大地寧靜。難捱的體驗也很短暫。尤有雪花飄來,天地銀裝素裹,看不盡的北國風光。太原人不缺的是煤炭,冬天屋內的溫暖自然不缺。

也不是王婆賣瓜,對太原自誇。誰不說俺家鄉好哇,生你養你的地方。包括康養,養老,山西老年醫學會長劉學軍教授說,最好的養老之地,就是生養你的地方。平心而論吧,這塊美麗的黃土地上的省會,氣候最好,黃土最厚。這種適宜人生存的氣候物候,鄉親們,不妨與地球上其它城市比畫一下吧。別活在福中不知深淺。

有故事的太原(胡曉光)

建國後經過7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山河嶄新,座座現代化城市拔起。遺憾的是古老的歷史硬件越來越少,千城一面,火柴盒子積木一般的水泥林子比比皆是。

太原相對說來還好,保存了不少歷史遺蹟,比那些靠古墓和傳說承載的文化有看頭,也生動的多。

太原是充滿歷史色彩的寶地。5千年華夏文明,這裡是初始的發祥地。4、5千前的治水英雄臺駘,以及稍後的大禹,空出“祁澤藪”,晉陽湖南流入黃,太原的陸地出現,創世紀的農耕文明較早的生髮在晉中盆地。陶唐氏堯帝於是看準了這塊宜居地,率部族從河北太行山以東西遷到太原,在太原西山腳下建了唐都城。從此地球上最震撼的國度代詞“唐”就落腳在太原。堯帝后期才把都城遷到今天的臨汾一帶。但太原的諸候國一直稱″唐國″。到了有史記載的周王朝,約3000年前,周武王姬發把他的兒子封在太原,稱唐叔虞。唐叔虞生活在汾水邊,古稱晉水。唐叔虞管轄的這塊地方山川秀麗,莊稼茂盛,水草肥美。他深深的熱愛了此地,他臨終前,提議將唐國改成了晉國。這就是山西省簡稱晉的來歷了。北魏年間,為了紀念這位晉人的老祖宗唐叔虞,太原修了“晉王祠”。即今的晉祠。

大唐,龍城,許多人也許孤陋寡聞,這是太原城市響噹噹的品牌,是濃縮了歷史文化厚度的盛名。

太原建城之前,一片汪洋,黑龍猖獗,禍害生民。治水英雄臺駘持神劍,顯神通,征服了這條巨龍後,按住它頭朝北尾向南橫躺下來,裝點成太原的一道山川風景。現在陽曲縣的系舟山是龍的頭顱,西山的龍山,二龍山,天龍山等是龐大的龍軀。龍城吸了龍的靈氣,自然地靈人傑,英才輩出。

自春秋戰國始,太原就是華夏版圖上最顯赫的城池。太原古稱晉陽,千百年看盡了繁華和落寞。秦漢魏晉,太原只是政治軍事舞臺的重要角色。到了鼎盛的唐王朝,這裡是李家發跡的聖地,更享盡了朝華的尊榮。李家的“唐”字,也是借用了太原故唐的金字牌,讓“大唐”光大於這個星球。如今子孫後代說起唐,都以為是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唐朝,留下了中華頂尖的大國“唐”字號。錯了。實際呢,原本是堯帝初起任部落領袖的那個堯唐氏的“唐”。

太原歷經繁華與浩劫。到了北宋年間,趙家王朝平定了割據一方的南北軍閥,又把支離破碎的華夏歸為一統。最後的堡壘是盤踞在太原的後漢都城晉陽。太原人彪悍硬性,也終不抵大勢。皇帝趙光義攻下晉陽城後,氣憤難平。他又恐懼龍城之地屢出王氣,不斷生育出興風作浪襲擾天下的強龍。索性將晉陽城付之一炬。大火毀滅後還不解氣,掘開汾河壩,水淹古晉陽。讓名城太原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三年之後,趙家坐穩了宋朝皇帝寶座後,又憐惜這塊山川寶地。於是又在晉陽城北汾東之濱重建了太原城。但建城的規劃鐵定了一條規矩,城市街道不準形成“十”字方格,條條斷頭“丁”字街。意思是將這條游龍牢牢“釘”住,不讓這條龍張牙舞爪,要斷滅了太原孕育英雄好漢的風水土壤。千年以來,直至新中國解放前夕,太原的城市街道都以丁字為特色了。

太原城歷史文化色彩濃郁,並不因“丁”字街作祟。歷朝歷代都有英雄輩出,不再多絮叨。我們今天看到的太原,還遺留著許多歷史建築物,可以訴說這個城市的輝煌過去,也是滄桑變化的見證。太原至今保存著許多千年以上的古蹟。特別是具有許多文化藝術價值的佛寺道觀。如崇善寺,白雲寺等。特別提到的是正在開闢的晉源旅遊帶,囊括了晉祠,太山,天龍山,蒙山,古晉陽城遺址,復建的明太原縣城等。加上正在開發的晉陽湖水上文化園。這片景區的遺存,著實可以立體的描寫春秋戰國以來至今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有與意大利龐貝城同樣世界性考證價值的“古晉陽遺址”,有東魏北齊年間修建的蒙山大佛,天龍山石窟,有集園林、雕塑,碑刻,建築等為一體的“晉祠三絕”,還有獨樹一幟的明縣城晉派大院等勝景。綜合到一處來看,必將引起地球人的關注,成為太原城世界級的風景名勝、人文歷史旅遊點。

隨著太原都市圈的擴大,在不久的將來,百里之內的晉中祁縣、平遙、太谷等囊括進來,太原更是魅力無窮。平遙是世界名城,祁縣是北方地區歷史名人最薈萃之地,太谷有近代文明的亮閃……

好風水太原(胡曉光)

一說起風水,許多人氾濫起腦水,這不就是迷信嗎?決定人的命格,道家先生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宅五讀書。有沒道理呢,當然有,也無所謂對錯。城市也有城的命,它的根祖來歷,它的歷史變遷,它處在山川的位置,不能不在乎這些。

風水是和自然的和諧。風和水是人生存的必要元素。你聽情調歌都這麼唱,我的想,你的心思,只有風知道,雲知道。有一種鐵定的事實佐證。迄今為止,在神州這片文明幾千年的土地上,古人的大部分創造都已鉤沉黃土,被風蝕水化了。現存的遼、金時代之前,千年以上留存的文物,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寶貝都在山西,一部分就在我們太原。說明什麼,好風水的地方經得起滄桑鉅變。緊緊地擁抱好腳底的熱土,必定是生存地的絕好選擇。

太原城是好地方。太原最初選擇在汾河的陽面建城,應該是英明堯帝的作品。太原明確紀念的建城年代是2500年,戰國諸候趙簡子最早建造。實際是史前資料的缺乏,多少龜甲上的文字稀缺了,竹簡刻寫的記載腐爛的多。循著碎片的史料翻騰,就可推斷太原的建城史有4000多年。陶唐王堯帝從河北伊祁山生下,後成了帝王。為了老百姓躲避自然災害,帶領部族西遷到太原,建設了都城,即唐北都。就在今天清徐縣堯王村一帶。後繼續南遷,才把都城新修到平陽(臨汾)。

太原風水好,三面環山,一水中分,形狀像簸箕狀,敞開向東南。西北方擋住了罡烈之風,面向東南的紫瑞之氣。在全國城市的方位格局中,也是很有山水優勢的宜居地。有史記錄的文明以來,太原不如西安、洛陽等城做過大朝代的都城,也是因其地理位置不在中原的心臟地帶,是歷朝對付西戎北狄的邊境重鎮。千百年來,秦漢唐宋明等歷代王朝的爭霸和中興,太原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群雄逐鹿英才輩出的寶地。以太原為中心的晉中盆地,自古繁華髮達,一直是全國經濟格局中最為興盛之處。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人說山西好風光,錦繡太原城。大概近幾十年生的太原新人類覺得好笑。因為他們眼中看到的是煤面子紛飛,被汙染了的灰色天空,乾涸的河床,破壞的植被。生態惡劣的帽子近多年來重重的扣在太原的頭上。許多人自打一懂事就埋怨父母,沒有把自己生到青山綠水的地上,生到如此一個“看不到秀聞不到香”的鬼地方。

從農耕文明走向現代工業,太原從新中國建設起,的確付出了非同一般的代價。太原不僅有天賜的表裡山河,而且地下寶藏豐富,地底煤炭資源令人眼饞。為了全國的經濟建設,太原以慘重的環境付出,點亮了京津滬,而自己品牌出灰頭黑臉的“鍋爐房”。一車車的黑煤拉走了,太原並沒有發了橫財。留下了什麼,一噸煤損失兩噸水,黑色的經濟,粗笨的人才。在山的軀體上鑽出了許多的孔洞,地下水線破壞,藍天白雲幾乎快和這座城市無緣了。一度時期,許多流落在太原的外鄉人,能跑的都跑到南方找綠了。連我們城市的能耐人,自稱優雅的也紛紛逃離了。

我們的城市經歷了陣痛,燃燒了自己,美化了別人。這都不是錯誤,是太原這座城市的偉大功德。自古以來,太原風調雨順,沒有自然界形成生存危機的大災大難。大洪水,大臺風,旱澇奪命的經歷罕有。這裡之所以能留下這麼多老房宅,祖祖輩輩生活的安逸,都得益於這塊山川寶地。

太原的生態破壞還不是幾十年的煤禍。唐宋以來,太原一直屬於重要的軍事城市,這一帶經濟富庶。原來植被好,水充沛。西安、洛陽京都建設,需大量的木材消費,汾河漕運方便,沿河的古樹木便大量砍伐南運。明清以來,加上汾河畔晉中一帶莊稼收成穩定,人口大批的繁殖,生活用燒材需要量大,樹木成片的喪失殆盡。造成了許多荒山禿嶺,水土流失,惡性循環。特別是上世紀人為的毀林造地。太原幾乎成了印象中沒臉面的城市。

很快就會過去,幾十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太原的改變,想必是這個城市的人都感覺到了。四周的荒山正在變綠,雨水比先前光顧的多起來,有時還可看到天空的星星眨眼。隨著不遠的明天,化石燃料的終結,新能源替代,太原的生態會再生與恢復,好山好水的錦繡城市,很快就展現在子孫面前。也不必怨艾,老天爺也會長眼,“鍋爐房”積下的陰德,會以十分的回報給予子孫後代。

宜居的太原(胡曉光)

這塊風水寶地,不會耽心地球溫室後海平面上升把城市淹沒,不擔心”厄爾多尼、拉尼娜兄妹”作怪,把一個城市大風颳走,也不憂慮敵人從海岸陸岸襲來遭滅頂的災難。在祖國的地圖上看,太原躺在懷抱的中央,山水的擁躉中,咱不自豪誰自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