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一塊寫有保護洨河源頭的巨石下,是座乾枯的小型水庫。去往洨河源頭的山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山民們建的旱井,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儲滿水。路邊的小溪沒有溪水,到處是圓溜溜的大石頭。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一塊寫有保護洨河源頭的巨石下,是座乾枯的小型水庫。去往洨河源頭的山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山民們建的旱井,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儲滿水。路邊的小溪沒有溪水,到處是圓溜溜的大石頭。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旱井

從洨河源頭沿洨河河道走,同樣看不見一滴水。更不可思議的是個別洨河段河道幾乎變成了垃圾場。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一塊寫有保護洨河源頭的巨石下,是座乾枯的小型水庫。去往洨河源頭的山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山民們建的旱井,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儲滿水。路邊的小溪沒有溪水,到處是圓溜溜的大石頭。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旱井

從洨河源頭沿洨河河道走,同樣看不見一滴水。更不可思議的是個別洨河段河道幾乎變成了垃圾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著手投資對洨河進行治理了。回程路上,我們在在洨河與衡井公路口看到,洨河人工溼地內波光粼粼,130米寬的河道內還有魚兒遊動,野鴨嬉戲。河面看起來並不深,河內除了由一塊塊大石頭排列組成的圖形外,原來被沒入水下的各種水生植也“鑽”出了水面,在鵝卵石組成的一個個不規則圓弧中,露著綠色的嫩芽。而人工溼地兩側護堤平臺上綠柳蔭蔭,所有綠色植物都充滿了綠意,遠遠望去,一派生機勃勃。據瞭解,洨河人工溼地全長將達2400米,在溼地內,栽植著香蒲、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濱水植物結合優美的水岸線和岸邊高低錯落、層次豐富多變的植物景觀。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一塊寫有保護洨河源頭的巨石下,是座乾枯的小型水庫。去往洨河源頭的山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山民們建的旱井,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儲滿水。路邊的小溪沒有溪水,到處是圓溜溜的大石頭。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旱井

從洨河源頭沿洨河河道走,同樣看不見一滴水。更不可思議的是個別洨河段河道幾乎變成了垃圾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著手投資對洨河進行治理了。回程路上,我們在在洨河與衡井公路口看到,洨河人工溼地內波光粼粼,130米寬的河道內還有魚兒遊動,野鴨嬉戲。河面看起來並不深,河內除了由一塊塊大石頭排列組成的圖形外,原來被沒入水下的各種水生植也“鑽”出了水面,在鵝卵石組成的一個個不規則圓弧中,露著綠色的嫩芽。而人工溼地兩側護堤平臺上綠柳蔭蔭,所有綠色植物都充滿了綠意,遠遠望去,一派生機勃勃。據瞭解,洨河人工溼地全長將達2400米,在溼地內,栽植著香蒲、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濱水植物結合優美的水岸線和岸邊高低錯落、層次豐富多變的植物景觀。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人工溼地的建設,不光改變了以往通過洨河向下遊排放汙水的狀況,讓市民多了一個看景的去處,而且,對於洨河來說,人工溼地更有淨化水質的好處。

"

洨河是華北平原上極普通的一條為季節河,發源於鹿泉西南部太行山麓,全長約200華里。屬子牙河系滏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據清光緒丁酉《趙州志》載:夏秋“大雨霖霪,百潦會流,層浪浴天,驚濤拍岸,洶湧澎湃。”歷史上洪鑿、澇火害甚為嚴重,1917年至1986年,近70年間造成洪水災害的年份有1917年、1939 年、1950年、1956年、1963年等。汛期最大流量1390立方米/秒。1963年後因上游興修水庫斷流,1964年和1968年經過治理,消除了水患。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洨河源出獲鹿、井陘兩縣接壤的五峰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獲鹿、欒城,自欒城龍門村南八趙縣境,經溝岸、賈呂、北輪城、輪城莊、南三相、宋村、趙家莊、大石橋、侯召、西洨洋、東湘洋等22個村,流入寧晉縣境內。趙縣境內河段長20.3公里,流域面積223平方公里。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趙州橋

洨河因橫跨其上的趙州橋而聞名於世。洨河兩岸土地肥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像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一樣,洨河孕育了古老的趙州文明。洨河兩岸狹長地帶有著古遺址、古文化遺存、文物古蹟16處之多。這些古遺址、文物古蹟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到3000年前的商周,再到2000年前的春秋、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縱貫中華文明史的各個階段。它堪稱古趙州的母親河。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河道

文友趙振和回憶,他小時候,洨河水清澈見底,鰱魚一群群的露著脊背在水面上遊動,閃著白光的鯉魚不時躍出水面,河堤的草叢中,一簇簇酸棗樹的枝條隨處可見,一種當地人叫做蚰子的昆蟲在吱吱鳴唱,背上的短翅一張一合,在長長的河堤上此伏彼起,像是在進行歌詠比賽。河中偶爾會見到穿行的小木船,小木船有2、3丈長,船上堆滿貨物,桅杆側倒在船上,縴夫光著上身,披一塊變了色的白布,伏著身子,胸前橫一塊竹板,拖著長長的纖繩,順著堤岸艱難地行走著。船是從天津衛來的,船上的貨物是向附近集鎮上送的。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洨河也有暴虐的時候,每年農曆六七月間是洨河的汛期,大暴雨接連幾天鋪天蓋地不停地下起來,河水暴漲。黃黃的洨河水打著漩翻滾著向東湧去,水裡漂著木料、柴草、死去的牲口……進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洨河斷流了,沿河道流過來的是散發著臭味的工業汙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那年,我突發奇想,和一干志趣相投的朋友,去探訪洨河源頭。按《趙州志》上洨河發源地前行,我們來到鹿泉上寨鄉樑家莊,在五峰山寶泉寺的北側20米的山岩下,找到了洨河源頭——寶泉。“不經意的石縫之間,清水汩汩而出,淌出潺潺溪水”,這是古書上對洨河源的描述。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但我們所見到的洨河源頭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樣,泉眼處只有一汪少得可憐的泉水,幾塊乾乾的石板浮出水面。難道這就是“大旱不涸”的洨水正源嗎?當地村民說,五六十年代時,這裡的水很多,後來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水就越來越少。1993年村民們把泉用石頭砌了起來,雖然現在還能保持常年不幹,但也只是一池底的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源頭

一塊寫有保護洨河源頭的巨石下,是座乾枯的小型水庫。去往洨河源頭的山路旁,不時可以看到山民們建的旱井,只有到雨季的時候才能儲滿水。路邊的小溪沒有溪水,到處是圓溜溜的大石頭。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旱井

從洨河源頭沿洨河河道走,同樣看不見一滴水。更不可思議的是個別洨河段河道幾乎變成了垃圾場。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著手投資對洨河進行治理了。回程路上,我們在在洨河與衡井公路口看到,洨河人工溼地內波光粼粼,130米寬的河道內還有魚兒遊動,野鴨嬉戲。河面看起來並不深,河內除了由一塊塊大石頭排列組成的圖形外,原來被沒入水下的各種水生植也“鑽”出了水面,在鵝卵石組成的一個個不規則圓弧中,露著綠色的嫩芽。而人工溼地兩側護堤平臺上綠柳蔭蔭,所有綠色植物都充滿了綠意,遠遠望去,一派生機勃勃。據瞭解,洨河人工溼地全長將達2400米,在溼地內,栽植著香蒲、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濱水植物結合優美的水岸線和岸邊高低錯落、層次豐富多變的植物景觀。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洨河人工溼地

人工溼地的建設,不光改變了以往通過洨河向下遊排放汙水的狀況,讓市民多了一個看景的去處,而且,對於洨河來說,人工溼地更有淨化水質的好處。

行走太行山,探訪洨河這條母親河的源頭

通往趙州橋的洨河段,也有了大的改觀。自南三相橋沿東邊的河堤前行,青綠色的河水緩緩流去,那清亮的河中能照出自己的倒影。藍的天,綠的樹、黃的花,清的河匯成一幅極美的風景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