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遲了,太行山'

太行山 紅旗渠 攝影 林州 漳河 交通 崑山 農村 山西 山西世達國旅 2019-09-08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冬天萬里冰封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冬天萬里冰封


來遲了,太行山


不論你什麼時候來

當你見到太行真面目的那一刻

你都會由衷的感嘆“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冬天萬里冰封


來遲了,太行山


不論你什麼時候來

當你見到太行真面目的那一刻

你都會由衷的感嘆“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九十有餘的愚公,面山而居

感覺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塞

決定移走這兩座山,疏通道路

於是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來遲了,太行山

從上古開始

人便因為路,開始和太行產生聯繫

山不轉路轉,水不轉人轉

路隨山轉,人轉水移

太行山裡的路,已不再單純是路

而是人、路和山的一首交響曲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水可舟



來遲了,太行山


01

關於太行山

太行山縱跨北京、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市

位於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

是中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來遲了,太行山


地球上所有的山脈

都是地殼板塊碰撞和斷裂的結果

太行山則是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西北俯衝的結果

之後一側抬升迅猛

另一側則不斷沉陷

後又與華北平原斷裂

從此太行山成為連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

這也直接造成了太行山一側懸崖陡峭

一側地勢平緩

中間則是縱深斷崖的獨特景觀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寒冰



記住這幾個關鍵詞

高原向平原的轉折

地勢左高右低

山脈呈南北走向

02

最原始的道路——太行八陘

千秋不易太行道

這裡群峰萬壑、山高谷深

對於古時的人們,交通相當不便

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

“太行八陘(xing)登上歷史的舞臺

並留下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來遲了,太行山

TIPS:太行山左為黃土高原,右為華北平原,地勢左高右低,這樣的地勢使河流呈東西走向,橫穿山脈而過,從而形成幾條山谷。山谷橫切山脈造成山脈中斷,稱之為“陘”。

太行八陘

就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

相互往來、進行貿易、交流的8條咽喉通道

最早的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存在


來遲了,太行山


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也成為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太行八陘多為古道

或盤桓于山腰

或處在大大小小的斷谷中

寬處十幾米,窄處只能單人行

相對現在的馬路都不能算作路

但是在當時已經算是最易通行的道路了


來遲了,太行山

攝影@姜毅


現在看來,這些不過是荒涼的羊腸小道

但逐鹿中原時

這裡可沒少發生戰事

03

最獨特的道路:掛壁公路

崖壁陡峭、通行不易

山裡的居民世代都在考慮如何走出去

人在困境之時,會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掛壁公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建成的

徒手鑿通山洞

一錘一錘的在絕壁上開鑿隧道

太行山的人們

用手“摳”出了震驚世界的掛壁公路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這些公路多集中在南太行

為太行山獨有

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掛壁公路長1km-10km不等

為了取光和照明

每隔十餘米開一扇窗

讓人即使離得很遠

也可以輕易看出山路的走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如今,掛壁公路不僅解決了山區交通難題

成了脫貧路、致富路

把深山美景推到大眾的眼前

它自己本身也成了奇景的一部分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銜接晉豫,南太行最壯觀的掛壁公路

崑山掛壁

另一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



來遲了,太行山



最精雕細琢的掛壁公路

回龍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曲折三層,用手指摳出來的掛壁公路

錫崖溝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名氣最大的掛壁公路

郭亮掛壁

仔細看山間的大巴車



來遲了,太行山



開鑿在水庫邊上的掛壁公路

陳家園掛壁


來遲了,太行山


04

人工天河、水上掛壁:紅旗渠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紅旗渠是跨山引水,人定勝天的典範


來遲了,太行山


林州位於太行山東麓,歷史上是一個酷旱山區

隔著太行山,另一頭的濁漳河奔湧不息

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

酷旱幾乎意味著貧窮和死亡

來遲了,太行山

▲紅旗渠放水盛況

為了解決缺水問題,林縣人民決定

打通太行、修建水渠

把漳河水流經太行引進林縣

這項工程歷時十年

(其中有中國自然災害最困難的那段時間)

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

建成了以國旗命名的“紅旗渠”

這項工程轟動國內外,被稱為“人工天河”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現在的紅旗渠是國家5A級景區

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05

當代坦途:太行山的那些絕美天路

進入現代以來

跟隨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指導思想

公路已經蔓延到了深山區的每個農村

山區之間的道路十八彎,千折百回

將太行山點綴的更加美麗動人


來遲了,太行山


  • 太行十六拐

從山腳至山頂,直線距離約180米

垂直高度約200米

在傾角約60°的斜坡上以S型順山勢而建

蜿蜒盤旋至關口,全程約3000米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六泉十四洞

六泉十四洞橫穿佛子山大峽谷而過

有著名的太行第一峰——佛子山

山巒相連、雲霧繚繞

整個峽谷以陵輝公路為主線

全長三十多公里,曲折蜿蜒穿越山嶺

駕車穿越峽谷而過

兩邊懸崖峭壁、險橋異洞

大自然創造的秀麗景色令人驚歎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大堖天路

大堖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堖北窪村

全長13公里

有效路面寬6.5米,呈16個“之”字形

來遲了,太行山

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

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

摺合人民幣222000元,開炸堅石262000立方米

是溝通晉豫兩省經濟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


來遲了,太行山


06

來遲了,太行山

四通八達的旅遊公路網絡

使太行山不再是交通閉塞之地

現在進入亦或是走出太行已經沒有那麼難了

太行山的寶藏風景也慢慢走入大眾視野中

那麼通過太行的那些天路上,要看什麼?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百里赤壁、萬丈紅綾——水平方向的延伸

從小我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也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是當你來到太行山的絕壁前

你不會從上而下或者從下而上看

而是會自然地跟隨著絕壁的走勢

欣賞水平橫向的雄偉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山高不高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東西寬的彷彿看不到頭

如果雨後山霧升起,彷彿置身仙境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奇巧瑰麗、雄渾浩瀚的山峰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波瀾壯闊、清秀典雅的峽谷


來遲了,太行山


  • 從天而降的瀑布


來遲了,太行山


  • 澄澈如鏡的湖泊


來遲了,太行山


  • 春天山花爛漫


來遲了,太行山


  • 夏天滿目青翠


來遲了,太行山


  • 秋天層林盡染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冬天萬里冰封


來遲了,太行山


不論你什麼時候來

當你見到太行真面目的那一刻

你都會由衷的感嘆“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來遲了,太行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