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

“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陘道。從古至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驛道,百年前的正太鐵路,當代的國道和高速,都沿著這條通道穿山而過,形成一幅少見的古今交通圖。

"

“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陘道。從古至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驛道,百年前的正太鐵路,當代的國道和高速,都沿著這條通道穿山而過,形成一幅少見的古今交通圖。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固關為井陘道上的重要陘關,地處山西平定縣境內。古道、國道、高速公路和長城在這裡交會,顯示出這裡重要的交通意義和軍事地位。圖為307國道(S形路)、太舊高速(S形路上方道路)與長城在此“同框”。

井陘道,曾是太行山裡唯一可走大車的路

公元前200多年,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記載了天下最重要的關隘九處,稱之為“九塞”,它們是:太汾(汾河的雀鼠谷關隘)、冥厄(豫鄂交界的平靖關)、荊阮(北太行的紫荊關)、方城(南陽北側的楚長城關隘)、殽(函谷關)、井陘、令疵(燕山之喜峰口)、句注(恆山之雁門關)、居庸(軍都山之居庸關)。其中的井陘、太汾、荊阮、句注、居庸均與太行山有關,而對太行山關隘道路的認知後來擴展為“太行八陘”。

在方言中,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這種谷地因為走向與山脈近於垂直相交,也被稱為“橫谷”。陘,由於是穿越山脈最容易的天然通道,歷史上常被利用作為遷徙、貿易、征戰的道路系統,因此,陘就包含了陘道和陘關這兩個要素,一條陘道常常有多個陘關,而陘關又由關城、關門、關牆構成。即使在技術發達的今天,陘道依然是現代交通優先選擇的路徑。

"

“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陘道。從古至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驛道,百年前的正太鐵路,當代的國道和高速,都沿著這條通道穿山而過,形成一幅少見的古今交通圖。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固關為井陘道上的重要陘關,地處山西平定縣境內。古道、國道、高速公路和長城在這裡交會,顯示出這裡重要的交通意義和軍事地位。圖為307國道(S形路)、太舊高速(S形路上方道路)與長城在此“同框”。

井陘道,曾是太行山裡唯一可走大車的路

公元前200多年,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記載了天下最重要的關隘九處,稱之為“九塞”,它們是:太汾(汾河的雀鼠谷關隘)、冥厄(豫鄂交界的平靖關)、荊阮(北太行的紫荊關)、方城(南陽北側的楚長城關隘)、殽(函谷關)、井陘、令疵(燕山之喜峰口)、句注(恆山之雁門關)、居庸(軍都山之居庸關)。其中的井陘、太汾、荊阮、句注、居庸均與太行山有關,而對太行山關隘道路的認知後來擴展為“太行八陘”。

在方言中,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這種谷地因為走向與山脈近於垂直相交,也被稱為“橫谷”。陘,由於是穿越山脈最容易的天然通道,歷史上常被利用作為遷徙、貿易、征戰的道路系統,因此,陘就包含了陘道和陘關這兩個要素,一條陘道常常有多個陘關,而陘關又由關城、關門、關牆構成。即使在技術發達的今天,陘道依然是現代交通優先選擇的路徑。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井陘道古今要道交會圖

綿延千百年的井陘古驛道,百年前始建的石太鐵路(前身為正太鐵路)、建國後修建的307國道和青銀高速在井陘道交疊,形成一幅古今要道交會圖。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它主要循著自西向東橫穿太行山主脈的桃河—冶河及其支流的谷地、以及由太行山西流入太原盆地的白馬河—瀟河的谷地構成。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先驅丁文江先生認為,“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有井陘重要,因為它是太行山裡唯一可走大車的路”。丁先生的看法,有古驛道的遺蹟為之佐證。《史記》所謂:“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表明秦漢之時井陘道即可行車,但因山路崎嶇,車不能並行,馬隊也不能並列。


"

“陘”是指山脈中斷之處的自然通道,“太行八陘”則是指橫穿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其中,井陘為第五陘,也是交通意義最為重要的一條陘道。從古至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皇古驛道,百年前的正太鐵路,當代的國道和高速,都沿著這條通道穿山而過,形成一幅少見的古今交通圖。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固關為井陘道上的重要陘關,地處山西平定縣境內。古道、國道、高速公路和長城在這裡交會,顯示出這裡重要的交通意義和軍事地位。圖為307國道(S形路)、太舊高速(S形路上方道路)與長城在此“同框”。

井陘道,曾是太行山裡唯一可走大車的路

公元前200多年,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記載了天下最重要的關隘九處,稱之為“九塞”,它們是:太汾(汾河的雀鼠谷關隘)、冥厄(豫鄂交界的平靖關)、荊阮(北太行的紫荊關)、方城(南陽北側的楚長城關隘)、殽(函谷關)、井陘、令疵(燕山之喜峰口)、句注(恆山之雁門關)、居庸(軍都山之居庸關)。其中的井陘、太汾、荊阮、句注、居庸均與太行山有關,而對太行山關隘道路的認知後來擴展為“太行八陘”。

在方言中,橫切山脈使山脈中斷的河谷或山谷稱為“陘”,這種谷地因為走向與山脈近於垂直相交,也被稱為“橫谷”。陘,由於是穿越山脈最容易的天然通道,歷史上常被利用作為遷徙、貿易、征戰的道路系統,因此,陘就包含了陘道和陘關這兩個要素,一條陘道常常有多個陘關,而陘關又由關城、關門、關牆構成。即使在技術發達的今天,陘道依然是現代交通優先選擇的路徑。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井陘道古今要道交會圖

綿延千百年的井陘古驛道,百年前始建的石太鐵路(前身為正太鐵路)、建國後修建的307國道和青銀高速在井陘道交疊,形成一幅古今要道交會圖。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它主要循著自西向東橫穿太行山主脈的桃河—冶河及其支流的谷地、以及由太行山西流入太原盆地的白馬河—瀟河的谷地構成。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先驅丁文江先生認為,“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有井陘重要,因為它是太行山裡唯一可走大車的路”。丁先生的看法,有古驛道的遺蹟為之佐證。《史記》所謂:“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表明秦漢之時井陘道即可行車,但因山路崎嶇,車不能並行,馬隊也不能並列。


井陘:太行山的路沒有哪條比它更重要


太行八陘示意圖

歷史上對太行八陘的排序為從南向北,井陘為第五陘。在八陘中,僅井陘和軹關陘是貫穿太行山、連接華北平原與汾河盆地的陘道。

井陘之所以重要,還不僅僅在於古代可行大車。從太行八陘來看,僅井陘和軹關陘貫穿太行山,連接了太行山東西兩側的華北平原與汾河盆地,其他六陘都是太行山腹地或晉蒙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的通道。而汾河盆地與華北平原沃野千里,既是華夏文明的起源與發祥地,也是歷史上農商繁榮、文化昌盛的天府重地。井陘西端之太原—晉中盆地,地處汾河盆地帶的北段,無論周秦之晉陽,還是漢以後之幷州,皆為山西重心所在,近代更是催生了富可敵國的晉商,其地位較之軹關陘西端、汾河盆地南段的運城—臨汾盆地更為重要。因此,作為連接太原—晉中盆地與華北平原的交通命脈,井陘的重要不言而喻。自秦皇古驛道以來,上世紀初興建的正太鐵路,以及現在井陘道上連接石家莊與太原兩大省會城市的國道和高速公路,都在繼續證明這條通道的重要性。

作者:範曉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