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碧霞元君泰山下廟——靈應宮
我遊
1/9 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廟,相傳每年春節前泰山老奶奶都要下山買東西,若買到誰家的東西,誰家在這一年就會發財興旺,老奶奶下山就住在這裡。
2/9 山門內東側有鐘樓,原為早上敲鐘報時之用,就是所謂的晨鐘。樓約為民國重修時所建
3/9 靈應宮山門內東側有鼓樓
4/9 崇臺之上原有銅亭一座,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於岱頂碧霞祠,後於崇禎十六年(1643)前後被移至泰城遙參亭,至順治五年(1648),銅亭又被移至靈應宮內。銅亭的精美引發了許多人的感慨,沈廷芳《銅樓歌》中詠道:“樓高丈餘廣袤稱,軒窗欄楯工雕鎪”、“是皆橿谷銅所鑄,致與古六氏侔”、“騰光耀採射烈日,觀者莫敢張兩眸”。
5/9 銅亭的構件及神像均為銅鑄鎦金的,故而又被稱為“金闕”。為重簷九脊歇山頂,此亭原四面裝的隔扇,並能移動開關,原有四壁和天花板等,內祀碧霞元君銅像。據傳說,神像、四壁、天花板等,均被侵略者盜走。建國後,為更好地保存這一古物,在靈應宮內放置了320多年的銅亭於1972年被移至岱廟。
6/9 殿建於方形石臺之上,五脊硬山頂,上覆灰陶瓦,綠琉璃瓦剪邊。五架樑八檁前廊式,面闊五間。
7/9 靈應宮正殿內主祀泰山聖母碧霞元君聖像
8/9 泰山靈應宮南北長約150多米,東西寬約40餘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築群。
9/9 靈應宮山門前臨靈山大街,因道路路基較低,使山門前出現一個高臺,人們必須拾級而上方可進入山門,彷彿由此將喧囂的塵世與這清幽的古道院,劃了一個清晰的分界線。
2017-04-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