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話說,在太平天國起義前夕,馮雲山來到廣西紫荊山,在當地宣傳教義。受馮雲山的影響,一個叫楊秀清的小夥子加入到了起義事業。

最初,楊秀清只是一名普通的信眾,後來馮雲山在搗毀寺廟時被官兵抓捕下獄,其他信眾因群龍無首人心動搖,楊秀清及時站出來,用巫術裝作神靈附身,穩定了人心,這才穩固了會中地區的“拜上帝會”。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馮雲山出獄後,與洪秀全匯合,兩人聽說楊秀清在會中施展的左道巫術之後,覺得這個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拜上帝教在民間的影響力,於是,便將楊秀清吸收到了拜上帝教核心之中,讓他成為天父在人間的“傳信人”。

可以說,楊秀清是靠著歪門邪道在拜上帝教混得風生水起,從一個普通的信眾一躍成為了拜上帝教的核心領導人。後來,他更是仗著“天父”的身份招搖撞騙,甚至,一度取代了“天兄”洪秀全的位置。但是,讓楊秀清意想不到的是,此時的清廷正準備挖他的祖墳。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1853年,太平軍與清軍的戰爭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朝廷派遣大將勝保在高唐阻擊亂軍,在此過程中,勝保擒獲了一名太平軍中的小頭目。該頭目貪生怕死,為了換取一條生路,同時,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存在價值,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將自己瞭解的情況全部彙報給勝保。

這其中,有些連他自己也無法掌握的細節和情報,他也是通過臆想和個人推斷胡編亂造。最終,在這名小頭目的陳詞中,勝保頭昏腦脹,根本無法分辨這些信息的真假。不過,這個小頭目信誓旦旦地保證,有一條信息是他親自從其他首領處探知的,可信度很高。

那就是:“東王楊秀清的祖籍是湖南耒陽,他家的老宅就在西鄉三角坪,楊秀清他爹叫楊大鵬,是個刁民,曾因為繳不起賦稅與官府對抗,最後,被官兵所殺。”如此,重大的線索,立即引起了勝保的重視,他趕緊派手下馬不停蹄地將這個情報送往京師。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此時,咸豐帝正在宮中愁眉不展,突然一道奏章傳來,說:勝保已經查到了匪首的老底。咸豐雙目放光,立即傳旨湖南巡撫駱秉章,讓他立即前往西鄉三角坪,將這個賊頭的一家老小全部緝拿歸案。

如今,剿匪已成了大清的頭等大事,駱秉章絲毫不敢耽擱,當即派手下張丞實前往西鄉調查情況。張丞實激動不已,認為這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時機,立即快馬加鞭前往西鄉展開調查。但是,調查的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張丞實來到西鄉後,通過走訪調查得知,當地的確有一戶姓楊的人家,戶主的名字正是楊大鵬,可是,其他的信息與勝保的情報根本對不上號。楊大鵬的確是個刁民,早年因為拒不繳糧被官兵殺害,但是,他的兒子卻不叫楊秀清。

楊大鵬總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楊石來、次子楊二來、養子鍾紹宗,全都因為抗糧這件事被牽連入獄。最終,為了確保情報的真實性,張丞實的調查工作做得極為仔細,他又查閱了楊家的族譜,將楊家祖孫三代的世系和旁支都查得一清二楚。

楊家祖輩兩代單傳,楊大鵬的父親是獨子,楊大鵬這一輩僅有兩個兄弟,他們也都因為抗糧被關在了大牢裡。楊大鵬的這兩個兄弟還沒到成婚的年齡,所以,也沒有子女。除此之外,楊家再無旁支了。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最終的調查結果表明:楊秀清與楊大鵬毫無瓜葛,勝保從小頭目口中套取的情報沒有絲毫價值。

既然來到了西鄉,張丞實索性就在此地展開進一步調查,搜索附近其他的姓楊人家。查來查去,只在縣城北門外找到一戶楊姓人家,戶主叫楊平龍。楊平龍老實本分,種田為生,他的三個兒子尚且年幼。

張丞實又翻看了楊平龍的族譜,發現並沒有旁支,也沒出現楊秀清的名字。最終,張丞實將調查結果詳細地彙報給駱秉章,清廷空歡喜一場。雖說,張丞實已經離開西鄉,但是,經他這一番折騰,迅速在當地引發了極大的恐慌。

在三角坪附近的蘇家巷,有一戶姓樑的人家,戶主樑人秦已經年過花甲,聽說官府正在盤查姓楊的逆賊,心裡十分慌亂。那麼,朝廷抓的是楊秀清的家人,與樑人秦有何瓜葛?原來,樑人秦的妻室姓楊。

但是,樑人秦的老婆已經死了好多年,又不叫楊秀清,為什麼會心慌呢?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這就要牽扯到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了。

嘉慶十七年,年輕的樑人秦與楊氏成親,第二年楊氏給樑人秦生了個大胖小子,樑人秦給兒子取名為宗清,小名為禾乃。楊氏病故之後,樑人秦想要續絃,樑宗清與父親發生爭執,樑人秦堅持要娶個老婆,樑宗清索性摔門而出,這一去就是幾十年。

太平匪首叫楊秀清,樑老漢的兒子叫樑宗清,乳名又叫禾乃,樑宗清的母親姓楊,種種跡象表明:這個離家出走的孩子極有可能就是楊秀清。

樑老漢越想越心慌,他認為,樑宗清生來桀驁不馴,不服管教,更因一點小事離家出走。以樑宗清的性格在闖蕩江湖時難免會受到壞人蠱惑,信了“長毛”的鬼話。也許,樑宗清為了不禍及家人,所以,乾脆改名換姓,取母姓與乳名化身為楊秀清。

想到這裡,樑人秦癱坐在地上,生怕官府會查出這些細節,讓自己遭受牽連。據說,朝廷抓住亂黨一概千刀萬剮,樑老漢想到自己的結局便是一身冷汗。思來想去,樑老漢再也坐不住了,一個人前往官府投案自首,表示:自己就是楊秀清的生父,希望官府網開一面放過自己。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聽說楊秀清的親爹落網,駱秉章立即帶著自己的幕賓左宗棠前往西鄉,親自審理這樁公案。為了避免傷及無辜,駱秉章還特地找當地縣令詢問了樑老漢的為人。根據鄉鄰反應,樑老漢憨厚耿直,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平日從未與人發生爭執。

但是,他的兒子已離家多年,無法確定他是不是匪首楊秀清。駱秉章始終無法找到切實的證據,證明樑人秦口中的宗清就是楊秀清。駱秉章不敢妄斷,也不想讓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蒙受不白之冤,於是,便將這個案子壓了下來,並將審理流程彙報給咸豐。

雖說,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駱秉章仍不死心,於是,他派師爺吳宏燾便衣查訪,繼續在西鄉搜索楊秀清族人的下落。這一查,兩年也沒得出個結果。在此期間,清軍在與太平軍作戰的過程中俘虜了不少關鍵人物,只是這些關鍵人物也都無法將楊秀清的身世說出個所以然。

這期間,有人說:楊秀清祖籍廣西;還有人說:他是廣東人,莫衷一是。至於“楊秀清”是不是賊首的化名,更是無人知曉。雖說,在審理太平軍頭目的過程中取得不少突破性進展,但是,仍無法搞清楊秀清與樑老漢的關係。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這件事一直拖到了咸豐四年,這件案子才有了眉目。

湖南常德有個功名在身的舉人,叫楊彝珍,可能是看不慣賊首與自己同姓,所以,始終對楊秀清嗤之以鼻。恰巧,這日楊彝珍在街上閒逛,看到賊人張貼的佈告上寫著“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楊”幾個字,恍然大悟,這“禾乃”不就是拆開來的“秀”嗎?

這不就是早年從西鄉查出的樑宗清的乳名嗎?有了這一重大發現,楊彝珍立馬寫了一封奏章,上書朝廷。因為,楊彝珍是有功名在身的舉人,所以,按照清廷的規矩是有資格直接上奏的。就這樣,楊彝珍繞過了湖南官場,直接將這件事捅到了朝廷。

咸豐看完奏章後連呼:“原來如此!”當即派人前往西鄉挖了樑家祖墳。在那個迷信的年代,刨祖墳就相當於斷了人家祖上的蔭福,會讓這家人接連倒黴。不知是不是破壞了樑家風水的緣故,沒出幾個月,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的分裂。

南京就傳出賊寇內亂自相殘殺,楊秀清被其他天王除掉了,家屬、部眾幾乎盡遭屠戮。

聽說這件事後,楊彝珍自詡功臣,還寫了一封酸詩居功自傲:

冢遁金蛇孽運終,連天烽燧遂銷紅。

不矜一紙神通力,恐掩熊羆百萬功。

後來,史官在記錄剿匪過程時,還特地將楊彝珍的“英雄事蹟”收錄進《平定粵匪紀略》之中,彷彿太平天國的覆滅完全是因為挖了人家祖墳所致。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楊秀清就是樑宗清?

當然不是。

楊秀清是個廣西人,祖籍紫荊山,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他的父親叫楊亞齊,楊秀清就是他的本名。西鄉的樑人秦與楊秀清根本沒有一絲瓜葛,他也不是不知所蹤的樑宗清。

那麼,為何太平軍張貼的佈告中會出現“禾乃”兩個字呢?

這其實純屬巧合罷了,“禾”是洪秀全在建國時定下的一種宗教稱呼,他自詡“禾王”,將楊秀清封為“禾乃”。“禾”就是太平天國的信眾,“禾乃”就是信眾們的領導者,別無他意。

清朝打不過太平軍,於是想一妙計:挖了他們的祖墳,挖後果然奏效

至於為何梁氏祖墳被挖後,沒多久楊秀清就慘死在自己人刀下?

其實,這也是巧合而已。只是,清廷受了楊彝珍的忽悠,望文生義,這才留下了千古笑料,只可憐,樑老漢一生老實巴交臨死還讓朝廷刨了祖墳。

參考資料:

【《太平天國記》、《平定粵匪紀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