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不僅如此,睿宗還讓太平公主直接參政,宰相以下官員的升貶,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太平公主趁機薦舉黨羽親信入朝為官。一時之間,朝廷全然成了太平公主的朝廷。但太平公主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太子李隆基。起先,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並不在意,後來她卻發現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睿宗要立李隆基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就不滿意,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

太平公主發現睿宗有心在有生之年傳位給李隆基,不禁感到恐慌,於是她就指使親信在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皇上的嫡子,不應該當太子。”太平公主想以此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另選一個平庸的皇子做太子。不想睿宗聽到朝野議論紛紛,馬上就出來澄清:李隆基就是自己的嫡子,今後再有誰胡亂造謠將殺無赦!一計不成,太平公主又生一計。不久,太平公主又藉助所謂的天象,散佈李隆基有謀反奪位的動向,意圖讓睿宗戒備李隆基。但這次她卻弄巧成拙,正合了睿宗想放棄帝位的念頭。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不僅如此,睿宗還讓太平公主直接參政,宰相以下官員的升貶,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太平公主趁機薦舉黨羽親信入朝為官。一時之間,朝廷全然成了太平公主的朝廷。但太平公主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太子李隆基。起先,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並不在意,後來她卻發現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睿宗要立李隆基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就不滿意,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

太平公主發現睿宗有心在有生之年傳位給李隆基,不禁感到恐慌,於是她就指使親信在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皇上的嫡子,不應該當太子。”太平公主想以此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另選一個平庸的皇子做太子。不想睿宗聽到朝野議論紛紛,馬上就出來澄清:李隆基就是自己的嫡子,今後再有誰胡亂造謠將殺無赦!一計不成,太平公主又生一計。不久,太平公主又藉助所謂的天象,散佈李隆基有謀反奪位的動向,意圖讓睿宗戒備李隆基。但這次她卻弄巧成拙,正合了睿宗想放棄帝位的念頭。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讓太平公主忌憚的,就是他身上的那股王者之氣,並且他也是參與剷除韋氏一黨的主力,安定李唐王室的功勞不在太平公主之下。睿宗即位之初要選立太子,首要考慮的當然是嫡長子李成器。但李成器是一個不貪圖權位的人,堅辭不就太子之位。這樣,睿宗才讓最中意的兒子李隆基當了太子。雖然睿宗在位期間相當倚重太平公主,但他時刻不忘給李隆基錘鍊的機會。對李隆基的處世為人,睿宗更是深信不疑。

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聽到太平公主散佈的謠言:天象顯示太子將登上帝位,就對大臣們說:“把皇位讓給賢德之人,既可躲避災禍又有福於人民,何樂而不為!”太平公主見情勢並沒有向她期望的方向發展,趕忙勸阻睿宗打消退位的想法。但睿宗退意已決,即使聞訊而來的李隆基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於是太平公主退而求次之,勸諫睿宗即使退位也要總攬朝政。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隆基登上帝位,是為玄宗。不甘心的太平公主仍不肯鬆手,繼續借助已成為太上皇的李旦支持擅權獨斷、肆意妄為。朝中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多半朝臣也只聽太平公主調遣。無法順利施行政令的玄宗對太平公主的怨恨日益加深。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不僅如此,睿宗還讓太平公主直接參政,宰相以下官員的升貶,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太平公主趁機薦舉黨羽親信入朝為官。一時之間,朝廷全然成了太平公主的朝廷。但太平公主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太子李隆基。起先,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並不在意,後來她卻發現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睿宗要立李隆基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就不滿意,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

太平公主發現睿宗有心在有生之年傳位給李隆基,不禁感到恐慌,於是她就指使親信在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皇上的嫡子,不應該當太子。”太平公主想以此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另選一個平庸的皇子做太子。不想睿宗聽到朝野議論紛紛,馬上就出來澄清:李隆基就是自己的嫡子,今後再有誰胡亂造謠將殺無赦!一計不成,太平公主又生一計。不久,太平公主又藉助所謂的天象,散佈李隆基有謀反奪位的動向,意圖讓睿宗戒備李隆基。但這次她卻弄巧成拙,正合了睿宗想放棄帝位的念頭。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讓太平公主忌憚的,就是他身上的那股王者之氣,並且他也是參與剷除韋氏一黨的主力,安定李唐王室的功勞不在太平公主之下。睿宗即位之初要選立太子,首要考慮的當然是嫡長子李成器。但李成器是一個不貪圖權位的人,堅辭不就太子之位。這樣,睿宗才讓最中意的兒子李隆基當了太子。雖然睿宗在位期間相當倚重太平公主,但他時刻不忘給李隆基錘鍊的機會。對李隆基的處世為人,睿宗更是深信不疑。

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聽到太平公主散佈的謠言:天象顯示太子將登上帝位,就對大臣們說:“把皇位讓給賢德之人,既可躲避災禍又有福於人民,何樂而不為!”太平公主見情勢並沒有向她期望的方向發展,趕忙勸阻睿宗打消退位的想法。但睿宗退意已決,即使聞訊而來的李隆基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於是太平公主退而求次之,勸諫睿宗即使退位也要總攬朝政。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隆基登上帝位,是為玄宗。不甘心的太平公主仍不肯鬆手,繼續借助已成為太上皇的李旦支持擅權獨斷、肆意妄為。朝中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多半朝臣也只聽太平公主調遣。無法順利施行政令的玄宗對太平公主的怨恨日益加深。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這時右僕射劉幽求、右羽林將軍張暐給李隆基進言:“朝內的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通過太平公主舉薦為官的,他們不斷地製造陰謀,妄圖破壞皇上的大業。如果我們不早早行動,恐怕要生變故!”李隆基也早有剷除太平公主黨羽的想法,就同意他們採取行動。但張暐卻轉身把消息傳給太平公主的黨羽、侍御史鄧光賓。尚未在皇位上坐穩當的李隆基大為恐慌,趕緊給太上皇李旦做了彙報。隨後,劉幽求被下進大牢,以“離間皇帝骨肉親情”的罪名被流放。李隆基的計劃雖然失敗,卻幫太平公主敲響了警鐘。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決定要搬掉李隆基這塊絆腳石,就把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等人叫到府裡密謀。最後商定在七月四日領御林軍衝入宮中,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同時,他們還在宮裡物色了一個宮女,企圖在李隆基的飯食中下毒,害死李隆基。中書侍郎王琚感覺太平公主那邊動作異常,就向李隆基進諫:“我們要先下手,才能掌握主動。”左丞張說則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一把佩劍,要李隆基當機立斷,剷除太平公主黨羽。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不僅如此,睿宗還讓太平公主直接參政,宰相以下官員的升貶,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太平公主趁機薦舉黨羽親信入朝為官。一時之間,朝廷全然成了太平公主的朝廷。但太平公主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太子李隆基。起先,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並不在意,後來她卻發現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睿宗要立李隆基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就不滿意,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

太平公主發現睿宗有心在有生之年傳位給李隆基,不禁感到恐慌,於是她就指使親信在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皇上的嫡子,不應該當太子。”太平公主想以此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另選一個平庸的皇子做太子。不想睿宗聽到朝野議論紛紛,馬上就出來澄清:李隆基就是自己的嫡子,今後再有誰胡亂造謠將殺無赦!一計不成,太平公主又生一計。不久,太平公主又藉助所謂的天象,散佈李隆基有謀反奪位的動向,意圖讓睿宗戒備李隆基。但這次她卻弄巧成拙,正合了睿宗想放棄帝位的念頭。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讓太平公主忌憚的,就是他身上的那股王者之氣,並且他也是參與剷除韋氏一黨的主力,安定李唐王室的功勞不在太平公主之下。睿宗即位之初要選立太子,首要考慮的當然是嫡長子李成器。但李成器是一個不貪圖權位的人,堅辭不就太子之位。這樣,睿宗才讓最中意的兒子李隆基當了太子。雖然睿宗在位期間相當倚重太平公主,但他時刻不忘給李隆基錘鍊的機會。對李隆基的處世為人,睿宗更是深信不疑。

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聽到太平公主散佈的謠言:天象顯示太子將登上帝位,就對大臣們說:“把皇位讓給賢德之人,既可躲避災禍又有福於人民,何樂而不為!”太平公主見情勢並沒有向她期望的方向發展,趕忙勸阻睿宗打消退位的想法。但睿宗退意已決,即使聞訊而來的李隆基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於是太平公主退而求次之,勸諫睿宗即使退位也要總攬朝政。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隆基登上帝位,是為玄宗。不甘心的太平公主仍不肯鬆手,繼續借助已成為太上皇的李旦支持擅權獨斷、肆意妄為。朝中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多半朝臣也只聽太平公主調遣。無法順利施行政令的玄宗對太平公主的怨恨日益加深。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這時右僕射劉幽求、右羽林將軍張暐給李隆基進言:“朝內的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通過太平公主舉薦為官的,他們不斷地製造陰謀,妄圖破壞皇上的大業。如果我們不早早行動,恐怕要生變故!”李隆基也早有剷除太平公主黨羽的想法,就同意他們採取行動。但張暐卻轉身把消息傳給太平公主的黨羽、侍御史鄧光賓。尚未在皇位上坐穩當的李隆基大為恐慌,趕緊給太上皇李旦做了彙報。隨後,劉幽求被下進大牢,以“離間皇帝骨肉親情”的罪名被流放。李隆基的計劃雖然失敗,卻幫太平公主敲響了警鐘。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決定要搬掉李隆基這塊絆腳石,就把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等人叫到府裡密謀。最後商定在七月四日領御林軍衝入宮中,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同時,他們還在宮裡物色了一個宮女,企圖在李隆基的飯食中下毒,害死李隆基。中書侍郎王琚感覺太平公主那邊動作異常,就向李隆基進諫:“我們要先下手,才能掌握主動。”左丞張說則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一把佩劍,要李隆基當機立斷,剷除太平公主黨羽。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不敢輕舉妄動,以怕驚動太上皇為由搪塞。長史崔日用當面直言:“如果奸人得志,國家葬送在你的手中,才是大不孝!只要你迅速採取行動抓捕太平公主黨羽,就不會驚動太上皇。”這時,就有左散騎常侍魏知古傳來太平公主密謀叛亂的密報。李隆基當即決定,於七月三日晚採取行動平定叛亂。

這天,李隆基從龍武將軍王毛仲那裡調集了300人馬直奔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常元楷、李慈,並即行斬首。隨後李隆基又到內客省等地,誅殺了蕭至忠、岑羲、竇懷貞等一干人。聞知風聲不對的太平公主,連夜逃進了長安郊外的山寺。三天後,太平公主返回長安,被李隆基賜死,她的皇帝夢想也隨之煙消雲散。隨後,李隆基只留下當年追隨他誅滅韋后的薛崇簡,太平公主的其他幾個兒子和黨羽全部被誅殺,朝中與太平公主有干係的官員也一併被清除。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鏟除了共同的敵人韋后,開始了他們之間的正面交鋒。睿宗在位期間,太平公主不斷地培植黨羽,並希望睿宗能廢黜太子李隆基。但她的目的非但沒能達到,還促使睿宗在有生之年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先天二年(713)七月,急不可耐的太平公主將矛頭指向唐玄宗李隆基,但事情很快敗露,太平公主被迫自縊而死。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自小就生活在母親武則天的強權之下,骨子裡浸淫著武則天玩弄權術的手法。剷除了韋后,太平公主準備借勢睿宗攬權,卻遇到了強敵李隆基。於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當年,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對太平公主的寵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們也不難想象,為何武則天把那麼多子女或殺或禁,卻獨獨讓太平公主陪伴左右。

其實,那時太平公主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極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的夢想,只是懾於武則天的威嚴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的睿宗,性格軟弱。睿宗對太平公主剷除韋后一黨的謀劃給予了大量封賞,不僅給她“鎮國太平公主”的尊號,還加封食邑萬戶,連她的幾個兒子也一併得到王爵。睿宗每每在朝中有事難以決斷,都會派人去請太平公主前來商議。以致睿宗後來形成了這樣的處事程式:只要有朝臣奏事,睿宗都要問:“和太平公主商議過沒有?”接下來再問:“和太子商議過沒有?”對於太平公主的願望,只要提出,睿宗沒有不滿足的。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不僅如此,睿宗還讓太平公主直接參政,宰相以下官員的升貶,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太平公主趁機薦舉黨羽親信入朝為官。一時之間,朝廷全然成了太平公主的朝廷。但太平公主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太子李隆基。起先,太平公主對李隆基並不在意,後來她卻發現李隆基絕非等閒之輩。睿宗要立李隆基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就不滿意,但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

太平公主發現睿宗有心在有生之年傳位給李隆基,不禁感到恐慌,於是她就指使親信在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不是皇上的嫡子,不應該當太子。”太平公主想以此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另選一個平庸的皇子做太子。不想睿宗聽到朝野議論紛紛,馬上就出來澄清:李隆基就是自己的嫡子,今後再有誰胡亂造謠將殺無赦!一計不成,太平公主又生一計。不久,太平公主又藉助所謂的天象,散佈李隆基有謀反奪位的動向,意圖讓睿宗戒備李隆基。但這次她卻弄巧成拙,正合了睿宗想放棄帝位的念頭。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讓太平公主忌憚的,就是他身上的那股王者之氣,並且他也是參與剷除韋氏一黨的主力,安定李唐王室的功勞不在太平公主之下。睿宗即位之初要選立太子,首要考慮的當然是嫡長子李成器。但李成器是一個不貪圖權位的人,堅辭不就太子之位。這樣,睿宗才讓最中意的兒子李隆基當了太子。雖然睿宗在位期間相當倚重太平公主,但他時刻不忘給李隆基錘鍊的機會。對李隆基的處世為人,睿宗更是深信不疑。

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聽到太平公主散佈的謠言:天象顯示太子將登上帝位,就對大臣們說:“把皇位讓給賢德之人,既可躲避災禍又有福於人民,何樂而不為!”太平公主見情勢並沒有向她期望的方向發展,趕忙勸阻睿宗打消退位的想法。但睿宗退意已決,即使聞訊而來的李隆基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於是太平公主退而求次之,勸諫睿宗即使退位也要總攬朝政。

先天元年(712)八月,李隆基登上帝位,是為玄宗。不甘心的太平公主仍不肯鬆手,繼續借助已成為太上皇的李旦支持擅權獨斷、肆意妄為。朝中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多半朝臣也只聽太平公主調遣。無法順利施行政令的玄宗對太平公主的怨恨日益加深。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這時右僕射劉幽求、右羽林將軍張暐給李隆基進言:“朝內的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通過太平公主舉薦為官的,他們不斷地製造陰謀,妄圖破壞皇上的大業。如果我們不早早行動,恐怕要生變故!”李隆基也早有剷除太平公主黨羽的想法,就同意他們採取行動。但張暐卻轉身把消息傳給太平公主的黨羽、侍御史鄧光賓。尚未在皇位上坐穩當的李隆基大為恐慌,趕緊給太上皇李旦做了彙報。隨後,劉幽求被下進大牢,以“離間皇帝骨肉親情”的罪名被流放。李隆基的計劃雖然失敗,卻幫太平公主敲響了警鐘。

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決定要搬掉李隆基這塊絆腳石,就把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等人叫到府裡密謀。最後商定在七月四日領御林軍衝入宮中,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同時,他們還在宮裡物色了一個宮女,企圖在李隆基的飯食中下毒,害死李隆基。中書侍郎王琚感覺太平公主那邊動作異常,就向李隆基進諫:“我們要先下手,才能掌握主動。”左丞張說則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一把佩劍,要李隆基當機立斷,剷除太平公主黨羽。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李隆基不敢輕舉妄動,以怕驚動太上皇為由搪塞。長史崔日用當面直言:“如果奸人得志,國家葬送在你的手中,才是大不孝!只要你迅速採取行動抓捕太平公主黨羽,就不會驚動太上皇。”這時,就有左散騎常侍魏知古傳來太平公主密謀叛亂的密報。李隆基當即決定,於七月三日晚採取行動平定叛亂。

這天,李隆基從龍武將軍王毛仲那裡調集了300人馬直奔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常元楷、李慈,並即行斬首。隨後李隆基又到內客省等地,誅殺了蕭至忠、岑羲、竇懷貞等一干人。聞知風聲不對的太平公主,連夜逃進了長安郊外的山寺。三天後,太平公主返回長安,被李隆基賜死,她的皇帝夢想也隨之煙消雲散。隨後,李隆基只留下當年追隨他誅滅韋后的薛崇簡,太平公主的其他幾個兒子和黨羽全部被誅殺,朝中與太平公主有干係的官員也一併被清除。

不太平的太平公主,只差一天女皇夢滅,身死家滅,李隆基完勝

太平公主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反倒被自己的野心所吞噬,最終葬送了自己性命。剪除了太平公主,李隆基才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李隆基為表示中興唐室的決心,把年號改為開元。經過李隆基幾年的苦心經營,大唐又恢復了勃勃生機,成為當時世界最強盛、最富庶、最自由、最自信的國家。

參考《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