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1912年8·28颱風路徑圖

9月17日開始的第二輪臺風影響,讓災情雪上加霜。“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等縣,田廬人畜無算。九月十七八等日江水復發,徧及縉雲、龍泉、慶元各縣又披重災至溫屬永嘉、瑞安、平陽” 。原先下降的水位又復漲。

災情發生後,上海成立了浙江溫處義賑會募集資金,支援災區。《申報》上共有三次關於義賑會散放衣米的報告。尤以第一次報告最為詳細。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1912年8·28颱風路徑圖

9月17日開始的第二輪臺風影響,讓災情雪上加霜。“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等縣,田廬人畜無算。九月十七八等日江水復發,徧及縉雲、龍泉、慶元各縣又披重災至溫屬永嘉、瑞安、平陽” 。原先下降的水位又復漲。

災情發生後,上海成立了浙江溫處義賑會募集資金,支援災區。《申報》上共有三次關於義賑會散放衣米的報告。尤以第一次報告最為詳細。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處受災區

由下表賑災項目看,青田無疑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縣,瑞安、永嘉、麗水、景寧受災也頗重。又據11月3日“溫處查災記聞”的報道,“青田災民十四萬六千三百餘人,瑞安災民九萬三千餘人,永嘉災民四萬三千八百餘人”,其他受災縣的受災人數不詳。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1912年8·28颱風路徑圖

9月17日開始的第二輪臺風影響,讓災情雪上加霜。“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等縣,田廬人畜無算。九月十七八等日江水復發,徧及縉雲、龍泉、慶元各縣又披重災至溫屬永嘉、瑞安、平陽” 。原先下降的水位又復漲。

災情發生後,上海成立了浙江溫處義賑會募集資金,支援災區。《申報》上共有三次關於義賑會散放衣米的報告。尤以第一次報告最為詳細。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處受災區

由下表賑災項目看,青田無疑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縣,瑞安、永嘉、麗水、景寧受災也頗重。又據11月3日“溫處查災記聞”的報道,“青田災民十四萬六千三百餘人,瑞安災民九萬三千餘人,永嘉災民四萬三千八百餘人”,其他受災縣的受災人數不詳。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義賑會散放衣米第一次公告

救災口糧有米、麥粉、麥餅等,賑災衣物只有棉衣。其中只有米是各個受災縣都有發放,而麥粉、棉衣、麥餅只有部分縣有發放。其中發放麥粉和麥餅的只有永嘉和青田兩縣。因此利用救災口糧地發放與青田、永嘉、瑞安的受災人數推測各個縣的受災人數。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1912年8·28颱風路徑圖

9月17日開始的第二輪臺風影響,讓災情雪上加霜。“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等縣,田廬人畜無算。九月十七八等日江水復發,徧及縉雲、龍泉、慶元各縣又披重災至溫屬永嘉、瑞安、平陽” 。原先下降的水位又復漲。

災情發生後,上海成立了浙江溫處義賑會募集資金,支援災區。《申報》上共有三次關於義賑會散放衣米的報告。尤以第一次報告最為詳細。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處受災區

由下表賑災項目看,青田無疑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縣,瑞安、永嘉、麗水、景寧受災也頗重。又據11月3日“溫處查災記聞”的報道,“青田災民十四萬六千三百餘人,瑞安災民九萬三千餘人,永嘉災民四萬三千八百餘人”,其他受災縣的受災人數不詳。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義賑會散放衣米第一次公告

救災口糧有米、麥粉、麥餅等,賑災衣物只有棉衣。其中只有米是各個受災縣都有發放,而麥粉、棉衣、麥餅只有部分縣有發放。其中發放麥粉和麥餅的只有永嘉和青田兩縣。因此利用救災口糧地發放與青田、永嘉、瑞安的受災人數推測各個縣的受災人數。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災情分佈

圖三中,重災區位於甌江下游地區。因為颱風帶來的大規模降水導致了使得甌江水位迅速上漲,青田、永嘉、瑞安等縣,上游來水迅速,加之海水潮位較高,影響到了甌江上游來水的下洩,導致下游地區災情慘重。

三、疫災和民亂


在水災發生後,永嘉等地又發生了疫病的流行。“九月二十以後,由溫郡至青田再上,而麗水、景寧、鬆、遂、龍各縣未死飢黎,驟發時疫,傳染迅速,兼旬之間,此二百七十里中已死三百數十名” ,而永嘉也是當時疫病的流行區,“浙江舊溫屬永嘉、平陽、瑞安各縣自舊曆中秋後,瘟疫驟發,死亡甚多,永嘉一縣罹劫尤慘,一家傳染連斃多命,城廂內外半月以來,瘟斃二千餘人” 。從《申報》報道的時間上看,疫病的流行可能不少於一年。

在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民變。“數日以來,知事署內災民群聚,動輒數百人,喊擾喧譁,通宵達旦,堂數擊碎,署內亦被擠碎”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周率:《民國元年溫處水災記事》

2 .溫州圖書館古籍部:《民國青田縣誌》

3.政協永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纂委員會:《永嘉文史資料·第6輯》

4.《申報》(1912-1913)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江南蓑翁

"

導語:1912年溫州和處州(今麗水地區)受到特大暴雨襲擊,溫處地區損失慘重,引起了全國的注意。《申報》從當年9月6日發出第一篇相關報道之後,連續跟蹤溫處地區災情以及各界的救災行動。楊丹、曾桂林在2013年卷《紅十字運動研究》上發表的《民國元年溫處水災及其慈善救濟——以中國紅十字組織為中心》著重探討了當時社會的賑災行動,而對災害本身的研究還存在補充的空間。本文以《申報》為中心,參考其他資料探討當時水災的時空分佈並利用資料復原當時颱風大致行經路線。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颱風

一、溫處水災成因


1.入夏雨水不斷

據《浙江省辦理溫處水災徵信錄》記載,慶元“自本年度六月二十一日起,天氣忽冷,不時陰雨,至七月三日大雨通宵達旦,四日辰時洪水陡漲,怒潮洶湧……人行大路被沖流,沿河一帶橋樑皆被漂流”,雲和自“八月五日以來,陰雨二十餘日,上游水勢陡增,二十七八等日,雨益傾盆,晝夜不息”,“鬆邑自八月初旬以來,淫雨連綿不絕”,“陽曆七月後青田大水時發,然發至一二丈高而止,邑人大都樓居,見慣司空,習焉無事”,龍泉縣東安區“本年八月後,本區霖雨連綿,山溪已飽受水分” 。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州地區

溫處地區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類似。溫處地區多為山區,1912年入夏以來,陰雨連綿,雨水不斷,山溪河流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已經接近飽和,有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不同程度水害。

2.颱風連續侵襲

在前期大量降水的基礎上,8月29日和9月17日兩次颱風連續襲擊,直接導致了災害的擴大。時任青天縣知事的葉正度在《查賑日記——記民國元年特大洪水》 中寫道“八月二十九號,風雨大作,至晚八句鍾,山水陡發……但聞風聲、雨聲、喊救聲、哭泣聲、房屋坍塌聲,聲聲相應,慘不忍聞”。

《申報》在當年9月5日的報道中提到“溫州於八月二十九日疾風暴雨,旁晚雷聲隆隆,風雨迄未稍停,至夜則風雨更大,屋瓦皆飛,室內一切物件皆被打溼,次晨七鍾稍露陽光”。在9月21號的報道中提到“永嘉自八月二十八、二十九兩號暴雨颶風”。

此外,葉正超的《溫處水災歌》也有 “風雨驟至波濤驚,山洪陡發高過城……狂風拔屋如奔流,送汝海涯暫安置” 等風雨交加的類似描述。

他們對8月29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描述與颱風來臨時的情形非常相似。第一,大雨傾盆,又伴隨著強風,早成房屋大量倒塌;第二,溫州位於處州的下游,據申報的報道,溫州自28號開始出現降水天氣,29號處州出現大雨,這符合颱風推進的路徑。第三,在時間上,8、月份仍然是颱風的活動期

緊接著在9月17號開始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天氣,葉正度記載“十七號,大風雨,二次水災又至”,申報中有“處屬景寧縣於本月十七號大雨兩晝夜”,這都指向9月17日又出現第二次強降水,在9月19日的報道中,“(十七日)外間鹹謂寧波及附近一帶皆遭颶風損失極巨”,造成17號降水的原因可能是從寧波附近登陸的颱風。

3.天文大潮

本次受災的溫處屬縣中,永嘉、瑞安、青田、平陽等地都屬於感潮區。每年的7、8、9月份是一年中潮水較大的時段, 8月29日當天是農曆7月17號,正直天文大潮,風暴潮三碰頭,造成了災害的擴大。尤其是青田縣,一方面是甌江上游的來水,另一方面高潮位,排水不暢,導致了青田的災情嚴重。

二、受災範圍和程度


8月28的颱風影響是一個時間節點。在這之前,夏雨偏多,陰雨綿綿,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災害,但範圍和危害程度有限。而受颱風的影響,狂風暴雨,災情直轉急下。青田“全城均被淹沒,一切人畜什物皆隨波逐流而下,流至溫州境內,祗見浮屍銜接而來” ,據9月16日“浙督電懇中央發振款”的報道中提到“浙省自八月抄以來陰雨連綿……麗水、青田、景寧、雲和、遂昌、龍泉、宣平、永嘉、瑞安等縣先後電呈被水情形”。

《申報》中涉及到8·28颱風影響的浙江省縣份有處州屬的青田、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縉雲、龍泉、宣平、慶元10縣和溫州屬的永嘉、瑞安、平陽3縣。由1913年“納糧成數” 推斷,當時颱風的路線可能是從溫州穿過麗水,再由麗水北上,穿過金華和杭州。

10月2日報道“福建水災,八月二十八午後,風雨暴至,達旦不停,二十九七時,溝澮皆盈,溪流湧漲……泰順、壽寧上流暴漲……東鄉秦溪田皆傾圯,禾畝成河,南鄉賽岐航商輻輳之區,水高丈餘行……此次水災為五十年來所未有”。這一報道中提到泰順、壽寧,賽岐航則屬現在的福安縣。有此看,8·28颱風的影響範圍除了溫處外,還有閩東北地區。

11月9日申報記者踏勘災情的報道中,提到瑞安的災情重於永嘉。另據刊登1913年1月25日上的浙江省上一年度“納糧分數”,大致還原8·28颱風的行徑路線。在報道中瑞安的納糧成數有7成,似有錯誤。

因此推測當時的颱風登陸點在閩浙交界一帶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1912年8·28颱風路徑圖

9月17日開始的第二輪臺風影響,讓災情雪上加霜。“景寧、麗水、雲和、松陽、遂昌等縣,田廬人畜無算。九月十七八等日江水復發,徧及縉雲、龍泉、慶元各縣又披重災至溫屬永嘉、瑞安、平陽” 。原先下降的水位又復漲。

災情發生後,上海成立了浙江溫處義賑會募集資金,支援災區。《申報》上共有三次關於義賑會散放衣米的報告。尤以第一次報告最為詳細。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溫處受災區

由下表賑災項目看,青田無疑是當時受災最嚴重的縣,瑞安、永嘉、麗水、景寧受災也頗重。又據11月3日“溫處查災記聞”的報道,“青田災民十四萬六千三百餘人,瑞安災民九萬三千餘人,永嘉災民四萬三千八百餘人”,其他受災縣的受災人數不詳。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義賑會散放衣米第一次公告

救災口糧有米、麥粉、麥餅等,賑災衣物只有棉衣。其中只有米是各個受災縣都有發放,而麥粉、棉衣、麥餅只有部分縣有發放。其中發放麥粉和麥餅的只有永嘉和青田兩縣。因此利用救災口糧地發放與青田、永嘉、瑞安的受災人數推測各個縣的受災人數。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災情分佈

圖三中,重災區位於甌江下游地區。因為颱風帶來的大規模降水導致了使得甌江水位迅速上漲,青田、永嘉、瑞安等縣,上游來水迅速,加之海水潮位較高,影響到了甌江上游來水的下洩,導致下游地區災情慘重。

三、疫災和民亂


在水災發生後,永嘉等地又發生了疫病的流行。“九月二十以後,由溫郡至青田再上,而麗水、景寧、鬆、遂、龍各縣未死飢黎,驟發時疫,傳染迅速,兼旬之間,此二百七十里中已死三百數十名” ,而永嘉也是當時疫病的流行區,“浙江舊溫屬永嘉、平陽、瑞安各縣自舊曆中秋後,瘟疫驟發,死亡甚多,永嘉一縣罹劫尤慘,一家傳染連斃多命,城廂內外半月以來,瘟斃二千餘人” 。從《申報》報道的時間上看,疫病的流行可能不少於一年。

在有些地方甚至發生了民變。“數日以來,知事署內災民群聚,動輒數百人,喊擾喧譁,通宵達旦,堂數擊碎,署內亦被擠碎”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周率:《民國元年溫處水災記事》

2 .溫州圖書館古籍部:《民國青田縣誌》

3.政協永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纂委員會:《永嘉文史資料·第6輯》

4.《申報》(1912-1913)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江南蓑翁

歷史上的颱風:對1912年浙南臺風的研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