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追風 風雨無阻

颱風 氣象災害 攝影 交通 大洋網 大洋網 2017-08-29
本報追風 風雨無阻

記者龍成通用相機記錄現場情況。張由瓊 攝

本報追風 風雨無阻

記者陳治家、李賢、馬俊賢在珠海採訪“天鴿”的影響。廣報記者龍成通 攝

本報追風 風雨無阻

因為小區停電,陳治家坐在樓道借應急燈寫稿。廣報記者龍成通 攝

大洋網訊 本月23日,“天鴿”直撲廣東,由於珠海通往外界的所有高速全線封閉,由記者陳治家、龍成通、李賢、馬俊賢組成追風小組繞道中山三鄉、坦洲走市政道路及時往珠海西部颱風登陸地附近挺進,力求將颱風登陸的現場情況第一時間呈現給廣大讀者。

採寫稿件

10小時沒喝一口水

“天鴿”登陸後不久,本報記者第一時間抵達了珠海大橋東岸附近、南屏等一線現場,直到實在無法繼續前行,隊伍趕到海水倒灌嚴重的灣仔片區;隨後再次趕往市區情侶路沿岸,此時情侶路交通管制仍沒解除,除了武警、消防車輛,其他車輛幾乎難以入內,記者繞道跟隨救援車輛進入情侶路沿線。

傍晚6時左右,接到珠海有小區車庫被倒灌的海水淹沒、車主被困、有潛水員在現場救人的線索,追風組決定不放過這個鮮活的故事,希望見證被困人員平安脫險,於是派出一路記者趕赴現場,駐站記者趕回記者站寫稿。但當記者趕回記者站時,發現所處片區停水停電,唯有小區物業自行發電,解決一樓大堂應急照明。於是記者藉此處的燈光立即趕稿,同時讓救援現場的記者與本報新媒體進行連線實時報道,在大家努力下,當晚9時30分前完成所有稿件。至此近10個小時,所有參戰記者未吃一口東西,未喝一口水。

記者簡單找了點東西墊了肚子,又返回救援現場,直到當晚12時才撤離。撤離現場後,記者發現珠海的酒店不是關門,就是被市民擠滿,根本找不到住的地方,一行又輾轉到中山,直到次日凌晨3時才住下。

24日一大早,本報記者再次驅車巡城,查看市區交通恢復情況,同時及時與當地醫院、交警、紅十字會救援隊等單位聯繫,求“正能量”線索。

記者很快獲悉“手機照明醫生做手術救人”、“市民深夜煮湯圓慰問前線”、“水中被泡12小時車主獲救”等激動人心的新聞線索……

再度出發

記錄救災感人畫面

昨日,“天鴿”還沒飛遠,“帕卡”便迅速在臺山“搶灘”登陸。

本報再次派出兩組人馬,一路由記者黃文生、嚴建廣、龍成通、劉藝明組成追擊“帕卡”登陸點,並關注“帕卡”給當地帶來的影響;蒐集颱風中的溫情故事,帶來暴風雨中的正能量。由於部分高速公路封閉,不少道路被斷樹堵塞,前往登陸點的過程一波三折。為了以最快速度找到準確地方,記者中午以麵包充飢,最終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順利找到了颱風登陸點。

另一路人馬則由記者陳治家帶領攝影記者陳楓再赴珠海採訪,幸好“帕卡”來臨有驚無險,隨後記者冒著風雨走訪珠海一個個搶險救災現場,見證這個城市在全省人民幫助下,迅速重建美好家園一個個感人的場面。

追“天鴿”的人

不懼滿身泥水

23日,颱風“天鴿”來襲,廣州市區普降大雨,肆虐的狂風吹斷了道路旁邊的樹木,上漲的江水漫過江堤。從當天上午開始,本報政文新聞中心、經濟新聞中心、攝影部的記者們就一直密切關注著颱風可能造成的影響;本報編輯部的編輯們“挑燈夜戰”,及時聯繫前方記者並更新動態信息,力求將最真實、最準確的消息傳遞給讀者。

颱風登陸後,記者申卉聯繫上廣州郊區長洲島、北帝沙等多個小島的居民和街道辦負責人,確認江水倒灌的情況。

記者陳映與陳憂子一道,在越秀區和海珠區巡城,直擊颱風到來後的第一現場。當天下午,他們接到同事線索——沿江路一帶江水倒灌,於是立刻乘車趕往事發點。在八旗二馬路附近,由於路面積水較深,交警採取了封路措施,他們只好下車,徒步前往事發區域。

位於天字碼頭一帶的沿江路積水有小腿深,儘管狂風吹得人拿不住雨傘,蹚水時濺起的泥水讓人行動遲緩,兩名記者還是沿著江岸逆流而上,並最終抵達海珠廣場,將一路上見到交警疏導交通、環衛工人清理垃圾、市民們相互幫忙堆沙袋等畫面記錄在了鏡頭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憂子作為一名年輕的女攝影記者,扛著沉重的器材,兢兢業業地拍下一組組鮮活的畫面。在她的鏡頭裡,有廣州人民抗擊颱風時井然有序的溫馨畫面。

文/廣報記者陳治家、陳映(除署名外)

本報高效率發行工作獲點贊

本報追風 風雨無阻

本報發行人員把報紙放進報箱,未送的報紙則緊緊護在雨衣裡,防止被淋溼。廣報記者楊耀燁 攝

昨天上午9時左右,颱風“帕卡”在臺山登陸。颱風給很多行業帶來了影響,比如說報刊發行工作。在全省各地,都需要在確保發行員安全的前提下,一大早將報紙準時投送到千家萬戶的報箱裡,風雨不改。

昨天,佛山市一位退休老領導特別發了一條微博,表揚了本報的發行工作。他說,“帕卡”上午光臨,訂閱的幾份報紙中午均不能看到,唯獨《廣州日報》在信箱。他還幽默地問道:“難道《廣州日報》木(沒)有收到颱風預警麼?”因為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原因,這位老領導多年來都有讀報的習慣,而且是一天讀好幾份。看到《廣州日報》在暴風雨面前,仍然準點送達,於是感慨之下發了一條微博。

據本報佛山發行站李站長介紹,昨日上午佛山各地普降大雨,不過發行站的工作人員沒有停下來,清晨開始就各就各位,將報紙分裝到各自的摩托車上,因為擔心暴雨會淋溼報紙,還專門檢查了大家的裝報袋,確保萬無一失。“我們的原則是,人可以淋溼,但報紙不能淋溼。”

從上午7時開始,佛山的暴雨開始越下越大,而這個時間正是發行人員出車派報的黃金時間。因為按本報的規定,政府、單位、企業需要在8時上班前送達,市民住戶需要在9時以前送達,所以遇到暴風雨往往對發行工作影響巨大。“《廣州日報》對發行人員的紀律要求很嚴格,不論什麼天氣,報紙都要準點派出去,颱風天也不能特殊對待。今天大家都是穿著雨衣,騎著摩托車送報,遇到雨實在太大時,就找地方躲避一下,稍微小一點就繼續派發。”李站長表示,昨天的雨實在太大,派報紙的同事反映基本都淋溼了,不少還是溼透的。“但準時送報是我們的紀律,風雨再大也不能阻擋我們的步伐。”

廣州日報發行公司副總經理陳曙光介紹,颱風期間,會根據天氣情況預判,提前通知各個地方發行站做好預防,針對一些可能受颱風影響強烈的地方,比如佛山、深圳、東莞、番禺以及粵西片區,會要求發行員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排除颱風帶來的影響,全力送達。同時,發行站的員工也都不斷關注颱風的路徑,實時與各個職能部門協調溝通。

陳曙光說,兩次颱風期間,報紙的發行工作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跟以往一樣,基本都是正常時間送達,沒有太多的延誤。當遇到水浸、封路等客觀原因時,或者風力很大的時候,會在等風口過去後馬上派送,基本也會在當天中午前送到。

據悉,《廣州日報》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自辦發行,經過20多年的錘鍊,發行大軍已鑄造出堅韌不拔的信念,始終以服務讀者為先,不斷在做好送報服務,以及其他便民增值服務,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體驗。《廣州日報》發行大軍素有“披星戴月,風雨同行”的傳統,今年陸陸續續的多個颱風,只有在確保道路安全,行車安全的情況下,配送人員都會堅持出班,爭取按時將飽含墨香的《廣州日報》送到讀者手上。

(廣報記者鄧柱峰、李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