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很多人會很納悶為什麼會說到:般若寺.

般若寺不是古寺,是在古籍記載的地址重建的。建寺時間為2011年。到現在才短短八年的時間。但是在泰安各大古寺都相繼閉門以後,泰安的善男信女就沒有可皈依地方。就像市場經濟一樣,市場需求量大,但是供不應求。般若寺就應運而生,可能大家對我的說法有一定的吐槽,為什麼能這麼說傅家重地呢?

現在的善男信女大部分都是家境比較殷實的,為了掙錢缺德事幹的比較多,想花錢買心安。把所有的一切寄託到佛祖身上,還有一部分就是感情受挫,自認為是看清紅塵然後皈依我佛。我想著真是天大的笑話。

閒話少說,現在咱們來說一下般若寺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泰山般若寺位於泰安東南方向,和外環路相接,泰山般若寺坐落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紅廟村北首,據《左傳》記載,始建於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早期的廟宇,是民間百姓信仰的聖地,因紅色廟宇大殿而出名,當地百姓稱為紅廟,村以廟名——紅廟村。該寺距今已有2550年,該寺興盛於隋唐年間,當時香火繚繞,人傑地靈,有求必應的聖廟。五代及宋元明清時期焚剎興盛,道風日隆,素有泰山腳下,第一叢林之雅稱,一直為佛門弟子嚮往的聖地,併為佛教的講習之所。後幾經興廢,最終於清末民初年間毀於戰火。今政通人和,因緣殊勝,欣逢盛世,國泰民安。在十方眾信慷慨捐資下,重修焚剎,現已恢復重建三聖殿、天王殿、文殊塔、弘法樓、寮房數間,後更名為般若寺。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現在般若寺是泰安地區唯一一家接受皈依的寺廟。泰安大批的善男信女都是在這皈依的。小編曾經去過般若寺,面積不大一進院落。但是去的時候沒有僧人,詢問得知出去做法事去了。現在般若寺在泰安有兩家免費的素食館一家在南關天悅府,一家在玉材大市場,週一到週五中午提供免費的素食,都是由泰安善男信女捐獻的。

和大部分的寺廟一樣,寺廟鼓勵捐資。

捐資20元者供奉酥油燈一對(五方文殊殿點燈加持)。

捐資66元者掛祈福平安帶一條(懸掛文殊塔周邊加持)。

捐資100元者晚上放“荷花燈”一對(放生池內放荷花燈加持)。

捐資300元及以上者供奉延生祈福消災牌位或往生超度牌位一年。

捐助1000元及以上者,刻碑留名,千秋萬代蒙受佛力加持,事業順心,心想事成、福澤子孫。

捐助100000元及以上者,單獨刻碑留名(個人全家、企業單位),千秋萬代蒙受佛力加持,寺廟為祈事業順心,心想事成、福澤子孫,常年登記牌位加持。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小編說句不該說的話。

佛教,我國主流宗教,東漢漢明帝時傳入我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雖說是異域文化但如今已融於中華文化之中,對國人的思想影響深遠。

現代科技文明的發展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精神層面的需求卻遠遠滿足不了。因此現如今國人都喜歡進寺廟拜佛保佑自己各方面順順利利,找尋自己的精神支柱。佛教之所以可以傳播兩千多年不衰,取代道教成為我國主流宗教,與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但如今國內很多佛教寺院卻並沒“開悟”,還停留在世俗間,寺廟收門票的,設功德箱的,上香收費的,點燈收費的比比皆是。更有意思的是虔誠拜佛的人因為沒錢而不敢進寺院。有朋友會說了:僧人也是人,沒錢吃什麼喝什麼?寺廟沒錢怎麼修繕?佛法怎麼弘揚?這些問題想想也有道理,在當今社會也的確也是這麼回事。但要知道,這樣做確實違背了釋迦牟尼佛創辦佛教,普度眾生的宗旨了。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佛降生聖土,如拋棄糞土似的拋棄了尊貴的王位和金錢財富,嬌妻愛子,29歲出家,苦修6年,35歲開始轉法輪度眾生,說法45年。他曾苦修,行乞,當過叫花子。為什麼他要當乞丐?就是因為他把榮華富貴看成是虛假的東西、表面華貴的東西,所以都拋棄了,才成為佛。佛的一生都是為了給世人言傳身教修正般若大法。佛教會我們“空”的道理,要我們斬斷執著,放下金錢、權利的慾望,看透事物的本質,到達智慧的彼岸。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既然佛祖言傳身教,為什麼現如今的僧人卻還那樣看重金錢,放不下世俗的慾望呢?這裡瞭解佛教的人又會說了:“《大品涅槃經》不是說了如果是為了弘揚佛教,或者生活困難是可以接受各種財物佈施的嗎?”(《大品涅槃經》卷六)不錯,雖後面的佛教有這樣的說法,但如今有些寺廟、僧人拿著這些錢真的在弘揚佛法嗎?生活困難?都用上蘋果手機了。出家人過多的沉迷於賺錢,來供自己享樂,這就不合適了。想想看,一邊嘴裡說著佛念著經,告誡人們要放下慾望脫離苦海,一邊心中又時刻想著多點收錢,這讓真正的信徒怎麼看?是不是該懷疑你的“智慧”了。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再說下功德箱,功德箱說白了就是讓人放錢的箱子。既然叫功德箱,很多人認為那放了錢就應該是有功德的了,但看淨空法師怎麼說的:在佛門裡面出點錢、出點力叫做功德,這個錯了。你丟一點錢進去,你的惡有沒有滅?你的善有沒有生?不見得,與這個毫不相關,所以應該是種福,廣種福田,不是功德。如果一個殺人搶劫的惡人因為有點錢,大把大把的往功德箱裡面投錢,難道他的惡就沒有了?就生善變好了?恐怕不是這麼回事吧。滅惡故言功,生善故言德。

泰安那些鮮為人知的的寺廟:泰安般若寺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說有些藏區牧民把一年存下的錢送到寺院,拉卜楞寺修寺院時,有個牧民把多年存下的幾十萬元錢全部送給寺院。無可否認這是信徒的信仰,但作為寺院來說就不應該收這些錢,他把錢全給你了,他吃什麼喝什麼,他怎麼生活?到底是牧民放下了執著成了佛還是你寺院的僧人是佛?做為現在喜歡往功德箱投錢的信徒應該要知道佛經的本義是什麼?你給窮人、老年人、殘疾人等需要幫助的人給上1元錢,比給佛供養了100元、1000元還重要。因為佛是不需要你的供養,佛關心的是眾生。把你的錢、物拿去關心那些可憐的眾生,佛更高興,比供養佛有更大的功德。這才使佛經的本義。

同樣是佛教國家,看看泰國和斯里蘭卡的僧人怎麼做的。

泰國的和尚生活則非常的簡樸,除了兩套袈裟外他們只能有一隻法缽和一點日用品。在飲食方面他們也極其講究,一天只吃兩餐,分別是早上和中午,正午過後就不能吃固體食物,只可以吃流食。僧人每天都要出門化緣,接受施捨,每個佈施者都態度恭敬,每當僧人出現在自己家門附近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無比幸運。泰國僧人講的是隨緣,泰國寺廟沒有伙房,吃飯都要靠人供養,每天早晨寺廟都會有僧人排隊出來化緣或者託缽,善信供什麼就吃什麼。

斯里蘭卡僧人則遵守過午不食、不接觸金錢、不騎車不快跑、不戴手錶、進寺廟必須脫鞋等戒律。他們是沒有一分錢的,但他們不管去車站、旅店、飯店,只要僧人去,都是不要錢的。“比丘”(僧人)就是乞丐。

所以,真正一心向佛的僧人是不需要金錢供養的,如果寺廟的僧人全都真正“開悟”了,相信人們也會給高僧們弘揚佛法,衣食住行提供無償的幫助。寺院本來就是弘揚佛法的聖地,希望信徒們能在寺院真正的領悟佛的本義。

現在真是經濟社會成就經濟寺廟和僧人,領著自我解脫的罪人玩弄世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