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蘇州園林 天堂 西雅圖 加拿大 上海觀察 2017-04-25

去溫哥華小住三月,回蘇州萌生了一個想法,蘇州、溫哥華,都堪稱人間天堂,比一比,誰更名副其實,“實”又體現了什麼,或許能解答今日的“天堂觀”是什麼。

蘇州有蘇州市與蘇州地區之別,溫哥華有溫哥華市與大溫哥華地區之分。印象之中,溫哥華市區也就蘇州古城區那麼大,驅車而過半個小時,分溫東、溫西,一橋之隔的西溫、東溫就屬大溫地區。大溫地區有二十來個市鎮,規模都不大,與常熟的虞山鎮、崑山的玉山鎮相仿,車行一二十分鐘,就到了另一個市。

天堂少不了天時地利。論氣候,蘇州、溫哥華都得天獨厚。一南一北雖相距較遠,如哈爾濱到上海,氣候相差卻不大,不很冷也不很熱。溫哥華冬天少雪,夏天不用空調。蘇州、溫哥華都是世界級人類宜居之地,溫哥華排在蘇州前面,僅次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奧地利的維也納,列世界第三。

論環境,蘇州、溫哥華各有千秋。溫哥華面向太平洋,背靠洛基山,菲沙河居中,有海有灣有山有河有湖,城市鋪在狹長的平地和半山腰上。蘇州也有山有河有湖,太湖不及太平洋寬闊,青山隱隱,包孕吳越,夠氣派;城中河道縱橫,家家枕河,別有情趣。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蘇州拙政園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溫哥華斯坦利公園

論空氣質量,蘇州、溫哥華不在一個檔次上。溫哥華有霧,卻沒有霾的概念,幾乎天天是藍天白雲。也許我住在離市區較遠的半山腰,空氣像濾過似的,特別清新。一回到蘇州,天濛濛的,有點逼仄感,可能是神經過敏,難見到湛藍湛藍的天空,確是事實。

蘇州、溫哥華都是名副其實的園林城市,用的卻是兩種不同方式和思路,彰顯的是不同的東西方園林文化。蘇州古典園林是文人園林,溫哥華園林是天然園林。斯坦利公園位於溫哥華的市中心,是一個面積上千英畝、森林覆蓋著的半島。公園內有海灘、湖泊、草坪,合圍粗的古木參天,人們可以遠眺海灣、獅門橋、格羅斯山的美景,可以深入森林去欣賞古塘殘蓮,還可到海邊露天游泳池盡情嬉戲。人工的文化景緻,唯有公園中聳立著原住民所制的圖騰柱。蘇州古典園林是文物,溫哥華的園林是山水。蘇州園林用來欣賞和傳播文化,溫哥華園林用來休憩和鍛鍊身體。現在蘇州建造“現代園林”,就是溫哥華的自然園林,這也是對大自然的一種返璞歸真。

住得怎麼樣該是天堂的一個硬指標。滿眼都是住房,蘇州、溫哥華都是這樣,或許溫哥華住房佔的比例更高,商貿、工廠、企業用房很少,可能不足百分之十,市區不多的幾幢高樓半數也是公寓房。溫哥華沿落基山脈和菲沙河向東擴展,五六十公里,河的兩岸和半山腰下都是房屋。相比之下,蘇州古城四周聳立的都是高樓,溫哥華都是兩三層的小樓,平地上的建築捱得較緊,山上的較疏。人多地少,住高樓;地多人少,住小樓,這是蘇州與溫哥華宜居之別。隨著移民的湧入,溫哥華公寓式的高樓在増加。從機場出來,司機指著一幢幢高樓說,那是李嘉誠來造的。一家一幢兩三層小樓,家前屋後有草坪有花圃,應該說,溫哥華住得更舒適、更融入自然。

天堂的基調是人和。古往今來,人和也就是安居樂業。安居與樂業,各佔一半,又相輔相成。在安居上,兩地舒適程度上有差距,可以講,絕大多數人都安居了。在溫哥華隨處可聽到一句話,找工作難,找合適的工作更難。而蘇州,不愁找不到工作,對高級人才求賢若渴。蘇州今稱創業天堂,溫哥華就沒有這頂桂冠。去溫哥華的人,起碼一半是奔著宜居去的,也可以說是去享受天時地利的。所以,那裡生活服務業特別發達,房屋建造、買賣、租賃興盛,中介公司隨處可見,一個電話,從吃到住、從租車到買這買那,都可搞定。世上萬事都有兩面性,常常顧此失彼。為了環境、大氣的潔淨,不突出發展工業,產業單一,生氣就不那麼強烈;而蘇州成了世界製造高地,創業天堂,生氣勃發,卻失去了半個魚米之鄉。我戲稱,蘇州是有點毛糙、生龍活虎的小夥,溫哥華是兩眼惺忪的睡美人。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溫哥華獅門大橋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蘇州工業園區

在溫哥華隨處可碰到華人。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人居多,這也反映了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程度。在一個體育館與一位帶孩子來學擊劍的媽媽攀談,她在國內學高能物理,十多年前來溫哥華,找不到工作,就改學計算機。像她這樣工作不對口改做其他服務工作的,比比皆是,還有不少“高知”在做家教。最有意思的是,碰到幾位浙江人,他們倒是來創業的。有兩位富陽農民舉家全來,孩子讀書,夫妻搞綠化,種樹修草坪。他們說,種一棵樹可得30元加幣(約合150元人民幣),收入不錯,日常開銷、供孩子讀書不成問題,已買了房子。我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浙江人厲害。

在溫哥華出現一種跨國“牛郎織女”的模式,夫妻一方,大多是男的,在國內工作,開公司辦企業,女方在溫哥華,看家帶孩子,接送上學,經濟之源在中國。我女兒和周圍幾位鄰居都是這個模式的踐行者。在去班芙的旅遊途中,結識了一對“牛郎織女”,現在跟他們成了跨國網友。他們是嘉興人,十年前來溫哥華,丈夫放棄了“楓葉卡”(綠卡),回到了嘉興,繼續辦企業。妻子留在溫哥華,照料孩子讀書,現在孩子大學畢業,她不做“織女”,愛上了摂影和做菜,不時傳來她的傑作。這個“牛郎織女”的模式耐人尋味,也再次說明,發展、各種機遇蘇州好於加拿大,居住、生活環境溫哥華好於蘇州。

文化教育是天堂的上層。蘇州、溫哥華文化教育都很發達,難分伯仲,各有強項。溫哥華是北美第三大電影製作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有全國數一數二的圖書館,有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許多移民尤其中國人,是衝著溫哥華的教育去溫哥華的。那裡,私立學校教學質量明顯高於公立學校,排名十位之前的私校,一席難求,入學都要面試,包括參考家長的情況。私立學校收費昂貴,一個小學生一年開支二三十萬人民幣。他們的教學理念中,既重視知識的傳授,更重視觀念、行為的養成,從小學養成自學習慣。學校還重視培養學生競爭和自理能力。像班幹部、學生會主席不是老師指派,要競爭、發表演說。我外孫女學業好,體育也好,在溫哥華和西雅圖擊劍比賽中多次獲獎,在埃德蒙頓比賽中,著名擊劍選手欒菊傑喜歡上了來自家鄉、敢於向大哥哥大姐姐挑戰的這位小朋友。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溫哥華孩子在學習

我的雙城記——蘇州與溫哥華

蘇州金雞湖邊人們在漫步

天堂少不了秩序。十分明顯的是,溫哥華人執行規章和愛護環境的自覺程度高於我伲蘇州人。十字路口,不管紅燈綠燈,不管有無行人,車都停下,數上一二,再開車;見有行人過馬路,必先讓行人過。路上見不到清潔工撿垃圾。家庭垃圾嚴格分類,按時放在門口。溫哥華居民用水不計量不付費,今年夏天干旱,髮禁水令,不得給草坪澆水。若違反禁水令將被舉報,先上門警告,若再發現必被罰款,罰的數目會讓違規者心疼數天。

天堂空間是有限的,蘇州、溫哥華都面臨著人口激增的壓力。溫哥華的房價,在加拿大乃至北美屬最高,總體物價水平也比美國高,溫哥華人常去西雅圖購物,有時兩地油價差三分之一,開車去西雅圖,便裝滿油箱回溫哥華。加拿大稅多,地方稅方面屬溫哥華最高。買件衣服,消費稅12%。

曾聽到此一說——連接市區與溫西、溫東有座大橋,常發生擁堵,政府動議拓寬,當地市民投了反對票,理由是橋寬了遷入的人口會增多。論人口的密度,蘇州遠高於溫哥華(土地面積三比-,人口六比一)。蘇州該考慮承載能力了。

世上並無十全十美的天堂。天堂永遠在前行途中。宜居、樂業、人和是共同的追求,故而,祝願溫哥華、蘇州越來越美、越好、越富、越文明,不負天堂之喻。

組稿、編輯:伍斌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