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18民生報告

(數據來源於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

財政收入175.8億元,增長12.3%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10%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省靠前,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進中向好的態勢

【一年來工作亮點】

(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全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1%、27.6%,佔規上工業比重顯著提升。

實施“3111”工程和重點技改“1525”行動計劃,縣區、園區首位產業產值增長19.4%,技改投資增長44.8%,產業發展的體量更大、成色更足。

泗塗現代產業園在全省縣域南北合作共建園區年度考核中排名首位。

宿州百麗鞋業榮登2018安徽省民營企業納稅百強、營收百強。

高質量落實“四督四保”制度,開展重點項目推進“百日會戰”,607個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80億元。

埇橋區榮獲“中國燒雞之鄉”稱號,蕭縣葡萄、泗縣大路口山芋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二)脫貧攻堅成績斐然

完成115個貧困村出列、9.33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22%,三縣一區退出有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全面落實“351”“180”健康脫貧政策,拓展實施“兩類人群”保障政策,創新實施“三類人員”集中供養,全市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實現全覆蓋。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圓滿收官,6576人全部搬遷入住,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和邊緣戶危房改造31873戶。新改建農村公路10451.6公里,全市基本實現自然村通硬化路。

安全飲水工程自來水到戶率實現貧困村全覆蓋,非貧困村覆蓋90%以上。

(三)環境保護克難奮進

PM2.5平均濃度57.8微克/立方米、下降17.1%,下降率全省第四。

空氣優良天數比例60.3%、提高9.5個百分點。

主城區重點區域煤改氣全面完成,282臺燃煤小鍋爐有279臺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92家磚瓦窯廠關閉淘汰並拆除到位,完成156個關停礦山生態修復。

改造完成主城區6條道路汙水管網、291處雨汙合流管網截汙點,11條黑臭水體治理初見成效,建成生活汙水集中處理廠6座、工業園區集中汙水處理廠11座,汴北汙水處理廠投入運營,成功爭獲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四)城鄉面貌顯著改觀

中心城區實施四大類120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50億元。銀河一路東西延伸工程、宿州火車站綜合改造、宿州民航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五館一中心”部分竣工驗收,春節前投入使用。

大力推進“兩治三改”,中心城區完成徵遷228萬平方米、總量創出新高,安置房建設新開工43577套、基本建成11730套,開工率、基本建成率居全省前列。

美麗鄉村建設走在皖北前列,泗縣彭鋪村獲得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全國百佳鄉村旅遊目的地榮譽稱號。

(五)開放發展更具活力

“破、立、降”全面發力,清理“殭屍企業”53家,非住宅商品房庫存去化週期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城市信用排名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7萬戶、增長24.4%。

戶籍制度改革深入實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10萬餘人。

宿州是全省唯一被國務院評為“推廣PPP模式工作有力、社會資本參與度較高的市”。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40.9%,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9%,高新技術企業增至90家,建成省級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5家,埇橋區被評為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財政民生支出347.1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7.5%,33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64所,實施“全面改薄”項目建設校舍、維修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共75.5萬平方米,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30萬人。

持續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411”計劃,3家縣級醫院投入使用,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20個,提前兩年完成新建400個村衛生室的目標任務。

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五險參保人數190萬人,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

獲評“中國好人”10人、“安徽好人”15人,碭山李娟榮獲“全國五四青年獎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