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篇短文加上標點才100字,為何卻被選入課本呢?

提到蘇東坡,人們便想到明月幾時有,大江東去,赤壁夜遊,會聯想到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甚至會想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之句,但可能不知道他有篇文章,不算標點,只有85字,加上標點也才100字的短文,竟然也富有盛譽,竟然還被選入了中學課本。

這篇文章,就是《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此文如此短小,為何偏偏受到這樣的重視呢?

蘇軾有篇短文加上標點才100字,為何卻被選入課本呢?

眉山蘇軾雕像

這其實涉及到文學藝術的價值評判問題了。從實用角度看,文藝作品,不能吃,不能喝,還不保暖,可以說是無甚用處了。若從審美角度看,文藝作品卻能愉悅人心,陶冶性靈,具有難以替代的價值。若從實用角度批評文藝,就不太合適了,因為文藝從來就不屑於實用的,特別是純度極高的精品,常有意遠離功利,遠離塵囂。

真正的文藝作品,不是為滿足讀者的慾望,無論是基本的生理慾望,比如飲食情愛,還是比較高級點兒的自我實現。真正的文藝作品,是幫助世人,超脫慾念的羈絆,淨化心靈,讓紅塵中人得以暫時擺脫沉重的肉身,神遊八極,心馳四海,逍遙自在。《記承天寺夜遊》,就是這樣的經典作品,雖然它的篇幅短了點兒。

蘇軾有篇短文加上標點才100字,為何卻被選入課本呢?

黃州赤壁的蘇東坡塑像

深更半夜,他人入室酣眠,詩人本來欲寢,卻忽然發現月色醉人,賞心大發,睡意全無。便欲尋人同賞,不假思慮,徑去尋張懷民。果然是同類,懷民亦未寢!因而,賞承天寺中庭月色和所謂水中倒影,如此幽美的景色,若不記下,傳之後世,豈不可惜?也只有聖手大才如東坡者,方能三言兩語,盡得月夜之美,夜遊之趣。如此雅緻,如此文字,怎能以“短小”被棄呢

羅素說,一切美好的事物,不因其短暫而喪失價值。同樣道理,一切美好的文章,不因其短小而失去魅力!謝靈運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而《記承天寺夜遊》,卻是四美兼具的神品,夜深人靜,塵囂全無,此乃良辰也。月色如美酒,香氣橫溢,瀰漫人間,塵外的寺院,修竹古柏,分列中庭,其側有池,此乃美景也。逢此良辰,見此美景,睡意頓消,則賞心又具矣。高情雅懷,得與同好者共玩之,實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蘇軾有篇短文加上標點才100字,為何卻被選入課本呢?

黃州、鄂州地圖。源自李常生先生《蘇軾行跡考》(待刊稿)

我只見四美完備,而不知此文之短小也。故此文入選課本,再正常不過,只能說明教材編撰者頗具慧眼,而閱讀教材的學子,亦是人間幸運兒。

其實,這篇文章在古時就已極受重視,蘇軾文章的選本,基本上都選錄了這篇,並得到高度的讚賞。我的一位好友,因為特愛此文,還將網名改作“但少閒人”。

當然,如果對蘇軾生平有所瞭解,可能就更加覺得這篇文章了不起了。承天寺,在黃岡。文章寫於蘇軾謫居黃州期間,這是他人生最為困頓、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換作旁人,不是終日唉聲嘆氣,以淚洗面,就可能是隱默雅人,呆若木雞,怎麼可能保持生命的情趣,賞玩世間難得的景緻呢?

蘇軾有篇短文加上標點才100字,為何卻被選入課本呢?

承天寺,今已不存,李常生先生根據歷史文獻,繪製出了承天寺遺址大致所在的位置。

蘇軾的文采動人,但他的生命質地,人生態度,立身處世的方式,更為可愛可敬。這也正是千年之後,他的文字一再被人誦讀,他的故事一再被人敘說的最重要原因了。

作為已經有點兒老大的不想油膩大叔,我非常羨慕在中學階段就讀到《記承天寺夜遊》的孩子們,直到大學時,我才接觸到這篇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