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早年多豪氣,但中年曆坎坷,晚年傷淪落。但他的朋友圈並沒有因他的起伏人生而受到影響,他是自歐陽修之後的一代文壇舵主,身邊四學士六君子。他還說過,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可以說人見人愛,那麼他倒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讓人們這麼著迷?我想這除了他的才華橫溢之外,那就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而在他的人格魅力之中,除了他有著一顆對生活的那份從容與達觀之外,還有就是對人人友善的心和博大的愛,以及那份真性情。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詞和那份真性情吧。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京口

《菩薩蠻•玉笙不受朱脣暖》

玉笙不受朱脣暖。離聲悽咽胸填滿。遺恨幾千秋。恩留人不留。

他年京國酒。泫淚攀枯柳。莫唱短因緣。長安遠似天。

這是一首典型的送別詞。寫的是蘇軾與楊繪京口送別的離情別緒,表達的是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那麼我們該如何欣賞呢?我習慣從寫作背景、詩文大意、章法詩眼、化典修辭、意境深化五個方面來分析。

寫作背景

1071年,蘇軾到杭州做通判。在離開京城時,朋友兼同鄉楊元素曾為其送行。三年之後1074年七月,楊元素也到了杭州,做太守,成了蘇軾的上司。同年十月,蘇軾轉任密州去做太守,而楊元素則被召回朝廷。都要走了,兩人同行一直到京口才分手,就在分手之時,蘇軾作此詞相送。其實,當時還做了一首,那就是那首《醉落魄》

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

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詩文大意

玉笙不受朱脣暖

玉笙指飾玉的笙或笙的吹奏聲。宋代晏幾道說:"玉笙聲裡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五代李璟更有名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而蘇軾在這裡或許受到了他的影響,化用了他的玉笙寒。受就是排斥的意思。朱脣指紅色的口脣。 形容貌美。 三國時期的曹植說:“動朱脣,發清商。” 而柳永則有:“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脣。”在這裡指的是吹笙的佳人。既然朱脣暖不了玉笙,那可不就是寒嗎?於是一語化用,氛圍頓出。

離聲悽咽胸填滿

別離的聲音, 前蜀韋莊詞雲:“芳草灞陵春岸,柳煙深,滿樓弦管。一曲離聲腸寸斷。”胸填滿就是填膺:充塞於胸中。唐代徐夤寫“閒補亡書見廢興,偶然前古也填膺”那是歷史興亡感慨於心,而這句則指因友人的離開胸而充滿了離愁別緒。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京口

遺恨幾千秋。恩留人不留。

遺恨指未盡的心願,未完成的理想,遺憾。千秋,歲月久遠之意。杜甫說,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恩,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好處,即《說文解字》所謂的“惠也”,引申指情義、厚待、感謝等。

當然這裡指的是兩個人之間的友情,他曾在《定風波 送元素》中說過類似的話,休道,怎生留得許多情。總之,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情深意重卻阻擋不住你去的行程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一件事呀。這裡用倒裝的手法來強調那種離別苦情義深深。

他年京國酒。

他年有以前以後兩種意思。前者有唐·韓愈的《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後者有唐·杜牧 的《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京國指國都。唐牟融《贈韓翃》詩云“京國久知名,江河近識荊。”這裡有一個典故,在《晉書》有,桓溫雲,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而京口就是宋朝的潤州。因為京口為三國吳都城,故稱京國酒。很早以前這裡就盛產京國酒,時光悠悠,如今潤州,已不是往日的京口,可是那酒依然醇香。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泫淚攀枯柳。

這裡又有一個典故,也是出自《晉書》,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琅琊時所種柳,皆以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折執條,泫然流涕。這句和上一句是一樣的意思,時光悠悠,昔日種下的柳樹已經長高長大,而自己也已然不是當初的自己,一種物是而人非的感覺流露筆端。

歲月無情,城已非城,樹已非樹,而我們人呢?又當怎樣?而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又能經得住考驗嗎?接下來他說

莫唱短因緣,

這又有一個典故。出自《太平廣記》,鮑生者,有妾二人。遇外弟韋生有良馬,鮑出妾為酒,勸韋,韋請以馬換妾。鮑許以抱胡琴者,仍命歌以送韋酒。既而妾又歌以送鮑酒。歌曰“風颭荷珠難暫圓,多生信有短因緣。西樓今夜三更月,還照離人泣斷絃。”

這裡莫唱,是在說兩人的情義深厚,友誼地久天長。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蘇軾

長安遠似天,

這又是一個典故,出自《晉書》,故事大意,在晉明帝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元帝就問他,太陽遠還是長安遠呢?他就說,長安近,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從日那邊來。後來元帝宴群臣,又問他,他就又說,日近,那又是為什麼呢?他說,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後來,蘇軾寫了一首《江神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其中一句就是,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而在這裡所說的,長安遠似天,也是同樣的意蘊,說明此一分別,再見如長安難。那種離別之情,充溢在胸。

章法詩眼

章法,就是說的詩詞的佈局謀篇,篇章結構。一般來說遵循起承轉合的法度佈局。在這首詞中,以玉笙起筆,引出離聲悽咽,再接下來寫出給人的感受:千年的遺恨。這是上片。下片過句轉到杯中酒,又由京國酒說到佳人歌,最後以長安似天遠,寄託對友人別後的思念,結束全篇。

全詞總起來看,寫到了玉笙、離聲、京國酒、攀枯柳,佳人歌,寫出了離別的意境。其中有一條線索,那就是離別的字。笙為離別而吹,酒為離別而飲,柳為離別而攀,歌為離別而感。所以說,離就是整首詞的詞眼。演繹出了一曲哀婉的離別之曲,殷殷友情的讚歌。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化典修辭

化典就是在詩詞寫作中靈活引用歷史上的一些典故詞語,以拓展詩文意蘊和深度的方法。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用著名的詞語與典故而不明言其來源出處,飽學之士讀來,便有高雅不凡之樂。這是一種癖好相投者的共用語言。讀者對作者之能寫此等文章,心懷敬佩,自己讀之而能瞭解,亦因此沾沾自喜。這說的就是用典。蘇軾在這方面就得心應手。比如在這一篇中,他在上片化用了李璟的詩句,而在下片的四句中,一句一典,貼切到位,意蘊深遠。有一句話說,化典無形。蘇軾做到了。

再說修辭。通感又叫移覺,就是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在感覺視覺聽覺間轉換。如上片,離聲本來是聽覺,卻說填滿,這不是感覺嗎?新奇之中有形象生動之感。後面兩句,又用到了倒裝,什麼遺恨幾千年呢,原來是後面的恩留人不留。遺恨幾千秋,那自然是誇張。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意境深化

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在送別詩詞中,大抵有離別之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那是寫別情的千古名篇,其中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只不過那首是寫給情人的,而這首是寫給朋友的。一樣的有景,有一樣的情景交融,婉約動人。那寒雨寒蟬長亭晚,蘭舟催發,而這裡玉笙悽咽他國酒,淚攀枯柳。都是典型的離別情境,又是在秋季,於是離別傷情就更加濃了。我記得李璟就說寫過兩句名句,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那玉笙寒,不就是這裡的玉笙不受朱脣暖嗎?那月光之下的小樓中整夜迴盪著悽清的玉笙聲,令人不勝惆悵。而這裡也是離聲切切讓人心情沉重。這就是典型的離別之悲呀。一曲離笙,唱不盡許多愁呀。這裡化用詞句,更增加了那種傷感以及與友人的不捨之情。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用典,只一曲離聲就感動了幾千年

柳永

流年已逝,唯京酒留香,柳樹榮枯,則人又何堪?在這裡,蘇軾想到了歲月的無情,與對人生的思索,對情誼的感慨?這把這首詞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歲月的無情的流走,樹木有榮有枯,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醇酒依然流芳,山河永世長在,我們又當怎樣呢?或許我們只有珍惜當前擁有的生活,擁有的朋友,才是最要緊的。

沒有對詩詞的真正領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鑑賞,我們願與大家一起品讀詩詞,領悟蘇東坡詩詞的魅力,尋找前進的方向。好了,關於《菩薩蠻 感舊》我們就解讀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謝謝大家,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