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作者:翟曉潔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一)紅顏已故,九泉下泥銷骨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的春天,已然接近生命尾聲的蘇東坡,來到浙江臨安玲瓏山,這一次到來,是想尋訪一位紅顏故友。

山脈青烈,流水清和,故人卻失了蹤跡。經過多方打探,他才瞭解到,早在一年前,這位故友得知自己被貶去儋州(今海南)後,便投湖自盡了。

“是我,是我害了她呀……”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縱橫的眼淚在他的臉上心裡悲情交錯,模糊了的從前在他的腦海中淡入淡出。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他終於參悟明白,其實結局早已先她抵達,蟄伏於九年前的那場邂逅裡。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初夏的西湖,芙蓉疊滿水面,飛彩凝輝,靜美不可方物,他約了三五個好友一同乘舟賞荷。

朋友也都是些文人,大家回味著有關荷花的句子,也醞釀著當下的新詩。興致正酣時,突然聽見“砰”的一聲震響,蘇東坡驚慌之餘,趕緊伸頸望去,原來對面一艘紅木畫舫因為掌舵的是個新手,未能熟練掌握船行速度和方向,迴避不及,與他的船相撞了。

狀況還未徹底弄清,一旁有人驚呼道:“糟了,有人落水了,快救人……”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兩船相撞的時候,一位坐在船邊艙板的女子,在撞擊衝力的助推下,倉惶落水。幸好救起及時,女子無性命之憂。

然而,她從水中被撈起後的模樣,打動了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儘管衣裳溼透,紅妝已淨,她素美的嬌容卻更顯得絕豔雅緻、芳韻流溢。清淺西湖柔媚,不過飾她以妝容。千朵芙蓉鮮妍,不過衣她以華裳。西湖成了她的背景,荷花做了她的點綴。

女子一看便是見過世面的,回到畫舫裡披上同伴遞來的披風,又不慌不忙整理鬢邊的亂髮,並未因突如其來的危險而流露出絲毫狼狽。她清透明亮的眼眸快速打量著旁邊正在關注自己的人們,不知怎的,只是餘光一閃,便將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離她不遠的蘇東坡的身上。

蘇東坡的眼睛也正望向她,心底卻接連快速閃現著所有關於荷花的詩句: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

詩句如此美好,然而所有詩句加在一起,都抵不上一個美好的她。

這位落水的女子,名叫琴操,是杭州紅極一時的歌妓。紅木畫舫上豎著一塊木牌,上面赫然寫著5個字:杭州歌唱院。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二)兩船相撞,碰出愛情底色

琴操原名蔡雲英,本是官宦大家的閨秀。13歲那年,在朝為官的父親因朋黨牽連被打入大牢,全家盡底籍沒。她幸而年幼逃過牢獄之災,淪為了杭州歌唱院的藝人。抄家時,她一如往常正待在閨閣裡彈琴,在士兵魯莽地推曳拉扯之間,她那把心愛的琴被摔毀了。

做歌妓之後,她為自己起藝名“琴操”,《琴操》本是東漢蔡邕所撰解說琴曲標題的著作,取這樣的名字,可見她對琴的鐘愛,和對心酸往事的放不下。

與她同時代的著名詞人秦觀,寫過一首極盡哀怨的《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那日,西湖邊上有人閒唱這首詞,不知是故意還是記錯,將“畫角聲斷譙門”一句中的“譙門”唱成了“斜陽”,琴操聽到了,趕緊上前糾正:“你唱錯了,應該是‘譙門’。”那人不肯認錯,還不依不饒地戲謔:“若我就要唱‘斜陽’,你會改韻嗎?”對方本是隨口的玩笑,琴操卻當真了,她取來文房四寶,提筆便寫: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徵轡,聊共引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鴉萬點,流水繞低牆。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謾贏得青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

新詞換了不少文字,但仍保持了原詞的意境風貌和藝術格調,不可不說是大手筆。後來這個改詞的故事流傳開來,琴操在杭州才名遠播。那一年,她不過16歲。

也就在那一年,因為兩船相撞,琴操遇見了蘇東坡。那該是她心儀的男子,才情橫溢、瀟灑倜儻、親切和善,她看他是靜謐湖水上唯一的閃閃波光,他看她是千朵芙蓉裡的唯一絢爛。

然而他們倆,一個是豆蔻年華,少女情懷總是詩,對愛情和未來充盈了希望;一個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中年心事濃如酒,經歷大半生的宦海沉浮,喪失了對愛情的激情和敏銳,有心無力。

其實,這樣的際遇早15年前蘇東坡就經歷過,那時他做杭州通判,也是與友人遊西湖,偶遇歌妓王朝雲,她輕巧俏柔的韻致,沁入他的心扉,他提筆寫下了傳誦千古的美景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歌看似寫西湖,其實哪裡是寫西湖,他寫的是自己內心暗湧的情動。他當即將王朝雲收為侍女,6年後納為侍妾。王朝雲只比琴操大10歲,兩人隔著10年的時差,卻被命運的大手擺弄出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一個得到了愛情,一個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場無望的瞭望。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三)絕塵凡俗,終於許身佛門

她成了他的知己。她不是個貪心的女子,能夠常常得見,便已覺幸甚樂焉。

細風斜飛的日子裡,整個杭州城被籠上了一層淡淡的細紗,便有了朦朧深沉的美感。那天,琴操與蘇東坡同乘一船,泛於西湖之上。

蘇東坡頗有興致地說:“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一口答應,蘇隨即問道:“何謂湖中景?”

琴操不假思索地回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蘇再問:“何謂景中人?”

琴操答曰:“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

蘇接著問:“何謂人中意?”

這個問題明顯要試他倆是否心意相通。琴操想了想,回答:“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

楊學士指楊日嚴,鮑參軍就是鮑照。這句話是說連楊日嚴和鮑照的才學都趕不上蘇東坡,她毫不掩飾對他的欽佩。

然而蘇東坡並未對琴操的崇敬有任何迴應,他繼續問:“如此究竟如何?”然後自答:“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一字一頓,每一語都重重敲打在了琴操的心上。千般聲色,萬般情致,到頭來,她在他心中,不過是一妓而已。琴操知道,蘇東坡這是在勸說自己從良,又委婉地拒絕了她的情誼。為了心底最後的一點自尊,她堆積著微笑,決絕地說:“謝學士,醒黃粱,世事升沉夢一場,奴也不願苦從良,奴也不願樂從良,從今唸佛往西方。”

是啊,世事升沉夢一場!她的笑容勉強心酸,可這有什麼,這些年來她閱人無數,夜夜戴著微笑的面具奏琴唱歌,她本就是賣笑的啊!

他拒絕了她,並非因為不動心,而是,他們之間橫亙著巨大的地位和年齡差距,光靠感情難以填補。何況,他比以前理智了很多。

她藉口說自己大悟,不久便在玲瓏山的一個小庵削髮為尼。平日裡,研讀佛理,將心得寫下,寄予杭州城中的蘇東坡。她找了一個最隱晦的藉口,繼續感受他的氣息。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琴操以遠離紅塵的名義,繼續眷戀著紅塵。她心中何曾有佛,從頭到尾,她的心中只有他而已。情到深處,發乎於外的只是嘆息,和孤獨。

琴操出家前兩年,蘇東坡常帶著黃庭堅和佛印和尚來玲瓏山,和她一同品琴論詩。琴操也為他們撫琴吟唱,琴聲柔亮舒明,嗓音清美婉麗,兩相印襯,宛若天籟,被佛印稱為百年難得一聞。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第三年,蘇東坡被貶往南方,離別在草長鶯飛的四月,東坡策馬狂奔,一路追風如少年,烈烈揚揚。回首時憂傷的一瞥,杭州城在他身後疏林如畫,琴操在畫中淚眼如花。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琴操在玲瓏山的第八年,蘇東坡的朋友帶來消息,說他已被貶至南海中的儋州,估計此生難以北返。古時車馬慢,一去百里常數月,千里共嬋娟,卻終年不得見。或許離去時青絲正韶華,歸來相望不相識。又或許一別便是一個生死輪迴。

琴操不知,生性豁達的蘇東坡在儋州活得不賴,他做了儋州文化的開拓者,在那裡辦學堂、介學風,很多儒生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就為了師從蘇學士。她不知道,適應力極強的蘇東坡在儋州交了很多朋友,日日喝酒豪興宛在,活得逸趣橫生,還寫下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詩句。

琴操只知道,他去了天涯海角,從此山長水闊,各歸雲泥,她的生命再也沒有一個可支撐的點。

盛宴散去,紅塵夢醒。

那年冬天,她縱身一躍跳進西湖,將25歲的生命永遠冰封在了那段初見的光陰裡。

本以為將寂寞坐斷,就能重拾喧鬧;把悲傷過盡,就可重現歡顏;把苦澀嚐遍,就會自然回甘。沒想到,寂寞身後依舊是寂寞,悲傷過後還有悲傷,苦澀之後仍是苦澀。

他們相遇,或許就是為了路過彼此。

有時候,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得不到,而是捨不得。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四)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菊暗荷枯一夜霜。

……

後來,蘇東坡寫了很多關於荷花的詩,每每落筆,心裡全是琴操的影子。越到後來,他的筆調變得越哀傷。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他離開了,她就殉情了,就像夏天離開的時候,所有的荷花都殉情了。

儘管未得善終,但我想琴操還是幸福的。因為,儘管有的人不屬於自己,但是遇見了也彌足珍貴。她不曾怨過,直至離開,她內心懷抱的,還是愛。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只是,如果蘇東坡早知故事的結局,那年他會不會就接受了琴操的情義呢?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在玲瓏山琴操原先修行處,蘇東坡重葬了這位紅顏知己,並親自寫了一方墓碑,還在墓碑旁栽植了兩排矮鬆,和“明月夜,短松岡”中松樹一樣。兩年後,65歲的蘇東坡在江蘇常州去世。

等到了明朝,琴操墓已淹沒在荒草之中,鄉人拾得東坡的題碑,重修了一次。民國時期,郁達夫尋訪時,只剩下一坡荒土、一塊粗碑,上面刻著的“琴操墓”三個字,已非蘇東坡的手筆。

蘇東坡和琴操的感情不斷地被後人提起,宋人筆記《棗林雜俎》裡寫:"琴操年少於東坡,和詩人有過一段忘年情。"到了明代,這段往事被改編渲染,便有了雜劇《眉山秀》和《紅蓮債》。可惜傳唱越久,被插入的虛構臆斷越多,便越失了故事的原貌。

朝花夕拾,撿的都是殘枝。

《棗林雜俎》說琴操年少於東坡有過一段忘年情,是真是假?

【作者簡介】翟曉潔,湖北荊州人,武漢大學新聞系碩士研究生。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負責採編工作,已發表散文、詩歌、小說等一百多萬字。

推薦:

王熙鳳不與公婆邢夫人一條心?也不和姑母王夫人一條心?

蘇東坡究竟生於眉山何地?“三蘇”籍貫到底在何方?

蘇東坡恃才自傲,但是見到他立馬慫了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