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我們說到由於任天堂的愚蠢導致了他與索尼之間的合作關係決裂,索尼直接推出了自家既便宜性能又強大的主機Playstation,使得索尼在32位主機大戰中取得了完勝。隨後又在幾年後推出了PlayStation 2,再一次狂攬主機市場,直接導致了世嘉推出了主機領域一心專攻軟件領域。就在索尼與任天堂之間要決出勝負之時,微軟帶著XBOX從歐美市場殺了出來,一場如同三國演義一般的主機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綠色巨人的挑戰

2001年11月15日,想要在遊戲市場也摻一腳的微軟發佈了自家專注於歐美市場的遊戲主機第一代XBOX。主機搭載了英特爾CPU,英偉達的顯卡,儼然就是一臺PC機。為何比爾蓋茨會突然想到到主機市場摻和摻和呢?這事就說來話長了,簡單來說就是在當時的微軟的電腦系統上玩遊戲實在是太吃力了,運行又慢,配置要求還高,所以歐美玩家如果想玩遊戲都會選擇買一臺家用主機。

為了不讓日本紅藍兩廠壟斷遊戲市場,同時又在有關PS2的流言說PS2會使用定製的系統並搭載網絡機能之後,比爾蓋茨便親自前往了日本尋找索尼,情願索尼能在PS2上使用自家的Windows系統。索尼這時的PS1銷量已經奔著一個億去了,怎麼會為PS2的銷量發愁,因此便拒絕了微軟的情願。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XBOX在發佈會上的首次公佈

隨著PS2又一次的大獲成功,素有“Playstation之父”之稱的久多良木健十分囂張的表示“微軟佔領了每家的書房,而我們佔領的每家的客廳”。比爾蓋茨一聽不樂意了,隨即便指派手下部門開始著手自家主機的研發。對於比爾蓋茨來說,沒指望這一代主機能掙錢,為的就是向世界證明他們也能做出好主機。為了補充自家的獨佔遊戲陣容,微軟收購了遊戲工作室Bungie,為其開發一款獨佔FPS遊戲以保駕護航,這就是時至今日都一直由微軟獨佔的FPS遊戲《Halo(光環)》。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儘管Bungie不在微軟了,但《光環》系列已經成為了史詩

為了與索尼分庭抗衡,自家主機XBOX也定價299,以XBOX的高昂的成本來看,每賣出一臺主機,微軟就會虧損125美元,但比爾蓋茨不在乎。憑藉著超高的性價比,XBOX的銷量也算十分可觀,總共賣出了2000萬臺,雖然超越了同時期的任天堂,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微軟也憑空蒸發了10億美元的市值。事後比爾蓋茨十分豁達的表示,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代就像一局遊戲,如果你玩得好,那麼到最後他會說‘你可以再玩一遍了。’就是這樣。”比爾蓋茨付出了巨大的大家吸取了這次經驗,決定在下一回合扳回一盤。

索尼的出師不利

看起來三方鼎力的局勢已經清晰了,三方的戰鬥也以索尼的第二次完勝而結束。時間快進到下一個時代,記仇的微軟此時已經蓄勢待發,僅僅是在離上一代主機發售的四年之後,推出了自家的第二代主機XBOX360,售價依舊是299美元。在上一次嘗過甜頭的歐美玩家這次也難擋微軟的誘惑,紛紛叛教投靠了微軟,而此時的索尼還沒有動靜,使得XBOX360佔領了大量的歐美市場,但由於文化差異不同,始終沒能進入日本市場,不得不說日本人對自家廠商還是十分忠誠的。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此時的任天堂還在為自家主機的機能而犯愁,儘管勉勉強強達到了本世代水平,但絕沒可能與索尼和微軟持平,於是任天堂邊將開發重心從增強機能改為了增加功能。在XBOX360發售的一年後,在2006年6月3日推出了帶有動作識別感應器功能的Wii,Wii的無線藍牙手柄支持體感功能,既能健身又能娛樂,使得眾多非玩家的人也開始接觸遊戲,Wii也藉此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此時的索尼自然也是在家乾瞪眼,在任天堂Wii發售的幾天後,便推出了自家的第三代主機Playstation 3。為什麼呢?索尼這次的主機可是下了血本了,PS3此次的定位並不是純粹的遊戲機,而是為了讓人們開始接觸高清時代。PS3以藍光光驅作為主要規格,支持輸出分辨率達到了1080i,並且用HDMI格式進行輸出,支持向下兼容。

新的CPU甚至比當時眾多家用電腦的CPU還要強大,並且還有了完善的網絡服務,同時還搭載了許多黑科技,比如吸取式光驅、無線手柄、WIFI鏈接、甚至還有內存卡插槽,這都是在PC上都不曾見到過的東西。主機性能既然這麼強大,價格自然也會跟著抬高,達到了高昂的499美元,比同期的XBOX貴了整整200刀。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雖然機器很吸引人,但是這個價格真的是讓人望而卻步,把Wii和XBOX360加起來也就跟PS3差不多錢。儘管價格高昂,但索尼仍然是在做賠本買賣,也從側面證明了做主機真的不掙錢,真正盈利的部分還是要交給數字產品。由於PS3的性能過於強大,導致眾多遊戲開發商在首發陣容時都沒能完全摸清PS3的全部性能,因此我們不難發現,PS3早期的遊戲與晚期的遊戲猶如隔了一個世代。也是靠後來索尼推出的各種PS3的廉價版本,才使得主機的銷量有所提升,時至今日達到了8600萬臺之多,依舊在本時代取得了勝利。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左為PS3晚期的《GTA5》,右為PS3早期的《GTA4》

小風小浪不足為懼

時間來到當下的本世代,在這期間已經沒有人敢在插手國際的主機遊戲市場,依舊處於三足鼎立的狀態之下。這次掀起本世代革新浪潮的是任天堂,在2012年12月8日帶來了新的主機WiiU。WiiU支持向下兼容,1080P分辨率輸出,同時有著“雙機一體”的全新概念,直接在控制器上裝了一個觸摸屏,聲稱可以在家裡的任何地方遊玩。

這個看似前所未有的設計也是讓其失敗的原因之一,沒有了主機本體這個手柄上的顯示屏也就沒有用,既然都在家搓主機了,那為什麼不用電視呢?其次遊戲太過獨特的設計使得沒有什麼第三方廠商能與其合作,導致遊戲陣容極度匱乏,自家的遊戲再怎麼優秀也不可能撐得起來,最終不得不面臨失敗的命運。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隨後跟上的是微軟的第三代主機XBOX ONE,作為第一個真正敲開本世代大門的主機,其機能自然是足以達到本世代水平,首發定價為499美元。但是比起索尼來說,主機的獨佔遊戲陣容還是要可憐不少,僅有寥寥可數的幾款大作。有不少玩家覺得XBOX的手柄比起PS的手柄要舒適不少而買XBOX,也有是在是等不及體驗的也選擇了XBOX。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而在XBOX ONE發售後的沒幾天,萬眾期待的主機王者索尼帶著PS4終於出現了。比起PS3那種大刀闊斧的改動,PS4更傾向於在遊戲體驗上做文章,提升了性能以及主機容量,可流暢穩定運行1080P分辨率30幀(部分60幀)的遊戲,畫面的整體質量也是比XBOX上強上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PS4首發價格僅售399美元,比XBOX便宜了100美元,同時主機首發還有眾多的獨佔遊戲陣容,索尼再一次用性價比征服了各路玩家的心,“一切為了玩家”這句話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一切為了玩家”的信條—索尼PlayStation主機的血淚史(下)

結語

時至今日,儘管索尼和微軟先後又各自推出了高性能版本的主機,但微軟苦於遊戲陣容匱乏,還是沒能扳回局面來。而有了上一次的教訓,任天堂新推出的Switch在推出後憑藉全新的互動體驗重新挽回了自家尷尬的局面,在此回到正軌。回望著20多年,索尼走到今天的地位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現如今的遊戲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在筆者看來一直由三方維持著主機市場的平衡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家獨大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了其他兩家,估計索尼自己也早就把“一切為了玩家”的宗旨扔一邊了。有競爭就有進步,有了進步受益的最終還是玩家。至於主機界大戰的勝負究竟適合花落誰家,其實早已經不再重要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