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可以說《西域記》表述的是西域比較真實的地容地貌、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百回本唐僧取經故事《西遊記》的作者,他或多或少要參考《西域記》中的地理、歷史知識,筆者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翻閱了《西域記》,結果發現《西域記》與《西遊記》相差甚遠,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就在失望乃至於要放棄之際,《西域記》開篇提到的“四大部洲”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西遊記》近乎照搬了《西域記》中的關於“四大部洲”的論述。至少《西域記》中對名山大川的描述能給神話《西遊記》作者提供一個地理參考點吧?《西遊記》作者在虛構一系列西遊故事的時候、當作者的思緒在古今歷史長河乃至天地之間天馬行空般飛翔的時候、作者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來完成這部鉅著,最終作者也得找到並定位自己的心靈歸宿吧!儘管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再虛無縹緲、再荒誕無稽,但在作者的內心絕對有一本清晰的“賬本”……

因而,《西遊記》開篇所表明的西遊故事發生地,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虛的。

《西遊記》開篇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在這段話中,“四大部洲”由《西域記》而來,我們暫且相信《西遊記》要描述的是“大海東部的故事”。唐僧是西遊的,但《西遊記》作者卻要描述大海東部的故事。如果搞清了《西域記》中“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也就知道了《西遊記》要單表的“東勝神洲”是什麼地方了。

瀏覽各家各派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的不同的詮釋,總的說來各家各派皆將“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鎖定在了“須彌山”,並聲稱“須彌山”是極高的、坐落在三千個宇宙中心的神山,他不屬於地球,就地球也只是處在“南贍部洲”當中。看來所謂的“須彌山”也只成了百家學者口中的虛構而已。

筆者是理科生,很難接受諸家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如此荒誕的詮釋,更不能接受唐玄奘會在《西域記》開篇就用佛經譯文來搪塞長安到高昌數千裡國土的地容地貌。


"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可以說《西域記》表述的是西域比較真實的地容地貌、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百回本唐僧取經故事《西遊記》的作者,他或多或少要參考《西域記》中的地理、歷史知識,筆者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翻閱了《西域記》,結果發現《西域記》與《西遊記》相差甚遠,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就在失望乃至於要放棄之際,《西域記》開篇提到的“四大部洲”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西遊記》近乎照搬了《西域記》中的關於“四大部洲”的論述。至少《西域記》中對名山大川的描述能給神話《西遊記》作者提供一個地理參考點吧?《西遊記》作者在虛構一系列西遊故事的時候、當作者的思緒在古今歷史長河乃至天地之間天馬行空般飛翔的時候、作者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來完成這部鉅著,最終作者也得找到並定位自己的心靈歸宿吧!儘管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再虛無縹緲、再荒誕無稽,但在作者的內心絕對有一本清晰的“賬本”……

因而,《西遊記》開篇所表明的西遊故事發生地,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虛的。

《西遊記》開篇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在這段話中,“四大部洲”由《西域記》而來,我們暫且相信《西遊記》要描述的是“大海東部的故事”。唐僧是西遊的,但《西遊記》作者卻要描述大海東部的故事。如果搞清了《西域記》中“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也就知道了《西遊記》要單表的“東勝神洲”是什麼地方了。

瀏覽各家各派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的不同的詮釋,總的說來各家各派皆將“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鎖定在了“須彌山”,並聲稱“須彌山”是極高的、坐落在三千個宇宙中心的神山,他不屬於地球,就地球也只是處在“南贍部洲”當中。看來所謂的“須彌山”也只成了百家學者口中的虛構而已。

筆者是理科生,很難接受諸家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如此荒誕的詮釋,更不能接受唐玄奘會在《西域記》開篇就用佛經譯文來搪塞長安到高昌數千裡國土的地容地貌。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如果唐玄奘真的用了佛經譯文,用來描述高昌之東的風土人情,他也許會有不可言明的苦衷吧?但筆者仍然關注這“四大部洲”的中心點座標在哪裡。當然,不同的文化派別會擬定出不同的中心座標,而《西域記》中,唐玄奘個人意識中對大千世界中心座標的認定直接會影響到《西遊記》作者對“世界”的認知和定位。因此,揣測、甄別唐玄奘本人對四大部洲中心座標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也將要對唐僧(唐玄奘)離開長安之後的一段經歷進行推測,並要用《西域記》開篇所記的內容進行印證。如果能找到《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那麼破譯《西遊記》中隱藏的祕密不再困難了。

唐玄奘於公元628年離開長安西去求經。就在這一年,盤踞(今)青海地區的吐谷渾還在和党項人在一起襲擾岷州、蘭州等地呢,儘管中原史書記載此次戰役以吐谷渾兵敗、歸順大唐而告終。但筆者需要做個簡短說明,這次戰事僅僅是一次局部的摩擦,唐史中也記載是“週期性襲擾”之一。由此可以推斷是吐谷渾國中臨近大唐邊境的部落在進行武裝收取“年租”而遇到了唐軍的反擊。吐谷渾國佔地東西三千里,南北一千里。從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青海大部、新疆南部皆為吐谷渾領地。國中政體是按部落聯盟方式經營,除了吐谷渾內部要劃分很多部落之外,周邊的很多王國和吐谷渾也是聯盟關係。比如突厥、蘇毗、回紇、党項等。他們的地域劃分不會太清晰,甚至在某一個村落中會同時出現幾個不同部落的城堡。其中蘇毗王國也是吐谷渾王國的一部分,其領地從青海西部延伸到了西藏的北部。在公元663年之前,蘇毗王(素和貴)是吐谷渾國的大臣,後來素和貴聯合吐蕃大臣祿東贊建立了吐蕃屬國——新的吐谷渾王國。

根據近幾年學者們的史學研究表明吐谷渾人也是絲綢之路運輸大軍中的中堅力量,連接中西方商道的諸多關隘諸如於闐、龜茲、焉耆等都有吐谷渾人在把守。唐僧西行在路途中就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儘管吐谷渾此時還與大唐是敵對關係,但對一介僧人唐僧而言,他會一路躲避吐谷渾人嗎?何況吐谷渾人和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其他民族一樣,都是“佛”的追隨者。

蘇毗王國領地夾在吐谷渾與突厥之間,蘇毗王國應該不會與大唐發生直接的衝突,唐僧在其遊記中可以忌憚提及“吐谷渾”三個字,因為吐谷渾在唐僧完成《西域記》之後還是大唐的敵國。但他完全可以用蘇毗王國的番號表示吐谷渾王國的,因為蘇毗王國與吐谷渾王國在唐僧出行至返回的時段裡是一體的。“蘇毗”一詞是藏語中“素和人”一詞的音譯,也常譯為“孫波”、“鬆布”等詞。在今天的土族語言中,“素和”的準確發音應該是“索訶”。唐僧在《西域記》中再三糾正傳統發音的不準確,筆者也由此相信唐僧的記載是嚴謹的、可信的。

唐僧在《西域記》記開篇記到:

“然則索訶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照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世尊皆此垂化。現生現滅導聖導凡”。

這段文字可否譯為:“然而,我離開大唐國界進入了索訶人的國度之後,發現這個國家東西有三千里疆域。他們舉國上下都信奉佛教,具備統一的國家建制。這三千里國土中的東南西北各處都有諸佛世尊在教化著民眾,仕佛之人生生不息,為上到聖人、下到凡人指導著修行的方略。”(原文在前,譯文在後,以下類同)。

蘇迷盧山(唐言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皆訛略也)。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照回。諸天之所遊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山間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鹼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

索訶王國中名為(青)“海”的這片國土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蘇迷盧山”,他巍峨挺拔在這片高原黃土地(輪:藏語土地)之上。每當日月照臨,其景色璀璨秀麗,真似用金、銀、琉璃和頗梨等四寶合成的一樣,當年黃帝、周穆王、隋煬帝等天子曾在這裡居住和巡遊。這也是吐谷渾七部落聯盟的中心,七個部落的居住地都是黃土山,山與山整齊地排列,山間小溪環繞,這種山隔水,水環山,山和水環環相扣,可謂是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圍繞在座座青山之間的綠水具備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功德。從東往西翻越七座黃土山之後就到了鹼海(鹽湖)。海岸四周可供人們居住的地方大概可分為四洲啊。


"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可以說《西域記》表述的是西域比較真實的地容地貌、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百回本唐僧取經故事《西遊記》的作者,他或多或少要參考《西域記》中的地理、歷史知識,筆者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翻閱了《西域記》,結果發現《西域記》與《西遊記》相差甚遠,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就在失望乃至於要放棄之際,《西域記》開篇提到的“四大部洲”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西遊記》近乎照搬了《西域記》中的關於“四大部洲”的論述。至少《西域記》中對名山大川的描述能給神話《西遊記》作者提供一個地理參考點吧?《西遊記》作者在虛構一系列西遊故事的時候、當作者的思緒在古今歷史長河乃至天地之間天馬行空般飛翔的時候、作者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來完成這部鉅著,最終作者也得找到並定位自己的心靈歸宿吧!儘管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再虛無縹緲、再荒誕無稽,但在作者的內心絕對有一本清晰的“賬本”……

因而,《西遊記》開篇所表明的西遊故事發生地,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虛的。

《西遊記》開篇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在這段話中,“四大部洲”由《西域記》而來,我們暫且相信《西遊記》要描述的是“大海東部的故事”。唐僧是西遊的,但《西遊記》作者卻要描述大海東部的故事。如果搞清了《西域記》中“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也就知道了《西遊記》要單表的“東勝神洲”是什麼地方了。

瀏覽各家各派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的不同的詮釋,總的說來各家各派皆將“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鎖定在了“須彌山”,並聲稱“須彌山”是極高的、坐落在三千個宇宙中心的神山,他不屬於地球,就地球也只是處在“南贍部洲”當中。看來所謂的“須彌山”也只成了百家學者口中的虛構而已。

筆者是理科生,很難接受諸家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如此荒誕的詮釋,更不能接受唐玄奘會在《西域記》開篇就用佛經譯文來搪塞長安到高昌數千裡國土的地容地貌。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如果唐玄奘真的用了佛經譯文,用來描述高昌之東的風土人情,他也許會有不可言明的苦衷吧?但筆者仍然關注這“四大部洲”的中心點座標在哪裡。當然,不同的文化派別會擬定出不同的中心座標,而《西域記》中,唐玄奘個人意識中對大千世界中心座標的認定直接會影響到《西遊記》作者對“世界”的認知和定位。因此,揣測、甄別唐玄奘本人對四大部洲中心座標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也將要對唐僧(唐玄奘)離開長安之後的一段經歷進行推測,並要用《西域記》開篇所記的內容進行印證。如果能找到《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那麼破譯《西遊記》中隱藏的祕密不再困難了。

唐玄奘於公元628年離開長安西去求經。就在這一年,盤踞(今)青海地區的吐谷渾還在和党項人在一起襲擾岷州、蘭州等地呢,儘管中原史書記載此次戰役以吐谷渾兵敗、歸順大唐而告終。但筆者需要做個簡短說明,這次戰事僅僅是一次局部的摩擦,唐史中也記載是“週期性襲擾”之一。由此可以推斷是吐谷渾國中臨近大唐邊境的部落在進行武裝收取“年租”而遇到了唐軍的反擊。吐谷渾國佔地東西三千里,南北一千里。從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青海大部、新疆南部皆為吐谷渾領地。國中政體是按部落聯盟方式經營,除了吐谷渾內部要劃分很多部落之外,周邊的很多王國和吐谷渾也是聯盟關係。比如突厥、蘇毗、回紇、党項等。他們的地域劃分不會太清晰,甚至在某一個村落中會同時出現幾個不同部落的城堡。其中蘇毗王國也是吐谷渾王國的一部分,其領地從青海西部延伸到了西藏的北部。在公元663年之前,蘇毗王(素和貴)是吐谷渾國的大臣,後來素和貴聯合吐蕃大臣祿東贊建立了吐蕃屬國——新的吐谷渾王國。

根據近幾年學者們的史學研究表明吐谷渾人也是絲綢之路運輸大軍中的中堅力量,連接中西方商道的諸多關隘諸如於闐、龜茲、焉耆等都有吐谷渾人在把守。唐僧西行在路途中就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儘管吐谷渾此時還與大唐是敵對關係,但對一介僧人唐僧而言,他會一路躲避吐谷渾人嗎?何況吐谷渾人和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其他民族一樣,都是“佛”的追隨者。

蘇毗王國領地夾在吐谷渾與突厥之間,蘇毗王國應該不會與大唐發生直接的衝突,唐僧在其遊記中可以忌憚提及“吐谷渾”三個字,因為吐谷渾在唐僧完成《西域記》之後還是大唐的敵國。但他完全可以用蘇毗王國的番號表示吐谷渾王國的,因為蘇毗王國與吐谷渾王國在唐僧出行至返回的時段裡是一體的。“蘇毗”一詞是藏語中“素和人”一詞的音譯,也常譯為“孫波”、“鬆布”等詞。在今天的土族語言中,“素和”的準確發音應該是“索訶”。唐僧在《西域記》中再三糾正傳統發音的不準確,筆者也由此相信唐僧的記載是嚴謹的、可信的。

唐僧在《西域記》記開篇記到:

“然則索訶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照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世尊皆此垂化。現生現滅導聖導凡”。

這段文字可否譯為:“然而,我離開大唐國界進入了索訶人的國度之後,發現這個國家東西有三千里疆域。他們舉國上下都信奉佛教,具備統一的國家建制。這三千里國土中的東南西北各處都有諸佛世尊在教化著民眾,仕佛之人生生不息,為上到聖人、下到凡人指導著修行的方略。”(原文在前,譯文在後,以下類同)。

蘇迷盧山(唐言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皆訛略也)。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照回。諸天之所遊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山間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鹼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

索訶王國中名為(青)“海”的這片國土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蘇迷盧山”,他巍峨挺拔在這片高原黃土地(輪:藏語土地)之上。每當日月照臨,其景色璀璨秀麗,真似用金、銀、琉璃和頗梨等四寶合成的一樣,當年黃帝、周穆王、隋煬帝等天子曾在這裡居住和巡遊。這也是吐谷渾七部落聯盟的中心,七個部落的居住地都是黃土山,山與山整齊地排列,山間小溪環繞,這種山隔水,水環山,山和水環環相扣,可謂是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圍繞在座座青山之間的綠水具備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功德。從東往西翻越七座黃土山之後就到了鹼海(鹽湖)。海岸四周可供人們居住的地方大概可分為四洲啊。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東毗提訶洲(舊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訛也)。南贍部洲(舊曰。閻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訛也)。西瞿陀尼洲(舊曰。瞿耶尼。又曰。的伽尼訛也)。北拘盧洲(舊曰。鬱單越。又曰。鳩樓。訛也)。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除北拘盧及西瞿陀尼。鐵輪王則唯贍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境乃四三二一之差。則贍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銀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給贍部洲。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巨勝反)伽河(舊曰恆河又曰恆伽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舊曰。博叉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舊曰私陀河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潛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國之河源雲。

當地人稱海東洲為毗提訶洲、稱海南洲為贍部洲、稱海西洲為瞿陀尼洲、稱海北洲為拘盧洲。金輪王(金輪王,就是吐谷渾王阿柴。在羌語中“柴”就是“金”,“輪”就是“土地”,也是“大千世界”。輪王就是隆官,唐朝時期青藏地區的官職名。)就是四天下的統領者,銀輪王除了北拘盧洲,統領其餘三洲,銅輪王除了北拘盧和西瞿陀尼外,統領其餘二洲,鐵輪王則只統領瞻部洲。所謂輪王,就是即將要登上汗位的小王。隨著他們的福德的感召,就有大輪寶座應運而生,小王當中能登上大輪寶座者,也是應了上天神佛的安排。輪王們的福德因有金、銀、銅、鐵的不同,統領的境地就有四、三、二、一的差異。因為它的預先祥瑞,就以此為王號了。

在瞻部洲的中心有一名叫“阿那婆答多”的池子,大唐語言則稱為“無熱惱池”,過去也叫“阿耨達池”,是錯的。該池在大雪山的北部,香山的南面,周長八百里(這裡指青海湖)。池邊岸上風景秀麗,猶如用金、銀、琉璃、頗胝(水晶)裝飾過一般;池邊黃色細砂像顆顆金粒瀰漫在水池周圍;池中之水,清波皎潔如同明鏡。

四面八方的修行者應菩薩虔誠志願之力的感召,接受各輪王的資助揹著沉重行囊擇隆冬季節跨過百里冰橋來到池水中央的陸地上修行,終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為的是為南贍部洲祈禱風調雨順。

因此,池的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恆河,其長足能繞池一週,從東南角流入海中;池的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其長足以繞池一週,從西南角流入海中;池的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西北角流入海中;池的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東北角流入海中。

生活在海邊多日,只見大河之水奔流不息注入池中,但不見池中水位的升高,對此等怪事也有很多人傳言,說海中之水潛流地下,從積石山奔流而出,也就是成為了徙多河的支流,成為中國黃河的河源。

時無輪王應運。贍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則暑溼宜象。西寶主。乃臨海盈寶。北馬主。寒勁宜馬。東人主。和暢多人。故象主之國。躁烈篤學特閒異術。服則橫巾右袒。首則中髻四垂。族類邑居室宇重閣。寶主之鄉。無禮義重財賄。短制左衽斷髮長髭。有城郭之居。務殖貨之利。馬主之俗。天資獷暴情忍殺戮。毳帳穹廬鳥居逐牧。人主之地。風俗機惠仁義照明。冠帶右衽車服有序。安土重遷務資有類。三主之俗東方為上。其居室則東闢其戶。旦日則東向以拜。人主之地南面為尊。方俗殊風。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象主之國其理優矣。斯皆著之經誥問諸土俗。博關今古詳考見聞。然則佛興西方法流東國。通譯音訛方言語謬。音訛則義失。語謬則理乖。故曰必也正名乎。貴無乖謬矣。

"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可以說《西域記》表述的是西域比較真實的地容地貌、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百回本唐僧取經故事《西遊記》的作者,他或多或少要參考《西域記》中的地理、歷史知識,筆者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翻閱了《西域記》,結果發現《西域記》與《西遊記》相差甚遠,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就在失望乃至於要放棄之際,《西域記》開篇提到的“四大部洲”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西遊記》近乎照搬了《西域記》中的關於“四大部洲”的論述。至少《西域記》中對名山大川的描述能給神話《西遊記》作者提供一個地理參考點吧?《西遊記》作者在虛構一系列西遊故事的時候、當作者的思緒在古今歷史長河乃至天地之間天馬行空般飛翔的時候、作者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來完成這部鉅著,最終作者也得找到並定位自己的心靈歸宿吧!儘管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再虛無縹緲、再荒誕無稽,但在作者的內心絕對有一本清晰的“賬本”……

因而,《西遊記》開篇所表明的西遊故事發生地,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虛的。

《西遊記》開篇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在這段話中,“四大部洲”由《西域記》而來,我們暫且相信《西遊記》要描述的是“大海東部的故事”。唐僧是西遊的,但《西遊記》作者卻要描述大海東部的故事。如果搞清了《西域記》中“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也就知道了《西遊記》要單表的“東勝神洲”是什麼地方了。

瀏覽各家各派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的不同的詮釋,總的說來各家各派皆將“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鎖定在了“須彌山”,並聲稱“須彌山”是極高的、坐落在三千個宇宙中心的神山,他不屬於地球,就地球也只是處在“南贍部洲”當中。看來所謂的“須彌山”也只成了百家學者口中的虛構而已。

筆者是理科生,很難接受諸家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如此荒誕的詮釋,更不能接受唐玄奘會在《西域記》開篇就用佛經譯文來搪塞長安到高昌數千裡國土的地容地貌。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如果唐玄奘真的用了佛經譯文,用來描述高昌之東的風土人情,他也許會有不可言明的苦衷吧?但筆者仍然關注這“四大部洲”的中心點座標在哪裡。當然,不同的文化派別會擬定出不同的中心座標,而《西域記》中,唐玄奘個人意識中對大千世界中心座標的認定直接會影響到《西遊記》作者對“世界”的認知和定位。因此,揣測、甄別唐玄奘本人對四大部洲中心座標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也將要對唐僧(唐玄奘)離開長安之後的一段經歷進行推測,並要用《西域記》開篇所記的內容進行印證。如果能找到《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那麼破譯《西遊記》中隱藏的祕密不再困難了。

唐玄奘於公元628年離開長安西去求經。就在這一年,盤踞(今)青海地區的吐谷渾還在和党項人在一起襲擾岷州、蘭州等地呢,儘管中原史書記載此次戰役以吐谷渾兵敗、歸順大唐而告終。但筆者需要做個簡短說明,這次戰事僅僅是一次局部的摩擦,唐史中也記載是“週期性襲擾”之一。由此可以推斷是吐谷渾國中臨近大唐邊境的部落在進行武裝收取“年租”而遇到了唐軍的反擊。吐谷渾國佔地東西三千里,南北一千里。從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青海大部、新疆南部皆為吐谷渾領地。國中政體是按部落聯盟方式經營,除了吐谷渾內部要劃分很多部落之外,周邊的很多王國和吐谷渾也是聯盟關係。比如突厥、蘇毗、回紇、党項等。他們的地域劃分不會太清晰,甚至在某一個村落中會同時出現幾個不同部落的城堡。其中蘇毗王國也是吐谷渾王國的一部分,其領地從青海西部延伸到了西藏的北部。在公元663年之前,蘇毗王(素和貴)是吐谷渾國的大臣,後來素和貴聯合吐蕃大臣祿東贊建立了吐蕃屬國——新的吐谷渾王國。

根據近幾年學者們的史學研究表明吐谷渾人也是絲綢之路運輸大軍中的中堅力量,連接中西方商道的諸多關隘諸如於闐、龜茲、焉耆等都有吐谷渾人在把守。唐僧西行在路途中就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儘管吐谷渾此時還與大唐是敵對關係,但對一介僧人唐僧而言,他會一路躲避吐谷渾人嗎?何況吐谷渾人和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其他民族一樣,都是“佛”的追隨者。

蘇毗王國領地夾在吐谷渾與突厥之間,蘇毗王國應該不會與大唐發生直接的衝突,唐僧在其遊記中可以忌憚提及“吐谷渾”三個字,因為吐谷渾在唐僧完成《西域記》之後還是大唐的敵國。但他完全可以用蘇毗王國的番號表示吐谷渾王國的,因為蘇毗王國與吐谷渾王國在唐僧出行至返回的時段裡是一體的。“蘇毗”一詞是藏語中“素和人”一詞的音譯,也常譯為“孫波”、“鬆布”等詞。在今天的土族語言中,“素和”的準確發音應該是“索訶”。唐僧在《西域記》中再三糾正傳統發音的不準確,筆者也由此相信唐僧的記載是嚴謹的、可信的。

唐僧在《西域記》記開篇記到:

“然則索訶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照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世尊皆此垂化。現生現滅導聖導凡”。

這段文字可否譯為:“然而,我離開大唐國界進入了索訶人的國度之後,發現這個國家東西有三千里疆域。他們舉國上下都信奉佛教,具備統一的國家建制。這三千里國土中的東南西北各處都有諸佛世尊在教化著民眾,仕佛之人生生不息,為上到聖人、下到凡人指導著修行的方略。”(原文在前,譯文在後,以下類同)。

蘇迷盧山(唐言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皆訛略也)。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照回。諸天之所遊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山間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鹼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

索訶王國中名為(青)“海”的這片國土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蘇迷盧山”,他巍峨挺拔在這片高原黃土地(輪:藏語土地)之上。每當日月照臨,其景色璀璨秀麗,真似用金、銀、琉璃和頗梨等四寶合成的一樣,當年黃帝、周穆王、隋煬帝等天子曾在這裡居住和巡遊。這也是吐谷渾七部落聯盟的中心,七個部落的居住地都是黃土山,山與山整齊地排列,山間小溪環繞,這種山隔水,水環山,山和水環環相扣,可謂是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圍繞在座座青山之間的綠水具備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功德。從東往西翻越七座黃土山之後就到了鹼海(鹽湖)。海岸四周可供人們居住的地方大概可分為四洲啊。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東毗提訶洲(舊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訛也)。南贍部洲(舊曰。閻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訛也)。西瞿陀尼洲(舊曰。瞿耶尼。又曰。的伽尼訛也)。北拘盧洲(舊曰。鬱單越。又曰。鳩樓。訛也)。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除北拘盧及西瞿陀尼。鐵輪王則唯贍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境乃四三二一之差。則贍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銀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給贍部洲。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巨勝反)伽河(舊曰恆河又曰恆伽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舊曰。博叉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舊曰私陀河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潛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國之河源雲。

當地人稱海東洲為毗提訶洲、稱海南洲為贍部洲、稱海西洲為瞿陀尼洲、稱海北洲為拘盧洲。金輪王(金輪王,就是吐谷渾王阿柴。在羌語中“柴”就是“金”,“輪”就是“土地”,也是“大千世界”。輪王就是隆官,唐朝時期青藏地區的官職名。)就是四天下的統領者,銀輪王除了北拘盧洲,統領其餘三洲,銅輪王除了北拘盧和西瞿陀尼外,統領其餘二洲,鐵輪王則只統領瞻部洲。所謂輪王,就是即將要登上汗位的小王。隨著他們的福德的感召,就有大輪寶座應運而生,小王當中能登上大輪寶座者,也是應了上天神佛的安排。輪王們的福德因有金、銀、銅、鐵的不同,統領的境地就有四、三、二、一的差異。因為它的預先祥瑞,就以此為王號了。

在瞻部洲的中心有一名叫“阿那婆答多”的池子,大唐語言則稱為“無熱惱池”,過去也叫“阿耨達池”,是錯的。該池在大雪山的北部,香山的南面,周長八百里(這裡指青海湖)。池邊岸上風景秀麗,猶如用金、銀、琉璃、頗胝(水晶)裝飾過一般;池邊黃色細砂像顆顆金粒瀰漫在水池周圍;池中之水,清波皎潔如同明鏡。

四面八方的修行者應菩薩虔誠志願之力的感召,接受各輪王的資助揹著沉重行囊擇隆冬季節跨過百里冰橋來到池水中央的陸地上修行,終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為的是為南贍部洲祈禱風調雨順。

因此,池的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恆河,其長足能繞池一週,從東南角流入海中;池的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其長足以繞池一週,從西南角流入海中;池的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西北角流入海中;池的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東北角流入海中。

生活在海邊多日,只見大河之水奔流不息注入池中,但不見池中水位的升高,對此等怪事也有很多人傳言,說海中之水潛流地下,從積石山奔流而出,也就是成為了徙多河的支流,成為中國黃河的河源。

時無輪王應運。贍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則暑溼宜象。西寶主。乃臨海盈寶。北馬主。寒勁宜馬。東人主。和暢多人。故象主之國。躁烈篤學特閒異術。服則橫巾右袒。首則中髻四垂。族類邑居室宇重閣。寶主之鄉。無禮義重財賄。短制左衽斷髮長髭。有城郭之居。務殖貨之利。馬主之俗。天資獷暴情忍殺戮。毳帳穹廬鳥居逐牧。人主之地。風俗機惠仁義照明。冠帶右衽車服有序。安土重遷務資有類。三主之俗東方為上。其居室則東闢其戶。旦日則東向以拜。人主之地南面為尊。方俗殊風。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象主之國其理優矣。斯皆著之經誥問諸土俗。博關今古詳考見聞。然則佛興西方法流東國。通譯音訛方言語謬。音訛則義失。語謬則理乖。故曰必也正名乎。貴無乖謬矣。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在還沒有推選輪王盟主之前,南贍部洲的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的風土人情大有不同。若按各自特徵大概歸類,真像是瞻部洲由四大天子主宰著一樣。暫且認為南方的主宰者為象主、西方為寶主、北方為馬主、東方為人主。那麼南方則炎熱潮溼、水草豐美適宜大象一樣的大型動物生長(犛牛);西方由於濱海而多珍寶,北方寒風勁烈適宜於馬的畜牧,東方乃諧和歡暢而人口眾多。因此,象主的國家,人們性情躁烈但專心學問,尤其熟習異術(苯教),服飾是披著巾布,露出右臂, 頭髮就在頂中扎一個髻,其餘四面披下,聚族住在村邑,房屋建築乃為樓閣。寶主的鄉土,人們無禮義,重財賄,穿短裝前襟向左,剪髮蓄鬍須,住在城郭,從事販賣貨物獲利。馬主的風俗,人們天性擴悍粗暴,殘忍好殺戮,住在毳帳穹廬中,鳥居似地遊牧。人主的地方,風俗靈巧聰明,仁義明白昭著,裝飾有冠帶,衣襟向右,車輛服飾均有等級次序,安於本土不輕易遷移,有專門致力於財貨的。三主的習俗,以東方為上,他們的住屋向東開闢門戶,黎明就向東方拜揖.人主的地方,以南面為尊貴。各個地方的生活習俗和特殊的風尚,以上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的禮節,典章制度的儀式,再也沒有人主之地的美好了。至於心源清淨從而摒棄一切慾望煩惱的訓導,出離生死達到不生不滅涅槃境界的教誨,象主之國的這方面的理論學說最為優越。這些都著錄於經誥,聞見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之中。廣博地關連今古,詳盡地考核見聞, 然而佛教興於西方, 佛法流傳到東國,翻譯的聲音既有失誤,各地的方言又多訛謬,語音錯誤了於是語義就不對了,語言謬誤了於是道理就乖違了。所以孔子說過:“必也正名乎!”貴在沒有錯誤啊!

夫人有剛柔異性。言音不同。斯則系風土之氣。亦習俗之致也。若其山川物產之異。風俗性類之差。則人主之地。國史詳焉。馬主之俗。寶主之鄉史誥備載。可略言矣。至於象主之國。前古未詳。或書地多暑溼。或載俗好仁慈。頗存方誌莫能詳舉。豈道有行藏之致。固世有推移之運矣。是知候律以歸化。飲澤而來賓。越重險而款玉門。貢方奇而拜絳闕者。蓋難得而言焉。由是之故訪道遠遊。請益之隙存記風土。黑嶺已來莫非胡俗。雖戎人同貫。而族類群分。畫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廓務殖田畜。性重財賄。俗輕仁義。嫁娶無禮尊卑無次。婦言是用男位居下。死則焚骸喪期無數。釐面截耳斷髮裂裳。屠殺群畜祀祭幽魂。吉乃素服凶則皁衣。同風類俗略舉條貫。異政殊制隨地別敘。印度風俗語在後記……

哎!人們的性情有剛柔的差異,說話就有發音的不同,這也代表了風土的氣質和習俗的特點。至於山川物產的不同,風俗性情的差異,則人主地方的國史已有了詳盡的記載。馬主地方的習俗,寶主地方的鄉土,史誥有詳細的記載,可以從略。至於象主的國家,古代沒有詳細的記載, 有的說土地大多炎熱潮溼,有的記載風俗崇尚仁慈,有些載於方誌,但都沒有詳細的說明。難道說由於“君子之道有行藏”的緣故,還是世間有固有的氣運而不可推移的原因?由此可知,要使他們等待時機以歸化,享受到仁澤而來賓服,越過重重險阻而叩玉門關,進貢奇物而獻拜於朝廷,實在是難得而言啊。由於這個緣故,我訪道遠遊,在請教求益的空隙,把當地風土記載下來。自黑嶺以來,都是胡人的習俗,“戎”人雖然同籍,而族類群分,各自劃界封疆自立。統率當地土著民族,建築城郭,從事農業或蓄牧,習俗看重財物而輕視仁義,嫁娶沒有禮制,尊卑沒有次序,聽從婦人的話,男人的地位低下,死了焚燬屍骸,喪期沒有時間,不修顏面,摘下耳飾,剪下頭髮,穿破舊衣裳。屠宰成群牲畜,祭祀幽靈,遇到吉事便穿著白色素服,碰到凶事便穿著黑色衣服,相同的風氣和類似的習俗,概略地列舉出來,不同的政體與特殊的制度,隨地另外敘述。印度的風尚習俗,則記述在後面……

以上譯文純粹是筆者的推測之作,不代表法師的意圖。但根據現代地理知識和史料記載不難破譯《西域記》開篇的一段文字所要反映的地域就是古代吐谷渾王國境內的概況,國土涉及四川北部、甘肅南部的部分地區,青海及新疆的部分地區。唐史載:“吐谷渾疆域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多少年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唐玄奘的《西域記》與青海省無關,並公認唐玄奘在《西域記》中記述的內容從新疆的焉耆開始的。這些觀點的產生源自人們沒有看懂《西域記》開篇的這一段文字。的確,唐玄奘的這一小段文字很是玄乎。他既然寫了,目的是為了讓人看得懂,但他的表述風格與後面的內容相比則是躲躲閃閃,飄忽不定。比如:“三千大千國土”,讓後人理解為:“三千個大千世界”、“三千個宇宙”等。這等故弄玄虛的表述手法可不是唐玄奘法師的作事風格,他明擺著不讓人看懂其中的玄妙之處。假設法師本人要是用口頭語言講述一遍這段文字的真實內容,然後再看這段文字也就挑不出任何毛病了,古人寫作向來是惜墨如金。

《大唐西域記》是法師奉詔而作的,唐朝皇帝李世民想要了解西域實況急迫頒的詔。皇帝對西域的關心是國家政治和軍事方面的需要,他等不得法師用幾年的時間來創作一本《大唐西域記》再奏報與他。當時唐朝的“近憂”是鄰居吐谷渾,突厥只是“遠慮”,就在法師西行六年之際唐王李世民委任李靖大戰吐谷渾初戰告捷。當法師西域歸來,唐王最為看重的是法師對吐谷渾王國的第一手資料而非一堆亟待翻譯的佛學經卷。也就是說,法師回到長安後向唐王彙報吐谷渾境內的實況是第一個要完成的任務。讓塞外諸國叩響玉門關歸順大唐,這也是法師的心願。向唐王奏報敵國軍情與修著《大唐西域記》完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為,作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頂級大法師,他自然會處理好這裡的關係。事實證明,法師處理得滴水不漏:既將吐谷渾境內的實況如實反映,又巧妙掩飾,避免了後人對一代名師的誤解……

今人能直言唐僧身上瑕疵者莫過於季羨林大師,季先生曾言道:“一方面,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周旋於皇帝大臣之間,歌功頌德,有時難免有點庸俗。”(引自《玄奘的故事》)

"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西遊記》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和很多著名小說一樣,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多元的藝術珍品,能在眾多稜面上映射出眾多意象內涵;它具有萬古常新的生命力,源自其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普遍能與大眾的“三觀”引起共鳴。《西遊記》被搬上銀幕後,在國內外觀眾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經久不息。對這部名著的探討熱潮席捲全球,課題“《西遊記》探祕”自然而然成為了擺在國內外學者群體面前的“燙手的山芋”。

歷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西域在那裡?網絡資料對西域做出瞭如下的說明: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先秦《國語》有"西方之書";《詩經》有"西方之人";《莊子·讓王篇》載:"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於孤竹,曰伯夷、叔齊。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楚辭·離騷》有"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於西極" ;《楚辭·遠遊》有"鳳皇翼其承旗兮,遇蓐收乎西皇。"姜亮夫校注:"西皇,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少皞, 少皞即西皇。"宋歐陽修、范仲淹等《劍聯句》:"南帝輸火精,西皇降金液。"西方""西極""西域"皆是指周地。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範圍。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可見,“西域”所包含的地理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研究小說《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只定義《西遊記》故事發生在西域,這樣的論斷顯得空洞了些。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 《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可以說《西域記》表述的是西域比較真實的地容地貌、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完整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百回本唐僧取經故事《西遊記》的作者,他或多或少要參考《西域記》中的地理、歷史知識,筆者也是本著這樣的心態翻閱了《西域記》,結果發現《西域記》與《西遊記》相差甚遠,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就在失望乃至於要放棄之際,《西域記》開篇提到的“四大部洲”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西遊記》近乎照搬了《西域記》中的關於“四大部洲”的論述。至少《西域記》中對名山大川的描述能給神話《西遊記》作者提供一個地理參考點吧?《西遊記》作者在虛構一系列西遊故事的時候、當作者的思緒在古今歷史長河乃至天地之間天馬行空般飛翔的時候、作者花費如此巨大的心血來完成這部鉅著,最終作者也得找到並定位自己的心靈歸宿吧!儘管在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再虛無縹緲、再荒誕無稽,但在作者的內心絕對有一本清晰的“賬本”……

因而,《西遊記》開篇所表明的西遊故事發生地,在筆者看來並非完全是虛的。

《西遊記》開篇道:“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在這段話中,“四大部洲”由《西域記》而來,我們暫且相信《西遊記》要描述的是“大海東部的故事”。唐僧是西遊的,但《西遊記》作者卻要描述大海東部的故事。如果搞清了《西域記》中“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也就知道了《西遊記》要單表的“東勝神洲”是什麼地方了。

瀏覽各家各派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的不同的詮釋,總的說來各家各派皆將“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鎖定在了“須彌山”,並聲稱“須彌山”是極高的、坐落在三千個宇宙中心的神山,他不屬於地球,就地球也只是處在“南贍部洲”當中。看來所謂的“須彌山”也只成了百家學者口中的虛構而已。

筆者是理科生,很難接受諸家對唐玄奘筆下的“四大部洲”作出如此荒誕的詮釋,更不能接受唐玄奘會在《西域記》開篇就用佛經譯文來搪塞長安到高昌數千裡國土的地容地貌。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如果唐玄奘真的用了佛經譯文,用來描述高昌之東的風土人情,他也許會有不可言明的苦衷吧?但筆者仍然關注這“四大部洲”的中心點座標在哪裡。當然,不同的文化派別會擬定出不同的中心座標,而《西域記》中,唐玄奘個人意識中對大千世界中心座標的認定直接會影響到《西遊記》作者對“世界”的認知和定位。因此,揣測、甄別唐玄奘本人對四大部洲中心座標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也將要對唐僧(唐玄奘)離開長安之後的一段經歷進行推測,並要用《西域記》開篇所記的內容進行印證。如果能找到《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地理位置,那麼破譯《西遊記》中隱藏的祕密不再困難了。

唐玄奘於公元628年離開長安西去求經。就在這一年,盤踞(今)青海地區的吐谷渾還在和党項人在一起襲擾岷州、蘭州等地呢,儘管中原史書記載此次戰役以吐谷渾兵敗、歸順大唐而告終。但筆者需要做個簡短說明,這次戰事僅僅是一次局部的摩擦,唐史中也記載是“週期性襲擾”之一。由此可以推斷是吐谷渾國中臨近大唐邊境的部落在進行武裝收取“年租”而遇到了唐軍的反擊。吐谷渾國佔地東西三千里,南北一千里。從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青海大部、新疆南部皆為吐谷渾領地。國中政體是按部落聯盟方式經營,除了吐谷渾內部要劃分很多部落之外,周邊的很多王國和吐谷渾也是聯盟關係。比如突厥、蘇毗、回紇、党項等。他們的地域劃分不會太清晰,甚至在某一個村落中會同時出現幾個不同部落的城堡。其中蘇毗王國也是吐谷渾王國的一部分,其領地從青海西部延伸到了西藏的北部。在公元663年之前,蘇毗王(素和貴)是吐谷渾國的大臣,後來素和貴聯合吐蕃大臣祿東贊建立了吐蕃屬國——新的吐谷渾王國。

根據近幾年學者們的史學研究表明吐谷渾人也是絲綢之路運輸大軍中的中堅力量,連接中西方商道的諸多關隘諸如於闐、龜茲、焉耆等都有吐谷渾人在把守。唐僧西行在路途中就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儘管吐谷渾此時還與大唐是敵對關係,但對一介僧人唐僧而言,他會一路躲避吐谷渾人嗎?何況吐谷渾人和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其他民族一樣,都是“佛”的追隨者。

蘇毗王國領地夾在吐谷渾與突厥之間,蘇毗王國應該不會與大唐發生直接的衝突,唐僧在其遊記中可以忌憚提及“吐谷渾”三個字,因為吐谷渾在唐僧完成《西域記》之後還是大唐的敵國。但他完全可以用蘇毗王國的番號表示吐谷渾王國的,因為蘇毗王國與吐谷渾王國在唐僧出行至返回的時段裡是一體的。“蘇毗”一詞是藏語中“素和人”一詞的音譯,也常譯為“孫波”、“鬆布”等詞。在今天的土族語言中,“素和”的準確發音應該是“索訶”。唐僧在《西域記》中再三糾正傳統發音的不準確,筆者也由此相信唐僧的記載是嚴謹的、可信的。

唐僧在《西域記》記開篇記到:

“然則索訶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訶世界。皆訛也)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照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世尊皆此垂化。現生現滅導聖導凡”。

這段文字可否譯為:“然而,我離開大唐國界進入了索訶人的國度之後,發現這個國家東西有三千里疆域。他們舉國上下都信奉佛教,具備統一的國家建制。這三千里國土中的東南西北各處都有諸佛世尊在教化著民眾,仕佛之人生生不息,為上到聖人、下到凡人指導著修行的方略。”(原文在前,譯文在後,以下類同)。

蘇迷盧山(唐言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皆訛略也)。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照回。諸天之所遊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山間海水。具八功德。七金山外乃鹼海也。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

索訶王國中名為(青)“海”的這片國土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蘇迷盧山”,他巍峨挺拔在這片高原黃土地(輪:藏語土地)之上。每當日月照臨,其景色璀璨秀麗,真似用金、銀、琉璃和頗梨等四寶合成的一樣,當年黃帝、周穆王、隋煬帝等天子曾在這裡居住和巡遊。這也是吐谷渾七部落聯盟的中心,七個部落的居住地都是黃土山,山與山整齊地排列,山間小溪環繞,這種山隔水,水環山,山和水環環相扣,可謂是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圍繞在座座青山之間的綠水具備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功德。從東往西翻越七座黃土山之後就到了鹼海(鹽湖)。海岸四周可供人們居住的地方大概可分為四洲啊。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東毗提訶洲(舊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訛也)。南贍部洲(舊曰。閻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訛也)。西瞿陀尼洲(舊曰。瞿耶尼。又曰。的伽尼訛也)。北拘盧洲(舊曰。鬱單越。又曰。鳩樓。訛也)。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除北拘盧及西瞿陀尼。鐵輪王則唯贍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境乃四三二一之差。則贍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矣。金銀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給贍部洲。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巨勝反)伽河(舊曰恆河又曰恆伽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舊曰。博叉河訛也)。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舊曰私陀河訛也)。繞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潛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國之河源雲。

當地人稱海東洲為毗提訶洲、稱海南洲為贍部洲、稱海西洲為瞿陀尼洲、稱海北洲為拘盧洲。金輪王(金輪王,就是吐谷渾王阿柴。在羌語中“柴”就是“金”,“輪”就是“土地”,也是“大千世界”。輪王就是隆官,唐朝時期青藏地區的官職名。)就是四天下的統領者,銀輪王除了北拘盧洲,統領其餘三洲,銅輪王除了北拘盧和西瞿陀尼外,統領其餘二洲,鐵輪王則只統領瞻部洲。所謂輪王,就是即將要登上汗位的小王。隨著他們的福德的感召,就有大輪寶座應運而生,小王當中能登上大輪寶座者,也是應了上天神佛的安排。輪王們的福德因有金、銀、銅、鐵的不同,統領的境地就有四、三、二、一的差異。因為它的預先祥瑞,就以此為王號了。

在瞻部洲的中心有一名叫“阿那婆答多”的池子,大唐語言則稱為“無熱惱池”,過去也叫“阿耨達池”,是錯的。該池在大雪山的北部,香山的南面,周長八百里(這裡指青海湖)。池邊岸上風景秀麗,猶如用金、銀、琉璃、頗胝(水晶)裝飾過一般;池邊黃色細砂像顆顆金粒瀰漫在水池周圍;池中之水,清波皎潔如同明鏡。

四面八方的修行者應菩薩虔誠志願之力的感召,接受各輪王的資助揹著沉重行囊擇隆冬季節跨過百里冰橋來到池水中央的陸地上修行,終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為的是為南贍部洲祈禱風調雨順。

因此,池的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恆河,其長足能繞池一週,從東南角流入海中;池的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其長足以繞池一週,從西南角流入海中;池的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西北角流入海中;池的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其長能繞池一週,從東北角流入海中。

生活在海邊多日,只見大河之水奔流不息注入池中,但不見池中水位的升高,對此等怪事也有很多人傳言,說海中之水潛流地下,從積石山奔流而出,也就是成為了徙多河的支流,成為中國黃河的河源。

時無輪王應運。贍部洲地有四主焉。南象主。則暑溼宜象。西寶主。乃臨海盈寶。北馬主。寒勁宜馬。東人主。和暢多人。故象主之國。躁烈篤學特閒異術。服則橫巾右袒。首則中髻四垂。族類邑居室宇重閣。寶主之鄉。無禮義重財賄。短制左衽斷髮長髭。有城郭之居。務殖貨之利。馬主之俗。天資獷暴情忍殺戮。毳帳穹廬鳥居逐牧。人主之地。風俗機惠仁義照明。冠帶右衽車服有序。安土重遷務資有類。三主之俗東方為上。其居室則東闢其戶。旦日則東向以拜。人主之地南面為尊。方俗殊風。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之禮。憲章文軌之儀。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象主之國其理優矣。斯皆著之經誥問諸土俗。博關今古詳考見聞。然則佛興西方法流東國。通譯音訛方言語謬。音訛則義失。語謬則理乖。故曰必也正名乎。貴無乖謬矣。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在還沒有推選輪王盟主之前,南贍部洲的東南西北四個區域的風土人情大有不同。若按各自特徵大概歸類,真像是瞻部洲由四大天子主宰著一樣。暫且認為南方的主宰者為象主、西方為寶主、北方為馬主、東方為人主。那麼南方則炎熱潮溼、水草豐美適宜大象一樣的大型動物生長(犛牛);西方由於濱海而多珍寶,北方寒風勁烈適宜於馬的畜牧,東方乃諧和歡暢而人口眾多。因此,象主的國家,人們性情躁烈但專心學問,尤其熟習異術(苯教),服飾是披著巾布,露出右臂, 頭髮就在頂中扎一個髻,其餘四面披下,聚族住在村邑,房屋建築乃為樓閣。寶主的鄉土,人們無禮義,重財賄,穿短裝前襟向左,剪髮蓄鬍須,住在城郭,從事販賣貨物獲利。馬主的風俗,人們天性擴悍粗暴,殘忍好殺戮,住在毳帳穹廬中,鳥居似地遊牧。人主的地方,風俗靈巧聰明,仁義明白昭著,裝飾有冠帶,衣襟向右,車輛服飾均有等級次序,安於本土不輕易遷移,有專門致力於財貨的。三主的習俗,以東方為上,他們的住屋向東開闢門戶,黎明就向東方拜揖.人主的地方,以南面為尊貴。各個地方的生活習俗和特殊的風尚,以上是其大概。至於君臣上下的禮節,典章制度的儀式,再也沒有人主之地的美好了。至於心源清淨從而摒棄一切慾望煩惱的訓導,出離生死達到不生不滅涅槃境界的教誨,象主之國的這方面的理論學說最為優越。這些都著錄於經誥,聞見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之中。廣博地關連今古,詳盡地考核見聞, 然而佛教興於西方, 佛法流傳到東國,翻譯的聲音既有失誤,各地的方言又多訛謬,語音錯誤了於是語義就不對了,語言謬誤了於是道理就乖違了。所以孔子說過:“必也正名乎!”貴在沒有錯誤啊!

夫人有剛柔異性。言音不同。斯則系風土之氣。亦習俗之致也。若其山川物產之異。風俗性類之差。則人主之地。國史詳焉。馬主之俗。寶主之鄉史誥備載。可略言矣。至於象主之國。前古未詳。或書地多暑溼。或載俗好仁慈。頗存方誌莫能詳舉。豈道有行藏之致。固世有推移之運矣。是知候律以歸化。飲澤而來賓。越重險而款玉門。貢方奇而拜絳闕者。蓋難得而言焉。由是之故訪道遠遊。請益之隙存記風土。黑嶺已來莫非胡俗。雖戎人同貫。而族類群分。畫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廓務殖田畜。性重財賄。俗輕仁義。嫁娶無禮尊卑無次。婦言是用男位居下。死則焚骸喪期無數。釐面截耳斷髮裂裳。屠殺群畜祀祭幽魂。吉乃素服凶則皁衣。同風類俗略舉條貫。異政殊制隨地別敘。印度風俗語在後記……

哎!人們的性情有剛柔的差異,說話就有發音的不同,這也代表了風土的氣質和習俗的特點。至於山川物產的不同,風俗性情的差異,則人主地方的國史已有了詳盡的記載。馬主地方的習俗,寶主地方的鄉土,史誥有詳細的記載,可以從略。至於象主的國家,古代沒有詳細的記載, 有的說土地大多炎熱潮溼,有的記載風俗崇尚仁慈,有些載於方誌,但都沒有詳細的說明。難道說由於“君子之道有行藏”的緣故,還是世間有固有的氣運而不可推移的原因?由此可知,要使他們等待時機以歸化,享受到仁澤而來賓服,越過重重險阻而叩玉門關,進貢奇物而獻拜於朝廷,實在是難得而言啊。由於這個緣故,我訪道遠遊,在請教求益的空隙,把當地風土記載下來。自黑嶺以來,都是胡人的習俗,“戎”人雖然同籍,而族類群分,各自劃界封疆自立。統率當地土著民族,建築城郭,從事農業或蓄牧,習俗看重財物而輕視仁義,嫁娶沒有禮制,尊卑沒有次序,聽從婦人的話,男人的地位低下,死了焚燬屍骸,喪期沒有時間,不修顏面,摘下耳飾,剪下頭髮,穿破舊衣裳。屠宰成群牲畜,祭祀幽靈,遇到吉事便穿著白色素服,碰到凶事便穿著黑色衣服,相同的風氣和類似的習俗,概略地列舉出來,不同的政體與特殊的制度,隨地另外敘述。印度的風尚習俗,則記述在後面……

以上譯文純粹是筆者的推測之作,不代表法師的意圖。但根據現代地理知識和史料記載不難破譯《西域記》開篇的一段文字所要反映的地域就是古代吐谷渾王國境內的概況,國土涉及四川北部、甘肅南部的部分地區,青海及新疆的部分地區。唐史載:“吐谷渾疆域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多少年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唐玄奘的《西域記》與青海省無關,並公認唐玄奘在《西域記》中記述的內容從新疆的焉耆開始的。這些觀點的產生源自人們沒有看懂《西域記》開篇的這一段文字。的確,唐玄奘的這一小段文字很是玄乎。他既然寫了,目的是為了讓人看得懂,但他的表述風格與後面的內容相比則是躲躲閃閃,飄忽不定。比如:“三千大千國土”,讓後人理解為:“三千個大千世界”、“三千個宇宙”等。這等故弄玄虛的表述手法可不是唐玄奘法師的作事風格,他明擺著不讓人看懂其中的玄妙之處。假設法師本人要是用口頭語言講述一遍這段文字的真實內容,然後再看這段文字也就挑不出任何毛病了,古人寫作向來是惜墨如金。

《大唐西域記》是法師奉詔而作的,唐朝皇帝李世民想要了解西域實況急迫頒的詔。皇帝對西域的關心是國家政治和軍事方面的需要,他等不得法師用幾年的時間來創作一本《大唐西域記》再奏報與他。當時唐朝的“近憂”是鄰居吐谷渾,突厥只是“遠慮”,就在法師西行六年之際唐王李世民委任李靖大戰吐谷渾初戰告捷。當法師西域歸來,唐王最為看重的是法師對吐谷渾王國的第一手資料而非一堆亟待翻譯的佛學經卷。也就是說,法師回到長安後向唐王彙報吐谷渾境內的實況是第一個要完成的任務。讓塞外諸國叩響玉門關歸順大唐,這也是法師的心願。向唐王奏報敵國軍情與修著《大唐西域記》完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為,作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頂級大法師,他自然會處理好這裡的關係。事實證明,法師處理得滴水不漏:既將吐谷渾境內的實況如實反映,又巧妙掩飾,避免了後人對一代名師的誤解……

今人能直言唐僧身上瑕疵者莫過於季羨林大師,季先生曾言道:“一方面,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周旋於皇帝大臣之間,歌功頌德,有時難免有點庸俗。”(引自《玄奘的故事》)

崑崙山和東勝神洲地理位置探祕: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

唐僧雖然是高僧,但依然是肉體凡胎。特別時段、特殊情況下完全免俗?這對唐僧來講這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一些。

《西域記》開篇講的是青海。這是高僧唐僧在千年前預備給青海人民的一份厚重的禮物。“四大部洲”的中心座標在青海湖,“須彌山”亦在青海東部的湟北地區。也應了東晉王嘉在他的《拾遺錄》中說過的一句話:“西方人認為崑崙山就是須彌山!”王嘉是隴西人,在他筆下的“西方人”應該是吐谷渾人。

由以上論斷,還可以推斷出一樁驚世駭俗的推論:人們尋找了幾千年的、在先秦典籍《山海經》中描述的崑崙山就是須彌山,它的具體位置並不在橫跨新疆、青海等地的崑崙山脈,而是在青海省湟水北岸、互助縣五十鎮奎浪村!“奎浪”一詞正是羌語“崑崙”的音譯的轉音;“崑崙”一詞原本是羌語“誇日廊”的音譯。“誇日”二字之音在羌語中是“城堡”之意,“廊”之音在羌語中則是“山灣”之意,“誇日廊”之諧音指“形似城堡的山灣”。居住在該山灣內的吐谷渾後裔——土族人,世世代代稱自己為“喀隆人”,同樣“喀”、“卡”等字之音皆為羌語中“誇日”之諧音的漢字音譯。青海塔爾寺所在地有地名“賢巴林卡”、湟源縣城所在地有園林“贊普林卡”,這裡的“林卡”也就是羌語中的表示城堡山灣的音譯。“林卡”、“廊喀”或“隆卡”之音表達同樣的意思;其倒裝語:“卡林”、“喀廊”或“卡隆”也不失願意,統統表示“形似城堡的山灣”。要是用“部落”二字表示這些“形似城堡的山灣”更是名符其實。土族人公認自己的群體是由七大部落構成,用土族方言就是“德隆隆喀”,“德隆”之音在土族語言中是數字“七”。按土族人方言:“我們是喀隆人”,翻譯成漢語則是:“我們是崑崙人”,“崑崙”之音也可以寫成“奎浪”。土族口語中:“我們是由七大隆卡組成的”,翻譯成漢語則是:“我們是由七個崑崙組成的”。“崑崙”在青海羌語中就是代表地名的詞彙。對古崑崙山的認定筆者另有專題論證。

唐僧西去求經,而《西遊記》卻要單表“東勝神洲”的故事?

這就對了,《西遊記》故事是講給中國人看的,裡面的故事自然是中國人老祖宗們的故事。通觀《西遊記》故事,其中的各類神魔故事情節大部分取材於土族先民的民俗民風。主角孫悟空原型,或有吐谷渾影子,吐谷渾是青海王,所以《西遊記》故事的地理背景就有了較為明確的定義——“東勝神洲”可能就是青海海東地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