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說《西遊記》的改編,是中國電影史上比較特殊而典型的一個現象。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湧現了一批有關《西遊記》改編的電影作品問世,這其中像1927年但杜宇導演執導的《盤絲洞》、還包括一些列相關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等。而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更是有《盤絲洞》(1967年)、《女兒國》(1968年)等作品問世。1995年劉鎮偉執導、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也堪稱“西遊”作品中的經典。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盤絲洞》(1967年)

進入新世紀以來,電影中對於《西遊記》的改編並未停下腳步。《情癲大聖》(2005年)、《西遊·降魔篇》(2013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2014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5年)、《萬萬沒想到:西遊篇》(2015年)、《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年)、《西遊·伏妖篇》(2017年)等電影作品相繼問世。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西遊·降魔篇》

但在近些年來的這些作品中,我們越來越發現一個問題:孫悟空開始漸漸淪為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

孫悟空的退居二線

孫悟空不再是重要的主角之一,而是開始淪為配角、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配角。這是很多新世紀之後《西遊記》的改編電影作品中的敘事方式。

比如,在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西遊記》改編的濫觴之作——《情癲大聖》之中,我們的齊天大聖不再是整部影片的敘述重點,取而代之的是唐僧(謝霆鋒 飾)和小妖“嶽美豔”(蔡卓妍 飾)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緊隨其後的作品《西遊·降魔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大白骨精》、《萬萬沒想到:西遊篇》、《西遊記之女兒國》中,主角分別是唐僧、牛魔王、白骨精、捉妖師以及河神。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情癲大聖》海報

我們的齊天大聖去哪兒了?《西遊記》的改編電影中竟然缺少了孫悟空的身影。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中講述了牛魔王欲圖奪權天宮的故事,孫悟空在其中淪為了一枚被利用的棋子,形象之上毫無智慧與鬥志可言。一部集暴力、肉慾、陰謀胡亂堆砌的作品。其喪心病狂程度甚至讓人不想承認這是一部改編自名著《西遊記》的電影。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海報

《萬萬沒想到:西遊篇》中不僅主人公不是孫悟空,而且淪為配角的孫悟空還是怕死、好色之徒。當然,作為一部純粹的喜劇片,也算是能勉為其難地理解吧。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萬萬沒想到:西遊篇》海報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主人公變為了白骨精,而孫大聖和唐僧都已經淪為了符號式的存在。唐僧最後放棄普度眾生的使命而去渡白骨精,也是看得糊里糊塗。郭富城飾演的孫悟空也是失了智慧和反叛,變得有些幼稚。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海報

《西遊2·伏妖篇》中則展現了孫悟空和唐僧的雙重變奏。唐僧是主角,而孫悟空則想欲圖殺死唐僧,但無奈忌憚於如來。故而孫悟空常常借一切可能的機會羞辱報復唐僧。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西遊2·伏妖篇》海報

其實不單單只是這幾部作品中,凡諸如此類有關《西遊記》改編的電影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的孫大聖在這些作品中開始淪為配角,開始變得莫名其妙,開始喪失了智慧和反叛精神。

孫悟空的喪失意味著什麼?

我們知道在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是自由和反叛的象徵。

他象徵著反叛和革命精神。他桀驁不馴即使皈依佛門之後依然堅守著獨立的人格和強烈的自我意識。不管你有著多高的地位,甚至多不可一世的權位,他都勇於挑戰。到了西天之後被封為“鬥戰勝佛”並不是一個沒有由頭的稱呼。

再者,孫悟空象徵著自由。他天生天養而無父無母,他的出現本身就是超越了宗法制度以及社會約束的。四海龍王竟然也可稱為鄰居,河漢群神都是他大聖的朋友。花果山更是人生樂園版的存在。自由平等,在他的腦海中與生俱來且時時為其行為之準則。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鬥戰勝佛孫悟空

在早期的改編的影視作品中《鐵扇公主》、《大鬧天宮》等無疑都是牢牢抓著這些特點的。哪怕是在1995年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中,作為喜劇電影,也反映了至尊寶(孫悟空)在困境中個體生命的選擇以及其演變和昇華。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大話西遊》

而在我們近來的作品中卻摒棄了《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的這些象徵之義。那這樣摒棄意味著什麼呢?我們一味追求眼球效應而肆意改編,將孫悟空放置一邊並丟失了反叛和自由這兩大主題。從藝術上而言,這無疑違反了連解構主義都要保留的藝術要“有益無害”於社會的觀點,不能反道德人性、不能張揚腐朽審美趣味的觀點。從電影發展本身而言,這樣的電影改編已經喪失了原著的本來精神面貌。這些電影與其說是改編自《西遊記》,倒還不如說是在藉著《西遊記》的名氣在做著自己不著邊際的杜撰。最後就都這樣掉進了低俗、媚俗、庸俗的泥潭之中。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對原著的褻瀆。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更可怕的是,當經典作品中這些精神象徵喪失之後,對於我們整個民族精神品質的建構難道是一件好事嗎?影視作品具有宣傳和宣揚的功用,這些好色、痴傻的孫悟空形象對於我們到底何益之有?!

“齊天大聖”之殤:電影作品中逐漸淪為配角的孫悟空意味著什麼?

《大聖歸來》

改編本身是允許任何內容和形式上的想象。但如果喪失了對於原著基本精神的體現,而沉溺於市場與票房之中、沉溺於譁眾取寵的叫賣之中,如此便既失去了創新之舉,又不復革命精神。今日當我們再次呼喚起英勇正義、自由叛逆的孫大聖的時候,只因電影市場之中妖霧重重。令人欣喜的是,《西遊記》的改編作品中還尚有《大聖歸來》這樣不錯的作品。以後的日子,《西遊記》也必定還會被不斷改編、不斷被搬上熒屏,只望能有更多真正的“齊天大聖”迴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