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上除了蜀漢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打垮曹魏之外,遠在東方的東吳其實也沒有閒置起來,其實以往我們是把過多的目光放在了蜀漢的北伐戰爭上,忽略了東吳方面方面的動向,其實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和曹魏開始發生大規模的衝突,而且曹操本人也一直把孫吳當做大敵,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253年,東吳最後一次由諸葛恪發動的北伐兵敗為止,雙方的大規模爭鬥才告一段落。而且雙方的主要爭奪的地界在曹魏的淮南一代,主要爭奪的城池是合肥,戰爭的結果有時候也是出人意料。

東吳第一階段的北伐戰爭,主要由孫權挑起,意圖攻破重鎮合肥城,佔領曹魏的淮南地區,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操

實際上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圍繞著合肥開始大規模向曹魏發動攻勢,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為止,孫權和曹操之間爆發戰爭有8次,孫權主動進攻曹魏有5次,孫權在戰爭中發起的總兵力最多的時候號稱十萬大軍。曹操主動進攻東吳有3次,最多的時候兵力超過40萬,在這11年間可以說曹操和孫權基本上每一年都在打仗,基本上可以說赤壁之戰之後與曹操爭鋒就是孫權,而劉備只是在偷偷發育。

孫權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合肥的戰爭就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孫權讓周瑜攻打荊州長江的邊防重鎮江陵城,而自己則是率領東吳的主要力量進攻合肥城,孫權的戰略意圖十分的明顯,那就是建立長江防線,防止曹操的突襲,而當時的合肥正是進軍途中的揚州的州治,地處淮河水系的要地。一旦合肥城被攻破,東吳的水軍便可以沿著水路直逼壽春城。當時曹操派張喜前去救援合肥城,但是揚州別駕蔣濟當時獻策揚州刺史可以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派出信使帶著信封故意被孫權抓住。孫權看完信後,擔心曹魏軍隊救援,而且合肥城久攻不下,信心大喪於是撤退。這就是孫權第一次征討合肥。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修建秣陵,第二年(212年)孫權移居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同年修建軍事要塞濡須塢。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孫權率領7萬大軍防守曹操,雙方互有勝負,最終曹操退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曹操為了奪回皖城與孫權作戰不利。孫權終於在淮南佔據戰爭的主動。

孫權發動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北伐合肥,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當時的曹操的主力部隊正在攻打漢中,而合肥城只留下張遼,樂進的七千人鎮守,孫權覺得是一個好機會,這一次孫權率領號稱10大軍的軍隊圍攻合肥城,但是這次合肥之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張遼趁著孫權軍隊立足未穩,凌晨帶領八百騎兵發動突然襲擊,導致孫權軍隊大敗。而後防守合肥城,孫權又是久攻不下,此時曹操的主力部隊已經退出漢中,孫權害怕曹操來襲,於是只好撤退,但是撤退的過程中,又差點被張遼俘獲,這一戰孫權敗的非常狼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親自率領軍隊趕往居巢。隨即曹操向孫吳的軍事要塞濡須口發動進攻。孫權築城堅守。曹操和孫權激戰,戰爭一直打到第二年三月,曹操見無法攻下濡須口,於是率軍北還,留下夏侯惇率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守居巢,防止孫權再度進宮。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度進攻合肥,但是此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在呂蒙的建議退軍回師攻打關羽,最終取下荊州。

"

在歷史上除了蜀漢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打垮曹魏之外,遠在東方的東吳其實也沒有閒置起來,其實以往我們是把過多的目光放在了蜀漢的北伐戰爭上,忽略了東吳方面方面的動向,其實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和曹魏開始發生大規模的衝突,而且曹操本人也一直把孫吳當做大敵,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253年,東吳最後一次由諸葛恪發動的北伐兵敗為止,雙方的大規模爭鬥才告一段落。而且雙方的主要爭奪的地界在曹魏的淮南一代,主要爭奪的城池是合肥,戰爭的結果有時候也是出人意料。

東吳第一階段的北伐戰爭,主要由孫權挑起,意圖攻破重鎮合肥城,佔領曹魏的淮南地區,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操

實際上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圍繞著合肥開始大規模向曹魏發動攻勢,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為止,孫權和曹操之間爆發戰爭有8次,孫權主動進攻曹魏有5次,孫權在戰爭中發起的總兵力最多的時候號稱十萬大軍。曹操主動進攻東吳有3次,最多的時候兵力超過40萬,在這11年間可以說曹操和孫權基本上每一年都在打仗,基本上可以說赤壁之戰之後與曹操爭鋒就是孫權,而劉備只是在偷偷發育。

孫權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合肥的戰爭就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孫權讓周瑜攻打荊州長江的邊防重鎮江陵城,而自己則是率領東吳的主要力量進攻合肥城,孫權的戰略意圖十分的明顯,那就是建立長江防線,防止曹操的突襲,而當時的合肥正是進軍途中的揚州的州治,地處淮河水系的要地。一旦合肥城被攻破,東吳的水軍便可以沿著水路直逼壽春城。當時曹操派張喜前去救援合肥城,但是揚州別駕蔣濟當時獻策揚州刺史可以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派出信使帶著信封故意被孫權抓住。孫權看完信後,擔心曹魏軍隊救援,而且合肥城久攻不下,信心大喪於是撤退。這就是孫權第一次征討合肥。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修建秣陵,第二年(212年)孫權移居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同年修建軍事要塞濡須塢。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孫權率領7萬大軍防守曹操,雙方互有勝負,最終曹操退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曹操為了奪回皖城與孫權作戰不利。孫權終於在淮南佔據戰爭的主動。

孫權發動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北伐合肥,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當時的曹操的主力部隊正在攻打漢中,而合肥城只留下張遼,樂進的七千人鎮守,孫權覺得是一個好機會,這一次孫權率領號稱10大軍的軍隊圍攻合肥城,但是這次合肥之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張遼趁著孫權軍隊立足未穩,凌晨帶領八百騎兵發動突然襲擊,導致孫權軍隊大敗。而後防守合肥城,孫權又是久攻不下,此時曹操的主力部隊已經退出漢中,孫權害怕曹操來襲,於是只好撤退,但是撤退的過程中,又差點被張遼俘獲,這一戰孫權敗的非常狼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親自率領軍隊趕往居巢。隨即曹操向孫吳的軍事要塞濡須口發動進攻。孫權築城堅守。曹操和孫權激戰,戰爭一直打到第二年三月,曹操見無法攻下濡須口,於是率軍北還,留下夏侯惇率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守居巢,防止孫權再度進宮。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度進攻合肥,但是此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在呂蒙的建議退軍回師攻打關羽,最終取下荊州。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東吳第二階段的北伐戰爭,孫權的主攻目標還是和合肥城,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丕

曹操去世後,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以後,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初,東吳和蜀漢就爆發了夷陵之戰,雙方傾盡全力在荊州交鋒,而曹丕只是作壁上觀,當時曹魏的重要謀臣劉曄就勸諫曹丕趁此機會攻打孫吳,滅掉後患。但是曹丕不聽。但是第二年,也就是黃武元年(222年),曹丕又因為孫權不是真心歸附,開始了伐吳戰爭,當時的曹魏朝廷普遍認為蜀漢唯一稱得上威脅的只要有劉備,但是劉備已經去世,蜀漢不足為慮,唯一要做的就是消滅孫吳。曹丕在他所在的七年裡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三路伐吳,曹魏大軍的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率領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率領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圍繞長江對於孫權展開猛攻,東路的曹休在東路大破吳軍,但是隨即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臧霸,擊退魏軍。西路的曹真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中路的曹仁被東吳將領朱桓大敗,導致曹丕退軍。

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再度親自領軍到廣陵,同時命令荊州和揚州的軍隊並進,進攻東吳,但東吳將領徐盛設計,以木為幹,外罩以葦,作疑城假樓,在江北搭設連綿數百里,導致曹丕望著長江長嘆:“魏國就算有武騎千群,也不會有什麼用。”但是曹丕在回師的過程中,龍舟遭遇暴雨,差一點就翻了。

黃初五年(225年),曹丕再度發動對吳戰爭,但是鮑勳和蔣濟都勸阻曹丕不要東征孫吳,但是曹丕不聽,執意親征,十月曹丕的軍隊到達廣陵,曹丕臨陣檢閱部隊,曹魏軍隊有數十萬,旗幟飄揚數百里,大有一舉吞併東吳之意。但是當時天寒地凍,曹魏的戰船進不了長江,東吳也設重兵把守。曹丕無可奈何,只能回師,但是東吳將領孫韶偷襲撤退的曹丕,結果曹丕的部隊大驚,孫吳的軍隊都已經抓到了副車羽蓋,差一點抓住曹丕。

曹丕三次征討失敗後,曹丕去世,而此時孫權趁著曹魏正在對付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發動空前的大規模進攻,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石亭之戰”。

228年孫權授意東吳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曹魏淮南地區負責人曹休,讓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上報魏明帝這是一個好機會攻打東吳,於是魏明帝同意讓曹休攻打東吳,當時的曹魏軍隊分為三路,曹休接應周魴,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攻打東吳,但是孫權率軍進駐皖口,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陸遜等三路吳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曹魏大敗,曹休因此羞愧而死。但是從此曹魏一直沒有向孫吳發動進攻,直到司馬氏專權。

"

在歷史上除了蜀漢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打垮曹魏之外,遠在東方的東吳其實也沒有閒置起來,其實以往我們是把過多的目光放在了蜀漢的北伐戰爭上,忽略了東吳方面方面的動向,其實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和曹魏開始發生大規模的衝突,而且曹操本人也一直把孫吳當做大敵,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253年,東吳最後一次由諸葛恪發動的北伐兵敗為止,雙方的大規模爭鬥才告一段落。而且雙方的主要爭奪的地界在曹魏的淮南一代,主要爭奪的城池是合肥,戰爭的結果有時候也是出人意料。

東吳第一階段的北伐戰爭,主要由孫權挑起,意圖攻破重鎮合肥城,佔領曹魏的淮南地區,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操

實際上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圍繞著合肥開始大規模向曹魏發動攻勢,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為止,孫權和曹操之間爆發戰爭有8次,孫權主動進攻曹魏有5次,孫權在戰爭中發起的總兵力最多的時候號稱十萬大軍。曹操主動進攻東吳有3次,最多的時候兵力超過40萬,在這11年間可以說曹操和孫權基本上每一年都在打仗,基本上可以說赤壁之戰之後與曹操爭鋒就是孫權,而劉備只是在偷偷發育。

孫權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合肥的戰爭就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孫權讓周瑜攻打荊州長江的邊防重鎮江陵城,而自己則是率領東吳的主要力量進攻合肥城,孫權的戰略意圖十分的明顯,那就是建立長江防線,防止曹操的突襲,而當時的合肥正是進軍途中的揚州的州治,地處淮河水系的要地。一旦合肥城被攻破,東吳的水軍便可以沿著水路直逼壽春城。當時曹操派張喜前去救援合肥城,但是揚州別駕蔣濟當時獻策揚州刺史可以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派出信使帶著信封故意被孫權抓住。孫權看完信後,擔心曹魏軍隊救援,而且合肥城久攻不下,信心大喪於是撤退。這就是孫權第一次征討合肥。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修建秣陵,第二年(212年)孫權移居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同年修建軍事要塞濡須塢。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孫權率領7萬大軍防守曹操,雙方互有勝負,最終曹操退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曹操為了奪回皖城與孫權作戰不利。孫權終於在淮南佔據戰爭的主動。

孫權發動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北伐合肥,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當時的曹操的主力部隊正在攻打漢中,而合肥城只留下張遼,樂進的七千人鎮守,孫權覺得是一個好機會,這一次孫權率領號稱10大軍的軍隊圍攻合肥城,但是這次合肥之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張遼趁著孫權軍隊立足未穩,凌晨帶領八百騎兵發動突然襲擊,導致孫權軍隊大敗。而後防守合肥城,孫權又是久攻不下,此時曹操的主力部隊已經退出漢中,孫權害怕曹操來襲,於是只好撤退,但是撤退的過程中,又差點被張遼俘獲,這一戰孫權敗的非常狼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親自率領軍隊趕往居巢。隨即曹操向孫吳的軍事要塞濡須口發動進攻。孫權築城堅守。曹操和孫權激戰,戰爭一直打到第二年三月,曹操見無法攻下濡須口,於是率軍北還,留下夏侯惇率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守居巢,防止孫權再度進宮。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度進攻合肥,但是此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在呂蒙的建議退軍回師攻打關羽,最終取下荊州。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東吳第二階段的北伐戰爭,孫權的主攻目標還是和合肥城,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丕

曹操去世後,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以後,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初,東吳和蜀漢就爆發了夷陵之戰,雙方傾盡全力在荊州交鋒,而曹丕只是作壁上觀,當時曹魏的重要謀臣劉曄就勸諫曹丕趁此機會攻打孫吳,滅掉後患。但是曹丕不聽。但是第二年,也就是黃武元年(222年),曹丕又因為孫權不是真心歸附,開始了伐吳戰爭,當時的曹魏朝廷普遍認為蜀漢唯一稱得上威脅的只要有劉備,但是劉備已經去世,蜀漢不足為慮,唯一要做的就是消滅孫吳。曹丕在他所在的七年裡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三路伐吳,曹魏大軍的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率領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率領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圍繞長江對於孫權展開猛攻,東路的曹休在東路大破吳軍,但是隨即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臧霸,擊退魏軍。西路的曹真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中路的曹仁被東吳將領朱桓大敗,導致曹丕退軍。

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再度親自領軍到廣陵,同時命令荊州和揚州的軍隊並進,進攻東吳,但東吳將領徐盛設計,以木為幹,外罩以葦,作疑城假樓,在江北搭設連綿數百里,導致曹丕望著長江長嘆:“魏國就算有武騎千群,也不會有什麼用。”但是曹丕在回師的過程中,龍舟遭遇暴雨,差一點就翻了。

黃初五年(225年),曹丕再度發動對吳戰爭,但是鮑勳和蔣濟都勸阻曹丕不要東征孫吳,但是曹丕不聽,執意親征,十月曹丕的軍隊到達廣陵,曹丕臨陣檢閱部隊,曹魏軍隊有數十萬,旗幟飄揚數百里,大有一舉吞併東吳之意。但是當時天寒地凍,曹魏的戰船進不了長江,東吳也設重兵把守。曹丕無可奈何,只能回師,但是東吳將領孫韶偷襲撤退的曹丕,結果曹丕的部隊大驚,孫吳的軍隊都已經抓到了副車羽蓋,差一點抓住曹丕。

曹丕三次征討失敗後,曹丕去世,而此時孫權趁著曹魏正在對付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發動空前的大規模進攻,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石亭之戰”。

228年孫權授意東吳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曹魏淮南地區負責人曹休,讓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上報魏明帝這是一個好機會攻打東吳,於是魏明帝同意讓曹休攻打東吳,當時的曹魏軍隊分為三路,曹休接應周魴,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攻打東吳,但是孫權率軍進駐皖口,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陸遜等三路吳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曹魏大敗,曹休因此羞愧而死。但是從此曹魏一直沒有向孫吳發動進攻,直到司馬氏專權。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孫權的最後三次北伐戰爭,但是終究還是未能攻下淮南

230年,孫權剛剛登基稱帝,於是為了顯示帝王之威,同時為了配合諸葛亮的北伐,孫權發動了這次進攻,這個時候淮南的負責人是徵東將軍滿寵,滿寵上表要求召集兗州、豫州兵力,魏明帝同意了,孫權見到滿寵守備良好於是就退卻。231年,孫權又想故技重施,複製石亭之戰,於是故意派孫布派人到揚州求降,當時的揚州刺史王凌認為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想派兵接應,滿寵不同意,結果王凌派人率步兵騎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孫布,被東吳偷襲大敗。232年,孫權再次派兵襲擊廬江,滿寵派兵南下,孫權撤軍。

233年,孫權又一次對合肥發動攻勢,當時的曹魏的滿寵上表朝廷修建合肥的新城,魏明帝同意,滿寵將新城修建的遠離水路,這導致水軍強大的東吳再也不能隨意的進攻合肥城,孫權聞訊後於是發兵,準備一舉攻破合肥新城,但是到達合肥城才發現新城離水路比預估的還遠,於是在水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孫權試探性的派兵下船,結果被滿寵安排的伏兵偷襲,孫權見沒能夠取得結果,只好退兵。

234年,孫權發動了大規模北伐,當時也是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蜀漢和東吳從東西兩線對於曹魏發動進攻。這一次孫權進駐巢湖口,號稱有十萬人,並且孫權親自帶兵攻向合肥新城;另外孫權又派陸遜、諸葛瑾率萬餘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當時的滿寵看到東吳的大規模攻勢,於是想要撤退到壽春,但是被魏明帝勸阻。魏明帝一方面安排司馬懿在關中固守,另一方面親自率領大軍前來趕赴東線救援滿寵,當時滿寵守衛合肥舊城,而張穎守衛合肥新城,但是孫權久攻不下,加之曹睿親自率領大軍救援,於是只好退軍。

241年,孫權分兵四路大舉攻打曹魏,派全琮攻淮南;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諸葛瑾、步騭攻柤中;車騎將軍朱然圍攻樊城。但是王凌與孫禮合兵抵擋反勝全琮,在樊城,胡質率輕兵增援樊城加之司馬懿來援,吳軍退走。

"

在歷史上除了蜀漢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打垮曹魏之外,遠在東方的東吳其實也沒有閒置起來,其實以往我們是把過多的目光放在了蜀漢的北伐戰爭上,忽略了東吳方面方面的動向,其實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和曹魏開始發生大規模的衝突,而且曹操本人也一直把孫吳當做大敵,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253年,東吳最後一次由諸葛恪發動的北伐兵敗為止,雙方的大規模爭鬥才告一段落。而且雙方的主要爭奪的地界在曹魏的淮南一代,主要爭奪的城池是合肥,戰爭的結果有時候也是出人意料。

東吳第一階段的北伐戰爭,主要由孫權挑起,意圖攻破重鎮合肥城,佔領曹魏的淮南地區,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操

實際上從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戰勝曹操開始,東吳圍繞著合肥開始大規模向曹魏發動攻勢,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為止,孫權和曹操之間爆發戰爭有8次,孫權主動進攻曹魏有5次,孫權在戰爭中發起的總兵力最多的時候號稱十萬大軍。曹操主動進攻東吳有3次,最多的時候兵力超過40萬,在這11年間可以說曹操和孫權基本上每一年都在打仗,基本上可以說赤壁之戰之後與曹操爭鋒就是孫權,而劉備只是在偷偷發育。

孫權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合肥的戰爭就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孫權讓周瑜攻打荊州長江的邊防重鎮江陵城,而自己則是率領東吳的主要力量進攻合肥城,孫權的戰略意圖十分的明顯,那就是建立長江防線,防止曹操的突襲,而當時的合肥正是進軍途中的揚州的州治,地處淮河水系的要地。一旦合肥城被攻破,東吳的水軍便可以沿著水路直逼壽春城。當時曹操派張喜前去救援合肥城,但是揚州別駕蔣濟當時獻策揚州刺史可以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派出信使帶著信封故意被孫權抓住。孫權看完信後,擔心曹魏軍隊救援,而且合肥城久攻不下,信心大喪於是撤退。這就是孫權第一次征討合肥。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修建秣陵,第二年(212年)孫權移居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同年修建軍事要塞濡須塢。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南征孫權。孫權率領7萬大軍防守曹操,雙方互有勝負,最終曹操退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破皖城,曹操為了奪回皖城與孫權作戰不利。孫權終於在淮南佔據戰爭的主動。

孫權發動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北伐合肥,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當時的曹操的主力部隊正在攻打漢中,而合肥城只留下張遼,樂進的七千人鎮守,孫權覺得是一個好機會,這一次孫權率領號稱10大軍的軍隊圍攻合肥城,但是這次合肥之戰,成就了張遼的威名,張遼趁著孫權軍隊立足未穩,凌晨帶領八百騎兵發動突然襲擊,導致孫權軍隊大敗。而後防守合肥城,孫權又是久攻不下,此時曹操的主力部隊已經退出漢中,孫權害怕曹操來襲,於是只好撤退,但是撤退的過程中,又差點被張遼俘獲,這一戰孫權敗的非常狼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親自率領軍隊趕往居巢。隨即曹操向孫吳的軍事要塞濡須口發動進攻。孫權築城堅守。曹操和孫權激戰,戰爭一直打到第二年三月,曹操見無法攻下濡須口,於是率軍北還,留下夏侯惇率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鎮守居巢,防止孫權再度進宮。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再度進攻合肥,但是此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在呂蒙的建議退軍回師攻打關羽,最終取下荊州。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東吳第二階段的北伐戰爭,孫權的主攻目標還是和合肥城,這一時間階段的對手是曹丕

曹操去世後,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以後,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初,東吳和蜀漢就爆發了夷陵之戰,雙方傾盡全力在荊州交鋒,而曹丕只是作壁上觀,當時曹魏的重要謀臣劉曄就勸諫曹丕趁此機會攻打孫吳,滅掉後患。但是曹丕不聽。但是第二年,也就是黃武元年(222年),曹丕又因為孫權不是真心歸附,開始了伐吳戰爭,當時的曹魏朝廷普遍認為蜀漢唯一稱得上威脅的只要有劉備,但是劉備已經去世,蜀漢不足為慮,唯一要做的就是消滅孫吳。曹丕在他所在的七年裡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三路伐吳,曹魏大軍的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率領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率領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圍繞長江對於孫權展開猛攻,東路的曹休在東路大破吳軍,但是隨即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臧霸,擊退魏軍。西路的曹真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中路的曹仁被東吳將領朱桓大敗,導致曹丕退軍。

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再度親自領軍到廣陵,同時命令荊州和揚州的軍隊並進,進攻東吳,但東吳將領徐盛設計,以木為幹,外罩以葦,作疑城假樓,在江北搭設連綿數百里,導致曹丕望著長江長嘆:“魏國就算有武騎千群,也不會有什麼用。”但是曹丕在回師的過程中,龍舟遭遇暴雨,差一點就翻了。

黃初五年(225年),曹丕再度發動對吳戰爭,但是鮑勳和蔣濟都勸阻曹丕不要東征孫吳,但是曹丕不聽,執意親征,十月曹丕的軍隊到達廣陵,曹丕臨陣檢閱部隊,曹魏軍隊有數十萬,旗幟飄揚數百里,大有一舉吞併東吳之意。但是當時天寒地凍,曹魏的戰船進不了長江,東吳也設重兵把守。曹丕無可奈何,只能回師,但是東吳將領孫韶偷襲撤退的曹丕,結果曹丕的部隊大驚,孫吳的軍隊都已經抓到了副車羽蓋,差一點抓住曹丕。

曹丕三次征討失敗後,曹丕去世,而此時孫權趁著曹魏正在對付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發動空前的大規模進攻,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石亭之戰”。

228年孫權授意東吳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曹魏淮南地區負責人曹休,讓曹休派兵接應。曹休上報魏明帝這是一個好機會攻打東吳,於是魏明帝同意讓曹休攻打東吳,當時的曹魏軍隊分為三路,曹休接應周魴,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攻打東吳,但是孫權率軍進駐皖口,派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曹休於石亭。陸遜等三路吳軍同時向曹休的軍隊衝殺、追擊,斬俘魏軍1萬餘人。曹魏大敗,曹休因此羞愧而死。但是從此曹魏一直沒有向孫吳發動進攻,直到司馬氏專權。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孫權的最後三次北伐戰爭,但是終究還是未能攻下淮南

230年,孫權剛剛登基稱帝,於是為了顯示帝王之威,同時為了配合諸葛亮的北伐,孫權發動了這次進攻,這個時候淮南的負責人是徵東將軍滿寵,滿寵上表要求召集兗州、豫州兵力,魏明帝同意了,孫權見到滿寵守備良好於是就退卻。231年,孫權又想故技重施,複製石亭之戰,於是故意派孫布派人到揚州求降,當時的揚州刺史王凌認為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想派兵接應,滿寵不同意,結果王凌派人率步兵騎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孫布,被東吳偷襲大敗。232年,孫權再次派兵襲擊廬江,滿寵派兵南下,孫權撤軍。

233年,孫權又一次對合肥發動攻勢,當時的曹魏的滿寵上表朝廷修建合肥的新城,魏明帝同意,滿寵將新城修建的遠離水路,這導致水軍強大的東吳再也不能隨意的進攻合肥城,孫權聞訊後於是發兵,準備一舉攻破合肥新城,但是到達合肥城才發現新城離水路比預估的還遠,於是在水上停留二十天不敢下船,孫權試探性的派兵下船,結果被滿寵安排的伏兵偷襲,孫權見沒能夠取得結果,只好退兵。

234年,孫權發動了大規模北伐,當時也是諸葛亮發動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蜀漢和東吳從東西兩線對於曹魏發動進攻。這一次孫權進駐巢湖口,號稱有十萬人,並且孫權親自帶兵攻向合肥新城;另外孫權又派陸遜、諸葛瑾率萬餘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當時的滿寵看到東吳的大規模攻勢,於是想要撤退到壽春,但是被魏明帝勸阻。魏明帝一方面安排司馬懿在關中固守,另一方面親自率領大軍前來趕赴東線救援滿寵,當時滿寵守衛合肥舊城,而張穎守衛合肥新城,但是孫權久攻不下,加之曹睿親自率領大軍救援,於是只好退軍。

241年,孫權分兵四路大舉攻打曹魏,派全琮攻淮南;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諸葛瑾、步騭攻柤中;車騎將軍朱然圍攻樊城。但是王凌與孫禮合兵抵擋反勝全琮,在樊城,胡質率輕兵增援樊城加之司馬懿來援,吳軍退走。

三國曆史上的孫權北伐——取得的戰績要比蜀漢北伐好得多

結語

歷史上的孫權北伐實際上在曹丕之後一直是和諸葛亮在相互配合的,蜀漢和東吳兩線出擊,共同攻打曹魏,實際上在前期正是曹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付孫權身上,劉備才能夠安心的攻打益州最終建立蜀漢。孫權的北伐對於曹魏的打擊力度是十分大,正是孫權的北伐才讓東吳在後期一直有著安全的江北防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