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為何孫權等了八年才稱帝?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值得注意的是,在孫權稱帝之前,曹丕已經於公元220年迫使漢獻帝劉協退位,建立了曹魏。在一年後,也即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由此,在稱帝時間上,孫權要比曹丕、劉備晚了8年左右。那麼,問題來了,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孫權稱帝為何比他們晚了8年?換而言之,作為和曹操、劉備相提並論諸侯,孫權為何沒有早點稱帝呢?

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為何孫權等了八年才稱帝?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稱帝是一件大事,不僅需要足夠的實力,還需要名正言順的理由。對於魏文帝曹丕來說,之所以在公元220年稱帝,是因為在此之前,他的父親曹操一統北方中原,成為三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並且,在稱帝的合法性上,曹丕的帝位是漢獻帝劉協禪讓上。對於皇帝或者君主的位置,在歷史上是完全可以禪讓的,比如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就是合理並且獲得認可的。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稱帝的理由也非常簡單,自己是漢室後裔,所以自己稱帝是為了匡扶漢室。

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為何孫權等了八年才稱帝?

在此基礎上,就江東孫權來說,想要稱帝卻沒有足夠的理由和底氣。一方面,東吳在整體實力上不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強的。而且要不是偷襲了關羽鎮守的荊州,並且在夷陵之戰中取得勝利,東吳的實力甚至還比不上蜀漢。另一方面,孫權既不是漢室後裔,也沒有像袁紹、袁術一樣出身於世家大族。在魏晉時期,世家大族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和號召力,對於當時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在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后,孫權也強行稱帝后,將會面臨曹丕和劉備的共同討伐。

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為何孫權等了八年才稱帝?

對於曹丕和曹魏來說,以曹魏作為正統,自然不允許其他諸侯稱帝,以此和自己分庭抗禮。至於劉備和蜀漢,也不可能對孫權的稱帝之舉坐視不理。當然,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諸葛亮和蜀漢選擇承認了孫權的帝位,這是因為當時蜀漢實力上的弱小,加上保持蜀吳聯盟的需求。不過,在公元221年前後,想要為關羽報仇的劉備,自然不會容忍孫權的稱帝。所以,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稱帝后,孫權一旦稱帝的話,很可能會給東吳帶來覆滅之災。而這,自然讓孫權推遲了稱帝的計劃。除此之外,稱帝是需要過程和基礎的。

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為何孫權等了八年才稱帝?

最後,對於曹丕的父親曹操來說,先是被東漢朝廷封為魏公,然後是魏王,也即建立了魏國這一封國。在此基礎上,繼承魏王之位的曹丕,距離稱帝已經是一步之遙了,所以在稱帝上比較容易和迅速。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東漢末年,劉備也曾經被東漢王朝封為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在贏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劉備在馬超、諸葛亮等人的上表下進位漢中王,然後才是公元221年稱帝建立蜀漢。由此,對於孫權來說,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所以,為了稱帝,孫權先臣服於曹操、曹丕,獲得了驃騎將軍、吳王等官職或者爵位。正是在吳王的基礎上,孫權才得以在公元229年稱帝,以此建立了東吳。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