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6月29日下午,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國內知名演員馬躍、市影視辦、影視辦特邀影評員、影視協會會員及社會各界廣大影視文化愛好者共150餘人到場觀影。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電影《榫卯》是由甘小二自編自導的古建築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對父子在他鄉異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以中國傳統古建築的文化精髓“榫卯”來指代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不同角度的思想交鋒。導演甘小二認為建築是成年人的積木,而鄉愁是全人類的話題,希望通過本片可以引導觀眾對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和人文關係的反思。《榫卯》在第一屆塞班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音樂等多項提名,主演馬躍也憑藉本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在於現場觀眾分享電影創作感受時,男主角馬躍說到,為了拍攝本片,投資方從福建將片中宏大的古建築買下來,分解成一磚一瓦全部空運到拍攝基地,從打地基開始,按照劇情需要一步步將劇中祠堂從無到有完整重建,用順拍的方式足足拍了一年,充滿了工匠精神。他認為,電影表達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流失的一種憂慮,希望通過本片可以重新喚起人們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以及引發對經濟建設飛速發展是否要以失掉優秀傳統文化為代價的思考。同時馬躍也參演了永康首部本土題材院線電影《大明監察御史》,該片已於6月29日順利殺青,導演張少軍與在場觀眾分享了電影拍攝的前前後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觀眾提問互動環節

觀眾1:請問您對古代建築(文化)又怎麼樣的解讀?

馬躍:我在拍這個片子之前對古建築沒有任何的瞭解,所有的瞭解都是來自《榫卯》的拍攝。拍攝期間,我渾身都是泥,每天和從山裡的工人們在一起,到最後都不是在表演,而是像紀錄片一樣,我的對古建築的感受也來自於陳文遠,他是一個學建築的工程師,他所鍾情的中國古建築文化卻被鋼筋水泥叢林壓著窒息,只能發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流失的吶喊。

觀眾2:最後匾額找到了嗎?現實中最後祠堂建成了嗎?

馬躍:陳文遠一直在尋找的匾額,最後是在棺材的底下,跟著媽媽走了。電影是按祠堂重建一步一步順的,影片最後祠堂建成,現實中也是重建了一座完全恢復的古祠堂,最後掛上了“潁川世澤”的匾額。

觀眾3:經過一年的時間,您對宗祠文化有怎樣理解的?

馬躍: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就沒有靈魂,一個家族沒有家祠,就沒有家族傳承記憶。家祠,就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它不僅要記在老人心中,最重要的是要記在年輕人心裡,這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通過年輕一代一直傳承下去。

觀眾4:影片最後陳文遠和他妻子兩人所代表的中西文化的分歧最終消除了,但您對於這種和解或者融合怎麼看?

馬躍:問題其實還有另一個結尾,就是陳文遠最後馬上山頂,迷茫地看著一片雲霧。導演本質上是鍾情於中國古代文化,但是對於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流失的迷茫,他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

第五十七期影視文化沙龍——電影《榫卯》點映活動在天行國際影城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