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建陽谷迷魂陣村

孫臏 陽谷 龐涓 建築 歷史 古阿文化傳媒 2019-04-05
孫臏建陽谷迷魂陣村


來源: 聊城新聞網綜合

迷魂陣村位於陽谷縣城北6公里處,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它被稱為中國軍事文化的“活化石”。

關於這個活化石,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相傳這裡為孫臏智鬥龐涓的古戰場。民間流傳,戰國時齊魏相爭,孫臏為齊國軍師,他看中這裡是“無魂山”,於是在這個地面上擺了迷魂陣,把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抽去一方,只剩下七方,龐涓大軍來到此地,結果被圍困並迷糊住。後來,孫臏在西南角開了個口,放龐涓逃出。到了馬陵道口,孫臏在那裡也擺個陣,把從這裡抽掉的一方加在那裡成了九方,也是個迷魂陣。龐涓再次被圍,終至兵敗自殺。此後,這個村便叫迷魂陣村(今名小迷魂陣村)。

迷魂陣流傳著很多關於孫臏的神奇傳說,並且修有紀念性建築孫臏閣,閣在小迷魂陣村東與楊莊交界處。閣前有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所立《萬民感靈碑》,另有清順治元年(1644年)的一小碑,碑已斷殘,碑頭上有“老祖碑記”字樣。據民國碑文記載:“迷魂陣……相傳為孫臏用兵地,神其術數,運其兵法,以迷魏師魂而奪其魄,以制其命者也。

千百年來迷魂陣村一直保持著奇特的建築格局,全村佈局由東西並列的兩大塊分成前後兩街。走向從東北向西南又向西北,中間折一個大彎,整個呈牛梭子形。群眾說該村有兩個家前(向陽面)一個家後(背陰面),前街朝陽,后街朝陰。人們進了迷魂陣村,猶如進迷宮一般。街道斜斜曲曲,無常規方位,房屋則隨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異,一條街的兩旁都稱堂屋(北屋),卻正好差90度。村外地塊分佈圍村呈磨齒形,參差錯落,當地叫磨齒子地、洋襪子地、牛梭子地。這樣,街面、房屋、道路、塊塊都是斜的,外來人入村,不論空間感(方向感)還是時間感都會產生錯覺,南北中有東西,東西中有南北,故而很容易“迷(魂)糊”。

迷魂陣村有一首民謠,概括了迷魂陣的神奇:“進了迷魂陣……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迷魂陣村有大小之分,南邊的大村子叫做“大迷魂陣村”,北邊的小村子叫做“小迷魂陣村”。

孫臏建陽谷迷魂陣村

迷魂陣村建築格局奇特,就以小迷魂陣村為例。村子由東迷魂陣(前迷魂陣)、西迷魂陣(後迷魂陣)兩部分組成。實際上,村子的佈局是按照八卦的形式來排列的,因此,東、西兩部分就像是八卦圖上的陰陽兩極,而東、西迷魂陣中間則是一條斜曲的路徑。

村中的房屋都是依著街道的走向而建的,斜度不一,朝向各異。但是,面對街道的房屋都被村民稱為堂屋(北屋)。因此,當你走進迷魂陣村時,常會產生一種錯覺,站在東迷魂陣時,你會覺得自己在西迷魂陣的南面,到了西迷魂陣的時候,你又覺得自己站在東迷魂陣的南面。

如果順著街道走的話,你會覺得這裡的方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且如果不留意,你又會轉到原處。因此,雖然迷魂陣只是個小村莊,但是,陌生人進去後還是很容易迷路的。

除了村子的房子、街道等是斜著建的外,迷魂陣村外的田地也是斜分的,參差錯落,遠遠看去呈鋸齒形。因此,當地人稱這些地為磨齒地。這些磨齒地與村子的建築及佈局形成了一個協調而又獨特的風景。

在迷魂陣村,你是無法憑感覺判斷時間的,在這裡千萬不要相信你的眼睛看到的“事實”。在前迷魂陣內,當你覺得太陽剛好到了頭頂,應該是正午12點的時候,其實,這還只是10點而已。也就是說如果你來這裡的話,從村外走進村內,可能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可是在感覺上,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小時了。

到了後迷魂陣的時候,這種差異會變得更加明顯,你能將正午12點當成下午16點。不過,只要一走出村子,你就會發現,那種對時間產生的錯覺立即消失了。

孫臏建陽谷迷魂陣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