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穩居口碑最高分 細節更具深意

《絕殺慕尼黑》穩居口碑最高分 細節更具深意

這個夏天,一部人口相傳的好電影《絕殺慕尼黑》帶我們領略了一股“不服輸”的團隊精神,也認識了一群為國家、兄弟、夢想奮勇拼搏的熱血男兒。電影正在熱映中,不僅超高上座率領跑同期,過硬的口碑也在各平臺持續評分第一。如今票房即將突破七千萬,逆襲之勢依舊。

這部電影立足於美蘇冷戰背景,真實還原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那場極具爭議的籃球決賽。蘇聯隊在教練加蘭任的帶領下,打破了外界的質疑,終結了美國36年的不敗神話,創造了歷史奇蹟。很多觀眾對蘇聯隊從一團散沙到凝結成一股力量的轉變印象深刻,然而,以下這些細節你都看懂了嗎?

1. 嚴厲的海關安檢

球隊重組後,在隊員配合極不默契的情況下,依然拿到了歐洲冠軍凱旋迴國,卻在機場受到“開箱驗包”的待遇。這個看似詼諧的橋段,非常直觀地展現了當時蘇聯的社會環境。雖然政府嚴控外匯,嚴查走私,但依然不能阻擋蘇聯公民從國外大量購買稀缺商品,政府和民眾的矛盾可見一斑。

2. 打球比出租車司機賺的少

來自立陶宛的保羅斯卡斯常常抱怨,打球發的那點補貼金,還不如立陶宛的出租車司機賺的多。這不僅是一種諷刺,也側面反應了當時相當一部分球員打球,是為了能夠填補家用改善生活。

3. 不算先進的醫療技術

作為隊伍的頭號種子,謝爾蓋的膝蓋有著不能言喻的傷痛。每場比賽過後,激烈運動帶來的痛楚卻只能靠敷冰塊來緩解。可同一時期,美國早已經生產出了“一針見效”的止痛藥物。同樣的情況,高度近視的球員扎爾能夠繼續打球,靠的是教練加蘭任為他從美國購買的隱形眼鏡,但這副眼鏡在蘇聯卻是違禁品。這些細節也側面反應了,美蘇冷戰背景下蘇聯體制內的各種弊端。

4. 來自隊醫的監視

教練和球員頂著巨大的壓力出國集訓,然而隊醫卻在無時不刻地監視著他們,這一細節也跟當時蘇聯的政治氣氛有關。當時蘇聯發生過多起名人出逃事件,經常出國的國家運動員自然會被視為重點監視的對象。

5. 領導只關心烏紗

“慕尼黑慘案”發生後,領隊提出了“在這種局勢下比賽就是犯罪”的說法。蘇聯隊可以退賽,但決不能輸。其實,影片裡最大的衝突並不在美國隊和蘇聯隊之間,而是蘇聯隊和政府官員之間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教練加蘭任守護住了球員們的夢想,此刻,體育精神高於一切政治矛盾。

影片中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在這樣的政治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籃球隊員緊密團結在一起的核心人物,是教練加蘭任。他靠著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情感——理解和關愛,將大家擰成一股繩。電影裡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球員們最後的那句發言:“原來,我們早就是兄弟了。”

為了共同的目標拼搏,蘇聯隊最終創造了奇蹟。完成了如此艱難的任務,怎能叫人不熱淚盈眶?2019第一票房黑馬《絕殺慕尼黑》正在燃爆熱映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