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扯淡。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特勒征服天下的宏偉夢想,卻始終習慣性忽視希特勒的短板,那就是海軍很弱,而且不是一般的弱。

如果二戰期間的德國能有英國海軍的一半實力,那靜夜史完全有能力確信丘吉爾會下海餵魚,不列顛之戰會成為英國的謝幕之戰。

但德國沒有,希特勒比80歲的男人還力不從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德國的國家特點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無論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帝國,德國始終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帝國,這和四面環海的海權強國英國有著本質不同。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扯淡。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特勒征服天下的宏偉夢想,卻始終習慣性忽視希特勒的短板,那就是海軍很弱,而且不是一般的弱。

如果二戰期間的德國能有英國海軍的一半實力,那靜夜史完全有能力確信丘吉爾會下海餵魚,不列顛之戰會成為英國的謝幕之戰。

但德國沒有,希特勒比80歲的男人還力不從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德國的國家特點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無論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帝國,德國始終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帝國,這和四面環海的海權強國英國有著本質不同。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自古以來,建設陸軍的成本就遠遠高於海軍,因為海軍除了單兵裝備,還需要龐大的戰艦、軍港等載體,這樣的成本是陸軍遠遠不能相比的。對於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的德國而言,建設陸軍要遠比建設海軍容易,所以希特勒在軍備擴張時重點發展陸軍,海軍發展一直非常滯後。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德國只能將重點發展大陸擴張,重點進行閃電戰。雖然消滅法國後獲得了法國的海軍力量,但很快被英國炸燬,德國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希望泡湯,而即便有了法國的海軍,德國的實力仍然不可能強過美國支持的英國。

所以,消滅蘇聯後,德國必然也會繼續將重點放在大陸之上。對於“速度就是勝利”的德國而言,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時間上根本不允許。為了防止同盟國力量反撲,德國需要儘快佔據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亞等亞歐大陸地區。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扯淡。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特勒征服天下的宏偉夢想,卻始終習慣性忽視希特勒的短板,那就是海軍很弱,而且不是一般的弱。

如果二戰期間的德國能有英國海軍的一半實力,那靜夜史完全有能力確信丘吉爾會下海餵魚,不列顛之戰會成為英國的謝幕之戰。

但德國沒有,希特勒比80歲的男人還力不從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德國的國家特點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無論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帝國,德國始終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帝國,這和四面環海的海權強國英國有著本質不同。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自古以來,建設陸軍的成本就遠遠高於海軍,因為海軍除了單兵裝備,還需要龐大的戰艦、軍港等載體,這樣的成本是陸軍遠遠不能相比的。對於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的德國而言,建設陸軍要遠比建設海軍容易,所以希特勒在軍備擴張時重點發展陸軍,海軍發展一直非常滯後。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德國只能將重點發展大陸擴張,重點進行閃電戰。雖然消滅法國後獲得了法國的海軍力量,但很快被英國炸燬,德國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希望泡湯,而即便有了法國的海軍,德國的實力仍然不可能強過美國支持的英國。

所以,消滅蘇聯後,德國必然也會繼續將重點放在大陸之上。對於“速度就是勝利”的德國而言,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時間上根本不允許。為了防止同盟國力量反撲,德國需要儘快佔據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亞等亞歐大陸地區。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只有完全佔據了亞歐大陸甚至非洲大陸,希特勒才能和麵對英國一樣,依靠堅固的海岸堡壘對孤懸海外的英美等同盟國進行封鎖。

而日本之所以是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前已經完全佔據了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以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對於希特勒而言,日本雖然也是走的法西斯路線,但制度的雷同並不代表德國和日本能夠“情比金堅”,就像同為資本主義的英德兩國不共戴天一樣,在各自的利益面前,什麼狗屁情誼都可以靠邊站。

而且一直以來,希特勒就看不上日本,二戰前的希特勒有心培養委員長為德國遙相呼應的夥伴,可惜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實力太弱。而當德日兩國不得不結盟時,希特勒為了照顧革命情誼,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法西斯理論,將日本人稱作“特殊的日耳曼人”,遭到了世人的無情嘲諷。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扯淡。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特勒征服天下的宏偉夢想,卻始終習慣性忽視希特勒的短板,那就是海軍很弱,而且不是一般的弱。

如果二戰期間的德國能有英國海軍的一半實力,那靜夜史完全有能力確信丘吉爾會下海餵魚,不列顛之戰會成為英國的謝幕之戰。

但德國沒有,希特勒比80歲的男人還力不從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德國的國家特點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無論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帝國,德國始終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帝國,這和四面環海的海權強國英國有著本質不同。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自古以來,建設陸軍的成本就遠遠高於海軍,因為海軍除了單兵裝備,還需要龐大的戰艦、軍港等載體,這樣的成本是陸軍遠遠不能相比的。對於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的德國而言,建設陸軍要遠比建設海軍容易,所以希特勒在軍備擴張時重點發展陸軍,海軍發展一直非常滯後。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德國只能將重點發展大陸擴張,重點進行閃電戰。雖然消滅法國後獲得了法國的海軍力量,但很快被英國炸燬,德國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希望泡湯,而即便有了法國的海軍,德國的實力仍然不可能強過美國支持的英國。

所以,消滅蘇聯後,德國必然也會繼續將重點放在大陸之上。對於“速度就是勝利”的德國而言,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時間上根本不允許。為了防止同盟國力量反撲,德國需要儘快佔據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亞等亞歐大陸地區。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只有完全佔據了亞歐大陸甚至非洲大陸,希特勒才能和麵對英國一樣,依靠堅固的海岸堡壘對孤懸海外的英美等同盟國進行封鎖。

而日本之所以是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前已經完全佔據了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以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對於希特勒而言,日本雖然也是走的法西斯路線,但制度的雷同並不代表德國和日本能夠“情比金堅”,就像同為資本主義的英德兩國不共戴天一樣,在各自的利益面前,什麼狗屁情誼都可以靠邊站。

而且一直以來,希特勒就看不上日本,二戰前的希特勒有心培養委員長為德國遙相呼應的夥伴,可惜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實力太弱。而當德日兩國不得不結盟時,希特勒為了照顧革命情誼,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法西斯理論,將日本人稱作“特殊的日耳曼人”,遭到了世人的無情嘲諷。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而日本雖然和德國結盟,但在德國和蘇聯鏖戰莫斯科,最需要日本從遠東插一刀的關鍵時刻,日本卻將炸彈扔到了美國的珍珠港。

這說明日本和德國本質上就是各懷鬼胎,靜夜史認為二戰期間德日兩國結盟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證德國和日本兩個法西斯國家不先打起來。

所以當蘇聯亡國,同盟國陣營半壁淪陷後,世界格局將徹底被改變,屆時德日兩國也就不需要各自敷衍了。而德國為了實現徹底佔據亞歐大陸的目標,即便退回海島的日本投靠美國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是下一個英國。

而如果德國能穩固佔據亞歐大陸甚至非洲大陸,不斷排擠英法日等國的大陸勢力,德國在理論上就有和美國長期對抗的資本。

"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集中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分北中南三個集團軍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由於蘇聯30年代“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加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盲目樂觀,疏於防範,使得戰爭前期一線蘇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到9月底莫斯科會戰爆發前,蘇聯損失軍隊300多萬,飛機大炮不計其數,國土淪陷超過150萬平方公里,超過1/4的人口陷於敵手。

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蘇聯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斯大林發表演說誓與莫斯科共存亡,朱可夫從西伯利亞調集30萬西伯利亞師萬里回援。再加上英國的大力援助,蘇軍終於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輝煌勝利,消滅德軍50多萬人,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德國不得不由閃電戰轉為消耗戰,蘇聯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為反敗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蘇聯上下的同仇敵愾,失去莫斯科的蘇聯很可能徹底亡國,成為納粹德國的刀下之鬼,而消滅蘇聯的納粹德國必然更加膨脹,世界將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蘇聯沒有挺過來,比如朱可夫沒有那30萬西伯利亞師,消滅蘇聯的德國下一個目標將是誰呢?

很多人認為是英國無疑,畢竟打蘇聯就是為了搶時間,所以留了英國一命,如果能順利消滅蘇聯,那麼接下來德國一定會再度揮師向西,徹底佔領英倫三島,將丘吉爾趕下海餵魚,並順理成章地接收英國的全部殖民地,最後和美國決戰於紫禁之巔,達到一統天下的“偉大”夢想。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聽起來挺帶勁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扯淡。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希特勒征服天下的宏偉夢想,卻始終習慣性忽視希特勒的短板,那就是海軍很弱,而且不是一般的弱。

如果二戰期間的德國能有英國海軍的一半實力,那靜夜史完全有能力確信丘吉爾會下海餵魚,不列顛之戰會成為英國的謝幕之戰。

但德國沒有,希特勒比80歲的男人還力不從心。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德國的國家特點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無論是第一帝國、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帝國,德國始終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帝國,這和四面環海的海權強國英國有著本質不同。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自古以來,建設陸軍的成本就遠遠高於海軍,因為海軍除了單兵裝備,還需要龐大的戰艦、軍港等載體,這樣的成本是陸軍遠遠不能相比的。對於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元氣大傷的德國而言,建設陸軍要遠比建設海軍容易,所以希特勒在軍備擴張時重點發展陸軍,海軍發展一直非常滯後。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德國只能將重點發展大陸擴張,重點進行閃電戰。雖然消滅法國後獲得了法國的海軍力量,但很快被英國炸燬,德國建設一支強大海軍的希望泡湯,而即便有了法國的海軍,德國的實力仍然不可能強過美國支持的英國。

所以,消滅蘇聯後,德國必然也會繼續將重點放在大陸之上。對於“速度就是勝利”的德國而言,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時間上根本不允許。為了防止同盟國力量反撲,德國需要儘快佔據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亞等亞歐大陸地區。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只有完全佔據了亞歐大陸甚至非洲大陸,希特勒才能和麵對英國一樣,依靠堅固的海岸堡壘對孤懸海外的英美等同盟國進行封鎖。

而日本之所以是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前已經完全佔據了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以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對於希特勒而言,日本雖然也是走的法西斯路線,但制度的雷同並不代表德國和日本能夠“情比金堅”,就像同為資本主義的英德兩國不共戴天一樣,在各自的利益面前,什麼狗屁情誼都可以靠邊站。

而且一直以來,希特勒就看不上日本,二戰前的希特勒有心培養委員長為德國遙相呼應的夥伴,可惜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實力太弱。而當德日兩國不得不結盟時,希特勒為了照顧革命情誼,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法西斯理論,將日本人稱作“特殊的日耳曼人”,遭到了世人的無情嘲諷。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而日本雖然和德國結盟,但在德國和蘇聯鏖戰莫斯科,最需要日本從遠東插一刀的關鍵時刻,日本卻將炸彈扔到了美國的珍珠港。

這說明日本和德國本質上就是各懷鬼胎,靜夜史認為二戰期間德日兩國結盟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證德國和日本兩個法西斯國家不先打起來。

所以當蘇聯亡國,同盟國陣營半壁淪陷後,世界格局將徹底被改變,屆時德日兩國也就不需要各自敷衍了。而德國為了實現徹底佔據亞歐大陸的目標,即便退回海島的日本投靠美國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是下一個英國。

而如果德國能穩固佔據亞歐大陸甚至非洲大陸,不斷排擠英法日等國的大陸勢力,德國在理論上就有和美國長期對抗的資本。

利益比情誼更重要?為何說消滅蘇聯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