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隋朝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說歷史的女人——第639期)一個王朝到了末期,史書往往會有一句某某死,則亡。那麼隋朝在最後的時期也曾有這麼一個擎天白玉柱,他就是楊義臣,楊義臣一旦折掉,則隋朝亡矣。這麼說,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若仔細深入歷史去看的話,你會發現事實原來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楊義臣這根隋朝最後關乎朝代存亡的擎天白玉柱。楊義臣,代人,鮮卑族,是一個漢化的胡人,本姓尉遲,父親尉遲崇,仕北周,為儀同大將軍,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

一:父親站隊很重要。北周時期,尉遲崇率兵鎮守恆山,楊堅擔任定州總管,是尉遲崇的頂頭上司。當時天元皇帝奢侈昏暴,天下思變,尉遲崇看到楊堅已有取而代之之意,便堅決站到楊堅陣營裡,傾心相結,楊堅對他的親近很是滿意。

大象二年(580年),楊堅擔任北周大冢宰後,尉遲迥、楊逍、司馬消難相繼起兵討伐楊堅,其中尉遲迥聲勢最大,威脅也最嚴重。

尉遲崇和尉遲迥是同族兄弟,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擔任重要軍職、手握重兵的尉遲崇處境就很微妙,起兵討伐尉遲迥,難免會有人藉機造謠說自己名為平叛,實為造反。如果自己在這時不做點什麼表明自己的清白和決心,楊堅為人性情猜忌,難免秋後算賬。

思來想去尉遲崇想出了一條絕妙之計,他脫去軍裝,換上犯人的號衣,把自己關在監獄裡,並派人赴京請罪,表明自己是叛逆者的親屬,請求治罪。這是一個高明的做法,楊堅立即明白尉遲崇的良苦用心,於是寫一封信對他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讚賞,並致以誠摯的問候,要求他乘公家的專車回到朝裡,把他安排在身邊擔任重要職務。

他是隋朝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楊堅代周建隋後,封尉遲崇為秦興縣公爵。後來尉遲崇戰死後,作為烈士的後代,年僅12歲尉遲義臣被楊堅收養在宮裡。楊堅有次看到擔任千牛奮身的尉遲義臣英姿勃勃,便想起了尉遲崇當年對自己忠誠和支持,感慨良久,對著尉遲義臣說,我當年剛掌握大權的時候,到處都是反對聲,尉遲迥這貨帶頭在鄴城造反。你爹當時在恆山統領部隊,不但與尉遲迥相鄰,還和尉遲迥是親戚。但你爹是個明白人,堅決地站在了我這邊,為了表示和一刀兩斷的決心,還把自己抓起來,要求我治罪。後來,在抵擋北邊那些少數民族入侵中壯烈犧牲。

他的高尚品德亙古未有,他的光榮事蹟感天動地。現在就是給他天大的榮譽,也不足以表彰他的豐功偉績。小義臣,你以後就姓我的姓,作為我的堂孫,編入我楊門家譜,咱爺們永享榮華富貴。從此,楊義臣登上歷史舞臺,在大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生華章。

二:初露鋒芒。楊義臣作為烈士後代,又長期生活在皇宮大內之中,為人謙虛謹慎、機智勇敢、善於騎射、有大將之才,很受楊堅喜愛,決定擔任軍職以便接收歷練,以後好委以重任。

開皇十九年(599年),隋朝的死對頭突厥達頭可汗進犯邊塞,楊義臣第一次以行軍總管身份,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馬,征討突厥,面對凶悍的突厥騎兵,楊義臣沉著勇猛、指揮有方,在白道把突厥軍打的屁滾尿流,狼狽而逃。

開皇二十年(600年),老冤家突厥再次進犯邊塞,雁門、馬邑二地多受其害。楊義臣第二次出兵抗擊突厥,突厥敗逃塞外。楊義臣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率兵窮追不捨。

追到突厥老窩大斤山,突厥兵不跑了,如果再跑不但老窩沒了,主要是面子都沒了,難道你小子在我老家還敢猖狂,於是停下腳步和楊義臣死磕。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個楊義臣都打不過,又來了一個更狠的人—太平公史萬歲,率領軍隊也趕到了,楊義臣與史萬歲合力出擊,大敗突厥兵。仁壽初年(501年),楊義臣拜授朔州總管,楊堅甚至把自己穿的軍服都給了楊義臣,表彰他的功勞。

三:再次站隊。仁壽四年(604年),老皇帝楊堅駕崩,楊廣即位。楊堅有五個兒子,憑什麼是你即位?漢王楊諒一百個不服,率先舉起討伐逆子楊廣的旗號,在幷州起兵作亂,這都是權力鬧得。

當時,代州總管李景被漢王的部將喬鍾葵包圍,楊廣下詔讓楊義臣去救援他。這次又面臨這當年和老爹一樣的選擇,站隊太重要了,不然一失足永世不得翻身。楊義臣是個好同志,政治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站位準確,旗幟鮮明的站在楊廣這一陣營裡。

接到楊廣的平叛命令後,楊義臣一刻也沒有耽誤,率領本部騎兵、步兵二萬人馬,連夜奔襲幾十里路,趕在叛軍到來之前堵住了西陘口。天亮後,喬鍾葵的人馬才大搖大擺的緩緩而來。

喬鍾葵手下有個猛將叫王拔,這位猛將兄善於使用馬槊,能在飛馳的戰馬上撥開迎面射來的箭矢,每次衝鋒的時候這哥們都打頭陣,驍勇異常,給楊義臣帶來很大麻煩。

為了對付王拔,楊義臣從軍中懸賞招募勇士,並表示,只要能打敗對方那位猛將兄,一定破格提拔重用。重賞之下,有不怕死的站了出來。這不怕死的哥們叫楊思恩,表示自己打小練武,精通各種器械套路,屬於高手之列,願意斬王拔的腦袋獻於麾下。

楊義臣一看這貨相貌不凡,身材高大,肌肉發達,也很高興,搬出酒,壯士,請滿飲此酒好上路。楊思恩喝完酒,摔了酒壺,上馬出戰。被王拔斬於馬下,喝酒不騎馬,更不能騎馬作戰,這算酒駕。楊義臣也夠意思,贖回楊思恩的屍體,放聲痛哭,三軍無不流淚。

他是隋朝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楊義臣一看硬拼肯定不行,何況自己的人數也不佔優,便決定用計取勝。他把軍中的騾馬牛驢全部集中起來,總共好幾千頭,讓五百軍士每人攜帶兩面鼓,帶著這些牲口藏在山谷裡等自己進攻信號。

晚飯後,全軍酒足飯飽,出擊。喬鍾葵迎戰,兩軍激戰正酣,山谷中那些驢呀、馬呀等在軍士的驅趕下一湧而出,衝向叛軍陣營,一時間,戰鼓震天,塵埃彌天,喬鍾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只知道自己中了埋伏,喊出了以前無數人喊過,以後仍有無數人要喊的一句話,不好,中計矣,快撤。楊義臣縱兵追擊,大破喬鍾葵。

不久,平定楊諒之叛。楊廣這人也不含糊,對平叛有關人員論功行賞,楊義臣也因戰功升任上大將軍,賜縑採二千段,雜採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馬二十匹,繼而授他為相州刺史,不但獎錢、而且升官。楊義臣從此也成為楊廣的心腹愛將。楊義臣和他爹,不但才能出眾,而且政治站位高,始終都能站好隊,站對隊,不受重用才怪呢!

四:南征北戰。楊廣上臺後,好大喜功、急功好利,短時間內在全國上馬許多世界級的大工程,修東都、開運河、建長城,沒事還好旅遊,塞外江南都去過,搞得全國上下民怨沸騰。為了炫耀武力,楊廣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發動征討高句麗的戰爭。不是說高句麗這貨不能打,而是等到運河修好後再打估計又是一番結果。

說實話,楊義臣這些年有點忙,從大業五年到大業八年,楊義臣一直都在平定吐谷渾的前線,剛把吐谷渾搞定,就急匆匆的趕到遼東前線。楊義臣已經成了帝國的消防隊員,哪裡有火警,哪裡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征討楊玄感叛亂,征討妖賊向海公,大業十年(614年),再次隨楊廣再征討遼東。這時國內已經大亂,渤海人高士達、清河人張金稱,都相聚幾萬之眾,攻陷郡縣。面對國內這個爛攤子,隋煬帝楊廣只好讓楊義臣從遼東率軍回來平叛,楊義臣不負眾望,大破高士達,斬張金稱,進軍豆子赹,活捉格謙。

此後,楊義臣一直在河北前線,他將河北情況寫成報告呈送給煬帝,但是遭到了白臉奸臣虞世基的百般阻撓。後來當楊廣通過其它渠道得知接到楊義臣在河北收降數十萬叛軍的捷報後,不禁感慨萬千:“我原來沒有聽到盜賊發展到如此地步?賊勢發展得這樣快,楊義臣降賊這麼多?”

他是隋朝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

虞世基充分發揮小人嫉賢妒能的本色,對楊廣說:“盜賊都是小股勢力,雖多但終不能成氣候,不必擔憂;楊義臣幾盡剿除盜賊,長期在京城之外擁有重兵,很不合適,不得不防。”楊廣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以為然,隨即下令召回楊義臣,並遣散他的士兵。楊義臣為此報憾憂憤,不得不回朝聽命。不久後,張金稱、高士達的餘部全都歸附竇建德,河北叛軍復盛。回朝後,楊義臣因軍功升任光祿大夫,不久拜授禮部尚書。不久,在官任上鬱郁去世。一年後,江都兵變,煬帝被弒。有人說,如果楊義臣活著,斷不會有兵變這種事發生。

後來,也有人傳說楊義臣沒有死,還領導討伐叛臣賊子宇文化及的軍事行動,成功的誅殺了宇文化及,並救了煬帝的兒子趙王杲,當然這都是傳說,趙王杲在江都兵變時已經被裴虔通一刀砍死在煬帝的腳下。

楊義臣死,隋朝滅。故此,說他是隋朝最後一根擎天白玉柱,一旦折掉,隋朝亡矣,實不為過。《隋書》說:群盜侵擾,義臣致三捷之功,此皆名重當年,聲流後葉者也。連楊義臣的老對頭竇建德也說,歷觀隋將,善用兵者唯義臣耳。(文/向林)

參考資料《隋書》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