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實力 讓隋文帝也無法掉以輕心


由於暫時解除的後顧之憂,隋朝按原定計劃發兵消滅了陳朝,取得了重要的財稅來源。這時隋的戰略重心又重新轉向北方,將攻略目標放在了沙缽略之子都藍可汗身上。

隋朝進攻都藍可汗的理由,是他的部下突利可汗密告都藍正在製造攻具,準備進攻邊防重鎮大同。其實,戰前突厥方面由於畏懼隋朝的實力,竭力避免和隋朝發生衝突。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隋朝的壓力下殺死了北周千金公主。隋朝方面也展現出積極進取態勢,頻頻對突厥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的重點是封地在都藍可汗北面的突利可汗。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實力 讓隋文帝也無法掉以輕心


由於暫時解除的後顧之憂,隋朝按原定計劃發兵消滅了陳朝,取得了重要的財稅來源。這時隋的戰略重心又重新轉向北方,將攻略目標放在了沙缽略之子都藍可汗身上。

隋朝進攻都藍可汗的理由,是他的部下突利可汗密告都藍正在製造攻具,準備進攻邊防重鎮大同。其實,戰前突厥方面由於畏懼隋朝的實力,竭力避免和隋朝發生衝突。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隋朝的壓力下殺死了北周千金公主。隋朝方面也展現出積極進取態勢,頻頻對突厥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的重點是封地在都藍可汗北面的突利可汗。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身處北方前線的隨從軍隊


在得到突利的積極呼應後,隋朝決定出動主力一舉剷除突厥。尚書左僕射高穎擔任右路軍統帥,自朔州出擊。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左路軍統帥,從靈州出擊。上柱國燕榮率領偏師從幽州出擊。

面對這次大舉進攻,突厥採取了傳統的遊牧式抵抗戰略。都藍聯合各部,首先擊破了充當內應的突利可汗部眾。接著以一部兵力牽制前進的隋軍,主力向北逃遁。隋朝方面雖然能夠擊敗當前的少數敵人,卻根本無法對突厥人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實力 讓隋文帝也無法掉以輕心


由於暫時解除的後顧之憂,隋朝按原定計劃發兵消滅了陳朝,取得了重要的財稅來源。這時隋的戰略重心又重新轉向北方,將攻略目標放在了沙缽略之子都藍可汗身上。

隋朝進攻都藍可汗的理由,是他的部下突利可汗密告都藍正在製造攻具,準備進攻邊防重鎮大同。其實,戰前突厥方面由於畏懼隋朝的實力,竭力避免和隋朝發生衝突。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隋朝的壓力下殺死了北周千金公主。隋朝方面也展現出積極進取態勢,頻頻對突厥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的重點是封地在都藍可汗北面的突利可汗。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身處北方前線的隨從軍隊


在得到突利的積極呼應後,隋朝決定出動主力一舉剷除突厥。尚書左僕射高穎擔任右路軍統帥,自朔州出擊。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左路軍統帥,從靈州出擊。上柱國燕榮率領偏師從幽州出擊。

面對這次大舉進攻,突厥採取了傳統的遊牧式抵抗戰略。都藍聯合各部,首先擊破了充當內應的突利可汗部眾。接著以一部兵力牽制前進的隋軍,主力向北逃遁。隋朝方面雖然能夠擊敗當前的少數敵人,卻根本無法對突厥人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以冶煉著稱的突厥 在精銳部隊的武裝上也勝於隋軍


最後決定勝負的仍然是政略面的手腕。突利可汗在部眾被消滅後逃亡隋朝,被隋文帝楊堅封為啟民可汗。啟民藉助隋朝的財力,大肆收買在草原上已經陷入困頓的都藍可汗的部眾。為了剿除這個真正的心腹大患,都藍可汗的騎兵不斷進攻長城以北的啟民可汗部落,甚至敢於深入長城以南劫掠隋朝邊郡。隋朝方面的措施是在長城遮護不到的地方加築堡壘,屯駐重兵以防止敵人騷擾。但這種消極防禦的舉措只能應付小股騎兵,而突厥隨時有舉眾數萬數十萬南下的實力。

隋朝的體量和制度,可以保證其一次次深入大漠尋找決戰機會。正當他們醞釀著再出塞北時,突厥內亂又一次幫助了他們。都藍可汗在內亂中被部下殺死,突厥能夠集結進攻的兵力大為削弱。楊堅趁勢發動了決定性攻勢。在公元600年,隋朝派晉王楊廣及楊素為主帥從靈武出擊,讓漢王楊諒和名將史萬歲從馬邑出擊,還有長期對突厥政略工作長孫晟率領突厥降卒協同進攻。兵微將寡的達頭可汗選擇不戰而退,繼續實行遊擊作戰。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實力 讓隋文帝也無法掉以輕心


由於暫時解除的後顧之憂,隋朝按原定計劃發兵消滅了陳朝,取得了重要的財稅來源。這時隋的戰略重心又重新轉向北方,將攻略目標放在了沙缽略之子都藍可汗身上。

隋朝進攻都藍可汗的理由,是他的部下突利可汗密告都藍正在製造攻具,準備進攻邊防重鎮大同。其實,戰前突厥方面由於畏懼隋朝的實力,竭力避免和隋朝發生衝突。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隋朝的壓力下殺死了北周千金公主。隋朝方面也展現出積極進取態勢,頻頻對突厥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的重點是封地在都藍可汗北面的突利可汗。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身處北方前線的隨從軍隊


在得到突利的積極呼應後,隋朝決定出動主力一舉剷除突厥。尚書左僕射高穎擔任右路軍統帥,自朔州出擊。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左路軍統帥,從靈州出擊。上柱國燕榮率領偏師從幽州出擊。

面對這次大舉進攻,突厥採取了傳統的遊牧式抵抗戰略。都藍聯合各部,首先擊破了充當內應的突利可汗部眾。接著以一部兵力牽制前進的隋軍,主力向北逃遁。隋朝方面雖然能夠擊敗當前的少數敵人,卻根本無法對突厥人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以冶煉著稱的突厥 在精銳部隊的武裝上也勝於隋軍


最後決定勝負的仍然是政略面的手腕。突利可汗在部眾被消滅後逃亡隋朝,被隋文帝楊堅封為啟民可汗。啟民藉助隋朝的財力,大肆收買在草原上已經陷入困頓的都藍可汗的部眾。為了剿除這個真正的心腹大患,都藍可汗的騎兵不斷進攻長城以北的啟民可汗部落,甚至敢於深入長城以南劫掠隋朝邊郡。隋朝方面的措施是在長城遮護不到的地方加築堡壘,屯駐重兵以防止敵人騷擾。但這種消極防禦的舉措只能應付小股騎兵,而突厥隨時有舉眾數萬數十萬南下的實力。

隋朝的體量和制度,可以保證其一次次深入大漠尋找決戰機會。正當他們醞釀著再出塞北時,突厥內亂又一次幫助了他們。都藍可汗在內亂中被部下殺死,突厥能夠集結進攻的兵力大為削弱。楊堅趁勢發動了決定性攻勢。在公元600年,隋朝派晉王楊廣及楊素為主帥從靈武出擊,讓漢王楊諒和名將史萬歲從馬邑出擊,還有長期對突厥政略工作長孫晟率領突厥降卒協同進攻。兵微將寡的達頭可汗選擇不戰而退,繼續實行遊擊作戰。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人的失敗 問題大都不出在軍事層面


隋軍的攻勢就這樣無果而終,但政治方面的運作已發揮了相當作用。第二年,突厥部眾90000餘人背棄達頭可汗,歸附和隋朝親善的啟民可汗。達頭派出劫掠啟民部眾的軍隊,也被內線作戰的隋軍所阻擊。於是到公元603年,突厥10餘部陸續轉歸啟民可汗麾下,讓走投無路的達頭可汗直接投降。

事已至此,隋朝似乎可以解決北方的最大禍患了,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公元615年,突厥就恢復了向隋朝挑戰的實力。他們以隋朝對突厥內部的瓦解作為藉口,發兵包圍了正在雁門郡巡視的隋煬帝。心高氣傲的楊廣,幾乎成為突厥人的俘虜。


"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說起草原上的突厥時代,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唐朝。然而早在堪稱測試版大唐的隋朝時期,長安朝廷就已經和北方的突厥多有衝突。雖然沒有形成決定性勝負,卻也為後世對抗草原霸主提供了諸多參考。

篡位者的明眸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周 北齊 陳朝和突厥的四方對峙


公元577年,北周消滅北齊,將分裂多年北方再度統一。北周的成功,首先是破除門戶之見。比如在胡人武士之外大規模拔擢漢人當兵,還首創了以裝甲步兵為主的府兵制度。其次則是在北齊和草原上的柔然結盟後,選擇交好新興的突厥勢力。當後者在北方擊敗柔然,就和北周一起夾擊北齊的各條邊境。

但北周奪取的半壁江山,也並未能持續太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利用周宣帝年輕資淺的弱點,獨掌大權併成功篡位。隨即,他化身為歷史上的激進改革家。既要用三省六部的官僚機構,削弱勢力仍然很大的胡人軍功貴族。還要在基層加強推廣均田制度,剷除各地的土豪富戶。在這些集權政策的催化下,新建立的隋朝是府庫豐盈,國勢似乎已經蒸蒸日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的武力和政治核心 依然是鮮卑創立的六鎮兵馬


在涉外層面,隋朝的四面都有實力不弱的鄰國存在。江淮以南有佔據長江中下游的陳朝,河西走廊是擁眾10萬多人馬的鮮卑王國吐谷渾,東部邊界外還有新崛起的高句麗,以及正北方向上的舊盟友突厥。

為了搞定這些強大的四方蠻夷,楊堅制定了一整套宏大的戰略規劃。為此,隋朝必須在涼州和幽州部署重兵,用來牽制吐谷渾和高句麗。但攻略重點仍舊放在武力最弱但財賦豐盈的陳朝身上。最後才希望藉助江南的財力北上對付突厥,從而獲得無可爭議的地區優勢。但當隋朝任命的首席重臣高穎,正要統帥諸軍南下伐陳之際,北方的突厥已搶先下手。這個意外也徹底打亂了長安君臣的優質謀劃。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北朝實際上也在北方邊境部署重兵


初期攻防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大舉南下 讓隋朝猝不及防


突厥興兵的官方理由,是替被篡位的北周報仇。其實際意義在於擾亂隋朝後方,讓其無法用兵江南。為此,突厥的四位可汗一起出動,動員了號稱40萬的軍隊,還得到盤踞營州的前北周刺史高寶寧配合。

在四路突厥大軍中,處羅侯與高寶寧一支進攻渝關。沙缽略可汗率領的主力侵入馬邑,並轉攻陝甘,威脅隋朝都城長安。阿波可汗和玷厥可汗分別攻略延安、上郡和張掖、武威。隋朝的北方駐軍奮力抵抗,甚至在戰史裡留下了3000人血戰10萬突厥的詭異記錄。其實考察突厥入侵的過程,就會發現他們始終在避免正面衝突,大都以擄掠隋朝境內人畜物資為目的。經過突厥的此次突然襲擊,隋朝西北六郡的雜畜幾乎被擄掠一空,嚴重損害了當地經濟和戰爭動員能力。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騎兵一直避免與隋朝正面交戰


在突厥重兵威脅下,楊堅只能暫停進攻陳朝的計劃,將兵力和物資轉而用於對突厥的反攻。公元583年,也就是突厥四路入侵的第二年,隋朝動員北方全部兵力出塞進攻。目的是要重創突厥,解除隋進攻江南的後顧之憂。其中衛王楊爽率領的主力部隊,在白道奇襲沙缽略得手,迫使沙缽略可汗躲入北方腹地。河間王楊弘從靈州出擊也獲得小勝。隋幽州總管所部進攻高寶寧,奪取其根據地營州,高寶寧出走契丹被部下所殺。

但此次反攻的真正勝利還是在西線。由於對突厥內部情況的瞭解,隋軍使用離間計說服突厥西線總指揮阿波可汗停駐觀望,並由此引發了沙缽略和阿波之間的自相殘殺。兩可汗的互相攻伐,最終導致了整個北方草原的大內戰,西線的反間計可謂是隋朝“政略勝於戰略”的方針的最佳體現。沙缽略雖然困於阿波可汗的強大攻勢,仍然有餘力進攻隋之幽州,殺死幽州總管李崇。但在阿波可汗和隋朝的包圍下,也不得不向楊堅遣使請和。以此為契機,沙缽略向隋朝表示了願意成為藩屬的意願,成為隋朝在北方的正式盟友。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地盤雖大 但內部依然比較渙散


計劃落空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的實力 讓隋文帝也無法掉以輕心


由於暫時解除的後顧之憂,隋朝按原定計劃發兵消滅了陳朝,取得了重要的財稅來源。這時隋的戰略重心又重新轉向北方,將攻略目標放在了沙缽略之子都藍可汗身上。

隋朝進攻都藍可汗的理由,是他的部下突利可汗密告都藍正在製造攻具,準備進攻邊防重鎮大同。其實,戰前突厥方面由於畏懼隋朝的實力,竭力避免和隋朝發生衝突。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隋朝的壓力下殺死了北周千金公主。隋朝方面也展現出積極進取態勢,頻頻對突厥內部進行分化瓦解,工作的重點是封地在都藍可汗北面的突利可汗。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身處北方前線的隨從軍隊


在得到突利的積極呼應後,隋朝決定出動主力一舉剷除突厥。尚書左僕射高穎擔任右路軍統帥,自朔州出擊。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左路軍統帥,從靈州出擊。上柱國燕榮率領偏師從幽州出擊。

面對這次大舉進攻,突厥採取了傳統的遊牧式抵抗戰略。都藍聯合各部,首先擊破了充當內應的突利可汗部眾。接著以一部兵力牽制前進的隋軍,主力向北逃遁。隋朝方面雖然能夠擊敗當前的少數敵人,卻根本無法對突厥人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以冶煉著稱的突厥 在精銳部隊的武裝上也勝於隋軍


最後決定勝負的仍然是政略面的手腕。突利可汗在部眾被消滅後逃亡隋朝,被隋文帝楊堅封為啟民可汗。啟民藉助隋朝的財力,大肆收買在草原上已經陷入困頓的都藍可汗的部眾。為了剿除這個真正的心腹大患,都藍可汗的騎兵不斷進攻長城以北的啟民可汗部落,甚至敢於深入長城以南劫掠隋朝邊郡。隋朝方面的措施是在長城遮護不到的地方加築堡壘,屯駐重兵以防止敵人騷擾。但這種消極防禦的舉措只能應付小股騎兵,而突厥隨時有舉眾數萬數十萬南下的實力。

隋朝的體量和制度,可以保證其一次次深入大漠尋找決戰機會。正當他們醞釀著再出塞北時,突厥內亂又一次幫助了他們。都藍可汗在內亂中被部下殺死,突厥能夠集結進攻的兵力大為削弱。楊堅趁勢發動了決定性攻勢。在公元600年,隋朝派晉王楊廣及楊素為主帥從靈武出擊,讓漢王楊諒和名將史萬歲從馬邑出擊,還有長期對突厥政略工作長孫晟率領突厥降卒協同進攻。兵微將寡的達頭可汗選擇不戰而退,繼續實行遊擊作戰。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突厥人的失敗 問題大都不出在軍事層面


隋軍的攻勢就這樣無果而終,但政治方面的運作已發揮了相當作用。第二年,突厥部眾90000餘人背棄達頭可汗,歸附和隋朝親善的啟民可汗。達頭派出劫掠啟民部眾的軍隊,也被內線作戰的隋軍所阻擊。於是到公元603年,突厥10餘部陸續轉歸啟民可汗麾下,讓走投無路的達頭可汗直接投降。

事已至此,隋朝似乎可以解決北方的最大禍患了,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公元615年,突厥就恢復了向隋朝挑戰的實力。他們以隋朝對突厥內部的瓦解作為藉口,發兵包圍了正在雁門郡巡視的隋煬帝。心高氣傲的楊廣,幾乎成為突厥人的俘虜。


剿而不滅:隋朝與突厥的恩怨情仇

堂堂隋煬帝 也險些成為突厥人的俘虜


由於數十年大規模的工程消耗和戰爭折損,隋朝的人力與財力都已經接近枯竭,自然不可能再有任何反擊措施。加上天下即將大亂,也讓隋煬帝無心洗刷自己的恥辱記錄。突厥人在隨後的亂世中,成功扮演了北方仲裁者角色。一直到唐朝的李世民篡位,他們還能大規模出兵,讓天可汗親自出馬來給多位首領賠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