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隋朝 隋文帝 隋煬帝 高熲 楊素 魚羊祕史 2018-11-28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隋朝國力之強,與漢唐大帝國相比,可謂不遑多讓。

隋朝三徵高麗時,能夠發動113萬大軍。隋朝人口達4600餘萬,也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

隋朝的動員能力也相當強,七八年間,動員超過3000萬人次的役夫,開鑿了大運河、擴建了長城。

國內儲積也十分封厚。隋朝在各大都會的附近設置了許多國有糧倉,位於洛陽以東洛河入黃河河口處的洛口倉,共有糧窖3000個,每窖存糧8000石,合計存糧達24000000石,約合25.44億斤。隋朝滅亡後,經過歷次義軍與百姓的洗劫,據唐朝人估算,仍能持續供應五六十年。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隋朝對周邊各少數民族也具有碾壓性的優勢,突厥可汗向隋朝稱臣,吐谷渾也被隋朝完全壓制。高句麗雖然稱雄與東北一隅,但完全無力挑戰隋朝。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隋煬帝手中,短短十三年就迅速從輝煌的頂端跌落,被農民大起義撕的粉碎。那麼原因到底何在呢?

其一是民眾貧窮至極。

隋朝的富裕有個特點,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暴富。為什麼這麼說呢?漢朝從開國到極盛,歷經漢高帝、呂后、文帝、景帝六七十年,才積累起巨大的財富。唐朝從開國到極盛,經歷了高祖、太宗、高宗、武后、玄宗近一百年時間。宋朝經濟極盛大約在仁宗時期,也花費了六七十年時間。明朝經歷太祖、成祖兩代國力極盛,時間大概五六十年。清朝在康熙末年勉強算作到達鼎盛,也有七八十年時間。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而隋朝,從581年建國到605年煬帝接手達於極盛,才短短24年。其財富積累的速度遠遠超過歷代大王朝。中國古代是非常單一的農業自然經濟,通過農業生產積累財富的速度是一定規律的,所以其他朝代從創業到鼎盛都在六十年左右。隋朝這麼快的積累,顯然不正常。奧祕是什麼呢?

根子在隋文帝,作為開國皇帝,他的性格十分偏狹,做事有時非常偏激。隋朝開國後關中經常遇到饑荒,因為地狹人多,這一問題只能依靠調撥關東糧食解決。

後來就有人藉此提出,國家有災年有豐年,應當把豐年的糧食拿出一部分來,由國家牽頭建設義倉,把百姓的糧食放進去,待荒年拿出來救災。

這個建議的初衷不錯,但是隋文帝把他搞歪了。起初百姓願意響應號召存糧入倉,反正都是給備荒。隋文帝卻給百姓定了存糧標準,上等戶每年交一石,中等戶每年交七鬥,下等戶每年交四鬥。絕對量雖然不多,但架不住年年交。而且這是正賦之外的硬性攤派,不交不行。後來交著交著果然變了味兒,朝廷把義倉管了起來,沒有皇帝的詔旨一律不準使用。這就等於侵吞了百姓的財產。隋朝短短二十多年積累起天文數字的存糧,其實就是從農民手中硬搶起來的。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本來民間依靠豐年的儲備,還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結果被隋文帝連續二十多年硬搶,老百姓都被搶成沒有積蓄的窮光蛋,一有水旱災害,馬上就會出現大面積的饑荒。而隋文帝卻偏偏不讓隨意放糧,導致民間越來越窮。

而隋煬帝當政時,還不顧民力幾乎枯竭的實際,大興土木,開鑿運河,大修宮室,修補長城,三徵高麗。搞的民眾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走投無路的百姓,只好揭竿而起了。

歷代王朝,因饑荒暴發農民大起義,往往都是在王朝後期,唯獨隋朝在開國三十多年就暴發,而且規模極大,力量極強,都是對國家橫徵暴斂政策的極端反應。

其二是統治集團分裂。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隋文帝父子極其猜忌。開國功臣中,但凡位高權重的,都受到殘酷的政治迫害。隋朝最有才能、老成持重的高熲,幫助隋文帝奪位、建立各種制度律令,但他功勞太大,威望太高,引起文帝的不安,於是被罷官留爵。煬帝即位後,橫豎看不慣高熲,又因為廢立太子一事中高熲不支持楊廣,產生了嚴重的政治矛盾,煬帝遂將高熲殺死。

另一位開國功臣楊素,他的功勞不亞於高熲,但因為懂得逢迎文帝,又出盡心這幫助煬帝奪嫡,一度受到煬帝的尊重。但他權勢太熾,煬帝也甚為猜忌。後來楊素得病不治,甘求個人一死而保全家平安。

其餘武將如虞慶則、王世積、賀若弼、史萬歲,文臣如薛道衡、張衡、劉昉、王景等,凡是功勞、名頭響的,全都遭到文帝父子的毒手。

隋朝開國時的重臣李穆的兒子李渾孫子李敏,也因為各種原因,被煬帝誅殺。李敏還是隋文帝的外孫女婿,一度與煬帝關係比較親密。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唐國公李淵因為身居太原這種重兵之地,也備受猜忌,只不過李淵一直非常低調,又遠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倖免一死。

隋朝坐擁113萬軍隊,50年吃不完的糧草,為何滅亡的如此之快?

隋朝高官顯貴們可以說一直活得戰戰兢兢,稍不注意便有殺身之禍。時間一長,都與皇帝離心。大業九年時,隋煬帝不顧朝野反對,強行發動第二次東征高句麗之戰,楊素的兒子、隋朝禮部尚書楊玄感,公然在黎陽扯旗造反,聲言要推翻隋煬帝。

楊玄感後來雖然被鎮壓下去,但他無疑點燃了高官集團對煬帝的忿恨,後來隋末各地掀起農民起義的巨浪,隋朝各地的官員也都搖身一變,割地一方稱王稱霸。這樣眾叛親離的一個王朝,還有什麼力量能支持下去呢。

作者:票非人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