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應縣美食特產

蒜茸 陶瓷 麻花 經濟 一民說 2017-04-27

應縣紫皮蒜

產於恆山腳下應縣小石口一帶,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外皮鬆而內瓣衣緊。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馬車輪胎下軋過去,就會看到一種奇怪現象,蒜頭在輪胎剛碰著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便分成數瓣向兩側飛射出去,決不象一般蒜被壓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變色變味,而應縣紫皮蒜泥卻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變。

山西朔州應縣美食特產

紫皮蒜品質優良,每到秋季上市,人們便爭相購買,或編成大掛吊在屋簷頭,或攜帶它鄉贈送親友。

如今的應縣紫皮蒜,已成為出口的土特產品。當地諺語說:“應縣紫皮蒜,馬車軋不爛”,就是形容它的品質高超。

應縣陶瓷

應縣地處山西北部,山川形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俊採星馳,素有“龍鳳之鄉,宰相故里”的美譽,是山西省文化旅遊大縣。以往提起應縣,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首先是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如今,陶瓷這一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絢麗奇葩將成為應縣的新名片。

山西朔州應縣美食特產

近年,應縣以打造全國一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為目標,不斷推進傳統陶瓷企業的升級改造,加大新產品研發、品牌創建和人才培養力度,陶瓷產業整體轉型提速。目前,全縣擁有陶瓷企業17家,生產線21條,主要產品有日用瓷、禮品瓷、工藝美術瓷三大類50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年生產能力4.6億件,年產值5.1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大中城市,出口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歐亞國家。

應縣將全力打造陶瓷會展中心。該項目位於應縣南四環路路南,佔地面積50畝,及多功能產品展廳、商務洽談辦公場所、會議、餐飲、休閒娛樂為一體、該項目的建設,極大地推動當地及周邊地區陶瓷產業的發展,擴大本地區陶瓷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北方瓷都形象。

應縣滴溜

應縣滴溜是用玉米麵製成的。是當地別具風味的一種小食。營養價值很高。

山西朔州應縣美食特產

應縣牛腰

雁門關外的應縣城內,不僅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應州木塔,而且還有一種名叫牛腰的傳統食品,頗負盛名

應縣在唐五代以後一度成為北方的經濟、軍事重鎮,遼金時期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後幾經戰亂,逐年荒涼凋敝。但到清代中期,這裡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省區佛教徒到佛教聖地五臺山朝聖的必經之地,且過往遊客、商人甚多。起初當地有麻花、黃糕、麵餅幾樣食品,飯館生意十分清淡。當時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櫃,因生意不景氣,非常著急。一天他做麵餅時,由於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麵和糖稀和起來,做成了麵糰,但和起來,無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試著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裡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於是他試著又做成牛腰形狀,一起炸好,端給客人們品嚐,立刻受到人們的好評。從此於義就專門做起了這種食品,他的飯鋪也就因此興旺起來,其技藝也代代相傳至今。

山西朔州應縣美食特產

1900年農曆8月,應州知府得知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懷仁城裡,特地把牛腰貢給他們品嚐,受到好評,慈禧還真以為是牛腰呢!民國初年,製作牛腰的技藝又傳到於自林先生手裡,內蒙、河北、太原客人到了應縣。至今仍然以一嘗應縣牛腰為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