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政權在統一中國時為什麼總是首先選擇攻打四川和湖北呢?

宋朝 韓國 中國古代史 南宋 中國歷史 千佛山車神 2018-12-17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大多是佔領中原後,從北方進攻南方,進而統一全國的。而在中國歷史上也僅有兩個王朝是由南向北完成的統一的。

第一個是朱元璋北伐驅逐蒙元,光復了中原。

第二個則是國民政府北伐消滅北洋軍閥,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在這兩次北伐戰爭中,北伐軍皆是直插中原,路線非常筆直。除此以外,當年太平軍北伐也是直取北京。

北方政權在統一中國時為什麼總是首先選擇攻打四川和湖北呢?

(徐達北伐示意圖)

不過相比之下,自北向南統一全國的王朝則很少有直接進攻江浙等地區的,基本上都是先攻打四川或者進攻湖北,然後再兵臨江南。

四川地處我國的西南部,其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阻擋,因此從關中地區進入四川十分的困難,常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攻打四川向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兒,可為什麼欲取江南者必先奪四川呢?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在秦國首都咸陽的皇宮內,秦國大將司馬錯與丞相張儀展開了一場激烈地辯論。而這二位辯論的主題在於秦軍的下個目標是向東攻打韓國,還是出兵西南,攻打位於今天四川的巴國和蜀國。

張儀的主張是先攻打韓國,因為秦國的目標是兼併天下。而韓國是距離秦國最近的國家,秦國若想統一天下,韓國是必然繞不過去的。

對於張儀的政見,司馬錯並不認可,他針鋒相對的提出了著名的“得蜀即得楚”戰略。

首先司馬錯指出,韓國地處中原的中心地帶,若無故進攻韓國必然會遭到其他國家的武力干預,最後韓國也不一定能攻的下來,反而讓自己樹敵太多,成為眾矢之的。而進攻偏僻四川則不會引發諸侯的強烈反應。

司馬錯認為巴蜀(今四川)是重要的糧食產地,而四川地理環境閉塞,安全性較高,一旦奪取便可以作為秦國東進的大後方。

並且四川地勢較高,秦軍若拿下四川,則可以佔據地理優勢,居高臨下進攻楚國。再者,四川位於長江上游,在進攻楚國時可以直接將四川生產的糧食通過長江運到前線,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後勤補給。

司馬錯的論述極好地闡明瞭四川在戰略上的重要價值。對於秦國而言,韓國是不值一提的,楚國才是秦統一天下最大的絆腳石。而後來的歷史證明,秦國滅楚的困難程度僅次於滅趙。

楚國地處今天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境內有長江、漢江等多條大河。若秦軍從北方直接進攻楚國,則必然遭到這些大江大河的阻擋,這對於不善水戰的秦軍而言無異是場惡夢。

但是在秦軍奪取四川之後,整個敵我形式就完全不一樣了。此時長江上游已為秦國所有,秦軍打造艦船順江東下,屆時可以大大削弱長江的防禦力,從而使楚國的水軍優勢蕩然無存。

秦惠文王在聽完司馬錯的分析之後立馬就被打動了,惠文王於是率先出兵消滅了巴國和蜀國,佔領了四川。

此後經過秦人幾十年的經營,四川的成都平原成為秦國的大糧倉,為秦軍東征提供了大量的糧草,四川天府之國的美譽也由此而來。

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也就是秦國佔領四川的第36個年頭,司馬錯奉命從蜀地進攻楚國黔中郡。秦軍在四川造船萬艘,運輸糧食和人員順江而下,一路連敗楚軍,一舉奪取楚國的黔中郡,最後迫使楚國割讓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給秦國,而奪取的上庸地區又成為秦軍日後滅楚的重要跳板。

而秦國也正是按照當年司馬錯的戰略計劃,一步步地消滅楚國的。

秦漢之後,在中國南方建國的王朝一般皆定都於南京(南宋的行在設於杭州),因為南京周圍群山環繞,且城北有長江天塹,安全係數極高。而且長江以北又有淮河,本著“守江必守淮”的戰略思想,南方政權一般都非常用心打造江淮防線,其中集大成者就是南宋。

從北宋南遷開始,南宋就一直面臨著來自金國的威脅,而之後的蒙古人對南宋的威脅更大。因此南宋在江淮防線的建設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這條防線之堅固,以至於蒙古人都無法從正面突破。

縱觀整個中國戰爭史,幾乎所有北方政權都極力避免正面衝擊堅固地江淮防線,通常都是選擇從四川入手或者是奪取湖北一代,進而順江東下佔領江南。

北方政權在統一中國時為什麼總是首先選擇攻打四川和湖北呢?

(襄陽城)

舉幾個例子:

當年曹操南下統一全國之時就是先攻打的湖北(當時的荊州),曹操和孫劉聯軍在湖北進行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西晉統一全國時,也是先幹掉位於了四川的蜀漢政權,然後經過幾十年的準備才順江東下消滅吳國。

南北朝時期的先秦進攻東晉,照樣是先拿湖北開刀,引發了著名的“淝水之戰”。

再後來蒙元滅南宋,蒙古軍自恃天下無敵,首先選擇直衝南宋的江淮防線,但是遭到宋軍痛擊,慘敗而歸。最後還是轉而攻打四川,在拿下四川后又將主攻方向轉移至湖北的襄樊要塞,在奪取襄樊之後才最終滅亡了南宋。

北方政權在統一中國時為什麼總是首先選擇攻打四川和湖北呢?

(蒙哥第一次攻宋)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許多例外,清軍滅南明之戰就是瞅準時機,直接南下攻佔了南京。但這是因為當時的南明政府內部實在是太混亂了,諸王在朝中爭權不斷,而在外駐守的將領又都是擁兵自重,不聽從朝廷的調遣。面對清兵的南下,南明政權根本沒有組織起有效地抵抗,江淮防線在清兵的進攻下更是不堪一擊。

除此以外,解放軍當年在結束平津戰役後,也是選擇與國民黨直接決戰於淮海平原。在取得淮海勝利的後,便立即渡江解放了南京,進而解放了中國大陸。

不過上述兩個例子都比較特別,通常進攻方只有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敢直接進攻江淮防線,否則一般很難從正面打過長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