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一):找到意中人

宋朝 王安石 宋神宗 富弼 毗賀突的希望 毗賀突的希望 2017-10-05

公元1067年,年僅20歲的宋神宗趙頊(xū)繼位。

王安石變法(一):找到意中人

宋神宗趙頊

次年,他清點國庫賬簿,發現國家1065年的全年總支出幾乎是總收入的兩倍,納尼!這讓他頓時就一陣眩暈。

作為一國之君,國家財政如此入不敷出,長此以往,國家怎能不亡!自己怎能不憂!

再說對外戰爭,宋帝國,從趙匡胤時代國家軍隊的勝多敗少,到宋太宗趙光義時代的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之戰的勝少敗多,之後到宋真宗時簽訂城下澶淵之盟互有勝負,再到宋仁宗時與西夏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均大敗虧輸。

從宋太宗趙光義即位開始,宋軍對外作戰無一例外都穩居下風,尤其是最後三戰,幅員遼闊的宋帝國,竟接被處在彈丸之地的西夏小國連敗三次,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這時的宋朝,在內部,財政入不敷出;在外部,軍隊屢戰屢敗,國際交往屢居下風。如此內外交困,怎能不讓神宗抓耳撓腮苦思冥想重振國勢之策?

就這樣,富國強兵的信念堅定地在趙頊心中紮根成長。

趙頊先下令節約例行的各種開支,同時他也明白這對拯救國家財政而言杯水車薪,純屬治標不治本之舉,所以隨後他便緊急下詔群臣,訪求標本兼治的救國之道。

有識之士都能意識到,皇帝想改革。

大臣張方平首先上言,錢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根本,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聖人也僱不來,更別說維持國家生存了。所以他給趙頊算了一筆賬,並裁減了十分之八可以節省的賞賜支出,在這一點上,宋神宗很崇敬他。

不過緊接著在如何開源、如何進一步節流等方面,張方平就捉襟見肘了,神宗開始不滿意了,這與自己當初下的節約詔令並無二致啊,所以他開始尋求其他人的建言。

副宰相吳奎則上言要求皇帝要謹慎識別出什麼人是君子,什麼人是小人,然後親君子,遠小人,這樣國家自然就會富裕和平了,宋神宗聽得一愣一愣的,醒悟後他無奈地屏退了吳奎,這真是一段大言無當廢話連篇的文人空話啊。

年輕時強悍此時已衰朽的首相韓琦見狀,立刻意味深長地向皇帝上了一封辭職信,要求回鄉養老,宋神宗心灰意冷地批准了,看來這位既得利益者不想趟改革國家弊政、向自己開刀的渾水啊。

輪到司馬光時,他提出了六字箴言“官人、信賞、必罰”,為防止皇帝看不懂,隨即他便指出,國家之所以入不敷出,赤字巨大,就在於收入挺高,支出更高,各種不必要的花費太多了,所以解決之道就是清查全國的各項支出,砍掉不必要的部門,裁減不必要的支出。趙頊暗道,這人與自己想法暗合,且比張方平更有大局觀、更徹底、更敢於得罪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啊。

於是他興致勃勃地想拜託司馬光幫助自己理財,可是當司馬光與滕元發合作,找出當時財政與仁宗時代的支出差異時,卻撂挑子不幹了,同時他推辭的藉口還很冠冕堂皇,想寫書,寫一本縱貫古今、指導皇帝治國理政的書,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那就是要寫《資治通鑑》了。

鑑於宋朝優待士大夫的優良傳統,司馬光獲得了寫書的批准,可是,這真的是他臨陣退縮的主要原因嗎?

王安石變法(一):找到意中人

精明有風度的富弼

接下來,老謀深算的富弼登場了,他沒有說什麼切實可行的開源節流政策,只是含糊其辭地建言道,皇帝啊,你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喜惡,不然文武百官就會爭先用君主的喜歡之物奉承巴結皇帝,這樣皇帝就會先收受賄賂後縱容群臣,群臣就會先投機取巧搜刮百姓後繼續逢迎皇帝中飽私囊,如此百姓就會更加貧苦以致揭竿而起,皇帝會更加受到矇蔽以致賢愚不分,百官就會更加貪汙腐敗以致欺下瞞上,如此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

然後,富弼繼續建言道,皇帝應在隱藏自己喜惡的基礎上,冷眼旁觀群臣的本性表現,如此方能對是非善惡洞若觀火,到時再獎善罰惡,如此天下自然能太平。

富弼的話看似高明智慧,但卻缺乏定量的發展指標和扭轉國家財政狀況的切實舉措,難免讓人聽後心生迷茫。

當宋神宗問富弼如何富國強兵,之後又該如何戰勝外敵契丹、西夏時,富弼卻很不識趣地諫阻趙頊,勸其20年內莫談軍事……

治國智慧睿智的富弼,在國家對外交往方面,為什麼如此的顢頇保守呢?

到了這個地步,舉目四望,這些享受國家高級待遇的開封大臣們,竟無一人願助自己理財治國、富國強兵、打敗外敵、一雪前恥。

難道他們真的都是草包,以至於全體都沒有重振國勢的良策嗎?還是有其他的隱情,使得他們望而卻步了呢?

神宗皇帝不禁灰心喪氣起來,其剛剛樹立的雄心烈火也隱有熄滅之虞。

好在神宗的潛邸之臣韓維及時推薦了王安石這個人,不過舉薦的方式有點不倫不類。

從前,每次宋神宗向韓維提出問題,韓維都能從趙頊從來沒想過的角度給予有個性的回答,這讓神宗十分驚奇,而每次韓維在最後都會說這是王安石的見解。

漸漸地,宋神宗就對這個傳聞中不修邊幅、不願做京官的另類官員感興趣了。

於是即位不久,趙頊就立刻接見了這位極富個性的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一):找到意中人

極富個性的北宋名相-王安石

正是趙頊對王安石以及王安石對屬下們的偶然性賞識和其他人安守既得利益的必然抵制改革,促成了王安石後來的變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