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絕命詩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更震撼人心

宋朝 文天祥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詩酒琴棋書畫花 2017-06-08

元滅南宋後,文天祥寧死不降。死後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了一首遺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列傳·卷一百七十七 吳潛 程元鳳 江萬里 王爚 章鑑 陳宜中 文天祥

文天祥的絕命詩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更震撼人心

文天祥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什麼是仁?仁是孔子所認定的一個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是世人尤其是君子應該踐行的基本理念,其主要是在於“愛人”,即一種大愛。在孔子看來,“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拋棄了仁德,還怎麼稱君子?君子不離開仁德,就是在倉促匆忙的時候、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是與仁德同在的。因此孔子說殺身成仁。

文天祥的絕命詩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更震撼人心

孔子

孟子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有所發展,突出了“義”。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仁是人最安適的住宅,義是人最正確的道路,放著最安適的住宅不去住,捨棄最正確的道路不去走,可悲!因此在面對生命與義的二選一時,孟子捨生取義。

文天祥的絕命詩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更震撼人心

孟子

南宋王朝的腐朽根本就是無可救藥的,但是文天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卻永照史冊。在那一刻,他已經不單單是在為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盡忠,而是在用他的死向世人展示中國士人的最高境界。他的遺言道盡了一個讀書人讀書的終極目的和人生的最終追求,連同他的《正氣歌》和《過零丁洋》兩篇詩作一起都是永垂不朽的宣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