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宋朝 北宋 五代十國 吳越 中國古代史 指尖微歷史 2018-12-05

如果問你,歷史上有沒有君王會將百姓真正放在第一位,為避免生靈塗炭而主動將國家獻出?相信許多人都會肯定的說絕對沒有。哪個君王不是將自身皇權放在第一位,誰會去真的關心老百姓的死活呢?

然而現實是,中國歷史上還真的就有這樣的朝代和君王。這就是五代十國中的吳越國。吳越國的君王在國家實力強盛,具備和北宋一戰高下的資格的條件下,依然決定主動放棄王位,將領土和子民全部迴歸獻給北宋,促進了中國的大一統。這就是在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納土歸宋”。

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佔據兩浙之地的吳越國和牢記祖訓、傳承千年的吳越國君王錢氏一族吧。

吳越國的建立

吳越國在五代十國的紛亂戰爭中,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割據政權。它一直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全部的中原王朝,並一直以中原王朝為正朔,接受其冊封。

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吳越國的君王實際上一直沒有稱帝,只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割據政權存在。它的建立者是錢鏐。公元893年,錢鏐在聽從唐朝廷調遣出兵攻滅稱帝篡位的董昌後,正式佔據了兩浙之地,形成了自己的割據政權,也就是吳越。

後梁滅王朝建國後,吳越接受了後梁的冊封正式成為吳越王。此後,即便吳越國周邊勢力紛紛稱帝,錢鏐也堅持以中原勢力為正朔,拒不稱帝。並且錢鏐在留給子孫後代的遺訓中,也要求後代要以中原為正朔,當遇到真正的明主時,要順應中國統一的潮流。

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吳越國佔領了兩浙之地後,由於君王僅為自守,並無攻城略地之心,因此國內基本上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戰事。同時錢鏐對待境內百姓極為寬厚,使得吳越國內百姓安居樂業,在戰亂中的五代十國時期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子孫繼承遺志

錢鏐去世後,其子錢元瓘繼位。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以中原為正統,甚至還將父親在位時的年號撤去,以中原王朝的年號紀年。

而後任的繼位者錢佐,是一位溫和謙恭、知人善任的君王。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同時果斷的處理了自己年幼時掌握了大權的權臣,使得國內清明。

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而在南唐出兵攻打閩國時,錢佐更是敏銳的認識到了一旦閩國淪陷,吳越必定將直面南唐的進攻,因此他不顧部下的反對,堅決出兵援助了閩國。此舉不僅使得吳越與閩國交好,更重要的是保住了吳越南部的安寧,使得吳越無需直面南唐的威脅。

納土歸宋

吳越錢氏最為值得稱道的地方,其實是他們始終堅持著祖先錢鏐的意願,即始終堅持“民本”思想和以中原為正統。

錢氏一族在位期間,始終堅持以百姓安居樂業為目標,不主動向外擴張領土,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事,使得國內經濟欣欣向榮,百姓一代人幾乎見不到戰爭。

五代十國時,原本強盛穩定的吳越國,為何主動投奔北宋迴歸統一?

而錢氏以中原為正統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在北宋陸續消滅了其餘割據勢力,已經具備了一統天下的資本的時候,吳越王錢俶遵循了祖先錢鏐的意願,採取了“重民輕土”的善舉,毅然將自己治理的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全部獻給了北宋王朝。

這一舉動使得兩浙之地免於遭受了戰火的摧殘,避免了生靈塗炭,在歷史上也成為了一段顧全大局,成就中國一統的佳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