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的生活——衛賢《高士圖》賞析

宋朝 北宋 中國古代史 乾隆 光明網 2017-06-23
名士的生活——衛賢《高士圖》賞析

一幅中國畫,若是北宋內府舊藏,或著錄於《宣和畫譜》,那定是件國寶級作品。有件作品不僅上述兩點都符合,而且還完整地保留了北宋宣和時期的裝裱樣式,為現存僅有的幾件“宣和裝”畫作之一,其珍貴可想而知。她就是五代衛賢的《高士圖》。

高士是誰

衛賢,京兆人,生卒年不詳,仕南唐,為內供奉。他長於樓觀殿宇,盤車水磨,曾繪《春江釣叟圖》,南唐後主李煜題漁父詞二首於其上,為畫史津津樂道,北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屋木門”評衛氏為“神品一人”。雖以界畫享名,但衛賢的山水畫後人也多有論及,如《宣和畫譜·卷八》言:“至其為高崖巨石,則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為林木雖勁挺,而枝梢不稱其本,論者少之。然至妙處,復為唐人罕至,要之所取為多焉。”或許“樹木古拙、皴法不老”正是衛賢及其所處時代的繪畫特點。

《高士圖》,絹本,設色,縱134.5釐米,橫52.5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宣和畫譜》著錄的六幅《高士圖》其一,原題為《樑伯鸞圖》,因為圖中描繪的正是漢代隱士梁鴻(字伯鸞)與妻子孟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故事。圖中人物被畫家放置於山水環繞的大自然中,以全景式的高遠佈局構圖,採取水平、垂直和斜向延伸的方式,將畫面分成了近、中、遠三景。近景為畫面右下角的溪水、太湖石和闊葉樹,中景為畫幅左側的竹籬和屋宇,以及屋宇上方的土堤和湖水,遠景是左上角陡峭的群峰。圖中人物形象古雅,勾染兼施。青堂瓦舍、木欄柵籬以界筆繪出,結構交代清楚,有一定的縱深感,體現了衛賢在樓觀殿宇方面的造詣。山石“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與畫史中所記衛賢畫風甚為吻合,與五代山水技法逐漸走向成熟但尚未定型的時代特徵相符,是我們認識五代山水、樓閣畫的重要依據之一。

鑑藏記錄

《高士圖》原為豎幅,宣和年間裝為手卷,至今依然保留了北宋規整的“宣和裝”:前黃絹隔水有宋徽宗瘦金書“衛賢高士圖樑伯鸞”八字,卷前鈐有宋內府“御書”朱文葫蘆印、“雙龍”朱文方印、“宣和”朱文連珠印,卷後鈐“政和”朱文長方印、“宣和”朱文長方印、“政和”朱文連珠印、“內府圖書之印”朱文方印,即所謂“七璽俱全”。所以此圖雖無衛賢款署,但宋徽宗的題名後人未有異議,可作衛賢唯一真跡觀。

《高士圖》上的歷代鑑藏印記以及歷代文獻著錄也有力地證明了它的流傳有序,我們略作了解:宋代藏於內府,《宣和畫譜》著錄,宋末元初為大收藏家喬簣成珍藏,周密《雲煙過眼錄·卷一》和鮮于樞《困學齋雜錄》。明初王永寧鈐“永春侯印”和“清真印”,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八》著錄,有清初安岐“安儀周家珍藏”、“儀周鑑賞”等印及樑清標“樑清標印”等印,安岐《墨緣匯觀·卷四》著錄。清乾隆朝入內府,捲上鈐有乾隆、嘉慶、宣統諸璽,本幅有乾隆“神”大字和題詩,拖紙有乾隆題跋七行,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清亡後散入民間,商賈幾經轉手後售與北平(今北京)倫池齋主人靳伯聲,後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撰稿:逸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