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君”明孝宗:沉迷煉丹聽任鉅貪橫行

宋朝 明孝宗 李廣 道教 歷史很好玩兒 歷史很好玩兒 2017-09-27

《明史》讚譽孝宗為“賢君”,把他與宋仁宗相比擬,說:“宋仁宗時,國未嘗無嬖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孝宗初政亦略似之。”其實,宋仁宗不過爾爾,維持一個太平治世而已。孝宗似乎略遜一籌,只是前期(即所謂“初政”)有些相似。

他的“初政”,有一點撥亂反正的架勢,弘治八年(1495)以後,漸趨懈怠,上朝經常遲到,沉迷於道教,耽於遊樂,流露出帝王常有的惰性。他寵信的太監李廣,投其所好,慫恿誘導,使他不能慎終如始。《明通鑑》說:“上(指孝宗)自八年後視朝漸宴,中官李廣以齋醮燒煉被寵。”

“賢君”明孝宗:沉迷煉丹聽任鉅貪橫行

弘治十年(1497)二月,他在李廣帶領下,去西苑遊獵,匆匆趕回參加“經筵”(為皇帝安排的經學課程)。侍講學士王鏊在講課時,特地引用周文王不敢盤桓於遊獵的典故,反覆規勸。孝宗為之動容,對李廣說:講官所指就是你們這些人,好自為之。從此不再遊獵。

李廣在宮中多年,深知皇上的軟肋—沉迷道教,把道士請進宮來,做法事,擺道場,煉丹藥,博得皇上的歡心。結果是,朝政荒疏,李廣愈發受寵。內閣大學士徐溥寫了奏疏勸諫:近來陛下批答奏疏經常中斷,或者稽留數月,或者不交政府施行,政務大多壅滯,正直人士遭到疏遠,異端邪說暢行無阻。最近聽說,有人用齋醮燒煉之說迷惑皇上。有史為鑑,宋徽宗崇信道教符籙,導致皇位不保;燒煉丹藥,藥性酷烈,唐憲宗因此而殞命。陛下如果親近儒臣,明正道,行仁政,福祥善慶不召自至,何必假手妖妄之說?據說,孝宗看了這份奏疏,“為之感動”,不過僅僅是感動,並未付諸行動。

“賢君”明孝宗:沉迷煉丹聽任鉅貪橫行

幾天以後,戶部主事胡燿直言:陛下受到左右小人矇蔽,李廣之流引用道士,在宮中濫設齋醮,惑亂聖聽,浪費國儲。竟然有不肖士大夫從早到晚乞憐於其門,交通請託,不以為恥。言官有所檢舉揭發,動輒瞻前顧後,苟且塞責。因此,他主張消除方士、中官、傳奉冗員之害。孝宗的態度如何呢?“留中不報”—扣壓奏疏不轉發內閣,不了了之。禮部郎中王雲鳳、給事中葉紳、御史張縉先後上疏,議論時事,支持胡燿的觀點。王雲鳳的言辭更為激烈,請求把李廣斬首,以消弭災變。李廣對他恨之入骨,派錦衣衛校尉埋伏在王雲鳳寓所附近,企圖暗殺未遂。不久,在扈從皇帝舉行祭祀儀式的歸途上,李廣徵得皇帝同意,逮捕王雲鳳,關進錦衣衛詔獄。

“賢君”明孝宗:沉迷煉丹聽任鉅貪橫行

李廣根據道士的建議,勸皇帝在萬歲山上建造毓秀亭,在河間府修建道觀廟宇,遭到吏科給事中周璽抨擊,皇帝不予理睬。巧合的是,毓秀亭建成不久,孝宗的小女兒(幼公主)病死,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寧宮火災,引起朝野震動。內閣大學士劉健尖銳地指出:齋醮祈禱乃邪妄之術,適足以褻瀆上天,助長邪惡。近來奸佞之徒每每用齋醮熒惑陛下視聽,妨礙朝政,致使賄賂公行,賞罰失當,紀綱廢弛,賢否混淆,工役繁興,征斂百出,公私耗竭。而大小臣僚被奸佞挾制,畏罪避禍,鉗口結舌,下情不能上達,以致愁嘆之聲仰乾和氣,積累為災異。劉健的矛頭直指李廣,然而奈何不了這位皇帝寵信的佞幸。真正給他致命一擊的是太皇太后,她對於公主之死、清寧宮之災,大為光火:“今日李廣,明日李廣,果然禍及矣!”老祖宗發話,李廣知道大禍臨頭,畏罪自殺。

“賢君”明孝宗:沉迷煉丹聽任鉅貪橫行

李廣死後,孝宗懷疑他家中藏有道教的“異書”,派人前往搜索。結果,搜到了一本比“異書”更異的“賄籍”—記載官員賄賂的賬簿,上面寫著文武官員的姓名,某某饋贈黃米幾百石,某某饋贈白米幾千石。孝宗十分不解,問左右侍從:李廣一家要吃多少糧食?為什麼要那麼多的黃米白米?左右解釋:這是黑道上的隱語,黃米指的是黃金,白米指的是白銀。孝宗聽了勃然大怒,想不到他寵信的奴才竟然是個鉅貪,隨即下令把李廣家產充公,並且要司法部門查處賄賂李廣的官員。那些賄賂者驚恐萬狀,連夜奔走於壽寧侯張鶴齡家,尋求庇護。張鶴齡非等閒之輩,乃孝宗的皇后張氏的弟弟,可以通天。孝宗是明朝少見的感情專一的皇帝,夫婦感情甚篤,礙於皇后與國舅的面子,查處賄賂官員之事半途而廢。皇后張氏和她的弟弟張鶴齡、張延齡為非作歹,全是由於孝宗“仁而不斷”的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