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你為何將敵國給我的信燒了?”大將:“他在信中侮辱您!”皇帝疑心大起:難道有陰謀?

宋朝 范仲淹 宋仁宗 北宋 歷史磨坊 2017-06-23

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將要根據戰場的形勢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不過大家一定要清楚,這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的無奈選擇,只要還能請示,必須要請示,否則即使打了勝仗也要吃不了兜著走。尤其要小心的是,千萬不可在沒有皇帝明確授權的情形下與敵軍書信往來,那是有性命之憂的。明代的袁崇煥就是如此,身為抵抗後金的邊帥,曾經與皇太極進行和談,書信往來頗多,據說崇禎帝也是知道的。但最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時,其罪名之一就是謀款。其實議和這也不失為當時的一種選擇,但當這件事一暴露出來,天下輿論大譁,袁崇煥只能自己背鍋,落得個謀反冤殺的下場。

相比較起明朝來,北宋時期的政治就比較寬和了,但即使這樣,也不可掉以輕心,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就差點栽在這上面。范仲淹字希文,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名句,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軍事家。皇上:“你為何將敵國給我的信燒了?”大將:“他在信中侮辱您!”皇帝疑心大起:難道有陰謀?

1038年,党項元昊稱帝,建號大夏,為逼迫宋朝承認西夏的地位,元昊率兵進犯北宋邊境,於三川口大敗宋兵,集兵於延州城下,消息傳至東京,朝野震驚。當時范仲淹正因得罪呂夷簡被貶,為扭轉時局,他被召回京師,擔任天章閣待制、出知永興軍,擔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從此,范仲淹鎮守西北邊陲數年,他更改軍隊舊制,精選將帥,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號稱康定軍;同時修築邊境城鎮,團結安撫羌族;建立營田制,增加軍需,西夏軍隊輕易不敢侵犯他所統轄的地區,為穩定西北局勢做出了重要貢獻。“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正是他在這一段時期的作品。宋仁宗非常欣賞范仲淹的軍事才能,加封他為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經略安撫招討使。


皇上:“你為何將敵國給我的信燒了?”大將:“他在信中侮辱您!”皇帝疑心大起:難道有陰謀?

就在范仲淹擔任延州經略時,有一天,夏國主元昊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范仲淹打開一看,這封信是寫給大宋皇帝的,元昊讓范仲淹把此信轉交皇帝。此信寫得極其傲慢無理,對皇帝及宋朝極盡侮辱之能事。范仲淹看著此信,氣的七竅生煙,一怒之下,當著夏國來使的面,一把火把信燒了,然後命人將送信來使趕出了邊境。

但是,范仲淹可謂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雖然忠心耿耿,但卻忘記了處理外交關係的大忌。元昊的信是寫給皇帝的,即使不轉交,也要向皇帝說明此事,並且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但是范仲淹卻選擇了最糟糕的處理方式——燒了,那到底這封信裡寫的什麼?元昊到底要怎樣?元昊是寫給皇帝的還是寫給你的?這些只有你范仲淹知道,別人都不知道了,你還能說的清嗎?

果不其然,此事最終被范仲淹的政敵們知道了,他們趕緊上奏朝廷,說“范仲淹只是邊境地區的一個官員,竟然把敵國的外交信件燒燬而不上報,裡面定有陰謀,甚至是裡通外國,應該將范仲淹斬首。”宋仁宗得此奏報,也是滿心狐疑,你手握重兵,要是起了異心那還了得?心懷不滿的宋仁宗於是派人調查范仲淹。范仲淹也是有苦說不出,只好上奏摺為自己辯解:“元昊的那封信,對陛下極盡辱侮,汙言穢語,不堪入目。陛下如果看了此信,一定會立即發兵與其交戰;如果不發兵,就等於向天下人承認了元昊對陛下的侮辱,陛下因此就會顏面盡失,被天下人恥笑。但依我朝現在的條件,尚無力發動戰爭。所以,我當著對方信使的面把此信燒掉了,是在告訴元昊,也是在告訴天下人,宋朝皇帝根本就沒有看到你的這封信,只是邊官范仲淹一個受到侮辱罷了。”皇上:“你為何將敵國給我的信燒了?”大將:“他在信中侮辱您!”皇帝疑心大起:難道有陰謀?

范仲淹此言語言雖然中肯,但理由實在牽強,你把信燒了就等於侮辱不存在了嗎?就等於元昊的傲氣被挫敗了嗎?但幸好宋仁宗還是相信范仲淹的忠誠的,再加上有許多朝中的大臣紛紛為他求情,北宋對文臣又比較寬容,所以宋仁宗並沒有嚴厲懲處范仲淹,只是將其降職使用。

逃過一難的范仲淹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後來,“天下為己任”的范仲淹終於調入中央,主導了著名的“慶曆新政”,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