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宋朝 康熙 旅遊 流淚的魚兒 2017-05-30

【請舉手之勞加個關注唄。謝謝 】

——————————————————————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連雲港海州區南城,南城廟裡供著的“城隍佬爺”可不是一般的城隍,此“佬爺”的級別按現在的話來說,是省級的高官,不要說海州城的城隍,就是過去堂堂淮安府的城隍也要比之低上一級,因為此“佬爺”是被人從蘇州偷偷背來的。其中的的緣由要從清初說起。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清順治二年,朝廷將今天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地域設為江南省。清順治十八年,又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蘇省、安徽省,江蘇省會駐地設在蘇州,稱“江南右布政使司”。這樣一來,隸屬於江蘇的淮安府,自然成了蘇州的下屬,而作為神界的城隍地位又是隨附地方長官的級別。南城城隍既然是省府蘇州的城隍,當然是州府淮安的上司。據說海州和上司淮安府的城隍佬爺,還要按時按節來朝拜他。城隍分公、侯、伯三級,所以南城的城隍叫“威靈佑公”,是正二品公爵,他的前身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楚相國春申君,出巡時為“滿朝鑾駕”,而海州的城隍是“威靈佑伯”,出巡時只有“半朝鑾駕”。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而蘇州的城隍老爺如何到的南城,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年,南城的一個江姓財主從江南進了一船火紙,在經過淮安地域時被地方官府查扣,他帶上蘇大毛頭到淮安交涉,結果官司輸了,萬般無奈之下,江財主越級上訪到了蘇州,盤纏花光了,就住進了蘇州的城隍廟,晚間江財主愁腸百結無心入睡,不由對著城隍禱告起來:“城隍佬爺在上,草民是海州東海縣(南城舊稱)人氏,因貨物無端被扣淮安,官司輸了,即將面臨傾家蕩產的困境,您老有所不知,我們那裡有座鳳凰山,號稱‘蓬瀛仙境’、‘氣象雄闊、岱嶽之亞’,為‘鳳集靈山’之地,如城隍大佬爺能保佑我明日打贏官司,我一定將您老人家請到我的家鄉,重建廟宇,再塑金身,讓您老人家‘日受千人拜,夜享萬盞燈’,四時八節香火興旺、敬供富豐”。說也奇怪,第二天江財主的官司真的贏了,不光要回了貨物,而且獲得了相關的賠賞,江財主大喜過望,認為真的是城隍保佑,才有如此結果。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回到廟裡對城隍三跪九叩,表示一定還當初許下的願言,吩咐蘇大毛頭想法把這蘇州府的城隍請到南城,大毛頭撇了撇嘴,走進城隍身邊觀察一會,手往城隍身上摸索一會,這才發現這位城隍佬爺的身子是藤製的,身後邊還帶有“活銷須”(土語:機關),將機關一鬆,城隍就站了起來,向下一拉,城隍就坐下了,大毛頭面露喜色,對江財主說:“主子有了,城隍佬爺身子飄輕,你把城隍佬請到我的背上,我就能把他老人家背到南城”。二人立刻不敢怠慢,依言行事,揹著城隍連夜上路趕回了南城,五更頭的時候,來到了鳳凰山下一個叫做“雞心灘”的地方,這裡原先是建於 宋朝鹹淳年間“普照寺”的廢墟,蘇大毛頭累得實在走不動了,想歇息一會,於是找了一處較為平坦的地方,輕輕地將城隍放在地上。一袋煙抽完,誰知再想背的時候,哪裡還背得動,心想大概是城隍看中這個地方了,江財主一見,四下打量一番,對著城隍拱手說道:“我看這裡靠山近水,風光旖旎,是個好地方,大佬爺就此安身吧!”第二天急忙邀請工匠,暫且建了三間茅草房給城隍遮風擋雨,清康熙十九年,由百姓集資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城隍廟,堂堂蘇州府城隍就此在南城安心坐壇了。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南城自古以來就是一方靈地,山上早有名聞遐邇的古玉皇宮,引來了周圍萬民香火,現在緊鄰的山腳下,又有了身份如此顯赫的城隍佬爺,所以南城城隍廟每年的四時八節香客如雲,蘇州的香客自不必說,他們的城隍佬爺到了南城,要燒香拜神只有從江南長途跋涉,連江渡海,遠赴南城。就近的如淮安、淮陰、寶應、漣水一代的香客,南城城隍廟更是他們的首選,畢竟神仙的官職越大越靈驗啊

連雲港南城城隍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