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四、

這期間發生過一次兵變,可惜,那些人沒殺了趙構。不然,歷史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後來韓世忠等人率兵勤王,趙構重新登上皇位,一上位就跟金人求饒:我現在已經被你們逼成這樣了,守城沒有人,撤退也不知道往哪退,你們看在我這麼可憐的份上就放過我吧,不要再派兵打我了。

聽聽,這是皇帝說的話嗎?是不是很想揍這傢伙?如果趙匡胤看到自己後人這德行,估計會一巴掌拍死。最後,金兵抓不到趙構,無奈撤兵。趙構又回到了紹興,遷都杭州。

這時候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

第二件: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四、

這期間發生過一次兵變,可惜,那些人沒殺了趙構。不然,歷史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後來韓世忠等人率兵勤王,趙構重新登上皇位,一上位就跟金人求饒:我現在已經被你們逼成這樣了,守城沒有人,撤退也不知道往哪退,你們看在我這麼可憐的份上就放過我吧,不要再派兵打我了。

聽聽,這是皇帝說的話嗎?是不是很想揍這傢伙?如果趙匡胤看到自己後人這德行,估計會一巴掌拍死。最後,金兵抓不到趙構,無奈撤兵。趙構又回到了紹興,遷都杭州。

這時候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

第二件: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五、

真希望這次的軍事防務是為了恢復中華,驅逐韃虜。但趙構不會給你希望。鎮壓起義是為了維護統治,可以理解。佈置防務卻是為了跟金人和談的時候可以多點砝碼,他壓根就沒想過要真的去打。

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下令各路宋軍班師。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隨後,殺害了岳飛,跟金人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每年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然而,趙構最終活了81歲,壽終正寢。真是諷刺。不說趙構了,他是個跑跑,看看大明吧。土木之變後,明王朝的剛硬與血性。1449年七月,瓦剌太師也先派兵進攻大同。大同前線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坐不住了,我大明國勢正盛,區區蠻夷還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打!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四、

這期間發生過一次兵變,可惜,那些人沒殺了趙構。不然,歷史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後來韓世忠等人率兵勤王,趙構重新登上皇位,一上位就跟金人求饒:我現在已經被你們逼成這樣了,守城沒有人,撤退也不知道往哪退,你們看在我這麼可憐的份上就放過我吧,不要再派兵打我了。

聽聽,這是皇帝說的話嗎?是不是很想揍這傢伙?如果趙匡胤看到自己後人這德行,估計會一巴掌拍死。最後,金兵抓不到趙構,無奈撤兵。趙構又回到了紹興,遷都杭州。

這時候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

第二件: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五、

真希望這次的軍事防務是為了恢復中華,驅逐韃虜。但趙構不會給你希望。鎮壓起義是為了維護統治,可以理解。佈置防務卻是為了跟金人和談的時候可以多點砝碼,他壓根就沒想過要真的去打。

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下令各路宋軍班師。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隨後,殺害了岳飛,跟金人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每年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然而,趙構最終活了81歲,壽終正寢。真是諷刺。不說趙構了,他是個跑跑,看看大明吧。土木之變後,明王朝的剛硬與血性。1449年七月,瓦剌太師也先派兵進攻大同。大同前線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坐不住了,我大明國勢正盛,區區蠻夷還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打!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六、

於是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征,他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

到了大同附近,那叫一個屍橫遍野啊,英宗受驚不小,他想撤了。可是這剛到就想撤,面子往哪個擱?宦官王振很為皇帝著想,便建議繞道蔚州,因為他家鄉就在那。可這蔚州距離大同非常近,瓦剌大軍隨時殺過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群臣反對,王振不聽,皇帝支持王振。大軍開拔,前往蔚州。

王振這時又擔心大軍過處,踩踏自己家的莊稼,就要按照原路撤軍。等到大軍行至懷來附近,輜重反而沒有趕上。於是,王振下令原地駐紮等候。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四、

這期間發生過一次兵變,可惜,那些人沒殺了趙構。不然,歷史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後來韓世忠等人率兵勤王,趙構重新登上皇位,一上位就跟金人求饒:我現在已經被你們逼成這樣了,守城沒有人,撤退也不知道往哪退,你們看在我這麼可憐的份上就放過我吧,不要再派兵打我了。

聽聽,這是皇帝說的話嗎?是不是很想揍這傢伙?如果趙匡胤看到自己後人這德行,估計會一巴掌拍死。最後,金兵抓不到趙構,無奈撤兵。趙構又回到了紹興,遷都杭州。

這時候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

第二件: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五、

真希望這次的軍事防務是為了恢復中華,驅逐韃虜。但趙構不會給你希望。鎮壓起義是為了維護統治,可以理解。佈置防務卻是為了跟金人和談的時候可以多點砝碼,他壓根就沒想過要真的去打。

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下令各路宋軍班師。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隨後,殺害了岳飛,跟金人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每年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然而,趙構最終活了81歲,壽終正寢。真是諷刺。不說趙構了,他是個跑跑,看看大明吧。土木之變後,明王朝的剛硬與血性。1449年七月,瓦剌太師也先派兵進攻大同。大同前線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坐不住了,我大明國勢正盛,區區蠻夷還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打!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六、

於是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征,他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

到了大同附近,那叫一個屍橫遍野啊,英宗受驚不小,他想撤了。可是這剛到就想撤,面子往哪個擱?宦官王振很為皇帝著想,便建議繞道蔚州,因為他家鄉就在那。可這蔚州距離大同非常近,瓦剌大軍隨時殺過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群臣反對,王振不聽,皇帝支持王振。大軍開拔,前往蔚州。

王振這時又擔心大軍過處,踩踏自己家的莊稼,就要按照原路撤軍。等到大軍行至懷來附近,輜重反而沒有趕上。於是,王振下令原地駐紮等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七、

雖說土木堡之變的責任,王振一人扛不起,但真的很想把王振拍死,順便看看朱祁鎮腦袋裡到底裝的什麼。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皇帝困在土木堡。

也先也是夠狠,直接把皇帝的水源掐斷,明軍陷於死地,軍心動盪。這時,也先假意議和,明軍上當,衝出去附近河裡喝水。也先趁此機會,發動總攻,一舉將明軍殲滅。皇帝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史稱“土木之變”。

朱祁鎮被俘後,也先的弟弟賽刊王詢問明英宗,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王霸之氣一震,也先立即跑來請安磕頭行君臣禮,獻上各種野味美食。皇帝是抓到了,但殺還是放,這是個問題。

最後,也先覺得拿皇帝換銀子最划算,就決定把英宗送回去。於是,也先的軍隊浩浩蕩蕩逼近北京城,明朝廷惶惶不安,就有大臣提出南遷都城。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並詔令各地武裝力量入京勤王。

大明王朝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不是吹的。想拿皇帝勒索大明?門兒都沒有!

"

作者:趙書塵

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有人說,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因為他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和開放自由的政治環境。然而,即便他有千百樣好, 也難以粉飾他的懦弱與苟且。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最壞的朝代。因為他特務橫行的政治環境和荒淫無道的統治階層。但是,就算他有千百樣壞,也難以掩蓋他的剛硬與血性。靖康之變後,宋王朝的懦弱與苟且。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二、

1126年初,趙構還沒有後來那麼慫。那時候,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宋朝要割讓土地議和,需一位親王和一位大臣前往金營,趙構不畏生死,主動要求前去。到了金營後,趙構和大臣張邦昌就被扣押。

這時,有宋朝將領突襲金營,惹惱了金兵主帥:你們宋朝一邊派人議和一邊派人突襲,想弄啥?張邦昌嚇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趙構不哭不鬧不為所動。連金人都覺得,你不怕我,肯定不是親王,宋朝皇族哪有不怕我們金人的。換人!宋朝很聽話,換了五皇子趙樞。趙樞倒是很光棍,一來就簽訂協議,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地。趙構得以回到宋朝。

無論古今,用屈辱換來的和平,是絕對不會長久。春天割地換和平,這才剛到冬天,那夥豺狼又來了,金兵再次包圍開封。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趙構一路慫到底。他這時候是兵馬大元帥。身為兵馬大元帥,理應禦敵救國,這是責任。可惜趙構沒這個覺悟。

他沒有理會京城發來的求援信息,先把部隊轉到河北大名,再移到山東東平。這一波靈活的走位,完美避開所有敵人。

終於,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虜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三、

國不可一日無君,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皇帝雖然是當上了,但金兵還在。趙構迫於形勢,起用了抗戰派李綱。這勉強算是趙構對金國唯一的一次反抗吧,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性格決定命運。慫就是慫,你改變不了。很快,趙構趕走李綱,同寵臣奸佞放棄中原,從應天府逃到揚州。

他開始逃跑,金兵一來他就跑,一來他就跑。從揚州逃到杭州,杭州跑到紹興,紹興跑到寧波,寧波跑到舟山,從舟山出海轉一圈,再跑到溫州。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四、

這期間發生過一次兵變,可惜,那些人沒殺了趙構。不然,歷史會怎樣,還真不好說。後來韓世忠等人率兵勤王,趙構重新登上皇位,一上位就跟金人求饒:我現在已經被你們逼成這樣了,守城沒有人,撤退也不知道往哪退,你們看在我這麼可憐的份上就放過我吧,不要再派兵打我了。

聽聽,這是皇帝說的話嗎?是不是很想揍這傢伙?如果趙匡胤看到自己後人這德行,估計會一巴掌拍死。最後,金兵抓不到趙構,無奈撤兵。趙構又回到了紹興,遷都杭州。

這時候他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

第二件:任命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五、

真希望這次的軍事防務是為了恢復中華,驅逐韃虜。但趙構不會給你希望。鎮壓起義是為了維護統治,可以理解。佈置防務卻是為了跟金人和談的時候可以多點砝碼,他壓根就沒想過要真的去打。

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下令各路宋軍班師。1141年,趙構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隨後,殺害了岳飛,跟金人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每年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然而,趙構最終活了81歲,壽終正寢。真是諷刺。不說趙構了,他是個跑跑,看看大明吧。土木之變後,明王朝的剛硬與血性。1449年七月,瓦剌太師也先派兵進攻大同。大同前線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坐不住了,我大明國勢正盛,區區蠻夷還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打!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六、

於是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征,他弟弟郕王朱祁鈺留守北京。

到了大同附近,那叫一個屍橫遍野啊,英宗受驚不小,他想撤了。可是這剛到就想撤,面子往哪個擱?宦官王振很為皇帝著想,便建議繞道蔚州,因為他家鄉就在那。可這蔚州距離大同非常近,瓦剌大軍隨時殺過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群臣反對,王振不聽,皇帝支持王振。大軍開拔,前往蔚州。

王振這時又擔心大軍過處,踩踏自己家的莊稼,就要按照原路撤軍。等到大軍行至懷來附近,輜重反而沒有趕上。於是,王振下令原地駐紮等候。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七、

雖說土木堡之變的責任,王振一人扛不起,但真的很想把王振拍死,順便看看朱祁鎮腦袋裡到底裝的什麼。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皇帝困在土木堡。

也先也是夠狠,直接把皇帝的水源掐斷,明軍陷於死地,軍心動盪。這時,也先假意議和,明軍上當,衝出去附近河裡喝水。也先趁此機會,發動總攻,一舉將明軍殲滅。皇帝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史稱“土木之變”。

朱祁鎮被俘後,也先的弟弟賽刊王詢問明英宗,明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王霸之氣一震,也先立即跑來請安磕頭行君臣禮,獻上各種野味美食。皇帝是抓到了,但殺還是放,這是個問題。

最後,也先覺得拿皇帝換銀子最划算,就決定把英宗送回去。於是,也先的軍隊浩浩蕩蕩逼近北京城,明朝廷惶惶不安,就有大臣提出南遷都城。兵部侍郎于謙極力反對遷都,要求堅守京師,並詔令各地武裝力量入京勤王。

大明王朝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不是吹的。想拿皇帝勒索大明?門兒都沒有!

同樣是皇帝被抓,明朝和宋朝的表現,為何是天壤之別?

八、

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君,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朱祁鈺被強求當皇帝很無奈,但他沒跑。也先手裡皇帝沒啥用很鬱悶,他要發火。發火的結果就是——揮師攻打北京。

1449年十月初六,北京保衛戰打響。朱祁鈺讓于謙全權負責。

于謙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領兵22萬,列陣於九門外,親自披甲執銳。京師各地士氣大振。十月初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迎敵於章儀門的土城之北,敗瓦剌先鋒官,首戰告捷,軍心大振!十月十三日,也先進攻德勝門。

石亨,範廣等將領大敗敵軍!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戰死。也先轉而攻打西直門,又大敗!十四日,戰於章儀門,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勝!同日,瓦剌軍與居庸關守軍大戰七天七夜,大敗!十五日夜,也先拔營而走,明軍以炮火追擊,殺敵萬人,也先逃跑!

十七日出紫荊關,明軍直追,敗敵於固安、霸州,擒阿歸等18人。明朝在損失二十萬的情況下以二線部隊扭轉戰局,京城保衛戰以明軍大勝結束!剛子,說的就是大明。

以史為鑑

宋與明,同樣是外敵入侵皇帝被抓,同樣的另立新君。一個選擇狼狽逃竄搖尾乞憐,最終偏安一隅。一個選擇奮起反抗死扛到底,最終打敗敵軍。

歷史告訴我們,面對外敵的欺壓,妥協退讓只會讓敵人蹬鼻子上臉步步進逼。只有反抗,才能獲得尊嚴。屈辱的和平,從來不會長久。你要戰,那便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