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文旅融合成全了詩和遠方,而鄉村旅遊的興起滿足了文藝青年們對於歸園田居的期待。農業為基礎,文化為靈魂,旅遊為平臺,農文旅融合為鄉村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性。

近年來,鄉村民宿的炙手可熱帶著一座又一座的村莊走上覆興之路。松陽這座不為人知的浙南小城,也因民宿的聚集,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有人說,松陽是“江南最後的祕境”,夯土牆、老石橋、山谷與雲海,有一種“隱祕”的浪漫。

前不久,在這片歷經滄桑與風華的土地上,鄉伴榔樹理想村揭開了其神祕的面紗。它不僅是鄉伴文旅集團落地的又一理想村項目,還是浙江省旅遊集團旗下浙江省古村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基金所投資的第一個理想村項目,同時也是浙江省目前為止最大的民宿綜合體。諸多頭銜之下,雲端深處的榔樹村正在向著民宿行業的理想進發。

風口之上,單體民宿何去何從

隨著經濟寒冬的到來,民宿市場屢現滑坡,“情懷救不了民宿”的論調一度甚囂塵上。在業內人士看來,民宿的風口期遠遠未到,不是民宿趨於沒落,而是市場正在從狂熱走向理智。

民宿雖已度過爆發式增長期,但潛在市場空間仍然巨大。數據顯示,我國民宿在大住宿中的滲透率只有2.5%,相較於英國的37%,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中國民宿市場未來五年仍可實現6到8倍增長,預計到2023年,國內民宿在大住宿中的滲透率將達到15%。

相較於城市民宿的發展屢屢受阻,鄉村民宿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文化風情、慢生活體驗,迅速攻佔市場。據數據顯示,整個民宿行業2018年總體入住率水平僅有44%,較上年下降近11%,鄉村民宿卻增速超300%、為房東創收超5億。據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預計,2019年鄉村民宿會突破10萬家。

在政策扶持、各地積極響應之下,鄉村民宿站在風口之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不少從業者卻從未感受到春天的來臨。民宿行業正在向著高端化、規模化、專業化轉型,而諸多曾以打造“爆款”而生的單體民宿,卻面臨著盈利水平低、OTA強勢擠壓、品牌化建設無力、人才困境等重重桎梏。

在資本層面,單體民宿的市場風險大,客流難保障、基礎設施投入大讓資本注入受限;在運營層面,單體民宿各自為戰,運營、推廣渠道狹窄的同時,還要遭受OTA的擠壓;在人才儲備層面,單體民宿也缺少人才培育機制,如果找專業團隊來做,成本收益上也不划算。狀況頻出之下,從業者紛紛陷入焦慮,單體民宿該何去何從?

相比之下,民宿集群更能讓優質的資源都匯聚在一起,帶來的效益更大,逐漸成為單體民宿現階段的前景所在。由於前期投資巨大、運營成本增長過快以及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因素,單體民宿難以持續發展,它需要有一個多元化的生態配給,更需要政府、資本、商業等各方力量的介入。

其中,政府的牽頭作用對於民宿集群化發展至關重要,松陽縣的民宿集群發展正是與政府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松陽成立“未來民宿聯盟”

近年來,松陽縣政府著力提升打造民俗文化節和當代藝術展、鄉村博物館和鄉野運動場等文化場景,以豐富在地文化為民宿賦能。同時,松陽縣也在不斷探索將民宿打造成為農產品的消費者、銷售者、文化體驗交流平臺的可能。

“如何讓民宿與當地生態農業、養殖業、中醫藥、特色文化等結合起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謝雅貞表示,“目前,松陽有岱頭有機大米、上莊原種土豆、四都生態蘿蔔以及各村土雞、土鴨、土豬肉、高山蔬菜等一大批優質生態農產品,有竹溪排祭、客家祭祖、象溪溪魚節等一批彰顯民俗魅力民俗節慶活動,有紅糖工坊、契約博物館、油茶工坊、豆腐工坊等一批生態博物館。我希望今後松陽的民宿能打造成為農產品的消費者、銷售者,文化體驗的交流平臺,民風民俗的展示窗口和手工製作的場所,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鄉村建設,從民宿集群到理想村

“一個人的夢想只是夢想,一群人的夢想,就變成一個理想。”鄉伴的創立之日,即是“理想村”模型形成之時。

在鄉伴文旅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朱勝萱看來,基於對現有的如“宅基地、集體用地”等其他原本無法變現的土地存量的盤活,鄉伴文旅以民宿集群為切入點,將產品打造成一個分佈式的、去中心化的、自然生長的高交互社區,便形成了“理想村”。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人口逐漸向城市聚集,不少鄉村成為日益沒落的“空心村”。具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離開村莊,留守老人、兒童成為人口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形下,通過系統化的改造將村落打造成高品質文化旅遊目的地,在人力、資本、資金等多方面都存在困難。


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鄉伴“理想村”正是基於一套可複製的邏輯,吸引著大量資本和資金注入鄉村,併為中國鄉村建設提供多樣化、差異化解決方案的平臺。

優質的民宿產品,是鄉伴進入村落的第一步。以打造“原舍”、“圃舍”等標杆產品,形成“網紅效應”,建立區域影響力並獲得政府支持。民宿構成了理想村的雛形,而在朱勝萱的設想中,理想村單是有的住還不夠,還得有可去之地、可玩之處。

於是,更多相關業態注入進來。由於鄉伴代為完成了基建、交涉等外部事宜,包括民宿、餐飲、特色資源等在內的各個鄉村文旅業態參與方只需“一點接入”,就可以順利展開運營。由此形成一個分佈式、去中心化、高交互性的社區,即構成了理想村的主體。在這個理想村裡,所有人不僅分享利益,而且分享著共同的夢想和價值觀。

理想村也為人口返鄉、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契機。據朱勝萱介紹,理想村採用的是類似歐洲小鎮的“333”人口結構模型,即30%為鄉村原住民、30%為流動人口例如旅遊度假的群體、30%為本地走出去、有建設家鄉意願的鄉賢或返鄉創業的人。

這意味著,有三成常住人口獲得新的就業機會,三成流動人口將帶動該地文化旅遊產業的消費,而剩下三成的返鄉人口將成為鄉村發展振興的有效勞動力。若按此模型推進,理想村將在極大程度上改善鄉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的現狀,以更輕、更快的方式賦能鄉村復興。

“民宿+”能否助力鄉村振興

朱勝萱曾表示,鄉村價值正在迴歸,其把鄉村豐富的資源變成人人嚮往的產品的希冀,可言樂觀。在完善“理想村”的模式複製、硬件打磨後,還需根據各村落的不同特色進行業態開發、資源利用。以民宿為核心,加強與周邊業態的聯動,可將鄉村分散的點狀資源盤活,構建鄉村振興的網絡結構。

以松陽為例,鄉伴為這裡的理想村附加了鄉村研學的概念。諸如松陽這類傳統村落,物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仍然大有可為。


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圖|加油啦米粒媽

近年來,組織研學旅行的學校範圍不斷擴大,參與研學旅行活動的學生人數也有明顯增加,但兼具親子及教育價值的研學旅行,卻長期存在著“只遊不學”、形式大於內容、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資源豐富的鄉村在填補這一市場缺口上具有天然優勢,古村落中開拓研學市場,可進一步推動鄉村旅遊在食、住、行、遊、購、娛全業態的發展。

松陽正是這樣一個適於研學市場需求的鄉村。據數據統計,2018年,松陽縣實現旅遊總收入41.91億元,增長46.3%。全縣民宿床位4651張,全年民宿營業收入1.6億元。民宿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松陽縣豐富的歷史、文化、物產資源也在藉助民宿的力量走向市場。“自然教育對於鄉村和城市的孩子都是非常缺失的,松陽多方位的資源,將會吸引更多孩子、更多人來到這,所以決定加入研學的主題。”

松陽承載著厚重的中國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讓松陽如同一座中國傳統村落鄉土文化氣息的大博物館。在這座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裡,不僅有豐富的鄉村博物館資源(目前已經建成紅糖工坊、契約博物館、王景紀念館、石門圩廊橋等松陽生態博物館),更有中草藥、農產品、民俗節慶活動等有待開發的獨特資源。

通過主題性的研學產品包裝,以內容跨界的形式串聯各業態,用網絡構建賦能產業,打造松陽親子研學旅行產品,成為“民宿+”時代新的機遇。


農文旅深度融合,“民宿+”能為鄉村振興帶來什麼?

松陽縣教育局副局長賴鬆平為鄉伴原舍授牌“松陽鄉村研學實踐地”

在此契機下,“松陽民宿+研學實踐地模式”應運而生。據悉,該實踐地將集結松陽在地的各類文化、民俗、農產品等資源,與民宿配套研發一系列主題研學路線與產品,包括民宿+風物、民宿+中草藥、民宿+建造設計、民宿+鄉村博物館等,以“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鄉伴原舍總經理曹曉豔女士表示,未來,鄉伴將提取松陽在地的中醫藥文化,結合位於松陽明清老街的鄉伴善應館山堂開拓中醫藥研學遊,讓遊客不僅認識中草藥,還可以親手用中草藥製作香囊、藥膳料理包等文旅產品;同時,開發民宿與鄉村建築結合的研學產品,帶領遊客感受松陽的老宅之美,鼓勵遊客動手嘗試夯土工藝,搭建松陽特色的黃土屋;此外,還將推出學習松陽高腔、瞭解古法造紙等在地文化的體驗。

從單體民宿到理想村,鄉伴為鄉村建設開闢了創新型發展模式。如今借力農文旅深度融合,將理想延伸至“民宿+”產業聯動,能否為古村落髮展注入“強心劑”?鄉村振興的理想,愈來愈有實現的可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