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若非後院起火,劉裕據關中而望中原,未必就不能一統南北

而關中也終於在淪陷百年後重回晉人之手。

不過此時劉裕的謀主、坐鎮建康為其穩固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唯恐朝中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坐鎮長安,自己急忙趕回建康救火。不過劉裕手下的驕兵悍將,又豈是劉義真這個剛滿12歲的黃口孺子能壓得住的?於是內訌很快爆發,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又有王脩殺沈田子,劉義真又殺王脩以平眾怒,於是關中大亂。赫連勃勃趁機南下,剛光復的郡縣又紛紛投降,劉裕只得召回劉義真,以朱齡石坐鎮長安。誰知朱齡石先是被長安百姓攆走,又被赫連勃勃擊敗,連同朱超石、王敬先等均被赫連昌所殺。

至此,關中僅光復一年後又全部淪陷,而且劉裕手下的精兵猛將幾乎損失殆盡。

四大功之外:平劉毅、降氐王、殺司馬休之、徵林邑,將南方歸為一統。

桓玄篡國,使得東晉局勢大亂,各大勢力紛紛割據一方,實同獨立。其時,荊州刺史劉毅夥同其弟劉藩割據了豫州、江州、兗州,勢力包括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宗室司馬休之割據了號稱健康門戶的荊、揚二州;而仇池國氐王楊盛則佔據了漢中;林邑國屢犯交州。

義熙八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將其困於江陵。大將王鎮惡攻克江陵外城,並射書入內城招降。劉毅部下因此士氣喪盡,四散逃亡,劉毅也在逃亡途中自縊身亡。江陵城破之後,劉裕又誅除了郗僧施等劉毅餘黨,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減免稅役、釋放奴隸,一時人望大增。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若非後院起火,劉裕據關中而望中原,未必就不能一統南北

而關中也終於在淪陷百年後重回晉人之手。

不過此時劉裕的謀主、坐鎮建康為其穩固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唯恐朝中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坐鎮長安,自己急忙趕回建康救火。不過劉裕手下的驕兵悍將,又豈是劉義真這個剛滿12歲的黃口孺子能壓得住的?於是內訌很快爆發,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又有王脩殺沈田子,劉義真又殺王脩以平眾怒,於是關中大亂。赫連勃勃趁機南下,剛光復的郡縣又紛紛投降,劉裕只得召回劉義真,以朱齡石坐鎮長安。誰知朱齡石先是被長安百姓攆走,又被赫連勃勃擊敗,連同朱超石、王敬先等均被赫連昌所殺。

至此,關中僅光復一年後又全部淪陷,而且劉裕手下的精兵猛將幾乎損失殆盡。

四大功之外:平劉毅、降氐王、殺司馬休之、徵林邑,將南方歸為一統。

桓玄篡國,使得東晉局勢大亂,各大勢力紛紛割據一方,實同獨立。其時,荊州刺史劉毅夥同其弟劉藩割據了豫州、江州、兗州,勢力包括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宗室司馬休之割據了號稱健康門戶的荊、揚二州;而仇池國氐王楊盛則佔據了漢中;林邑國屢犯交州。

義熙八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將其困於江陵。大將王鎮惡攻克江陵外城,並射書入內城招降。劉毅部下因此士氣喪盡,四散逃亡,劉毅也在逃亡途中自縊身亡。江陵城破之後,劉裕又誅除了郗僧施等劉毅餘黨,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減免稅役、釋放奴隸,一時人望大增。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自36歲劉裕初戰至59歲病逝,劉裕20多年間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

義熙九年,劉裕在平滅譙蜀之後,順手再徵仇池,氐王楊盛完全不能抵抗,一潰千里,被迫撤出漢中,並遞降表向東晉稱臣。

義熙十一年,劉裕殺司馬休之的子侄司馬文寶和司馬文祖,並自領荊州刺史,討伐司馬休之。此戰劉裕先敗後勝,攻克江陵、襄陽,將荊、揚二州納收復,司馬休之被迫北逃投奔後秦。

劉裕稱帝后,為免交州(僅兩廣和越南中北部)之患,曾遠征林邑(今越南南部),盡滅其兵,迫使林邑國王請降,並接受劉裕冊封。

自此,桓玄作亂後東晉國內的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削平,南方歸為一統。

文治之功:以鐵腕加持的義熙改革。

劉裕秉政之後,針對東晉末年的國內亂局,他下手極其狠辣。先是誅滅了不肯服順的士族虞亮——這一手殺雞儆猴非常有效,門閥豪強們從此對他極其恭順,再不敢違背法紀。同時劉裕還嚴格人才選拔、唯才是舉,對於濫竽充數和名不副實者嚴加懲處,使得朝中綱紀為之一振。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若非後院起火,劉裕據關中而望中原,未必就不能一統南北

而關中也終於在淪陷百年後重回晉人之手。

不過此時劉裕的謀主、坐鎮建康為其穩固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唯恐朝中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坐鎮長安,自己急忙趕回建康救火。不過劉裕手下的驕兵悍將,又豈是劉義真這個剛滿12歲的黃口孺子能壓得住的?於是內訌很快爆發,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又有王脩殺沈田子,劉義真又殺王脩以平眾怒,於是關中大亂。赫連勃勃趁機南下,剛光復的郡縣又紛紛投降,劉裕只得召回劉義真,以朱齡石坐鎮長安。誰知朱齡石先是被長安百姓攆走,又被赫連勃勃擊敗,連同朱超石、王敬先等均被赫連昌所殺。

至此,關中僅光復一年後又全部淪陷,而且劉裕手下的精兵猛將幾乎損失殆盡。

四大功之外:平劉毅、降氐王、殺司馬休之、徵林邑,將南方歸為一統。

桓玄篡國,使得東晉局勢大亂,各大勢力紛紛割據一方,實同獨立。其時,荊州刺史劉毅夥同其弟劉藩割據了豫州、江州、兗州,勢力包括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宗室司馬休之割據了號稱健康門戶的荊、揚二州;而仇池國氐王楊盛則佔據了漢中;林邑國屢犯交州。

義熙八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將其困於江陵。大將王鎮惡攻克江陵外城,並射書入內城招降。劉毅部下因此士氣喪盡,四散逃亡,劉毅也在逃亡途中自縊身亡。江陵城破之後,劉裕又誅除了郗僧施等劉毅餘黨,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減免稅役、釋放奴隸,一時人望大增。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自36歲劉裕初戰至59歲病逝,劉裕20多年間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

義熙九年,劉裕在平滅譙蜀之後,順手再徵仇池,氐王楊盛完全不能抵抗,一潰千里,被迫撤出漢中,並遞降表向東晉稱臣。

義熙十一年,劉裕殺司馬休之的子侄司馬文寶和司馬文祖,並自領荊州刺史,討伐司馬休之。此戰劉裕先敗後勝,攻克江陵、襄陽,將荊、揚二州納收復,司馬休之被迫北逃投奔後秦。

劉裕稱帝后,為免交州(僅兩廣和越南中北部)之患,曾遠征林邑(今越南南部),盡滅其兵,迫使林邑國王請降,並接受劉裕冊封。

自此,桓玄作亂後東晉國內的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削平,南方歸為一統。

文治之功:以鐵腕加持的義熙改革。

劉裕秉政之後,針對東晉末年的國內亂局,他下手極其狠辣。先是誅滅了不肯服順的士族虞亮——這一手殺雞儆猴非常有效,門閥豪強們從此對他極其恭順,再不敢違背法紀。同時劉裕還嚴格人才選拔、唯才是舉,對於濫竽充數和名不副實者嚴加懲處,使得朝中綱紀為之一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時期統治階層風氣奢靡,劉裕是其中少見的例外

義熙十年,劉裕又下令減輕稅役、與民休息。同時採取措施限制了土地兼併狀況的惡化。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魏晉以來,統治階層崇尚奢華,而劉裕因為出身原因,甚至民間疾苦,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經過劉裕的努力,自司馬道子亂政後的東晉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劉裕大舉出兵征戰和後期篡晉建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尾聲:篡晉稱帝后不久病亡以及虎父犬子。

劉裕光復關中後,受封宋公及九錫之禮。不過隨即關中失陷,使得劉裕顏面全無,為了維護權威,便行廢立之事,使人縊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權臣欺凌君權如家常便飯一般常見。權臣若是功高無以封賞,通常會行廢立事以耀其威;若是權力基礎受到動搖,更要弒君以震懾政敵。反正無論如何,君主往往成為權臣上位的祭品,劉裕也不能免俗。晉恭帝繼位後,劉裕晉為宋王,次年便迫其禪位,立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於是東晉滅亡,劉宋立國。

劉宋元嘉十六年,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統一北方。至此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兩晉十六國時代結束,進入了南北朝對峙之局。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若非後院起火,劉裕據關中而望中原,未必就不能一統南北

而關中也終於在淪陷百年後重回晉人之手。

不過此時劉裕的謀主、坐鎮建康為其穩固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唯恐朝中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坐鎮長安,自己急忙趕回建康救火。不過劉裕手下的驕兵悍將,又豈是劉義真這個剛滿12歲的黃口孺子能壓得住的?於是內訌很快爆發,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又有王脩殺沈田子,劉義真又殺王脩以平眾怒,於是關中大亂。赫連勃勃趁機南下,剛光復的郡縣又紛紛投降,劉裕只得召回劉義真,以朱齡石坐鎮長安。誰知朱齡石先是被長安百姓攆走,又被赫連勃勃擊敗,連同朱超石、王敬先等均被赫連昌所殺。

至此,關中僅光復一年後又全部淪陷,而且劉裕手下的精兵猛將幾乎損失殆盡。

四大功之外:平劉毅、降氐王、殺司馬休之、徵林邑,將南方歸為一統。

桓玄篡國,使得東晉局勢大亂,各大勢力紛紛割據一方,實同獨立。其時,荊州刺史劉毅夥同其弟劉藩割據了豫州、江州、兗州,勢力包括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宗室司馬休之割據了號稱健康門戶的荊、揚二州;而仇池國氐王楊盛則佔據了漢中;林邑國屢犯交州。

義熙八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將其困於江陵。大將王鎮惡攻克江陵外城,並射書入內城招降。劉毅部下因此士氣喪盡,四散逃亡,劉毅也在逃亡途中自縊身亡。江陵城破之後,劉裕又誅除了郗僧施等劉毅餘黨,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減免稅役、釋放奴隸,一時人望大增。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自36歲劉裕初戰至59歲病逝,劉裕20多年間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

義熙九年,劉裕在平滅譙蜀之後,順手再徵仇池,氐王楊盛完全不能抵抗,一潰千里,被迫撤出漢中,並遞降表向東晉稱臣。

義熙十一年,劉裕殺司馬休之的子侄司馬文寶和司馬文祖,並自領荊州刺史,討伐司馬休之。此戰劉裕先敗後勝,攻克江陵、襄陽,將荊、揚二州納收復,司馬休之被迫北逃投奔後秦。

劉裕稱帝后,為免交州(僅兩廣和越南中北部)之患,曾遠征林邑(今越南南部),盡滅其兵,迫使林邑國王請降,並接受劉裕冊封。

自此,桓玄作亂後東晉國內的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削平,南方歸為一統。

文治之功:以鐵腕加持的義熙改革。

劉裕秉政之後,針對東晉末年的國內亂局,他下手極其狠辣。先是誅滅了不肯服順的士族虞亮——這一手殺雞儆猴非常有效,門閥豪強們從此對他極其恭順,再不敢違背法紀。同時劉裕還嚴格人才選拔、唯才是舉,對於濫竽充數和名不副實者嚴加懲處,使得朝中綱紀為之一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時期統治階層風氣奢靡,劉裕是其中少見的例外

義熙十年,劉裕又下令減輕稅役、與民休息。同時採取措施限制了土地兼併狀況的惡化。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魏晉以來,統治階層崇尚奢華,而劉裕因為出身原因,甚至民間疾苦,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經過劉裕的努力,自司馬道子亂政後的東晉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劉裕大舉出兵征戰和後期篡晉建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尾聲:篡晉稱帝后不久病亡以及虎父犬子。

劉裕光復關中後,受封宋公及九錫之禮。不過隨即關中失陷,使得劉裕顏面全無,為了維護權威,便行廢立之事,使人縊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權臣欺凌君權如家常便飯一般常見。權臣若是功高無以封賞,通常會行廢立事以耀其威;若是權力基礎受到動搖,更要弒君以震懾政敵。反正無論如何,君主往往成為權臣上位的祭品,劉裕也不能免俗。晉恭帝繼位後,劉裕晉為宋王,次年便迫其禪位,立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於是東晉滅亡,劉宋立國。

劉宋元嘉十六年,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統一北方。至此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兩晉十六國時代結束,進入了南北朝對峙之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同樣是南北對峙、同樣“姓宋”,但劉宋的地盤比南宋好看多了

永初三年,劉裕打算再度北伐完成華夏一統,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於五月癸亥日崩逝,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若能向天再借十年之命,劉裕也許能一腳踹翻後輩楊堅、搶先一統南北。如果此事成真,那麼劉裕的頭上少不得要加上一頂“千古一帝”的大帽子,從而與秦皇、唐宗同列。

劉裕死後,太子劉義符繼位。不過劉裕的這位繼承人完全沒有乃父之才略,相反倒像是兩晉的司馬家後人——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時值北魏南侵,劉宋在內憂外患之下,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和檀道濟廢劉義符為營陽王,擁立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為帝,史稱宋文帝,改元元嘉。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因在其詞作中大量用典、而且善於用典聞名,被稱為“稼軒詞中第一”(《詞品》明·楊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然不能例外。而且在全詞短短22句、104字中就用了5個典故(當然比不上《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116字用10典),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物便位列其中: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如果有朋友還沒搞明白其所以然,那我就再引用一段古籍: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

——寄奴、京口。我顯擺完了,您也搞懂了吧?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別的不說,起碼劉裕的武力值,在歷代皇帝中當屬第一

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偏冷門,主要原因在於中原四分五裂,國興朝滅如走馬燈般變幻無窮,無數英雄或是狗熊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比如說從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在中國2132年的王朝史中,共出現了422個皇帝(與以前文章的統計數字不符),僅兩晉南北朝300餘年間便躥出來186個皇帝(不完全統計,不含追諡及因篡位等原因未被正史承認的),可見亂到了什麼程度。

別看皇帝出了小二百,但其中昏君、暴君、奇葩之君迭出,連傻子白痴都能稱孤道寡。能稱得上、或者更確切的說曾經稱得上“賢明”二字的君主十不存一——排除掉最終一統的楊堅,也就拓跋燾、拓跋宏、苻堅、蕭衍、姚興、宇文邕等寥寥數人而已。要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也就一個劉裕勉強能拿得出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像高洋、石虎、司馬衷、符生這樣的昏君、暴君、白痴皇帝,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產

劉裕,南北朝時期劉宋的開國皇帝。他出身低賤寒微,一出生就因父母養不起差點被遺棄。長大後劉裕種過地、打過柴、編過草鞋,後來受到了出身頂級門閥——琅琊王謐的賞識:

“初,劉裕為布衣,惟謐獨奇貴之,嘗謂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要知道在當時的風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要不是有王謐的推薦,像劉裕這樣連流品都不入的小人物,註定一輩子連芝麻官的門邊兒都摸不著。可即便如此,劉裕能得到的官職也無非是書吏和小軍官。如果就這麼在仕途中蹉跎下去,以劉裕的家世最多混到個七品官致仕,皇圖霸業什麼的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時勢造英雄,東晉末年的大亂局給了劉裕一飛沖天化成龍的大好機會。


背景:司馬道子亂政和桓玄、孫恩之亂。

因為太元八年淝水之戰的慘敗,使得本已一統北方的前秦大亂。十年內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北方再度回到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本是東晉再接再厲、北伐實現一統的大好機會。可惜淝水之戰兩年後,謝安病逝,孝武帝司馬曜詔命其弟司馬道子總攬軍政。東晉由此非但未能中興,反而接連陷入內亂,終至滅國。

那司馬道子又是一副什麼德性呢:

“於時孝武帝不親萬機,但與道子酣歌為務,姏姆尼僧,尤為親暱,並竊弄其權。凡所幸接,皆出自小豎。郡守長吏,多為道子所樹立……中書令王國寶性卑佞,特為道子所寵暱。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不堪命。”(《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孝武帝整天就知道喝,終於因酒而暴亡,其子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智商堪比晉惠帝司馬衷的著名白痴,輔政的司馬道子和其子司馬元顯治國水平比白痴也好不到哪兒去,於是朝政日亂,兩次逼反了本是忠臣的王恭。君子可欺之以方,司馬道子尚能搞定王恭,但等到梟雄和小人作亂,他就只有一翻兩瞪眼的本事了。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風骨體現在姓司馬的頭上,就是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

琅琊人孫泰父子以妖術惑眾,並利用王恭之叛趁火打劫,被司馬道子誅殺。其侄孫恩糾集亡命之徒,誓言報復。隆安三年,孫恩率眾攻陷吳郡、永嘉、新安等八郡,聚眾數十萬人,鋒芒直指晉都建康,司馬道子不得不派遣大將劉牢之和謝琰討伐。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相比王謐,劉牢之才是劉裕的伯樂和恩主

孫恩之亂尚未平息,桓玄又來湊了個熱鬧。

桓玄之父桓溫手握重兵,獨攬朝政十幾年可以操縱廢立、逼迫皇帝為其加九錫(九錫,錫通“賜”——是古代皇帝賜予的九種禮器,受此賜者皆有篡逆之嫌),本可篡國。但老桓脫褲子放屁、非要北伐以養望,結果三戰皆北,鬱鬱而終。

像桓玄這樣的逆臣之子,司馬道子父子非但不加以戒備,反而授予其高官重兵,妄圖使其與另一權臣殷仲堪互相牽制、互相傷害。結果桓玄很輕易的幹掉了殷仲堪,並與桓偉控制了長江上游,密謀作亂。於是晉廷以司馬元顯為帥討伐,結果桓玄俘司馬尚之、誘劉牢之叛變,大軍長驅直入建康,斬司馬元顯、鴆殺司馬道子。元興二年,桓玄迫晉安帝禪位稱帝,史稱桓楚。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桓溫、桓玄父子其實挺悲劇的,因為他們都把篡位弄得太複雜

就在東晉政局混亂不堪的時節,劉裕脫穎而出。


崛起:拿命拼出來的前程。

古之帝王號稱勇武者不在少數,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唐太宗李世民每逢戰陣必甘冒矢石衝鋒在前、宋太祖趙匡胤曾憑一杆哨棒闖蕩江湖並由太祖長拳遺世、明成祖朱棣也屢屢衝鋒陷陣。相反倒是以布衣王天下的劉邦、朱元璋沒聽說過有多能打。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真正以帝王之尊衝鋒陷陣的,我只找到了李世民、趙匡胤、朱棣三個名字

項羽之輩出身高貴,即便身陷敵陣一有重甲神兵護體,二有虎狼親衛護身,其實並不需要冒多大風險。而劉裕就不一樣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戰就險些掛掉:

“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劉牢之之子)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晉紀三十三》)

“裕獨驅數千人”——第一次上陣便強悍若斯,堪稱古今第一砍人王,有不服的沒?

劉裕一戰成名,逐漸受到重視。此後數年,他率軍轉戰三吳之地,不但勇猛依舊,而且富有謀略,尤其難得的是軍紀嚴明,故此每戰必敗孫恩。終於在元興元年,迫其投海而死。

此後桓玄篡國,劉裕的恩主劉牢之被迫自縊。此時劉裕實力不足,表面臣服桓玄、受彭城內史之職,實則暗結北府將士籌謀反桓。元興三年,劉裕殺死桓弘、桓崤,據京口起兵討伐桓玄,並大敗其於覆舟山,桓玄挾晉安帝亡走尋陽。劉裕率軍追擊,與桓玄兩戰崢嶸州、江陵,均大敗之,桓玄身死。到義熙元年,桓玄殘部盡被剿滅,劉裕迎晉安帝還都建康,東晉於是復辟。劉裕以再造之功,拜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軍事,入掌朝政大權。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桓玄一戰充分體現了劉裕分兵合進、善用陣勢的軍事思想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何止“四大功”?

這裡的“武功蓋世”可不是說劉裕練成了葵花寶典或是九陰真經,而是指劉裕為東晉(或劉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武功:

“宋武既誅桓氏,收遺晉而封植之,又克譙縱,執慕容超,逐盧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欒城後集·卷十》宋·蘇轍)

四大功之一:滅南燕之戰。

劉裕之前,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先後北伐,無一事成,東晉的北疆始終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進。義熙元年,南燕慕容德卒,其子慕容超繼位,昏暴無道,國政大亂。義熙五年,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大掠而還,於是劉裕上表徵燕,繼而舉兵北伐。

劉裕首戰大破慕容超於臨朐,並將其圍困在廣固。慕容超求援於後秦,姚興陳兵示威,劉裕不為所動,終使後秦退兵。到義熙六年,廣固城破,劉裕殺鮮卑王公以下3000人洩憤,並將慕容超押送建康斬首,南燕亡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滅南燕後,東晉疆域達到最盛,從淮河流域挺進黃河流域

劉裕伐燕成功,使得東晉的北疆首次突破淮河流域,光復了淪陷多年的青州,取得了歷次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

四大功之二:平定盧循之亂。

盧循本為孫恩從黨,元興二年被劉裕擊敗,泛海南逃後自稱平南將軍,與徐道覆等聚眾佔據番禺、始興。此後東晉遭桓玄之亂,對其只能安撫,遂使其野心更盛。義熙六年,劉裕北上伐燕,朝中空虛,盧循以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兵作亂並攻陷江州、桑落州,擁兵10餘萬,舟船千艘,兵鋒直指建康。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盧循之亂,只是劉裕一統南方之始

劉裕聞訊後匆忙趕回建康,雖然兵力不足,但是他堅拒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就地募兵並築石頭城固守。盧循屢攻不下,又因軍資不足只得撤軍。劉裕趁勢追擊,並遣大將孫處、沈田子率水軍從海路直取番禺,盡屠盧循親黨,收復了嶺南。劉裕則親率大軍西進,於義熙六年冬先後大敗盧循於大雷、尋陽左裡。次年,劉裕部將孟懷玉殺徐道覆於始興、杜慧度殺盧循於交州,於是盧循之亂終被平定。

四大功之三:滅譙蜀之戰。

桓玄篡國時,益州刺史毛璩第一個出來討伐,並攻佔漢中。待到桓玄兵敗身死,遂命其弟毛瑾、毛瑗與參軍譙縱東征討伐其殘部。途中發生兵變,亂兵殺毛瑾擁立譙縱為主,並殺回成都弒毛璩。此後譙縱稱成都王,據樑、益二州之地,是為後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其實譙縱也挺冤的,被兵變挾持,不是反就是死

義熙三年,劉裕曾遣其弟劉道規討伐譙蜀,失利而歸。

義熙七年,劉裕攜北滅南燕、南平盧循之威,再遣朱齡石討伐譙蜀。譙縱畏懼劉裕之威,棄成都而逃,並在途中自縊,於是益州重歸東晉。

因此三大功,劉裕在太尉銜上再加太傅、揚州牧,賜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四大功之四:滅後秦之戰。

南方的東晉因劉裕而再呈中興之相時,北方則亂作一團——後燕被北燕所篡,國勢最強的魏國也因拓跋珪被弒暫時失去了擴張能力。而在中原霸主後秦的北方,赫連勃勃崛起,屢破秦兵,使其國力日衰。在後秦的西方,南涼和西秦也相繼反叛,而且與西涼、北涼彼此間征戰不休。至義熙十年,後秦的西方只剩下西秦、北涼和西涼三國,西秦又與赫連勃勃聯盟夾攻後秦,使得後秦難以招架。姚興因此病卒,又引得諸子爭位,一度內亂。雖然姚泓繼位後一度平滅羌胡叛亂並擊敗赫連勃勃,但後秦已是大廈將傾,非獨木可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赫連勃勃最大的遺產統萬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

這樣的大好時機劉裕當然不肯錯過。義熙十二年,劉裕進駐彭城,遣王鎮惡、檀道濟引軍為東路,胡藩、朱超石為中路,沈田子、傅弘之為西路,另遣沈林子、劉尊考引水軍自汴入黃河,四路齊頭並進,沿途後秦軍皆不戰而降,檀道濟遂於十月收復洛陽。

劉裕因此升相國、封宋公,備九錫之禮。

義熙十三年春,劉裕發兵西進,前鋒王鎮惡、檀道濟擊敗姚紹,攻佔潼關。之後王鎮惡、沈田子兵分兩路、劉裕督軍繼進,先後於武關、藍田、霸上、渭橋四敗秦軍。八月劉裕率軍攻破長安,俘姚泓至建康斬首,後秦滅國。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若非後院起火,劉裕據關中而望中原,未必就不能一統南北

而關中也終於在淪陷百年後重回晉人之手。

不過此時劉裕的謀主、坐鎮建康為其穩固後方的劉穆之病逝。劉裕唯恐朝中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坐鎮長安,自己急忙趕回建康救火。不過劉裕手下的驕兵悍將,又豈是劉義真這個剛滿12歲的黃口孺子能壓得住的?於是內訌很快爆發,先是沈田子殺王鎮惡,又有王脩殺沈田子,劉義真又殺王脩以平眾怒,於是關中大亂。赫連勃勃趁機南下,剛光復的郡縣又紛紛投降,劉裕只得召回劉義真,以朱齡石坐鎮長安。誰知朱齡石先是被長安百姓攆走,又被赫連勃勃擊敗,連同朱超石、王敬先等均被赫連昌所殺。

至此,關中僅光復一年後又全部淪陷,而且劉裕手下的精兵猛將幾乎損失殆盡。

四大功之外:平劉毅、降氐王、殺司馬休之、徵林邑,將南方歸為一統。

桓玄篡國,使得東晉局勢大亂,各大勢力紛紛割據一方,實同獨立。其時,荊州刺史劉毅夥同其弟劉藩割據了豫州、江州、兗州,勢力包括了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宗室司馬休之割據了號稱健康門戶的荊、揚二州;而仇池國氐王楊盛則佔據了漢中;林邑國屢犯交州。

義熙八年,劉裕出兵討伐劉毅,將其困於江陵。大將王鎮惡攻克江陵外城,並射書入內城招降。劉毅部下因此士氣喪盡,四散逃亡,劉毅也在逃亡途中自縊身亡。江陵城破之後,劉裕又誅除了郗僧施等劉毅餘黨,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減免稅役、釋放奴隸,一時人望大增。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自36歲劉裕初戰至59歲病逝,劉裕20多年間幾乎都在戰場上度過

義熙九年,劉裕在平滅譙蜀之後,順手再徵仇池,氐王楊盛完全不能抵抗,一潰千里,被迫撤出漢中,並遞降表向東晉稱臣。

義熙十一年,劉裕殺司馬休之的子侄司馬文寶和司馬文祖,並自領荊州刺史,討伐司馬休之。此戰劉裕先敗後勝,攻克江陵、襄陽,將荊、揚二州納收復,司馬休之被迫北逃投奔後秦。

劉裕稱帝后,為免交州(僅兩廣和越南中北部)之患,曾遠征林邑(今越南南部),盡滅其兵,迫使林邑國王請降,並接受劉裕冊封。

自此,桓玄作亂後東晉國內的割據勢力全部被劉裕削平,南方歸為一統。

文治之功:以鐵腕加持的義熙改革。

劉裕秉政之後,針對東晉末年的國內亂局,他下手極其狠辣。先是誅滅了不肯服順的士族虞亮——這一手殺雞儆猴非常有效,門閥豪強們從此對他極其恭順,再不敢違背法紀。同時劉裕還嚴格人才選拔、唯才是舉,對於濫竽充數和名不副實者嚴加懲處,使得朝中綱紀為之一振。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魏晉時期統治階層風氣奢靡,劉裕是其中少見的例外

義熙十年,劉裕又下令減輕稅役、與民休息。同時採取措施限制了土地兼併狀況的惡化。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魏晉以來,統治階層崇尚奢華,而劉裕因為出身原因,甚至民間疾苦,因而平時清簡寡慾,生活節儉,不喜奢侈。

經過劉裕的努力,自司馬道子亂政後的東晉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劉裕大舉出兵征戰和後期篡晉建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尾聲:篡晉稱帝后不久病亡以及虎父犬子。

劉裕光復關中後,受封宋公及九錫之禮。不過隨即關中失陷,使得劉裕顏面全無,為了維護權威,便行廢立之事,使人縊殺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恭帝。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權臣欺凌君權如家常便飯一般常見。權臣若是功高無以封賞,通常會行廢立事以耀其威;若是權力基礎受到動搖,更要弒君以震懾政敵。反正無論如何,君主往往成為權臣上位的祭品,劉裕也不能免俗。晉恭帝繼位後,劉裕晉為宋王,次年便迫其禪位,立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於是東晉滅亡,劉宋立國。

劉宋元嘉十六年,北魏拓跋燾滅北涼、統一北方。至此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兩晉十六國時代結束,進入了南北朝對峙之局。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同樣是南北對峙、同樣“姓宋”,但劉宋的地盤比南宋好看多了

永初三年,劉裕打算再度北伐完成華夏一統,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於五月癸亥日崩逝,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若能向天再借十年之命,劉裕也許能一腳踹翻後輩楊堅、搶先一統南北。如果此事成真,那麼劉裕的頭上少不得要加上一頂“千古一帝”的大帽子,從而與秦皇、唐宗同列。

劉裕死後,太子劉義符繼位。不過劉裕的這位繼承人完全沒有乃父之才略,相反倒像是兩晉的司馬家後人——除了正經事啥事都幹。時值北魏南侵,劉宋在內憂外患之下,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和檀道濟廢劉義符為營陽王,擁立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為帝,史稱宋文帝,改元元嘉。

“氣吞萬里如虎”——說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波瀾壯闊的一生

劉義隆不爭氣、遭人恨,所以畫像也這麼醜,頗有朱元璋鞋拔子之風

因為劉裕打下的基礎,再加上劉義隆不像劉義符那樣不靠譜,因此在元嘉年間,劉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百姓安享太平,史稱“元嘉之治”:

“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卷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二》)

不過虎父多犬子,劉裕的七個兒子沒一個能繼承他的優良基因。長子劉義符和次子劉義真有多不靠譜前邊說過,劉義隆稍好,搞出了個“元嘉之治”。不過他也是空有其父的雄心,卻無其父之大略,三次北伐都因為他的胡亂指揮而失敗,而且將元嘉之治取得的成果消耗殆盡。自此劉宋由盛轉衰,劉義隆也被太子劉劭所殺,在歷史上首開子弒父奪位的惡例。


同樣是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也提到了劉義隆。不過相比其父劉裕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劉義隆是作為反面教材被老辛拿出來讓後人引以為戒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老子英雄兒狗熊——古今數千年,莫出劉裕父子之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