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與黃巢,宋江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與黃巢,宋江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歷史上的宋江與黃巢,宋江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宋江是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的首領。歷史上宋江實有其人,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規模不大,遠遠比不上黃巢和同時期的方臘,但是當時他手下有關勝、呼延綽、武松等三十六員猛將,猶如一股旋風,在宋朝大地上橫衝直撞,令宋徽宗等一干無能之輩頭疼不已,一籌莫展。這時候,有一位叫侯蒙的官員給宋徽宗上了一道奏摺,說道:

"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定有過人的才智,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之過,或許能平定東南之亂。"(《宋史·侯蒙傳》原文:"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這個侯蒙歷史上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在《宋史》中有他的傳記。就是侯蒙首先提議招降宋江。宋徽宗當時正是一籌莫展之際,看了侯蒙的奏摺,非常高興,連聲讚歎:"(侯)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見《宋史》卷三五一《侯蒙傳》)。

於是宋徽宗龍顏大悅,立即下詔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侯蒙此時已經六十八歲,正想躊躇滿志前往上任時,突然發病而亡,招降計劃就此擱淺。

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又向南發動攻勢,雖然義軍人數不多,卻好似一把鋼刀,令北宋王朝驚恐萬狀、聞風色變,急令大軍鎮壓。宋江在山東沂州和江蘇沭陽接連吃了兩次敗仗,且戰且退,進入了淮陽軍的轄區。這時,朝廷急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張叔夜是宋朝的名臣,很有才幹。

張叔夜到達海州時,起義軍正準備攻城。

然而,張叔夜在接到"招安"聖旨後,早已做了周密的部署和準備。他先是貼出告示,懸賞捉拿宋江等一干首領。據清朝王士禎《居易錄》卷二四的記載,張叔夜的告示如下:

"有赤身為國,不避凶鋒,拿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雙執花紅;拿獲李進羲者,賞錢百萬貫,雙花紅:拿獲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張清等,賞錢十萬貫,花紅;拿獲董平、李進者,賞錢五萬貫,有差。"

張叔夜一邊用張貼告示的方法動搖起義軍的軍心,一邊派出探子偵察起義軍的情況。當他獲悉起義軍準備從海上突破的情報後,連忙招募敢死隊1000餘人,在近城設伏。又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張叔夜誘使起義軍離船上岸作戰,伏兵乘機燒燬了起義軍的船隻。面對數倍於己的官兵,宋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宋江雖率部勇猛拼殺,給官軍以重創,但面對重圍,船隻著火,退路已斷,只好向張叔夜投降,接受招安。

宋江與黃巢,宋江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投降後,朝廷給宋江及其部下都封賞了官職,進行籠絡。但宋江投降似乎並非出自本意,因為不久宋江又率部重新起義,但這次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起義被宋將折可存鎮壓下去,宋江等人被捕殺。

宋江被招安是歷史事實。因為有一位叫李若水的官員曾經極力反對招安,但最後卻親眼目睹了招安成為事實,所以懷著極為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名為《捕盜偶成》的詩: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

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水滸傳》上的宋江,大體的歷史氛圍和主要人物都是真實的,但是施耐庵把宋江寫成一心想著招安,卻似乎與歷史上的宋江不是一回事。《水滸傳》還寫了宋江受招安之後去征討方臘。這件事情到現在史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以實力而論,宋江征討方臘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方臘的起義軍達百萬之眾,而宋江被張叔夜的數千人所俘,足見實力相差懸殊。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寫宋江喝醉酒後在酒樓的牆壁上題了一首《西江月》詞和一首絕句。這兩首詩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所以有可能是出自施耐庵的手筆。《水滸傳》原文如下:

(宋江)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

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便喚酒保索借筆硯來。起身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於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

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日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寫罷詩,又去後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

宋江與黃巢,宋江的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首詩反映了宋江內心的壯志豪情,說是如果有朝一日得遂壯志,黃巢又算的了什麼!其實和黃巢相比,宋江也許沒有黃巢的文采,但從人格上來說,宋江的確要比黃巢要高尚得多(這裡是就歷史上的宋江而言,不是施耐庵筆下的宋江)。宋江是因為朝廷霸佔水面然後又向農民橫徵暴斂、逼得農民沒有活路才率眾造反的。並且最後直至戰死。

黃巢是因為屢次考試不中才聚眾造反,成為起義軍首領王仙芝的手下。起義軍轉戰各地,遭到朝廷圍攻。在湖北蘄州,刺史裴渥覺得不能抵抗,便答應為王仙芝上表求官。雙方相約罷兵。不久,朝廷下了詔命,唐僖宗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動搖,欲放棄鬥爭,接受唐朝的官職。

黃巢卻恨朝廷只封了王仙芝,卻沒有給他封官,於是和王仙芝起了衝突,兩人分道揚鑣。這一分裂行動,使起義軍實力受到削弱,王仙芝不久即兵敗被殺,黃巢於是成了義軍首領。

三年之後,黃巢攻下長安,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黃巢對李唐王朝及其官僚恨之入骨,於是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而李唐宗室、公卿士族、三品以上高官皆被屠殺殆盡。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藏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被殺。

黃巢的這一行為,無疑是自掘墳墓,因為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各地的節度使即用兵自重,早就不聽朝廷號令,軍閥割據的形勢比民國時期還嚴重。黃巢的屠殺行為,使得各地軍閥成了他的死敵。逃亡在外的唐僖宗昭告天下各節度使進京討伐,黃巢很快就被趕出長安。三年後,沙陀族李克用奉詔率兵五萬趕至圍攻陳州的黃巢軍前,大敗黃巢。黃巢在逃亡的途中被自己的外甥所殺。

黃巢殘暴毒虐,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攻克長安之後不思進取,未消滅分鎮關中的唐朝禁軍,又缺乏經濟政策,最後被唐軍擊敗。其死於自己外甥之手,說明已經眾叛親離,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說到底,封建時代的政治觀念,把國家當做個人家族的私有財產,必然導致陳涉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以及項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於是皇權便成了過家家,今天你家坐,明天到我家,變亂不止。黃巢不過做得更拙劣一點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