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
"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球杆之於斯諾克職業球員,毫無疑問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學在裡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發彎,只是一副價值40英鎊的機器批量生產的球杆,卻幫助他奪得36冠紀錄中的34個,包括7個世界冠軍。隨著他狀態下滑、球杆被損壞,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復存在。

我們聽到過球員換球杆後狀態下滑,也見證過換杆後浴火重生,這至少證明了球杆會對球員的成績產生影響。

羅尼·奧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換杆發生在2009年。在大師賽前,他親手摺斷了球杆,在對陣喬·佩裡的首場比賽前,他僅有一小時的時間適應。而結果是他拿著新球杆在決賽擊敗馬克·塞爾比奪冠。

"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球杆之於斯諾克職業球員,毫無疑問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學在裡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發彎,只是一副價值40英鎊的機器批量生產的球杆,卻幫助他奪得36冠紀錄中的34個,包括7個世界冠軍。隨著他狀態下滑、球杆被損壞,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復存在。

我們聽到過球員換球杆後狀態下滑,也見證過換杆後浴火重生,這至少證明了球杆會對球員的成績產生影響。

羅尼·奧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換杆發生在2009年。在大師賽前,他親手摺斷了球杆,在對陣喬·佩裡的首場比賽前,他僅有一小時的時間適應。而結果是他拿著新球杆在決賽擊敗馬克·塞爾比奪冠。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談及這段經歷,為奧沙利文製作球杆的傳奇製造商約翰·帕里斯回憶:“羅尼在大師賽開賽前5天給我打電話,說他把球杆弄壞了。按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幸運的是我們總會有一些進行中的訂單是要求完全按照羅尼球杆的規格打造。”

“我們就以此為起點給他做了一副,他能拿著這支桿最終奪冠簡直是不可思議。”

加拿大人阿蘭·羅比杜身上發生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1997年世錦賽他打入半決賽,但他的球杆斷成幾段,世錦賽征程也就此終結。

隨後他送去修,但製造商發現他竟把贊助商的標誌貼到球杆上,製造商深感冒犯,並沒有特別精心修復,像修一根柴火一般敷衍了事。接下來的一個賽季,羅比杜一場比賽都沒贏下來。

"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球杆之於斯諾克職業球員,毫無疑問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學在裡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發彎,只是一副價值40英鎊的機器批量生產的球杆,卻幫助他奪得36冠紀錄中的34個,包括7個世界冠軍。隨著他狀態下滑、球杆被損壞,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復存在。

我們聽到過球員換球杆後狀態下滑,也見證過換杆後浴火重生,這至少證明了球杆會對球員的成績產生影響。

羅尼·奧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換杆發生在2009年。在大師賽前,他親手摺斷了球杆,在對陣喬·佩裡的首場比賽前,他僅有一小時的時間適應。而結果是他拿著新球杆在決賽擊敗馬克·塞爾比奪冠。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談及這段經歷,為奧沙利文製作球杆的傳奇製造商約翰·帕里斯回憶:“羅尼在大師賽開賽前5天給我打電話,說他把球杆弄壞了。按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幸運的是我們總會有一些進行中的訂單是要求完全按照羅尼球杆的規格打造。”

“我們就以此為起點給他做了一副,他能拿著這支桿最終奪冠簡直是不可思議。”

加拿大人阿蘭·羅比杜身上發生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1997年世錦賽他打入半決賽,但他的球杆斷成幾段,世錦賽征程也就此終結。

隨後他送去修,但製造商發現他竟把贊助商的標誌貼到球杆上,製造商深感冒犯,並沒有特別精心修復,像修一根柴火一般敷衍了事。接下來的一個賽季,羅比杜一場比賽都沒贏下來。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2005年世界冠軍得主肖恩·墨菲則是用一個科學的眼光選擇球杆,認為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需要用的杆也是不同的。

“母球的運動是至關重要的,你得懂母球在球檯上的運動原理,也要知道球杆給出多大的力。”墨菲表示,“這些因素和球員的表現直接相關,杆硬更容易讓母球偏離線路,而軟一點的能吸收更多反作用力,就像高爾夫球杆的前踢點,能讓球走得更直。”

“去上海這種溼度大的地方比賽,母球的效率並不會像往常那麼大,這樣就需要擊球者作出調整。教練克里斯·亨利和我曾考慮過在上海出場帶三副不同的球杆:一副常用的、一副打強塞、一副打軟塞。”

“我會先用常用的,根據需要上下調整點位。我已經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奇怪,除非這招真的管用。我不會完全摒棄這種做法,因為我覺得這可能是未來。我相信技術永遠會是領先的,這樣50年後人們回顧今天,會當這是一種遺產。”

"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球杆之於斯諾克職業球員,毫無疑問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學在裡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發彎,只是一副價值40英鎊的機器批量生產的球杆,卻幫助他奪得36冠紀錄中的34個,包括7個世界冠軍。隨著他狀態下滑、球杆被損壞,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復存在。

我們聽到過球員換球杆後狀態下滑,也見證過換杆後浴火重生,這至少證明了球杆會對球員的成績產生影響。

羅尼·奧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換杆發生在2009年。在大師賽前,他親手摺斷了球杆,在對陣喬·佩裡的首場比賽前,他僅有一小時的時間適應。而結果是他拿著新球杆在決賽擊敗馬克·塞爾比奪冠。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談及這段經歷,為奧沙利文製作球杆的傳奇製造商約翰·帕里斯回憶:“羅尼在大師賽開賽前5天給我打電話,說他把球杆弄壞了。按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幸運的是我們總會有一些進行中的訂單是要求完全按照羅尼球杆的規格打造。”

“我們就以此為起點給他做了一副,他能拿著這支桿最終奪冠簡直是不可思議。”

加拿大人阿蘭·羅比杜身上發生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1997年世錦賽他打入半決賽,但他的球杆斷成幾段,世錦賽征程也就此終結。

隨後他送去修,但製造商發現他竟把贊助商的標誌貼到球杆上,製造商深感冒犯,並沒有特別精心修復,像修一根柴火一般敷衍了事。接下來的一個賽季,羅比杜一場比賽都沒贏下來。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2005年世界冠軍得主肖恩·墨菲則是用一個科學的眼光選擇球杆,認為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需要用的杆也是不同的。

“母球的運動是至關重要的,你得懂母球在球檯上的運動原理,也要知道球杆給出多大的力。”墨菲表示,“這些因素和球員的表現直接相關,杆硬更容易讓母球偏離線路,而軟一點的能吸收更多反作用力,就像高爾夫球杆的前踢點,能讓球走得更直。”

“去上海這種溼度大的地方比賽,母球的效率並不會像往常那麼大,這樣就需要擊球者作出調整。教練克里斯·亨利和我曾考慮過在上海出場帶三副不同的球杆:一副常用的、一副打強塞、一副打軟塞。”

“我會先用常用的,根據需要上下調整點位。我已經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奇怪,除非這招真的管用。我不會完全摒棄這種做法,因為我覺得這可能是未來。我相信技術永遠會是領先的,這樣50年後人們回顧今天,會當這是一種遺產。”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你沒法指望帶著同一副球杆在世界各地都能產生一樣的效果。羅傑·費德勒絕不會每場比賽的球拍都是同一種緊度,可放在斯諾克這裡,要是誰在大賽中一場比賽用五副杆,大家肯定覺得他瘋了。”

墨菲換杆是因為特定環境,兩屆排名賽冠軍得主多米尼克·戴爾則是因為“審美疲勞”。威爾士人整個職業生涯使用過30多支球杆,出於他對制杆工藝的迷戀。

“你們絕對見不到我拿一支醜杆打球的樣子。”戴爾自豪地表示,“以前我不換杆,因為我是自己打得差,或是球杆需要修了。可你一旦開始嘗試新球杆,十分鐘之內就會知道這杆適不適合自己。”

“當我贏得2007年上海大師賽冠軍時,我用的球杆是比賽一週前拿到手的。由於環境潮溼,首輪後我決定做一些處理。我自學過木匠手藝和法國拋光機操作,所以能自己削杆。”

"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球杆之於斯諾克職業球員,毫無疑問是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甚至有些玄學在裡面。

斯蒂芬·亨德利的球杆甚至發彎,只是一副價值40英鎊的機器批量生產的球杆,卻幫助他奪得36冠紀錄中的34個,包括7個世界冠軍。隨著他狀態下滑、球杆被損壞,亨德利的王朝也不復存在。

我們聽到過球員換球杆後狀態下滑,也見證過換杆後浴火重生,這至少證明了球杆會對球員的成績產生影響。

羅尼·奧沙利文最引人注目的換杆發生在2009年。在大師賽前,他親手摺斷了球杆,在對陣喬·佩裡的首場比賽前,他僅有一小時的時間適應。而結果是他拿著新球杆在決賽擊敗馬克·塞爾比奪冠。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談及這段經歷,為奧沙利文製作球杆的傳奇製造商約翰·帕里斯回憶:“羅尼在大師賽開賽前5天給我打電話,說他把球杆弄壞了。按理說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幸運的是我們總會有一些進行中的訂單是要求完全按照羅尼球杆的規格打造。”

“我們就以此為起點給他做了一副,他能拿著這支桿最終奪冠簡直是不可思議。”

加拿大人阿蘭·羅比杜身上發生的是截然不同的故事。1997年世錦賽他打入半決賽,但他的球杆斷成幾段,世錦賽征程也就此終結。

隨後他送去修,但製造商發現他竟把贊助商的標誌貼到球杆上,製造商深感冒犯,並沒有特別精心修復,像修一根柴火一般敷衍了事。接下來的一個賽季,羅比杜一場比賽都沒贏下來。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2005年世界冠軍得主肖恩·墨菲則是用一個科學的眼光選擇球杆,認為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需要用的杆也是不同的。

“母球的運動是至關重要的,你得懂母球在球檯上的運動原理,也要知道球杆給出多大的力。”墨菲表示,“這些因素和球員的表現直接相關,杆硬更容易讓母球偏離線路,而軟一點的能吸收更多反作用力,就像高爾夫球杆的前踢點,能讓球走得更直。”

“去上海這種溼度大的地方比賽,母球的效率並不會像往常那麼大,這樣就需要擊球者作出調整。教練克里斯·亨利和我曾考慮過在上海出場帶三副不同的球杆:一副常用的、一副打強塞、一副打軟塞。”

“我會先用常用的,根據需要上下調整點位。我已經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奇怪,除非這招真的管用。我不會完全摒棄這種做法,因為我覺得這可能是未來。我相信技術永遠會是領先的,這樣50年後人們回顧今天,會當這是一種遺產。”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你沒法指望帶著同一副球杆在世界各地都能產生一樣的效果。羅傑·費德勒絕不會每場比賽的球拍都是同一種緊度,可放在斯諾克這裡,要是誰在大賽中一場比賽用五副杆,大家肯定覺得他瘋了。”

墨菲換杆是因為特定環境,兩屆排名賽冠軍得主多米尼克·戴爾則是因為“審美疲勞”。威爾士人整個職業生涯使用過30多支球杆,出於他對制杆工藝的迷戀。

“你們絕對見不到我拿一支醜杆打球的樣子。”戴爾自豪地表示,“以前我不換杆,因為我是自己打得差,或是球杆需要修了。可你一旦開始嘗試新球杆,十分鐘之內就會知道這杆適不適合自己。”

“當我贏得2007年上海大師賽冠軍時,我用的球杆是比賽一週前拿到手的。由於環境潮溼,首輪後我決定做一些處理。我自學過木匠手藝和法國拋光機操作,所以能自己削杆。”

斯諾克球杆故事:哪位球員為追求完美不惜自學木匠手藝?

“我在一位中國志願者的幫助下找到一家商店,買了一些磨料和打磨機,然後我對杆頭進行了一番打磨,使其變得更加柔韌。結果是效果很出色,我打出一番好成績。”

戴爾表示這一切源於喜愛:“我就是很喜歡木材,覺得它們有美感。從烏木到椴木鑲嵌,拿起來都感覺奇妙,簡直太美了。以前我曾有100多支球杆,現在不再收藏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