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研究·TOP100」又一輪私募洗牌來臨,私募ABS也要遭遇“非標”緊箍咒

私募 投資 重陽投資 公募 陸家嘴私募基金研究院 2017-05-26

每一輪股票市場大的週期性調整,就是一輪私募的洗牌潮,尤其是熊市和震盪市。據協會披露的數據,中國私募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1萬億,從數字上來看,私募規模已遠超公募。但實際上,私募(包括證券私募和股權私募等)產品,真正投資二級市場的規模,還是比不過公募。而私募高速發展的同時,行業洗牌也在加劇。

公募派私募更勝一籌?

按照一些人的劃分,私募基金可以分為公募派、券商派和民間派。什麼意思呢,主要是看私募管理人之前做過什麼。比如,他以前是管理公募的,有天他離開公募,創立了一傢俬募,他創立的那傢俬募,就可稱為“公募派”。同理,券商派也是這個道理。

根據一些人對私募產品三年以上業績的統計比照,排在前列的一般是“公募派”私募基金。這主要是因為,公募的風險控制水平,遠遠比其它資產管理機構要厲害,要知道,公募基金算是目前國內管理較透明、信息披露較充分的機構。而在公募基金內部,會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對基金經理的投資進行風險測試和管理,總之把控很嚴格就是了。而從公募離開,創立私募的管理人,骨子裡多少有較強的風控意識,對產品的淨值回撤要求較高,風控措施比較到位。

大家可能感受到了,最近兩三年市場波動是很大的,這就對私募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很高,以至從公募基金出來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其業績幾乎跑贏券商派和民間派私募基金。而券商派及民間派,多少在風控上不是那麼太到位,以至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淨值大幅回撤,頻頻觸及清盤線,或者已經被清盤,給客戶帶來巨大損失,這些私募基金也由神壇跌落谷底。

同時,據觀察,“公募派”私募經受過各種嚴格訓練,對宏觀大勢、產業有著較深的理解,他們的投資風格會注重股票的內在價值,不會豪賭式地瞎炒。此外,聽說其它派系的私募,會習慣在牛市炒概念、打探內幕消息啥的,比較典型的追漲殺跌,這類私募一旦碰到最近這兩三年的市場行情,只有被淘汰的命。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一旦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80億或者100億,私募基金就玩不轉了,這也是私募基金遭遇到的所謂“百億魔咒”,但我們看到,重陽投資、高毅資產、淡水泉投資等一批價值投資型的私募基金並沒有遭遇到這個困境,這說明了,可能需要大夥去判斷了。

私募ABS也遭遇緊箍咒?

雖然ABS業務目前進展得熱火朝天,但這都有一個前提,即必須是標準化的ABS業務,非標類ABS已經逐漸被基金子公司拋棄。究其原因,監管對於此類產品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滬上一家基金子公司副總表示,在經過2016年一系列監管文件發佈之後,市場上絕大部分銀行非標資產證券化業務(俗稱私募ABS)無法通過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發行。

私募ABS產品的業務模式、產品結構與銀行間CLO、交易所ABS一致,只是在基礎資產的挑選標準上較為寬鬆。

“銀行間私募ABS是銀行重要的資產流轉工具。不過由於缺乏統一的規則,銀行間私募ABS在規範化管理方面很難做到一致性,例如資產篩選、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等,各家機構的執行尺度和要求都不盡相同。”

按理說這樣的產品應該成為基金子公司爭先恐後發行的對象,但是,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基金子公司目前已經開始逐漸放棄這塊業務。

銀行私募“類資產證券化”業務存在的瑕疵和問題是客觀的,缺乏外部監管的野蠻生長遲早會對金融體系造成衝擊,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嚴重情況。因此在當前環境下,確實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管和規範。

“可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標準的資產證券化市場無法滿足目前宏觀審慎監管思路下銀行的合理發展需求,市場發展滯後。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定不是堵,而必須是‘以疏代堵’,積極發展標準的資產證券化市場。”

亦有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前期銀行開展這類業務主要是打擦邊球,將私募ABS當標準化ABS入賬,僅需計提20%的淨資本。但前一段時間,北京、江蘇銀監局明確銀行投資私募類ABS的風險權重為100%。對於銀行來說,再做的動力也就不大了。

另外,去年底關於子公司的淨資本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後,私募類ABS要計提0.8%的淨資本。如果收費過低,則難以滿足股東對資本金回報的要求,如果提高收費,銀行也接受不了。“除了標準化ABS,還有基金子公司去配合銀行做私募類資產證券化業務,也就是非標ABS,但現在也準備清理了,這種業務後續肯定會急劇萎縮。”

而滬上一家基金子公司部門總監表示,私募ABS目前在基金子公司方面的發展已經受阻,在監管層對於此類產品進行監管後,備案的難度已經大大提高。

小私募醞釀關門 洗牌或加速

“在我心裡,一直覺得私募這個市場很公平,不管是誰,只要有兩下子,都可以來比劃比劃,但是今年有個感受特別明顯——小私募想活著已經特別不容易了。”深圳資深私募人士這樣形容過去四個月自己對行業、對市場的感受。

他的另一段表述則為:年初至今,身邊至少有6家相熟的小私募醞釀關門轉讓。

經歷了草根時代、蓬勃發展、納入監管等階段的發展,私募似乎正在進入行業大洗牌階段。據他透露,年初就有朋友問他願不願意接手私募公司,原因是這樣的,“我們這樣只有個位數員工的小私募想要活下去太不容易了,並且會越來越不容易”。

“我覺得私募自生自長,靠個人能力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就是拼團隊,拼規模,拼品牌效應,我年紀大了,讓我搭搭草臺班子還行,真去做企業,有心無力。”

在深圳,曾經有無數中小私募活躍著。“深南大道上拉10個人,可能有5個會說自己是做私募的。它是不管你出身背景的,只要能掙到錢,哪怕全公司只有你一個人也行,你就是最牛私募。”

為什麼小私募突然難活下去呢?情勢在改變——客戶訴求、監管政策、市場行情。任明說,其實自己公司也有了吃力的感覺,“尤其在前段時間,報道說監管要全面清理券商資金池,不說實際層面的,就是心理層面的,對我們影響也太大。”

“私募行業變化,有市場的原因,有監管的原因,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強者恆強,弱者難存,我覺得私募大概也到了這個階段吧。”

在該人士看來,A股市場向來牛短熊長,熊市產品募集難其中關鍵原因在於,歷史遺留問題不能理性面對,產品虧損時不能夠積極和老客戶溝通。“能否在熊市時把老客戶服務好,很大程度決定了私募基金公司口碑和未來市場容量。”

行業在變化迭代,光有激情還不夠。也許小私募的離場以及募資的難題只是短暫的,畢竟,還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等著私募們去開拓。只是,似乎到了今天,私募的馬太效應開始顯現,小私募要突圍似乎很難了,而行業的洗牌也在進一步發酵加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