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三國贏家司馬懿

司馬懿 三國演義 曹操 中國歷史 晉書 潮流前線cod 2018-12-01

翻遍正史野史,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無論是《晉書》還是《資治通鑑》,如果用兩個字形容司馬懿,一是贏,二是剩。所謂贏,是指司馬懿是最後的贏家,三國非統一於魏而是統一於晉,最終的贏家不是曹家而是司馬家。所謂剩,是指司馬懿幾乎熬死了所有同時代的英雄豪傑。僅就曹氏一族來說,司馬懿一人陪著曹家玩了四代人,曹操、曹丕、曹、曹芳。其嶄露頭角於曹操時代,備受重用於曹丕時代,大展宏圖於曹時代,乾綱獨斷於曹芳時代。這樣來看,曹家之敗亡,司馬家之勝利,冥冥之中也是理所當然。筆者認為,最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司馬懿“剩”者為王,進而贏者通吃。

可怕的三國贏家司馬懿

一、韜晦存身

華佗無辜被殺,楊修遭嫉而亡,荀無端喪命等,多少血淋淋的教訓給年輕的司馬懿上了深刻的一課。《資治通鑑》說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在曹操諸多謀士之中,也許司馬懿的才略不是最突出的,卻是最能韜光養晦、深藏不露者。要不然,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面對曹操的徵用,斷不會想到裝病不出的。

曹操自是英豪,“老子英雄兒好漢”,曹操諸子也個個具備文治武功。對此,年輕時就服侍太子曹丕的司馬懿應該看得很清楚。雖曹丕早亡,但曹睿也繼承有其父雄風,而且有曹真、曹休等曹姓宗親和夏侯霸、夏侯玄等夏侯姓宗親保護。因此,司馬懿將韜晦之術發揮到了極致。為了避禍存身,司馬懿在自我營造的老氣橫秋的氛圍中度過了偽裝者的一生。其對內束斂野心、掩飾鋒芒,對外趨吉避凶、示弱裝病。可嘆一代英豪,晉朝鼻祖,留在歷史上的記載竟然是從裝病開始到裝病結束。

可怕的三國贏家司馬懿

二、隱忍待時

忍耐是一個政治家的基本功。雖然隱忍與韜晦都有隱藏鋒芒、刻意低調行事的意思,但較之於韜晦,隱忍的境界更高,對自我心靈的折磨更強,對自我意志的考驗更甚。

司馬懿是隱忍待時的高手。他起於掾佐,整整小曹操24歲。在曹操手下強將如雲、軍師滿座的形勢下,要想存身自強,必須首先學會隱忍和等待。所以,終曹操時代,司馬懿無所建樹,也不敢建樹,蟄伏於朝,大隱於市。我們很難揣測,司馬懿的精於隱忍、善於等待,究竟是天生如此,還是與年少時的出場經歷有關。總之,司馬懿將隱忍待時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

史書曾載,諸葛亮為激司馬懿出戰,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幗婦人之飾”。這在古代乃奇恥大辱,連司馬懿屬下軍士都忍受不了,而司馬懿卻不為所動,繼續堅壁據守。司馬懿輔佐四朝,三次受命託孤,這在三國時代是少有的,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照理說,屢次受命託孤,不說在朝堂之上飛揚跋扈,最少也是一言九鼎。然而,除了最後一次託孤時抓住機會發動高平陵之變,多數時候司馬懿徒有託孤之名,唯唯諾諾,不越雷池一步。可見其隱藏之深、忍耐之強、等待之久,揆之三國英豪,實屬罕見。司馬懿直至生命的終結還在隱忍,為後代而隱忍。

可怕的三國贏家司馬懿

三、謹慎處事

後世都說“諸葛一生唯謹慎”,但就謹慎來說,諸葛亮較之於司馬懿乃“小巫見大巫”。司馬懿的一生都是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下度過的,稍有不慎即有身死族滅的危險。而諸葛亮的生存環境則要寬鬆得多,且不說劉備三顧茅廬,劉禪更是以“亞父”相稱,是攻是守,是進是退,諸葛亮可以全權決定。所以,諸葛亮的形象永遠都是羽扇綸巾,不戰而屈人之兵,充滿著自信和從容,就算是計謀也是光明正大的謀略。司馬懿則愁容慘淡,猜忌陰柔,一副深不可測的慼慼之相,滿肚子的狐疑和陰謀。

這一點在《三國演義》最為經典的空城計中可見一斑。面對司馬懿大軍壓境,坐守空城的諸葛亮竟敢焚香彈琴,笑對空城,其膽大冒險到何種地步!而提軍十萬之眾的司馬懿謹小慎微,竟然連試探一下都不敢,後軍當前軍,即刻撤兵。誰更謹慎一目瞭然。雖然空城計是小說的演義,但這一故事情節的塑造較為典型地反映了司馬懿謹慎的處事風格。

四、見機果決

機會從來都是稍縱即逝,“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古往今來的英雄都是把握機會的高手。史稱司馬懿“雄略內斷,英猷外決”,處事果斷,善於把握機會。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多謀少決”曾經也被曹操用來評價過袁紹。且不管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判是否準確,但就史書所載的司馬懿來說,絕對是一個善於把握機會並勇於決斷之人。他就像一個超級獵手,等待目標時不急不躁,隱藏伏擊時紋絲不動,抓機會時如蒼鷹撲兔,又穩又準又狠,一招斃命,從不拖泥帶水。

從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平陵之變可以看出,司馬懿抓機會能力之強、處事之果決讓人歎為觀止。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嘉平元年,當時司馬懿年已七十,被曹爽奪去兵權後,賦閒在家,裝作行將就木之人,聲嘶氣喘,奄奄一息。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個老人竟然還能在瞬息萬變的時局中敏銳地發現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對司馬懿來說,這樣的機會確實太難得,他必須抓住。隱忍待時已久的司馬懿一改往日病態,內心排山倒海之勢立時顯現,僅以三千甲兵就很快控制住了朝廷。可惜曹爽,軍權在手竟瞬間投降。曹爽及其親信被殺並被夷滅三族,其他曹姓和夏侯姓宗親或被剿殺,或被監禁。此後,司馬懿又利用王凌謀反事件,趁機將曹魏宗室全部拘捕,一網打盡,為子孫日後篡魏開晉打下了堅實基礎。

群豪並起,智勇相當,唯“剩”者為贏;大好河山,物華天寶,只贏者通吃。三國相殺日久,最後一歸為晉。司馬懿以其韜晦存身,隱忍待時,謹慎行事,見機果決,笑到了最後。只是,在我們看來,雖然其笑到了最後,但笑容未見得燦爛開懷。作為歷史的看客,我們都喜歡意氣風發的英雄。這一現象,揆之中外,自古皆然。所以,雖然項羽任性好殺,非人主之才,但霸王別姬傳頌千年。與司馬懿相比,曹操猜疑心更重,他嬉笑怒罵,快意恩仇,雖為奸雄,但是粉絲更多。作為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實在不受人待見。何也?陰柔一生,偽裝一世,從無開懷一笑,未見英雄氣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