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解區塊鏈」區塊鏈十年

數字貨幣 區塊鏈 比特幣 阿里巴巴 OKCoin 迅解區塊鏈 2018-12-08
「迅解區塊鏈」區塊鏈十年

尾聲

“滿洲里的馬戲團有一隻大象,它他媽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兒,很多人就跑過去,抱著欄杆看,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

這是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的開篇。

按照幣圈慣有的神神叨叨,這部電影由內而外揮發出的垂頭喪氣,很適合用來勾勒2018年幣圈的慘不忍睹——

憑藉原始資本積累被封為“礦機三巨頭”的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今年相繼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目前,嘉楠耘智申請失效、億邦國際涉嫌詐騙、比特大陸“聽候發落”。

位居“幣圈食物鏈頂端”的交易所們在整體下滑的業績面前各顯神通。

幸運如幣安、火幣。

幣安是交易所“出海”的帶頭大哥,一手開市場一手躲監管,創始人趙長鵬以20億美元身價現身《福布斯》封面;火幣斥資6億港元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3.73%的股權,一個月後拆分出“火幣中國”一事被外界解讀為意圖反向收購桐城控股,“洗白”上市之舉。

不幸如OKex、FCoin。今年連續四次“宕機”事件讓OKex掌門人徐明星成了過街老鼠,直至被爆倉的維權者在其公司舉起“敵敵畏”,徐明星也未能現身。

8月,“交易即挖礦”的FCoin在一片龐氏騙局的爭議中登上交易所榜首。結果還沒扛到年底,其平臺幣FT的幣價就幾乎歸零,創始人張健藉著一出韭菜血淚控訴的鬧劇,金蟬脫殼。

和這些“傷筋動骨”相比,因年初辱罵幣圈韭菜的“錄音門”事件被拉下神壇的李笑來,只能算是一條不大不小的花邊新聞。

所有的根源都是“幣價”。

2018年,比特幣、以太坊市值大面積縮水。截止目前,比特幣單枚的價格為3908美元(約合人民幣2.68萬元),僅剩年初最高值1.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08萬元)的2成左右。

「迅解區塊鏈」區塊鏈十年

不得不說,鏈圈並不願意把自己和“幣”相提並論。

同樣是2018年,先是工信部於3月發佈公告稱,將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再到5月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上,“區塊鏈”被明確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

聲音傳導到地方的成果,是以雄安、上海,杭州,貴陽,海南、重慶、成都為代表的“區塊鏈之城”爭相嶄露頭角。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10月,海南生態軟件園設立的“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這是目前國內正式授牌的首個區塊鏈“試驗區”。

更為落地的是企業。

2018年,以BAT為代表的傳統互聯網巨頭高調佈局區塊鏈。

4月,騰訊發佈區塊鏈白皮書,提出“智慧金融”的理念;9月,阿里達摩院區塊鏈實驗室成立,截止目前,阿里已經坐擁90項區塊鏈專利申請,並且在保險、公益、公共服務和商品溯源領域集中應用區塊鏈技術;10月,繼9月《百度區塊鏈白皮書1.0版》發佈後,百度唯一一家區塊鏈業務公司“度鏈”在海南揭牌,並正式發佈底層鏈“超級鏈”。

似乎把幣一剔除,2018年的鏈圈就都是好消息。可惜,這種“無幣區塊鏈”並不是小公司玩得起的。

2018年,ICO融資總額縮水逾90%,新上交易所項目破發率接近99%。9成的區塊鏈領域投資人和初創企業,在突如其來的資金枯竭中關門大吉。

千千萬萬無名之輩的猝死不值得長篇大論的敘述,它們或許在清算的一瞬間才意識到自己早已被幣價捆綁,同生共死。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羈絆,無外乎是行業和資本的糾纏。幣價上揚拉動投資者的信心,金錢的激勵催生出無數區塊鏈業務的蓬勃;一旦幣價下行、資本撤離,行業就瞬間樹倒猢猻散。

區塊鏈從業者也不免感慨,“似乎幣價走高的時候,項目也好一些”。

從這個角度來說,2018年的區塊鏈就是那隻“一直坐在那的大象”——和電影裡解釋的一樣,它不是真的喜歡坐在那,它只是腿折了。

區塊鏈,到底為什麼變成了今天這樣?

尾聲

第五幕

邪不壓正

2018年區塊鏈的失落早已在2017年的9月4日埋下伏筆。

那天下午3點,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公告,對首次發行代幣籌資(ICO)行為緊急叫停,比特幣的價格斷崖式下跌。

比特幣中國、火幣、OKCoin等頭部交易所一度宣佈停止交易並遷往境外,上幣門檻的提高擠走了一大批原先給錢就能割韭菜的空氣項目。

炒幣者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囂張了,外部風險提升之後,幣圈的會議數量銳減、“幣圈導師”們安靜了不少,連做中間商賺差價的“代投”業務都漸漸銷聲匿跡。

一時間,國內數字資產交易市場噤若寒蟬。

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雖然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過諸多區塊鏈產業相關政策,但都不及這一直接針對數字貨幣的禁令影響深遠。

投資人戲稱被封禁的ICO為“天使IPO”,儘管疑點尚存,但不得不承認,國家親自下場“剿匪”的態度有多堅決,就說明此前的亂象有多猖獗。

據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統計,當年國內上半年完成ICO的項目達到65個,累計融資6.35萬個比特幣、85.28萬個以太坊。僅2017一年,通過ICO方式的融資總額就超過過去3年融資總額的20倍。

ICO的爆發改變了初創企業的融資途徑。對於眾多初創企業來說,自從能無條件融幣之後,融資難的問題瞬間消失。極端情況下,隨便一個和“區塊鏈”沾邊兒的概念都能上幣圈錢,“空氣幣”由此而來;

據業內人士回憶,6月參加ICO峰會,“一大群人圍著我,說要上ICO平臺,他們中間很多項目連白皮書都還沒有。”

ICO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連原本業務毫無關聯的老牌互聯網公司都來借力“老樹開花”。

2017年8月,迅雷開賣能“挖幣”的硬件“玩客雲”,擠爆了淘寶眾籌服務器並最終完成眾籌目標的100倍,那段時間,從上市開始幾乎仿如一隻死雞的迅雷股價飆升10倍。

自迅雷後,巨人網絡佈局OKEx,暴風、美圖等一線互聯網公司緊鑼密鼓、秣馬厲兵,跑步進軍區塊鏈。

ICO“即時交易”的高流動性,還讓資本週期漫長的傳統VC面臨被顛覆的窘境。

2017年,投資機構集體轉型成立Token Fund,這讓堅守“古典”的朱嘯虎格格不入的分外突出。

在一堆蹭熱度的圈外人裡,還有幾個“局內人”在小眾狂歡。

2017年4月,江湖人稱“BM”的Dan Larimer創辦了一家叫“BlockOne”的公司,比這家公司更有名的是它的公鏈產品——第一個說自己能達到“每秒百萬級處理量”的EOS。

同年6月,EOS發佈第一版白皮書向公鏈“大V”以太坊宣戰;7月,EOS發行了10億枚代幣震驚全球資本市場。

2017年5月,帥初(戴旭光)的量子鏈正式登陸交易所。據悉,項目在雲幣網上最高價格有66元,相比眾籌價格時的2元,漲幅33倍,市場迎來了久違的高潮。

2017年8月,已經雄霸全網70%算力的吳忌寒成為“礦霸”。在他的主導下,比特幣分叉出比特幣現金(BCH),這也是2018年算力大戰的根由。

是什麼給了它們明目張膽“薅羊毛”的勇氣?毫無疑問,是幣價。

2017年,比特幣單枚價格突破2萬美元,一年內漲了16倍。而當年“古典”金融市場中表現最好的是基金,平均上漲11%。可以斷定,主流社會正是在2017年,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受到虛擬幣暴富神話的感召。

“沒在年初的時候買入比特幣”,成功當選2017年度最讓人後悔的一句話。

可惜,這世界善與惡的總量是不變的,“94禁令”就是一道後勁十足的分水嶺,居間善惡。只不過在大家都認為9月4日將為2017年的區塊鏈畫上休止符時,一個任何系統都避免不了的“bug”還是出現了。

它就是2018年的交易所幸運兒之一——幣安。

在火幣和OKcoin都選擇暫停交易的檔口,上線後一直不溫不火的幣安第一個遷到日本,並且早早出了公告限制國內IP進行交易。

很多時候勝負只在一招之間,況且還是對手束手束腳的時候。

反應最快的幣安在2018年1月宣稱註冊用戶突破600萬,其中超過97%的用戶為國外用戶、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並憑此戰績超過火幣和OKcoin,成為全球最大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至此,幣圈已經很久沒這麼熱鬧過了。

第四幕

消失的客人

17年太狂熱了,但這只是對此前三年蕭條的報復性繁榮。

2014年3月,當時被幣圈戲稱為“門頭溝”的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被盜。

此後,比特幣價格在短短三個月內遭遇腰斬,並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從最高點的1100美元一路下滑到200美元,整個2014年幾乎都陷在熊市的沮喪裡。

幣圈的“牛散”之一“寶二爺”(郭宏才)在動盪的幣價中抄底失敗,不知是為了吸引更多人入局抬升幣價,還是為了在熊市保持自身的熱度另謀出路,劍拔弩張的投機客寶二爺消失了,滿懷虔誠的走穴佈道者寶二爺重生了。

2015年底,寶二爺做起了幣圈巡迴講壇“中國行”,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中國行”是被逼出來的,畢竟那是他被套得最慘的時候。

“當時的想法是,再扛一扛,扛不過去這輩子就再回山西老家賣牛肉”。

寶二爺的景況不只是散戶的命運,也是“礦主”的縮影——當時寶二爺在內蒙一手經營的“礦場”正因為“腳斬”的幣價在不斷虧錢。

在礦場倒閉潮中仍選擇繼續經營的礦主們正在急求性能更高的礦機,不想也因此造就了一個幣圈史上的經典謎案——

2014年8月,從未在公眾面前露過臉的“烤貓”出現在深圳南山區的數字技術園的一個報告廳裡。

從“路拍”的照片來看,當時報告廳裡掛著凌亂的紅燈籠,話筒線圈纏繞著攤在地板上。“烤貓”穿著拖鞋、黑色休閒短褲和淺色T-恤,不修邊幅地站在一張複雜的圖表前,據說是在講解電價與算力增長的關係。

他看起來很瘦。

認識烤貓的人覺得那天的他有些反常,一個情緒控制力堪比AI的創始人竟然在最後講起了創業的艱辛。

確實,當時烤貓研發的新礦機遇到了問題。但誰也沒想到,這會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2015年1月25日,烤貓消失。

幣圈懷念了他很久,他是比特幣早期的佈道人。在中國,他也是最早做出真正意義上礦機的領航者。

在人生巔峰,他擁有如所有傳奇一樣通俗的成功故事,但故事在他消失那天戛然而止,之後的續寫註定是狗尾續貂。

烤貓消失後,吳忌寒上位。2015年,經歷了2014年一年焦頭爛額的礦機廠商比特大陸終於有了起色。採礦機“Antminer S5”的問世奠定了比特大陸“礦霸”的基礎,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幣價略有回溫。

大概只有在錢荒的寒冬,人們才活得比較真誠。幣圈中人漸漸把目光從比特幣的經濟價值轉向了技術價值——區塊鏈。2015年,算是區塊鏈作為一個詞彙第一次被幣圈嚴肅關注。

2015年6月,Vitalik Buterin團隊發佈了正式初版以太坊網絡。

Vitalik透露的想法似乎很單純,這是由一個不甘被中心化機構欺負的創業者創立的“分佈式電腦”,任何人都可以上傳和執行應用程序。它曾在2014年開啟眾籌,並在寂靜的熊市成為當時排名第二大的眾籌項目。

令人意外的是,創始人在創立以太坊時年僅19歲,並在創立後一年就擊敗了扎克伯格成為當年IT軟件類世界技術大獎的獲得者,被狂熱的崇拜者封為“V神”。

另一個意外是,這個因”智能合約“這一顛覆性設計開啟了所謂“區塊鏈2.0”時代的項目漏洞百出,實現的最大功能也不過是“幫所有人發幣”。

質疑聲隨即而來。

導火索是2016年6月,以太坊上一個募資額度超過1.5億美元的眾籌項目“The DAO”被黑客攻擊,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被轉移,以太坊遭受了類似的“門頭溝事件”。

為了挽回損失,V神選擇了在7月對以太坊進行硬分叉,即所有以太幣迴歸原處,而不接受此改變的區塊鏈變成了以太坊經典。此後,以太坊分裂成原鏈(ETC)和分叉鏈(ETH),成為僅次於比特幣分叉的經典分叉案例。

在以太坊因為安全問題備受質疑時,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版以太坊出現了,它叫“小蟻”(後改稱NEO)。

2016年9月,小蟻發起了第二次眾籌,在不算太理想的幣市中,小蟻藉著關注底層技術的東風最終籌得當時市價約為2500萬人民幣的6000多個比特幣。

巧合的是,小蟻創始人達鴻飛恰好是受了V神的啟發。2014年,V神第一次來中國做ICO路演,聽過V神路演的達鴻飛覺得智能合約開發平臺是一個特別有價值的事情,隨後便決定創建小蟻。

另一個被意外點醒的是帥初。正在做基於以太坊應用的他因為發現了以太坊的侷限性,從而產生了希望將比特幣和以太坊連接起來的想法,量子鏈就此誕生。

大概這個時候,幣市的寒冬也快要過去了。幣圈已經隱隱透出牛市將至的騷動,就像它在2013年時一樣。

第三幕

黃金時代

2013年是幣圈最好的時代,相信也是所有人都想回去的一年。你腦海中能反映出來的那些人,幾乎都在2013年發跡。

2013年伊始,“南瓜張”(張楠騫)成了第一個研發出ASIC礦機“阿瓦隆”的人。在央視首次播放的比特幣新聞帶來的商業契機中,“阿瓦隆”一度出現搶購潮,一顆芯片從400元熱炒到1100元。

6月,烤貓的礦機USB問世。不同於以出售礦機為重點的南瓜張,烤貓選擇出售全網20%算力以外的礦機。在市面上出貨礦機總體偏少的情況下,烤貓輕鬆實現了保持全網20%算力的目標,公司“每股單價”隨即飆升,很快在7月攀上了比特幣的高峰。

烤貓在三個月內賺了2個億,這是他最好的時代。

因風而起的還有吳忌寒。2013年4月,吳忌寒辭去當時的投行工作正準備赴美深造,恰逢俄羅斯一家ASIC比特幣礦機芯片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功耗極低的全定製挖礦芯片。沒有求購成功的吳忌寒決心自己研發芯片,為此他找到了芯片設計師詹克團。

這兩個名字再加上他們2013年年底研發出的第一臺礦機“螞蟻S1”,共同勾出了比特大陸版圖的雛形。

除了礦機,2013年也是交易所之年。

在2018年被敵敵畏嚇退的徐明星彼時剛結束了三次互聯網時代的失敗創業,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恐怕是豆丁網。

或許是出於連續創業的敏銳,此前已經有幾年“幣齡”的徐明星發現了當時交易平臺用戶體驗差的弊端,於是在2013年6月,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問世。在監管真空的環境下,OKCoin上可以輕易實現資金實時到賬,並且支持支付寶、微信等法幣充值方式。

隨後,OKcoin上線第一個幣種“萊特幣”,這正是早期交易所比特幣中國看門人李啟元的弟弟李啟威發行的數字貨幣。走運的是,伴隨比特幣價格爆發,萊特幣瞬時暴漲了 80 多倍,這直接助推了OKcoin迅速走紅。

三個月後,OKCoin的用戶數已經超10萬,日交易額達8000萬元,在年底完成了千萬元級別的A輪融資,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幾乎同樣路數的是李林。2012年年底,李林從創業項目“人人折”中抽身,開始尋覓下一個離錢更近的創業項目。2013年5月,同樣在發現交易所體驗不好的情況下,李林買了域名“huobiwang”,這也是公司最後的註冊名稱“火幣網”。

“要火嘛,紅紅火火,而且木生火啊”,李林曾如此解釋火幣的含義。

2013年9月1日,火幣網正式上線,比徐明星更為大膽的是,李林在火幣上線之初就聲稱永久免除交易手續費。這種屢試不爽的引流手段讓火幣網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不到半年就取得了單日交易額15億元的戰績。

最膾炙人口的或許是暴富神話最有效的載體——幣圈“牛散”們。2013年,原本籍籍無名的他們因為比特幣飛昇成神,向精英世界宣佈,潮水的方向正在改變。

北京的車庫咖啡聚集著寶二爺、李笑來、李盈斐、文浩;老貓、初夏虎、暴走恭親王、達鴻飛劃歸上海幫;杭州有長鋏、宋歡平和宮少,而深圳則擠著申屠青春、瘋狂小強、羅金海、廖翔......

四大幣圈之都在小圈裡異常滾燙,其中隨便幾個人都能排列組合出數不清的真假難辨的故事。

避不開的還是北京。

2013年恰好也是互聯網創業興起之年,中關村的創業大街一夕之間成了南來北往的創投人士聚集地。如果不是比特幣,蝸居在創業大街盡頭的車庫咖啡或許還依舊擺脫不了經營慘淡的命運。

2013年3月,一個美國留學生來到車庫咖啡,提出要用比特幣付款。而車庫咖啡的一個合夥人當時正在研究比特幣,於是欣然同意。

虛擬幣買咖啡的事情引來了央視報道,車庫咖啡名聲大噪,在一眾創業主題咖啡廳中另闢蹊徑成為幣圈的聚點。

李笑來在這裡佈道,寶二爺的妻子金洋洋聽過一節課後進了場。寶二爺覺得比特幣是傳銷,被妻子拉去見了一次李笑來就All in了比特幣。而在此之前,他還是一個牛肉銷售員。

這一年,比特幣首次突破了100美元,這與2011年最早期0.03美元的價格相比已經實現了增長3000多倍的奇蹟。這一年,傳說的素材遠遠多於記錄,如果你沒有至少從2013年開始炒幣,基本不好意思和人家說自己是幣圈中人。

黃金時代的最後,是2013年12月6日,央行聯合五部委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自此,國內法幣和數字貨幣的通道被堵住了。也幾乎與政策同步,比特幣的價格經歷了從1238美元到640美元的對半腰斬。

牛市中多少成就都會被淹沒,唯有在熊市中火中取栗才能一戰封神。李笑來以“中國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之一”的身份登上《華爾街日報》,趙東則因為在幣價最低點成功上演幣價狙擊戰登堂入室。

趙東,就是收取美國留學生比特幣的那個車庫咖啡的合夥人。

第二幕

創世紀

2013年之前,比特幣其實沒有真正的歷史記錄,那是一個原教旨主義的時代。

2012年,時年29歲還是一個北航博士生的“南瓜張”決心離開三點一線的集成電路設計專業生涯,在休學申請書被導師駁回之後,他選擇了退學。

一個名叫吳鋼的人機緣巧合之下給他投了一筆錢,“南瓜張”開始以礦機研發為切口,追尋他的比特幣世界。

2012年,美國蝴蝶實驗室宣佈製造高性能的ASIC礦機。一個Bitcointalk論壇上ID號為“Friedcat”的人發佈了一條消息稱自己有能力製造ASIC礦機,“Friedcat”直譯為“烤貓”。

一年前結識烤貓的吳忌寒為他投入了10萬的全部身家幫其籌集資金,最後終於湊到了100萬,烤貓走上創業之路。

2012年屬於這兩個日後互為對手的礦機少年,他們的對決將打開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算力戰爭時代。也因此,他們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被提起,其實,“南瓜張”的真名是張楠賡,而烤貓的名字是蔣信予。

2011年,一個大三學生“小竹子”在知乎上問:一個大三學生手頭有 6000 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有人回答“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後再看看。”

答主叫劉志鵬,人稱“長鋏”。

戲劇性的是,比特幣此後五年從3美元漲到 2萬美元。那時的長鋏成為比特幣資訊門戶巴比特的創始人,而po主小竹子當年沒有選擇投資比特幣,後來的她在並不張揚的遺憾中過著普通而安靜的生活。

同樣是2011年,溫州商人楊林科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他的故事迴環曲折,直到2018年才悄然落幕。

落幕時他說,“不遺憾”。

他從退伍後做各式各樣傳統生意的小老闆,到中國交易所鼻祖,甚至是“比特幣第一人”,都源於2011年5月的一天——他一如往常的打開電腦,看到朋友黃嘯宇的QQ簽名——“想玩比特幣的找我”。

然後,這位骨血裡躺著機敏和狡黠的溫州商人問了句“比特幣是什麼?”,還有,“能賺錢嗎?”

那時距比特幣第一次和真實世界產生聯繫剛剛過去一年。

2010年5月22日,程序員Laszlo Hanyecz 在比特幣論壇 BitcoinTalk 上發帖聲稱自己願意支付1萬個比特幣購買幾個披薩,不久後,這條請求得到了19 歲的小夥子 Jercos 的同意。最終,Hanyecz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價值 25 美元的棒約翰披薩優惠券。

按照後來比特幣的幣價來看,這塊堪稱“最貴的披薩”註定被載入史冊。

事實上,擁有價格是比特幣走向商業的第一步。

2010 年 7 月,百無聊賴的Jed McCaleb無意間瀏覽到一篇報道比特幣的文章,比特幣核心技術之一“P2P 技術”正好是Jed此前研究並應用過技術。在體驗過複雜的比特幣購買流程之後,7 月 18 日,全球第一個交易所“Mt.Gox”上線,當時的比特幣叫價5 美分一個。

2010年,比特幣還先後闖入了未來區塊鏈界兩個“大神”的世界。一個是EOS的創始人BM,當時他正在義憤填膺的在BitcoinTalk論壇瘋狂的diss比特幣的共識機制。

“和銀行相比較,比特幣每10分鐘一次的交易時間太長,我們需要更快一些,如果要實現這一點,必須改變比特幣的共識機制”,BM寫到。事實證明,他在日後在EOS中創造使用了既不同於比特幣也不同於以太坊的混合型共識機制。

另一個是V神。2010年,年僅16歲的他被《魔獸世界》的出品公司暴雪移除了他遊戲角色身上的技能。基於對網絡遊戲“中心化管理”的憤怒,他開始希望尋找一種打破中心化的方式。

2009年,一家P2P視頻網站的技術開發人員偶然間打開了一封介紹比特幣的郵件。因為好奇而順手下載並且運轉的他成了中國第一個礦工。

他是之後投資南瓜張的吳鋼。

現在,進入所有故事的開頭——

2009 年 1 月 3 日,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上面寫著“英國財政大臣達林不得不考慮第二次出手紓解銀行危機”,這是當天《泰晤士報》頭版的標題。

當天下午 6 點 15 分,創始區塊計入公開賬簿。

區塊鏈 1.0時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時期,正式拉開序幕。

序幕

嫌疑人X的現身

很難詳盡的敘述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故事,因為沒有人確切的知道他是什麼人,或者是否真的存在。

唯一確定的信息是2008 年 10 月 31 日,名為中本聰的人在

“metzdowd.com” 網站的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其中,中本聰詳細描述瞭如何創建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且這種體系不需要創建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而那一刻,他的觀點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直到比特幣風靡全球之後,才有人開始熱衷於挖掘他的身份。就像在向日葵火了之後,才有人願意去了解梵高一樣。

一個有名的“嫌疑人”是克雷格•斯蒂文•賴特(Craig Steven Wright)。

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比特幣投資者大會上,賴特的臉出現在3米高的屏幕中俯視著全場觀眾。通過Skype視頻電話,人們看清了這個其貌不揚的44歲澳大利亞男人,面對提問,他斷斷續續的說道“我和比特幣打交道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我一直試著……試著保持低調……”。

然而,兩年後的2016年,賴特高調出場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並獲得當時Bitcoin Core核心人物Gavin的支持,但隨後因簽名造假而連帶Gavin一起在BTC社區聲名掃地。

2018年,距離中本聰發明比特幣整整十年的時候,被稱為“澳洲中本聰”的賴特正在和吳忌寒進行著如火如荼的算力大戰,而這場不明覺厲的BCH分叉大戰並沒有結局。

十年裡,比特幣的構想吸引了技術極客、投資經理、科幻小說作家、牛肉銷售員、英語老師......這些此前所有世界的邊緣人。他們和行業都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下,坐上過一列轟轟烈烈的財富過山車。

而有趣的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似乎沒有依靠比特幣賺到一分錢。他消失於2010年12月12日,給世界留下了一個十年來還有太多人想不明白的發明,和一個《頭號玩家》式的“尋找中本聰”的彩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