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VS數字貨幣

虛擬貨幣VS數字貨幣虛擬貨幣VS數字貨幣

商品交易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而貨幣是構築社會與經濟的橋樑。社會不斷在進步,貨幣的種類和職能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有人說:當你一覺醒來,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不敢想象,幾百年前人們還在為去幾十公里外的地方發愁,而今儼然是“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的時代。技術革命讓人品嚐到科技的快感,同樣也改變了人們生活消費的習慣。

講一個IT男的故事:

IT男小張在北京中關村工作,圍繞著他的不是電腦手機就是互聯網和遊戲。全國上下像小張這樣的IT從業者已經超過了一千萬。看看小張某一天的日程安排吧,或許你能發現什麼:

早晨八點公寓樓下某餐廳吃早餐,掃二維碼支付早餐金額。

早晨九點來到公司,打開電腦,開始工作,工作內容編寫遊戲程序。

早晨十點休息片刻,瀏覽購物網站。

早晨十點三十分繼續當碼農。

中午十二點午休,期間通過團購網站訂外賣,然後吃飯、充值打手機遊戲。

下午一點繼續當碼農。

下午三點休息片刻,瀏覽購物網站。

下午五點三十分下班,然後坐地鐵,地鐵途中用手機瀏覽購物網站,並買了一雙運動鞋。

晚上七點在某快餐店吃飯並掃描二維碼付賬。

小張的一天幾乎與電腦、手機、遊戲、團購、網絡購物、掃描二維碼等有關,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他幾乎完全離不開網絡。他的一天,除了坐地鐵之外,幾乎沒有動過現金。翻翻他的口袋,幾張卡、一個手機、一個IPAD。即便這樣,他依舊生活的很充實,很有現代感。不難看出,互聯網讓支付方式發生的改變,徹底顛覆了一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虛擬貨幣OR電子貨幣,支撐起小張一天平凡而又精彩的生活。

虛擬貨幣之前我們講到了,它且實且虛,連接網上與線下,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數字貨幣呢?其實數字貨幣也是虛擬貨幣的一種,只不過它與虛擬貨幣還有一些小小區別……先看看數字貨幣是如何定義的。

所謂數字貨幣,就是電子貨幣的一種替代形式,這種形式比電子貨幣的“電子化儲存方式”更加先進。嚴格上講數字貨幣不是貨幣,也是一種價值符號。它與普通虛擬貨幣不同之處在於:虛擬貨幣廣泛存在於遊戲;而數字貨幣往往直接參與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它的職能性更強。換句話說,數字貨幣“務實”,而虛擬貨幣“務虛”。雖然是兩種形式的貨幣,但兩者又如同“父子”一樣!數字貨幣種類很多,幾乎全部都是民間開發的。換句話說,這些數字貨幣都是私人貨幣,正因如此電子貨幣還沒有披上正式的官方外衣。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家之所以還沒有大面積推廣數字貨幣,技術上還存一道難關。

法國經濟學家蒲魯東說過:“習慣作為貴金屬作為交換手段的特殊職能是純粹的契約只能!”其實不難看出,“契約”在貨幣形成過程中充當的重要作用。金銀是天生貨幣,但這更像是古代君王的“聖化”,最早的天然貨幣便可以推翻這一謬論。遠古時代,皮毛可以充當貨幣,貝殼、石塊都可以。貨幣的本質並未發生改變,只是外形發生了變化。數字貨幣也是如此,它雖然只是“數字化”的產物,但是在契約不變的情況下,它完全可以肩負貨幣的職能。

有學者認為:數字貨幣之所以被人詬病,關鍵在於它的私人因素;如果數字貨幣技術一旦被推廣開來,勢必影響到國家貨幣的發行權,國家貨幣政策也就不復存在。還有一個聲音:互聯網時代下的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只不過需要區別對待私人數字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兩種不同的聲音,也說明數字貨幣還有很大的爭議。

大家對數字貨幣的擔心程度似乎也超過了虛擬貨幣!舉個例子:以Q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它的主要目的以娛樂為主,也就是說虛擬貨幣往往參與的虛擬商品的交易中。既然是以娛樂為主,那麼虛擬貨幣自然也就無關痛癢!而數字貨幣則不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它往往直接與實際交易相關,人們通過參與比特幣交易,目的是為了理財或者賺錢。所以這種不同的擔憂出現了!如Q幣等虛擬貨幣無限制超發,其結果只能導致相關的虛擬服務受到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力很小,甚至不會影響到個人的家庭工作,更不會引發社會動盪;如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嚴重超發,那麼人們將會因此受到極大的損失,甚至破產!而私發的數字貨幣缺乏調節機制下,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看出:數字貨幣或許只是缺一件“官方袈裟”,如果將其“官方化”,那麼它完全可以像其他的信用貨幣那樣發揮功效。

目前我國正在研發一種基於銀行賬戶或第三方支付賬戶為本位幣的央行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具有區塊鏈、密碼計算、安全數字芯片、移動支付、可控雲計算等技術特點。當這些技術逐一突破,必然有助於金融體系的完善。除此之外,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提高結算的效率和準確性,增加商業交易的透明度,而且還可以形成一個“雲系統”,便於央行進行調控。

數字貨幣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它。就像凱恩斯在他的《貨幣改革論》中說:“長遠是對當前事務錯誤的指導,從長遠看,我們都已經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